消除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是发达国家垄断资本处心积虑的目标。
国际经验与教训显示: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垄断资本进行垄断与扩张的主力军
国际竞争自古就有,只是于全球化下日趋激烈而复杂。就竞争主体而论,不仅有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民之间的竞争。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先于企业及国民之间的竞争。自国家诞生后,国家之间的政治与军事竞争就始终存在。竞争的常见方式是对抗,极端形态就是战争。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的政治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退居次要地位,而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不仅存在于不同国籍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直接体现在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战略的竞争、重要战略资源的拥有权与定价权的竞争、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竞争。当今,发达国家在重要战略资源的定价权、国际话语权以及国际经济规则上仍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金砖四国”等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动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等,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两大经济板块”激烈碰撞的体现。随着新兴市场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国家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际经济秩序最终也会因之而调整。
在企业竞争层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占据绝对优势。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经济实力富可敌国(如微软公司销售额与利润额超过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规模与财政收入),而且在技术、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普遍超出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的民族企业。市场开放与自由竞争的国际规则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有利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实力严重悬殊下的自由竞争,必然使后进国家的弱小民族企业沦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猎食与并购的对象。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近乎惟有国有企业。环视全球,市场不断开放下的各国民营企业多半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长期为基本生存而不断挣扎。当然,在一些后进国家与地区的某些行业,也有成长为可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竞争的民营企业,但那是特例,而且通常是在市场保护下成长壮大的。
因此,消除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是发达国家垄断资本处心积虑的目标。新自由主义就是因应这一需要而诞生的。发达国家垄断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兜售新自由主义,其基本要义就是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以扫清资本扩张的障碍。在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大张旗鼓地出售国有企业。阿根廷基本卖光了战略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包括银行业、自然资源和公用事业,并实现了所有国有资产进入市场的“全流通”。但是,这些被变卖的国有企业经过短暂民营后,很快被跨国企业尤其是美国金融寡头所收购,阿根廷由此丧失了战略性行业和经济命脉的控制权。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由外资主导,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深受外国利益集团的影响。当金融危机爆发时,阿根廷因为没有国有企业的抵押或担保,美国及IMF拒绝给予资金援助。与之相反,墨西哥能在危机爆发后获得及时援助,则是以该国的国有石油与铁路企业的股权与收入作担保为前提的。普京总统掌权下的俄罗斯,对叶利钦时期的自由经济政策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全力收复石油等战略资源行业,重组国有企业,保证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生活与国际地位因此有了明显改观。拉美及原苏东地区的经验与教训说明,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垄断资本进行垄断与扩张的主力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微观基础,是国家经济危难时的最可靠依托。
国内开放实践表明:中国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已经受到严重侵蚀
综观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同时具有增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三大职能。按照这三大职能,重新认识中国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是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生产财富、创造就业、依法纳税是国有企业与其他各类企业的共同特征。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加大改革、管理与创新力度,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50.9%,年均增长14.7%;实现利润1.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47.3%,年均增长35.2%;上缴税金1.4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72%,年均增长 19.8%。这些数字让那些一向不满国有企业效益的人置疑,但是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统计数字同样也令人怀疑,尤其是在向国家上缴税收方面与其所炫耀的增长成就(集中在对国家GDP的贡献)远不成比例。如果民营企业避税可以变相实现藏富于民的话,外资企业则不然。外资企业创造了GDP,但要拿走财富,并留下了支离破碎的民族工业与经济体系、严重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以及日趋严峻的金融风险。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