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为进一步布局中国做准备。”梁国威对《小康》说。他是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部主管合伙人,最近他和团队刚刚做完2012年度《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普华永道报告》”)。他们连续7年跟踪访问,获得第一手素材,做出的结论一直被视为业内权威分析,引起业界各方高度关注。
报告显示:2011年在中国的181家外资银行总利润翻了1倍,从2010年的77.8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167.3亿元,盈利额创历史新高。现实的映照是,7月内,汇丰、花旗、星展三家外资银行大中华区高管换血,这是自5年前同时成立法人银行以来,首次密集的商管人事变动。此前多家外资行延续了加紧扩张网点的脚步,仅渣打银行2011年就新开设了19家分支机构。
在2007年入华之初,外资银行普遍经历了“制度水土不服”、“遭本土力量竞争”、“金融危机”等压力,成长较缓慢,如今的骄人成绩,颇有一丝打“翻身仗”的意味。
“外资银行利润翻番的第一原因是因为它基数比较小,成长起来比较快一些,其次近年中国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这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告诉《小康》记者。
很多分析人士不禁在问:外资银行的春天来了吗?
抢滩中小企业和债券市场
“多家外资银行表示,未来中小企业将作为其在中国的目标客户甚至是重要目标客户来发展。”梁国威说。
《普华永道报告》指出,企业信贷的强劲需求是外资银行利润增长的强大驱动力,除了跨国企业这种传统优势客户不断扩张外,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也对外资银行业务有较大的贡献,这其中,中小微企业成为外资银行盯上的一块“大蛋糕”。
201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政策的调整是在释放适度宽松的信号,因此,包括渣打、花旗、汇丰、星展、德意志、永亨、东亚在内的数家外资银行,纷纷酝酿放宽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
外资银行抢滩中小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金融产品创新是赢得中小企业客户的一把利器。2012年年初,汇丰银行推出了“中小企业资产贷款”。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屈家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在汇丰整个工商金融业务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且持续增长。”
“外资银行对项目的判断比较准,他们在风险管控上比较强,先无抵押放贷给你,等你资金回笼了,银行就能收回本金,还有一大笔利息。”徐洪才说。
而在渣打银行全球总裁冼博德看来,银行可为中小企业做的并非只有融资,还有助其成长。渣打银行推出的“快捷贸易通”,就包含了提货担保、进口融资、出口押汇、出口信用证保兑等产品,配合企业在不同经营环节的资金流特点和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渣打中国的中小企业收入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不少中小企业客户表示,他们所看中的并非仅是外资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更是融资、理财与上市的一条龙服务。
“外资银行盈利增长的内生性因素来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它们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都比较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除中小企业业务之外,债券业务也是外资银行开拓市场的利器,接受普华永道访问的多数外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均认同这一点。
2009年渣打银行成为首家在内地发人民币债券的外资银行。今年上半年,多家外资银行密集发行人民币债券引起业内的关注。
今年4月24日,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人民币金融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发债总额10亿元,期限为2年,发行利率4.55%。5月4日,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第一期金融债券上市。5月16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完成发行总额为人民币10亿元的人民币高级无抵押债券。
在外资银行积极铺设未来人民币债券发行工作的同时,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外资银行的积极发债主要为打开中国业务切入口,为今后的投行业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拓展较为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较好支持银行中长期贷款。
转过来,就是中国好机会
外资银行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发现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华外资银行有些在其本国因金融危机陷入重重困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中国“跑马圈地”的热情。
“与中资银行相比,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里,外资银行更具竞争力。”普华永道调查报告里说。今年,当普华永道的调查员分赴41家在华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进行调查时,几乎所有外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高级主管和分行行长都在说,中国大陆的利率市场化,被他们视为发展的利好因素。
2012年6月8日,央行年内首次降息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很快,不少外资银行紧随其动,其中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将一年期及以下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全部上浮至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上限。在本币存款之外,最近几个月,多家外资法人银行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外币存款的利率优惠。花旗银行370天美元定存的最高利率已经由6月的3.5%,降至2.8%。
“外资银行在运作国际业务上是老手,利率市场化之后他们对风险定价的能力,比中资银行强。”徐洪才对《小康》说。有外资银行高层也认为,在本轮利率市场化的举措下,中国的银行所承受的息差打击将会大于外资银行。
不过《普华永道报告》也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分阶段实现的过程,中资大型银行有可能凭借自身的规模,来抵消外资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措施。
然而从市场层面看,外资银行还有优势,它们入华之初,就将业务定位在中高端人群,由于内地的高净值人士的数量呈指数式增长,业务定位精准的市场潜在优势,将逐步明显,外资银行更为重视零售和财富管理机会方面进一步发力。
一个数据支撑是,渣打集团《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在大陆地区的零售业务上,渣打集团高净值客户的数量增长了31%。
而另一家外资银行巨头花旗银行也有相似动作,2012年7月14日,该行在上海宣布推出“私人客户业务”,为银行资产8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提供贴身财富管理服务。
“与中资银行相比,高净值客户不满足于银行的存贷利率,他们更看重能得到专业的资产组合的理财方案,遗憾的是,中资银行很多基层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往往没有这样的素质。”徐洪才分析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普华永道报告》提到,2009年大部分外资银行将中资银行视为最强劲可畏的对手。而2011年情况发生变化,在市场争夺战中,外资银行除了继续将中资银行作为对手外,他们彼此之间也更加发力角逐。普华永道认为,这表明经济刺激计划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巨大优势有所弱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外资银行虽然不会每年100%的增长,外资银行对他们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梁国威说。
“抢地盘”的烦恼
当外资银行开疆辟土之时,也有不少中资银行人士不以为然,外资银行“翻”得再快,毕竟只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对中资银行根本构不成威胁。
“这是一个误区。”梁国威说,“很难从短期来看市场份额,银行业里有本土色彩,每个国家都存在,中国经济市场的上调,业务量在不断增长,绝对额有很大的变化,蛋糕一直在增加。”
然而,横亘在外资银行面前的监管、人才、零售业务等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外资银行需要适应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本土化,否则水土不服,目前的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对于外资银行负责人来说,与国外不一样,突然觉得监管领导多了,转不过弯来,难免有点牢骚。”徐洪才说,“当然我们也要改进监管。监管不是要管死,而是要搞活,让这些金融机构在可控的状态下发展壮大”。
普华永道认为,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外资银行承受的监管压力会有所减轻,监管范围的扩大、监管范围的复杂性仍然是在华外资银行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监管规定出台。
这其中债券发行资格受限是外资银行高层颇为头疼的问题,虽然目前银监会批准一些外资银行在华承销金融债券,但数量有限,另外在衍生品市场准入许可及资本要求上,外资银行普遍认为应当放松监管。
在外资银行为监管问题普遍烦恼时,员工的流失则让他们着急上火,据《普华永道报告》统计:2011年,14家外资银行的员工流失率达到20—40%,预计2012年,员工流失率将继续攀升。
梁国威说,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是转移到竞争对手那边(在华外资银行),三分之一是转投到PE或者国内的银行,这让外资银行很头痛,因为没有稳定的客户经理,就无法很好地开展业务,除了客户经理,基金业务人员和法律人才也比较缺乏,这方面很容易被挖角。为了不让人才流失,外资银行纷纷上调了员工工资待遇,38家外资银行认为今年员工工资将持续攀升,这个增幅可能高达15%—20%。
与对公业务相比,多数外资行在华零售业务仍为短腿。
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挑战之一,比如渣打集团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零售业务目前尚未盈利。
“很多零售业本身的规模小,网点铺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外资银行的人力资本要比国内银行高一些,所以在这方面拼不过我们中资银行。”徐洪才说。
而梁国威对此显得比较乐观:“这是外资银行一个策略。”外资银行考虑零售业务是否扩张会考虑到产品日新月异,容易被复制,中国要打开全方面的零售业务,需要有庞大的网络,外资银行没有急于在这一块迅速扩张,还是以对公业务为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