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毛泽东是如何“攘外必先安内”的
“攘外必先安内”可是蒋介石的绝活呀!这和毛泽东又有什么关系呢?大伙不妨细细听来。
蒋介石的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说得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他不是积极地去抗击日寇,反而是先花大把的兵力用于剿共。他认为只有先把中共给消灭了,才能谈得上再去会会日本。
当然了,这是蒋介石一厢情愿的想法。按辩证法的逻辑,当国际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就暂时下降到从属的第二位。否则,大家都做了亡国奴的话,还在那打来打去,岂不让侵略者笑话吗?河蚌相争,渔翁得利。
其实,如果单就“攘外必先安内”这个短语来说的话,从学理上来讲是没有错的。试想,如果内部闹哄哄的,不团结的话,就不能一致对外,显然是不可能集体抗辱的。
那么,蒋介石又错在什么地方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就来讲一讲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策略,大家一对比自然就心知肚明了。
在继续讲之前,先来简单看看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阶级、阶层的构造。
关于中国的阶级阶层组成,简单来讲有这样一些。有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种买办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知名民主人士,海外华侨团体等等。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农民阶级是最牢靠的同盟军。
那么,面对非工农阶级的群体,毛泽东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如果按照蒋介石的想法,那就是把所有对手都镇压下去,都必须老实听话,唯他蒋介石是从;否则,就要彻底消灭之。
毛泽东不是蒋介石,毛泽东是辩证法的大师级人物,当然不可能象蒋介石那般的愚蠢。他的策略就是把尽可能多的社会各阶级阶层团结到共产党的周围,而把极少数的一小撮最顽固的反动派——如降日派、国民党内部的顽固右派、亲日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孤立起来。
大家不妨在这里想一想,当大多数人都团结到共产党的旗帜之下时,国内不就自然而然地安定了吗?这样一来,各个抗日的阶级阶层就能团结一致积极地向日本侵略者展开全面的反攻了。
当然,为了达到团结的目的,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而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各种政策措施才行。
对无产阶级来说,只要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自然就能获得工人阶级的拥护和爱戴。
对农民阶级来说,就是共产党积极地领导他们搞减租减息和土地革命运动,使他们得到实惠和看到希望,这样一来自然就可以获得农民阶级的拥护和喜欢。
搞定了工农阶级,共产党就获得了90%左右的群众支持,也就基本奠定了获取最后胜利的基础。
对于其它一些阶级阶层,也不能因为他们人数相对较少,共产党就不屑一顾。反之,应该大力争取他们,他们相对工农来说都是比较的有文化知识的人,争取他们是非常有利于抗日的,在文化战线、政治战线上都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这些安定团结的对象中,最难办的就是当时拥有最大数量军队的蒋介石。不把他搞定的话,抗日将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毛泽东显然没有象蒋介石那样采取先消灭对手的方法,来达到“安内”的目的;其实如果这样做的话,也是不可能真正安内的;而且面对日本的侵略,时间是那样的紧迫,也没有时间来消灭对手。毛泽东的原则是以文为主,以武次之。先想办法把蒋介石逼到抗日的阵线上来,把日本鬼子先打垮,国共之间的帐以后再说。
在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和争取下,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促进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就这样,毛泽东以团结促安定的方针得到了最终的落实,而日本的命运也就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那样给锁定了,日本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结局了。虽然在整个抗日过程中,蒋介石常常发癫,搞搞“摩擦”活动,试图消耗共产党,但都被共产党给反“摩擦”回去了,稳定了抗日大局。
通过以上的描述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同样是“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的方法是错误的,而毛泽东的方法才是唯物的、实事求是的。
不同的人最初的出发点可能是一样的或相似的,但只有所采用的方法是合乎实际的,最后才能达成希望的目标。无论是什么时代,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
毛泽东的这个策略,用历史的话来说,就是“统一战线”,针对抗战来说,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高手就是高手,比一比就知道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