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公有制下怎样搞市场经济
假设有一个大家庭,当然,总财产权是归这个大家庭共同所有的。
现在就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就是要增加这个家庭的总的财产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方法就是想办法提高这个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为了提高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决定引入一种竞争机制,现在就叫做市场经济吧。
那么,在财产公有的基础上如何实施市场经济呢?
办法是这样的,就是把家庭资产进行划分,分成不同的单位,分别交给不同的家庭成员去经营。
然后在每个考核期对各个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考核,对于经营业绩良好的单位,就在对其成员收入进行分配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就适当地拉开了与其它单位的收入水平,也可以说是,允许这部分单位及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并注意分析总结这些单位经营业绩良好的原因,以作为今后一些政策调整的依据。
而对于经营状况一般的单位,则要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地分析,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业绩一般。比如说对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产业,利润也已经很平均化的产业,业绩一般则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是因为经营不善而造成业绩糟糕,那就要调整领导班子。还有的单位可能由于其特殊性,虽然经济效益不怎么样,但是对于整个大家庭来说又不可或缺的,那么业绩差一点也可理解,等等。当然,虽然业绩欠佳,但也要保证大家有饭吃,能够至少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这是人道主义的一般要求嘛。对于由于产业周期性调整或转型的单位,可对其成员进行再培训,并转移到其它产业和单位上工作,要保证劳动权的落实嘛。浪费劳动力也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在市场经营竞争中,各不同单位也可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如重组、兼并等等,以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由于财产权是公有的,那么,对于利润收入就可以进行总体的调整分配,统筹规划,根据需要,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加大某些产业单位的再生产能力,也可以将部分收入用于扩大整个大家庭的公共福利水平,可以提高整个家庭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全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保证敬养老一辈,又可以保证抚育下一代。当然,资金的分配将根据生产技术力的水平来调整比例,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的时候,资金就要向生产技术方面倾斜,这个时候,整个大家庭的消费能力就只能有所压抑和限制了;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就可以逐步提高整个家庭成员的福利水平了。
显然,只要是在公有制下,这一切都是可以实现了,而且决不会出现什么经济危机之类的烂事。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搞市场经济,是一种既有一定计划又有一定竞争的商品经济模式。这既能满足通过竞争的手段来激发人们的活力,推动生产技术力的进步,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又能对整体社会财富进行一定的有计划的配置,配置到那些看上去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照顾不到的地方,但对整个社会又是不可或缺的,是有长远利益的地方,如环保。
显然,这样一种经济模式需要成员树立起对大家庭的忠贞,大到一个国家,则需要所有成员树立爱国精神,以国为家。
上述的市场经济就是公有制下可实行的模式。
当然,大到一个国家后,情况要复杂的多,有的人也许就是单干的思想强烈,不想与人共享智慧和财富,那就随这部分人去搞私有经济好了,反正国家也不强力禁止就是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公有财产占社会的总量比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私有经济的存在意义也就会越来越小,就这样在不断地竞争中慢慢归于消亡。
结合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就是,中国的改革思路一度陷入到另一条轨道中了,按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分家。把很多家庭财产划分后,私有化到少数个人手里。最后的结果就是少数人发了大财,但其他大多数成员日益陷入贫困,贫富分化不可避免地剧烈地扩大化了。
重要的就是,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说,应该慎重地选择市场改革中的思路。当然,改革初期也可以算作是一个摸索试错的过程,经过实践检验后,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把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要更加注重公有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那才是真正有效的道路。
在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市场化=私有化”的说法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是必须给以纠正的。
公有制下也是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这对发展生产力是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因为只用在公有制的约束下,才能避免企业陷入到疯狂的利润追求中,而能够更好地维护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