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社会主义运动
:知原
由于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许多人现在已经不相信社会主义了,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是人类20世纪的最大讽刺画”。但与此同时,另一股社会主义却又在逐渐“蚕食”资本主义,以至于有人认为现在的瑞典、英国、甚至美国都已经被“和平演变”成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相对于苏东社会主义而言的)。
怎么会这样呢?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又常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失败、改良社会主义(又常称为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成功?抑或是其它原因?要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最辉煌成果的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运动,而非西方的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运动,尽管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曾统治了近半个地球相比就差远了。但随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实际的治理国家中都陷入了困境,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持完全否定态度。西方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虽然在革命战争年代远没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取得的成果辉煌,但他们却是在稳步的“蚕食”资本主义,以至于今天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建立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从而使得一些人甚至认为现今的瑞典、英国和美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是马克思的错、改良社会主义的对?我认为这样看问题太简单了,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事实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西方改良社会主义只是社会主义这个大整体的两个部分,并且它们还有一段时间的共生期(1848-1895年),之后才开始了大分裂。这两种社会主义虽然有一段时间的共生期,但它们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后来正因为它们的这种巨大差异,而又没能缝合起来,所以才造成了它们在第二国际的大分裂。它们的区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在从历史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论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性,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它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现有政权从而建立新社会。西方改良社会主义则主要是在从现实社会制度的问题和弊端出发,主张走议会道路通过实际参政来减小或消除这些问题和弊端。如果我们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为历史论证社会主义,那么西方改良社会主义则可以称之谓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知道宇宙万物都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属性,但我们人类在观察客观事物时,有时会侧重于时间维度,有时则会侧重于空间维度。对于社会主义来说也是这样,总的来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注重的是纵向的时间维度,侧重于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从而论证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必然实现性及实现的条件、方式等;而改良社会主义则注重的是横断面的空间维度,侧重于考察某一时期(比如,当前)社会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辉煌成果,也正是因为它是时间维度的历史论证社会主义。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最需要的是一种美好理想的感召,以及论证这种理想的必然实现性的理论,而不是实际的治国理论。西方的改良社会主义之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的成果远不如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正是因为它是实际的治国理论,而不是历史论证的革命理论。
但进入和平年代则相反,和平年代最需要的是实际治国的理论,而不是历史论证的革命理论。这正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取得政权之后的实际治国中纷纷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毕竟它只是指导革命的理论,而不是指导实际治国的理论。西方的改良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现在取得巨大成功,也正是因为它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和弊端出发,从而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和弊端的实际治国的理论。
历史论证社会主义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虽然是社会主义这个大整体的两个部分,但它们在历史上发展的先后顺序是不一样的。历史上最早发展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看到了现实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而力图构建一种合理的新制度、新社会。
在空想社会主义之后,改良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几乎同时发展起来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引向了实际的政治斗争,变成了一种实践的理论,而不像空想社会主义那样主要停留在想像之中,最多也只是作了一些社会主义实验。但是改良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区别是,改良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思想,主张通过民主选举、议会斗争的实际参政方式来改变资本主义,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其代表就是拉萨尔;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成份,将其美化成“共产主义社会”,并使用历史论证的方式(其理论学说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说明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乐观的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当时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也使他误认为已经具有了这样的革命形式,所以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
比较而言,从1848年欧洲革命前后到第二国际成立之前,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整体上处于大危机,比较有利于暴力革命的政治理论,因此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占优势,改良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基本统一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的。但是从第二国际成立之后到“一战”爆发,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资产阶级的统治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以暴力镇压为主转为以怀柔的和平手段为主,允许工人领袖进入议会从而参政,并积极努力的改善工人的待遇,从而大大减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利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这段时间里,占发展优势的是改良社会主义。
不过,由于一战、二战的到来,形势重新变得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更为有利,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历史论证社会主义,主张走暴力革命道路,所以更适合于动乱和战乱环境。所以在一战后期列宁继承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道路成功的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结束后又相继出现了多个继承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是它们不是出现在马克思所预言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国家,而是出现在贫穷落后、工人阶级占极少数、仍然处于低水平农业社会状况的非议会民主制国家。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虽然借助于一战、二战的大好环境,在苏联、东欧、中国、越南、古巴等成功的建立了,并一度曾统治了近半个地球。但由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历史论证这一个方面,而不是历史论证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一学说造成了一种十分可悲的结局,历史论证使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正是因为历史论证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政权之后,在最需要治国安邦的学说之时还在继续一种革命学说,这样就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迟迟不能从革命热情中消退出来转向实际的治国安邦之中,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困境从根本上讲就是这样造成的,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从根源上讲也是由此造成的。马克思的学说是可以打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的学说。
为了应对马克思的学说造成的这种尴尬局面,列宁不得不提出了“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即将共产主义划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而将当下的社会主义定性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从而将共产主义远期化,将社会主义现实化;邓公又进一步将社会主义划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从而又进一步的将共产主义远期化,将社会主义现实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将马克思学说从历史论证转化为制度建设,消退马克思学说的革命热情而专注于实际的治国安邦。
如果我们将制度建设社会主义运动称之谓第一波社会主义运动(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和后来的社会民主主义),那么马克思的历史论证社会主义则是第二波社会主义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波”并不单纯指时间关系,而是时间和类型的结合)。现在需要的是第三波社会主义运动,即制度建设与历史论证能真正结合的全面的社会主义运动。
制度建设社会主义虽然在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根本上讲它不可能彻底颠覆资本主义社会,而只可能对资本主义社会修修补补。因为旧社会不通过革命、不通过暴力,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那些认为现今的英、美等国都已被"和平演变"成了真正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失效了的观点其实很荒谬。事实是,不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失效了,而是阶级斗争上升为国家间的斗争――强国对弱国的压迫、剥削与弱国对强国的反压迫、反剥削。如果美、英等国不依赖于对第三世界的压迫和剥削从而获取巨额财富,他们是没有能力维持其巨额福利政策的开支的,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方案也将彻底破产。即使是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对第三世界的压迫和剥削获取的巨额财富,他们也只可能实行一些有限的改良政策以减弱其国内阶级矛盾,而不会动摇资本主义的基础。
新制度和新社会必须通过革命才能真正建立,即使是象英国那样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通过革命才取得的。但是我们又不能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那样片面强调革命,而不注重对新制度、新社会的构建,以至于在革命成功之后却不知该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使得其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权不得不纷纷转向。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西方近现代的民主运动,我们也会发现类似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些情况。民主运动的第一波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民主主义,洛克和孟德斯鸠是制度建设民主主义,他们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就是对民主制度的构建;民主运动的第二波是卢梭的民主主义,卢梭是历史论证民主主义,他主要是在从历史角度论证民主制度在他那个时代的必然实现性。
在我看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就是社会主义中的洛克和孟德斯鸠,而马克思则是社会主义中的卢梭。特别是马克思的理论和卢梭的理论非常相似。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从平等、无压迫、无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不平等、有压迫、有剥削的阶级社会的演变,再向平等、无压迫、无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演变,是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从平等、无压迫、无剥削的自然状态,向不平等、有压迫、有剥削的专制暴君社会的演变,再向平等、无压迫、无剥削的现代自然状态的演变,也是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第三波民主运动则是美国的民主运动,美国的民主运动是洛克、孟德斯鸠的制度建设民主主义与卢梭的历史论证民主主义的结合,这一结合是美国能建立现代最优秀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而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则非常象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是历史论证民主主义――卢梭民主主义的失败。
当然一些人并不会赞同我将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社会主义称之谓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称之谓历史论证社会主义。他们会举出种种例子以证明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社会主义中存在历史论证的成份,以及举出种种例子以证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中存在制度构建的成份。我丝毫不怀疑他们的例子,并且要举我自己就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出来。但问题在于,一种学说中存在某种成份,与这种成份是不是占这一学说的主流以至于是否能成为这一学说的总体表现是有区别的。事实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总体表现就是制度构建,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总体表现就是历史论证。
事实上,民主运动也是这样。我丝毫不怀疑洛克、孟德斯鸠的民主主义中存在着历史论证的成份,卢梭的民主主义中存在着制度构建的成份,但这不是他们学说的主流和总体表现。
另外,在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两股力量逐渐汇合的趋势。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而言,他们身上体现的两种成份结合的越来越密切。但至少在马克思之后,还没有哪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真正的将这两种成份完好的结合了起来;不过对于民主主义而言,在卢梭之后虽然没有出现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家真正的将这两种成份完好的结合了起来,但美国的民主制度却比较完好的结合了这两种成份。
第二波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除了只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论证这一种成份,而没有将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与历史论证这两种成份结合起来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是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运动,而不是能力治国的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应该是能力治国战胜血缘治国的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在《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能力治国运动》中论述过,近现代西方的民主运动从本质上讲是消灭政治私有制的运动,近现代西方的社会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是消灭经济私有制的运动。而政治私有制与经济私有制又是血缘治国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分别表现,因此消灭政治私有制与消灭经济私有制就是在消灭血缘治国。社会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是继近现代西方开始消灭政治私有制之后,进一步的试图消灭经济私有制的运动。
但是在人们意识到消灭私有制之初,并不一定就能很快的意识到他们应当建立的是能力治国的制度。第二波社会主义运动走向的就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打算建立的是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事实上,如果说私有制是血缘高贵的人对血缘卑微的人的统治和剥削,那么平均主义则是无能的人对有能的人的统治和剥削。这同样是不合理的,真正合理的只有能力治国。
与第二波社会主义犯的平均主义错误相类似,第二波民主运动也犯有这样的错误。第二波民主运动主张建立的是在现代社会根本不可行,而只可能在类似古希腊的小国寡民的城邦社会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卢梭的民主理念是斯巴达的城邦社会),他们反对实行适合近现代社会的间接(代议制)民主制就是这样的错误。如果说第二波社会主义运动主张的是平均经济财产,那么第二波民主运动主张的则是平均政治权利。
第二波社会主义运动和第二波民主运动之所以会犯平均主义的错误,这与他们的学说是历史论证的学说很有关系。因为历史论证学说追求的常常是最终的最完美的社会,而不是现实可行性的社会,他们较少考虑现实可行性,因此很容易走向误区。
制度建设社会主义与制度建设民主主义刚开始或许也会构想一些不太现实、过于理想化的社会,但是随着他们思考的深入,对现实社会改造的方案的成熟,他们就会逐渐现实化、实际化。
第三波社会主义一方面应该将制度建设社会主义与历史论证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要抛弃社会主义中的平均主义成份,将社会主义发展和建立成为能力治国的社会主义。如果社会主义完成了这两大任务,那么社会主义必然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