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偶然性必然性的哲学思考
一道闪电
探讨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要分清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领域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进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必然的。但是由谁具备条件,率先实现则是偶然的。人类社会在全球范围进步是必然的,但是中间出现局部倒退,暂时倒退则是偶然的。就以上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从人类历史一个大的发展背景来看问题。也就是法国年鉴学派主张的长时段和中时段分期。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进化史观的“偶然性”、“必然性”的范畴。
就短时段问题不能机械的套用马克思主义的“进步观”。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新生事物未必一定战胜旧事物,正义未必战胜邪恶,文明未必战胜野蛮。
所以顾诚认为:社会腐朽了,改朝换代是必然的,但是亡在谁手,由谁建立新朝代则是偶然的。
秦代自秦孝公变法以来,先后六代一直是明君强相。唯独到了秦二世出了昏君和赵高,二世而亡。这是不是偶然性呢?
而战争胜负本身就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曹操、拿破仑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他们也不可能避免军事失败。就是因为战争中的偶然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古人留下这样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然我们在探讨短时段问题是也会牵扯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但这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的范畴是两个层面。
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要考虑其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层面是偶然性的问题在下一个层面则可能是必然性的问题。在这个域是必然性那么在另一个域则是偶然性。所以不能把这个层面和域中的必然性,推广到上一层或者另一个域,也认为是必然性。
以赤壁之战为例,东风在当时的军事家看来是偶然,但是在现代气象学看则是必然。东风这个偶然因素被周郎抓住,曹操大败,而孙营中失败的偶然因素曹操却没能抓住。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孙胜曹败。当我们总结曹操失败的原因。这个是必然的,那个也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孙营中的失败因素被曹操抓住。曹胜孙败。我们是否应该总结孙权这个失败是必然的,那个失败也是必然的。已往的历史学家从来不总结胜利者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这同样是不全面的。
偶然性的存在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促成所期望的历史,但我们不能因此反过来说:这种历史事实是一定会必然如此发生的。
其次、辨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必然性通过一连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这就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合必然性的偶然性被抓住后有一种倍增放大作用。 但是还应该注意。必然性由偶然性表现是合规律性的表现,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不合规律性的表现,这就是逆规律性的偶然性。 逆规律性的偶然性有时也会很突出。这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规律总在表象背后,一个主要规律之外还有其他次要因素,次要因素有时表现得很突出。随着人们认识深化,总会发现更深更广的规律,这是无止境的。比如万有引力定理发现后,星体轨道公式随科学发现不断作小的修补。
再有在新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合必然性的偶然性表现是很弱的,很容易被其他因素掩盖。所以反动势力要把“新生力量”掐灭在摇篮中。
所以事物表现出来的偶然性一直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有其他因素,事物背后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本质而否认主要规律的存在,主要规律的合必然性。同理也不能否认异常情况是偶然性,非本质性。于是错误地认为事物的结果一定是合规律性的。
把偶然性完全消灭,认为偶然性完全是必然性的表现,这就是机械论、宿命论。同时也是把本质和非本质混淆起来相提并论。
现在史学研究者的通病就在于机械论,不承认偶然性。这使得史学研究充满了机械论和宿命论。成为“成王败寇”的注解。
毛 泽 东说:“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後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至于黑格尔说:“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说的“存在”是指符合“绝对精神”的存在,根本不能滥用。滥用者把这句话当作了黑暗势力的护身符。
具体到明末探讨偶然性必然性问题。可以这么说,明朝腐败灭亡是必然的,但是何时灭亡,由谁灭亡则是偶然的,以什么方式灭亡是偶然的,由谁来替代更是偶然的。 在我看来明末应该有三种以上的可能性。满清、李自成、还有就是史学家忽略的割据势力,比如郑成功等。南明保有半壁江山也有可能。就当时社会发展同样有三种可能,其一是普通的改朝换代,其二是外族入侵后,倒退到半奴隶制,半殖民制的满清。其三是在腐朽的封建王朝内部资本主义萌芽和启蒙快速成长壮大,最终出现法兰西式的革命。郑成功殖民南洋发展海商帝国也是可能性之一。
某些清史专家,在明清问题唯一能抓住的就是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适用范围进行混淆。无限制的向上滥用。给其“成王败寇”的帝王史观作注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