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韶山的毛泽东遗物馆外景(中红网江山摄)
毛主席办公室(中红网江山摄)
中红网北京2010年4月15日电(江山)
五年前——2005年夏天,我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采访时了解到,这里保存的数千件毛泽东遗物存在着保温、防潮等设备不足,严重影响遗物有效保护的实际困难,便及时采写了题为《韶山6400件毛主席遗物亟待加强保护》的文稿。此稿在新华社内参上刊发后,立即引起了党中央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极大关注。几年来,由于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措施有力,再加上众多各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宏大、精致与艺术的建筑——韶山毛泽东遗物馆。
可能有人要问:你当年为什么要向党中央反映韶山毛泽东遗物的保存困境?作为备忘,现将当时的相关情况包括我对毛泽东遗物的一些感想,简述如下。
当我看到毛泽东遗物时不禁惊喜万分,然而对部分遭到损坏又夜不成寐
2004年春,我在参加新华网于南方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时,特地自费绕道韶山、井冈山,瞻仰革命圣地。我发现,这些地方人流如潮、场面热烈。革命圣地为什么会出现红色旅游热?记者的敏感,驱使我迅速决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采访,不久就写出了题为《圣地红色旅游热说明了什么?》的“焦点网谈”,登在新华网首页的头条位置。
当时,我先在韶山连续采访了3天。当最后一天采访行将结束时,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馆长刘元美、副馆长夏佑新邀我看看他们的镇馆之“宝”——数千件毛泽东遗物。他们把我领到纪念馆办公楼四楼的仓库,把放在几个房间的十几个柜子逐一打开,让我仔细观看。据他们介绍,这些东西都是想方设法从北京中南海以及其他地方收集到一起的毛泽东遗物,总共有6400多件。
毛主席书架(中红网江山摄)
毛主席餐厅(中红网江山摄)
毛主席卧室(中红网江山摄)
我在这里看到,毛泽东生前使用过的各种遗物,存放得井井有条,而且件件有登记,这说明他们是非常重视这些东西的。但是,由于库房内两台空调机早已损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几乎相等,根本谈不上什么恒温保温。夏天马上来临,湖南气温常常高达摄氏38度。如此高的温度,对于毛泽东遗物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至于博物馆必备的防潮、防湿等设备,由于馆里没有这笔经费,更是从来没有安装过。由于没有恒温和防潮等设备,有些遗物已部分遭到损坏。我仔细看去,只见毛主席当年用过的放大镜和听诊器,其橡胶把和胶管已经粘在柜子的木扳上,拿不下来了。
当晚,我彻夜未眠,内心深处既激动兴奋又异常沉重,可以说是忧心忡忡。激动的是,6400件毛泽东遗物能够聚集到一起,井然有序地存放着,实属不易。沉重的是,这么多遗物系无价之宝,而且具有不能复制、不可再生性,一旦因保管、存放不当而受到损坏,其后果不堪设想。正如韶山管理局副局长胡德昌所说:“如果毛主席的文物在我们手中损坏了,那就会犯历史错误,就将是千古罪人!”
第二天,我与刘元美、夏佑新两位馆长商量,应当马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这一情况。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对这一情况早已心急如焚,并多次向上反映过,但都没有下文,更没有采取过任何有效措施。看来,只能通过采写新华社内参的办法,多方呼吁,以便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当天,在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就起草了《韶山6400件毛主席遗物亟待加强保护》的文稿。不到半月,文稿在内参刊发,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刘云山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2004年6月11日,由中办主任王刚主持召开了现场协调会,研究如何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韶山毛主席遗物保护工作。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湖南省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筹建毛泽东遗物纪念馆的建设工作终于有了着落。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与遗物馆新任馆长夏佑新激动地说:“新华社的内参一发,大大推动了毛泽东遗物纪念馆的建设工作。”如今,经过大家几年的艰苦努力,一座现代化的毛泽东遗物纪念馆,终于屹立在韶山的大地上。
毛泽东遗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红色”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精神与物质遗产
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后,遗产的内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视作遗产。这种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更是民族的根基和历史的纪念碑。毛泽东遗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更是人类罕见的、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它既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拭去岁月的沧桑,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从毛泽东遗物中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历史的启迪。每一件遗物,都是他人生经历的见证和定格,真实地描绘出伟人一生的足迹;每一件遗物,都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和信息,折射出他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每一件遗物,都打上了中国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印记,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风云;每一件遗物,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述说着那一个个发人深思、使人感悟、催人奋进、令人心灵净化的故事……
当时目睹毛泽东遗物,的确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伟人风范
毛泽东这位20世纪中国以及全世界最伟大的巨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可谓车载斗量,而其个人生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高尚情操更是堪可启迪后世!毛泽东一生俭朴清贫,从不贪图享受,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出身中国农民。因此,他一生都致力于使自己在生活上保持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殊化,拒绝任何形式的感官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平民化的伟人风范。
毛泽东遗物中,餐具占有相当比例,其中就有许多普通的竹、木筷子,但未曾发现一双用名贵材质做成的金银筷或象牙筷。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起过筷子的好处。他说:“第一,筷子经济。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不愿意买么还可以用一根树枝或竹子修一下就是一双筷子。筷子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精神。第二,筷子大众化。中国老百姓吃饭都用筷子,而且连日本人也用筷子。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不怕被盗。有这么多的益处,你们说是不是筷子好?”
毛泽东终生不用牙膏,只用牙粉,而且还要使用普通廉价的牙粉。在他去世后,这种灰白的牙粉还剩余不少。毛泽东曾说过:“牙粉还是会生产的,因为还有人用么。至于我么,今后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用上牙膏了,我就会不再用牙粉了。”另外,毛泽东在牙刷的使用上也近乎于“吝啬”。他一生用过的牙刷并不太多,因为他能一把牙刷使用多年,一直到变成“不毛之地”时才最终放弃。
生活条件艰苦时,毛泽东拒绝享受,这可以说是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精打细算,似乎还情有可原;然而,全国解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毛泽东依然拒绝享受,依然安于清贫,不务奢华,却是难能可贵之极。还在西柏坡村时,面对进城的现实,毛泽东常常告诫身边工作人员、党的各级干部:我们进京是“赶考”,不能学李自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后来,住进北京城,身边工作人员常常在他身边念叨改善生活条件,毛泽东听了都极力反对,当面批评。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员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抽了一辈子烟,可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打火机。他习惯用火柴,十分注意节约使用,从不浪费。他擦划火柴的习惯也与众不同。一般人用火柴点火时大都在火柴盒两侧磷皮上随意擦划,而毛泽东则有意从磷皮两端擦起。这样,一盒火柴棍擦完后,磷皮的中间部分可能还完好如新。工作人员十分细心地将毛泽东用完的空火柴盒保留下来,然后去北京火柴厂买回大量火柴棍,重新装上再使用。一只空火柴盒往往反复使用多次,直至完全不能使用时才扔掉。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丰泽园,生活资料保管室有个特制匣子,里面留下了许多空火柴盒。这都是工作人员精心保存下来的,原都是预备着为毛泽东回收利用的,如今却成为一代伟人清贫节俭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历史见证。
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展厅一角(中红网江山摄)
毛泽东遗物中各色各样的睡衣有20多件,最引人注目、故事最感人的是一件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从这件睡衣,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个举世无双的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者的生活作风和思想境界。
毛泽东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大量普通却弥足珍贵的生活遗物铸造了一座深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丰碑,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2)民族基因
毛泽东是由偏僻山村走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身上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在认真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酷爱民族文化,殚精竭虑探究中国历史。他那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奋发向上,不懈向前的精神,一直在感奋、鼓舞着世人。
毛泽东曾经说过,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嗜爱二十四史,早在青年学生时代,毛泽东就读过二十四史中的不少名篇。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部书他都通读了一遍,重点篇章还研读过二遍、三遍、四遍。其中许多篇章,毛泽东都作了标点、断句,加了着重线或各种不同的读书标记,写有不少批注,有的还改正了书中的错别字。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研读和理解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在许多方面实为一般学问家所不及。这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近代的革命家中,是不多见的。
毛泽东还十分爱读《资治通鉴》这部史料丰富的历史名著,他还多次向人们推荐阅读,他一生曾圈点、阅读过该书17遍。《资治通鉴》这部书几乎陪伴了毛泽东的一生,书中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带粘住,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也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由于毛泽东喜爱《红楼梦》,所以他也极关心《红楼梦》的研究,对有影响的学术观点和“红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是个名符其实的“红学通”。红学各家虽然各有发明,但都没有像毛泽东这样把它当作一部清代社会史来读,他对《红楼梦》的见解,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毛泽东最喜欢的是鲁迅。毛泽东对鲁迅的著作非常熟悉。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讲话、报告和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鲁迅和鲁迅的著作,并对鲁迅有很高的评价。鲁迅的著作,伴随毛泽东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前夕,在他卧室的床上、桌子上、书架上,许多地方都摆放着鲁迅的书。
(3)光辉人性
毛泽东是一位大战略家,又是一位人中伟丈夫。他爱家庭、爱儿女,对亲朋故旧也很重友情。他坚持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论谊的原则,彰显出一代伟人的光辉人性。
1930年,当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得知爱妻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时,悲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他又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满怀深情地以“骄杨”喻爱妻,安抚烈士的忠魂。另外,1990年中南海中共中央警卫局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发现了毛泽东精心收藏的毛岸英的一批遗物,包括毛岸英在朝鲜穿过的衬衣,戴过的蓝色棉帽,穿过的灰色沙袜,穿过的浅蓝色长袖改短袖衬衣,还有一件鹅黄色短袖衬衣以及毛岸英在朝鲜用过的一条白毛巾。到毛泽东去世时,其子已牺牲整整26年了,毛泽东竟还舍不得丢弃这些东西!
亲情是血融与水的情,是最伟大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人人都渴望亲情,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更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更动人呢。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一生经历曲折,意志坚如钢。他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但在三年困难时期,他曾为百姓的生活之苦而落泪;1954年淮河发大水,得知灾民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的消息后他哭了;1975年,河南再遇水灾,始终心系灾区的他又流下了痛心的泪水。在人类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深切地同情、关怀、爱护并切实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领袖人物,又有几多?
毛泽东之所以受到人民永远爱戴和怀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因为他把整个生命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没有给儿女留下显赫的位置,也没有给儿女留下多少物质财富。相反,他还为革命、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几位亲人的生命。在他死后,国外既无分文存款,也没有置下半点产业。他的儿女过着普通的平民生活,既没有出国,也没有做什么高官。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毛泽东位高不忘本、功高不自居、权重不谋私的高风亮节,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无限爱戴和崇敬,带来了清新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不但要妥善保存毛泽东遗物,同时要充分展示毛泽东遗物,因为这具有重大意义
当时我还想到,妥善保存和充分展示毛泽东遗物,无论从现实还是从历史以及世界等方面,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所留下的遗物,可以说是当前和今后我们继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尤其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青少年来说更是有着深远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在学风、文风、作风方面,毛泽东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习毛泽东自己动手写文章、写社论、写讲话稿、吟诗赋词,而不是叫秘书代写自己照读或签个名。战争年代即使打仗指挥再忙,毛泽东也是秉烛夜书,亲自撰文起草,哪有现在一些领导的官样文章?!我们还要学习毛泽东博览群书,真正好好学习的风格,而不是喜欢用公款花钱卖个文凭,或者叫秘书代写毕业论文。毛泽东喜欢读书,古今中外无不涉猎。晚年毛泽东眼睛不好,仍坚持用放大镜看书。1976年9月8日,毛泽东临终前一天,依然不忘读书,他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共两小时五十分钟。毛泽东从来不去为了什么博士啊、硕士啊这么个文凭去读书。毛泽东在读书学习这个问题上是实事求是的实践楷模。不像现在有些领导天天忙于应酬,学习签个到,考试叫人代,根本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也是当今一些领导干部乃至个别高级干部,思想堕落,作风腐化,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所以说目睹毛泽东遗物,回味当年伟人为探求真理而废寝忘食,为创建新中国而夜以继日地操劳的高尚精神,我想每一位公仆都必定会动心、汗颜的,也一定会起到警示、教育作用的。
从毛泽东遗物中还让我们看到了他一生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不搞特殊化的真凭实据。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三年困难时期带头勒紧裤带,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子女亲朋从不搞特权——仅举一例:五十年代初,毛泽东给秘书田家英写的一封信中说:“有人求我将她(李淑一)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像李淑一这样“我失骄杨君失柳”类型的友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他表现出的胸襟有哪位领导人堪与相类?!一个吟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人物,一个亿万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一个功高无人可比,权大无人能及的共和国主席,在个人问题上,却谨守原则,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员,这是何等难能可贵?!毛泽东为所有的人民公仆做出了榜样。
另外,利用毛泽东遗物对青少年进行多方位的教育更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1964年1月,毛泽东公开揭露美帝国主义“力图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复辟”。同年6月,他进一步指出:帝国主义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鉴于帝国主义势力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毛泽东说,“我们要准备后事,要培养革命接班人。”历史表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毛泽东不仅是最先觉察到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更是号召共产党人同这种危险作斗争的首个领导人。后来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证明了他的有关思想是多么的富有预见,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和发展又是具有多么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据报载,1995年8月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中国青年偶像首推伟人毛泽东,孙中山次之。接受调查的十万青年人中,60%以上是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2005年5月30日人民网报道:一项由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在北京、上海、河南、陕西、辽宁、湖南等省市中学调查“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没有设定标准答案),结果排在学生心目中前十位的英雄依次为:毛泽东、父母、周恩来、雷锋、刘翔、成龙、任长霞、刘胡兰、董存瑞、杨利伟。毛泽东在“十大英雄榜”上占据首位。前后相隔10年,毛泽东依然是中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英雄之第一人!这一点,令人欣慰、鼓舞。
但是,眼下的一代青少年,毕竟是生于新社会,泡在蜜罐里,不仅生在福中不知福,甚至还屡有犯罪者。青少年与农村的老一代人对毛泽东的感情很难相比。因为老一辈人都经历过旧社会,他们知道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是毛泽东派来的亲人解放军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始终认定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譬如,时至毛泽东逝世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农村的众多家庭仍然悬挂着毛泽东的画像,甚至在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沿海地区农村也一样,没有任何人的强迫命令,完全是农民们自发的行动。又如,拍《长征》电视剧时,藏族同胞看见“毛主席的队伍”来了,无不热泪盈眶,拿出食物给摄制组的人吃,坚决不要钱。导演深有感触地说“不拍长征,不知道毛主席的伟大。”
在当今年轻人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就很令人揪心。比如盲目推崇西方,丧失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了钱或技术就想移民西方,在国内一旦成名成家或有点姿色的少女也都想嫁西方人(哪怕是白发老翁)。甚至还有某些受西方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竟恶毒攻击毛泽东,充当起当年苏联的索尔仁尼琴来。索尔仁尼琴以反斯大林主义的小说《古拉格群岛》而著称,是反苏维埃制度最著名的“斗士”,但他在苏联解体后认识到自己反对斯大林和苏共是绝大错误。他痛苦悲哀地说:"今日的俄罗斯已经彻底丧失了斯大林曾经赋予这个国家的冲劲与斗志!"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们正在扮演索尔仁尼琴的角色,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实际上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将中华民族重新拖向深渊。由此断言,对中国青少年不进行广泛、深入、经常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绝对不行的,“和平演变”也就会变为现实。
——重要的历史意义
妥善保存和充分展示毛泽东遗物,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更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必要性
古训曰:“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代王朝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人亡政息的教训历历在目。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不难发现,王朝的兴衰更迭,社会的治乱变迁,无不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其中之一即是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就能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然走向衰亡。譬如,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始皇南北征战,剪灭六国,一统天下;废封国,设郡县,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专制皇权制度。但他恣意奢淫,刚愎武断,骄傲自满,惟我独尊,终使千秋帝业二世而亡。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本是一个武功盖世、文治超凡的封建君王。隋文帝死后,隋炀帝即位,穷奢极欲,纵情声色,终致内外交困,人亡而政息。唐朝在唐太宗时代,响彻天下的是雄壮的“秦王破阵乐”,此时的大唐积极进取,国威远播,万国来朝;而到唐玄宗时代后期,盛行天下的是淫靡的“霓裳羽衣曲”,此时正是“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衰落前夜。秦以“骄”亡,隋以“奢”败,唐以“淫”丧。历史上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无不验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名言,揭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
毛泽东倾终生心血研究、总结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教训,“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及时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在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之中。在极短的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便扫除了卖淫、赌博、制贩毒品以及偷、抢、骗、杀等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丑恶现象。近百年来,在全世界的历史上还有哪个国家很好地扫除了这些丑恶的社会垃圾呢?美国人没做到、英国人没做到、日本人也没做到,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难道说这不是毛泽东时代全中国人民地自豪和骄傲吗?难道说这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吗?在毛泽东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虽穷但心不累,社会那样地和谐,人与人那样地融洽,助人为乐平常事,见义勇为人人争;在毛泽东时代,政府和人民心贴在一起,“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官员的唯一!田间,车间到处都有公仆的身影,同吃,同住,同劳动,社会主义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个公民的心田!在毛泽东时代,“六亿神州尽舜尧”,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散沙”在党的旗帜下凝聚成磐石,在国旗下仰起了脸,挺起了胸,青少年引颈高歌朝气蓬勃、气壮山河的革命战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把知识奉献给人民,把发明创造贡献给祖国,把自己投入到人类最美好的事业中去!
反观今日,风气日渐败坏。假医假药、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毒奶粉坑害百姓,走私贩私长期猖獗,黄赌毒肆虐,血吸虫复发,爱滋病人为感染,银行发生巨额坏帐和不良资产……令人忧心的是当今的一些青少年沉迷于靡靡之音,沉溺于网吧赌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更令人揪心的是在我们党内的一些所谓的“公仆”违法乱纪搞腐败!
纵观历史上因“骄、奢、淫、逸”而败亡,回味毛泽东时代的清风正气,目睹时下的某些不良风气,笔者以为,毛泽东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仅不能丢掉,更须发扬光大、世代传承下去!
——广泛的世界意义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曾称颂毛泽东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毛泽东不仅在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临走送行的时候,毛泽东住处的全部苏联工作人员都哭得出不了门,他们私下说:“觉得毛主席比斯大林更亲(师哲回忆录)”。
即使在毛泽东去世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到非洲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非洲的黑人们一听说对方来自中国,立即竖起大拇指说:"毛泽东!毛泽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其他国家的领袖能够让他们如此肃然起敬。在亚洲和拉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同样的现象。
在世界各国的领袖们(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脑)也对毛泽东十分崇敬。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他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谒见毛泽东的;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尼克松的神态恭敬得象个小学生在老师面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私下对女儿评论各国领袖时,对超级大国苏联的首脑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十分轻蔑,而推崇毛泽东为圣人。在尼克松晚年建立的私人图书馆里,建造有多尊尼克松与之打过交道的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塑像,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塑像最突出和显赫,而且唯有他们是雍容华贵的坐像,其他人都是站像,不难看出尼克松最崇敬的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几年前,英国前首相希思回答记者谁是他最推崇的世界政治家,第一位就是中国的毛泽东。
美国《时代周刊》在近年里编著了一本名为《人类1000年》的书,将1001年到2000年一千年间的人类历史加以浓缩,从全世界的范围内,遴选出对于全人类影响最大的100个人和100件事。十分惹人注意的是,书中所列100位人物中,没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华盛顿,却给了毛泽东以双倍的称颂——既置身于100位人物之中,他所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成为100个事件之一。一个人和他所成就的事业同时被认为具有世界意义,在这本书中是不多见的。
汤姆•路奇是美国魏斯里安大学教授,1991年毛主席逝世15周年的时候,他到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一走进纪念堂,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里面拍摄,摄相机的镜头自然而然地对准这位正在哭泣的外国人。路奇说:“毛主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家。还有谁比他更伟大?没想到他才去世15年,世界仿佛变了个样,社会主义运动乱成一团……现在才懂得,为什么毛主席的逝世是世界革命人民难以弥补的损失。一想起这些。从心底里感到难受。”
在世界各国的毛泽东纪念邮票,一直到现在还陆续发行,其中大部分是第三世界国家发行的。至于对毛泽东研究的书籍就更多了。
综上所述,妥善保存和充分展示毛泽东遗物,是中华民族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护、信赖和支持的重要保证,也对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抚今追昔忆伟人,继往开来振华夏。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振兴和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毛泽东同志光辉而伟大的一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毛泽东遗物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不仅可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毛泽东同志奋斗的人生轨迹、不朽的品格魅力、崇高的精神境界;还可以让人们进一步缅怀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平凡的历史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使人们在感受与缅怀中升华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凝聚强国之力,更快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系新华社高级记者、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辑)
(选自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编著《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融合——毛泽东遗物馆的陈列》一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