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宽广的视野研究和坚持西柏坡精神
李忠杰
今年是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62周年。利用这样的机会进一步研究、学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所思考和探讨的主题是:从更宽广的视野研究和坚持西柏坡精神。
一、“精神”问题是党史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和课题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中央10号文件对党的历史做了概括。简单地说,就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如果进一步展开研究,党史还有很多线索,其中就包括精神发展、精神建设的线索。
纵观我党9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对此无法理解,但当看到事实后,都会非常惊讶。因为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在物质条件远远不够,甚至是极差,可以使用的手段非常有限,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由小变大了,由弱变强了。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党,包括党的整体,包括广大党员,包括运用动员群众的手段,都充分地发挥和利用了精神的力量。我们党通过思想建设、精神激励、榜样示范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把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把救亡图存、人民翻身解放的理念和精神,转化成一种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我们才克服了难以计数的困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取得了胜利,走到了今天。
当然,另外一面,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和情况下,也存在过过于夸大精神力量的作用。比如搞建设,我们需要运用精神的力量,但是不能光靠精神的力量,还是要以发展生产基础,还是要讲物质利益,还是要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说,需要用精神的力量来引导,但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光靠精神力量来从事他们的工作,指导他们的行为,那样很不现实。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比如“文化大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左”的时期,忽略了这些基础的东西,试图单纯靠精神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结果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发生了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这里包涵着很深刻的教训,不能忽略。
从群体性的精神类型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锤炼和理论概括,我们党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先进的精神。精神本来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但中共党史上所说的精神具有特定的内涵,某种程度上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外延以及种种特点的某种精神类型。这种精神,革命时期可以概括为革命精神,建设时期可以概括为建设精神、创业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可以叫改革开放精神、时代精神。进一步划分: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精神、创业精神。这些都是某种特定类型的精神,或者叫精神类型,是在丰富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
我们研究党史不仅要研究党的活动过程、党的政策发展过程,而且应该从某种程度上,或者从某一个角度上加强对“精神”问题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也就是说,“精神”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重要的课题,或者说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从更深广的视野提升西柏坡精神研究和认识的新境界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精神类型的一个范例,一个典型,总体上它是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部分。从党史的角度说,它是党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亮点。我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精神很多,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类型的精神,这些精神既需要个案研究,又需要综合研究,还需要比较研究。
从比较的角度来说,全国各种精神都有它们的共性,它们基本的特点,如都是为了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等。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比较一下,它们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井冈山精神是指走什么道路的选择问题;长征精神是指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超越人类身体的极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大的意志;延安精神不仅在于抗日救亡,而且在于作为根据地就开始勾画整个国家的框架问题;西柏坡精神是党面临全面执政考验提出的问题。
所以,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认识。我认为,进一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要注意到西柏坡精神与其他精神的重要差别。差别就在于:西柏坡精神是在什么背景和实践中产生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在一个大转折时期产生的。因而具有大转折、大手笔、大课题、大蓝图、大思路的特点。
大转折,就是从革命任务来讲,西柏坡精神是在我们党从夺取全国政权到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掌权,从革命斗争到建国理政的大转折时期形成的;
大手笔,就是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已经从防守发展到进攻,因而其规模、方式都已经从根据地、游击战,发展到大兵团作战的浩浩荡荡、气势非凡的运动战;
大课题,就是进京执政后,党和国家将要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新课题;
大蓝图,就是除了“两个务必”理念外,还有推进土地改革,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制定共同纲领,设计治国蓝图,思考建国后的任务,转变工作重点等等,形成了治国理政的雏形;
大思路,就是对建国后如何治国、如何执政提出了战略性的思路。
由此,对西柏坡精神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具体来讲,有三点:一是西柏坡时期并非只有“两个务必”,还有其他很多很丰富的内容。西柏坡时期的所有东西都值得研究、值得挖掘,尤其是在执政理念上。二是进一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价值意义,思考如何治国执政的问题。虽然这个时期只是初步提出课题,但毕竟是新的探索的开始,所以叫考试。考试的成绩要分阶段判卷。总体是合格的,但不同阶段得分有异,而且肯定不是满分。而且考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执政62年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考试。所以,仍然需要我们围绕治国理政问题,挖掘西柏坡精神,总结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执政理念、执政路线、执政体制、执政方式。三是进一步认识西柏坡精神的作用范围。西柏坡精神虽然只是我们中国革命精神的一个方面,但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与其他方面的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国道路的一个方面,是求解世界难题的中国答案,是抵御世界风险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参加考试,接受考验
现在看来,62年前的赶考不仅是个人的考试,而且是全党的更大范围的考试;不仅是在国内接受考试,而且已经到世界舞台上去接受考试。中国过去关起门来搞建设,和世界联系比较少。改革开放后,越来越深入到世界舞台上,国家的实力逐渐强大,中国和平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表明我国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而是一个需要在世界舞台上博弈、发挥作用、接受挑战的国家。因此对我们党的考试并不仅仅限于国内,而是已经扩展到了国外。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的成就令人钦佩,中国的崛起引人瞩目,中国的形象期待改善,中国的影响众说纷纭,未来中国将在世界、也必须在世界上接受考试。
这个考试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经济上,我国能否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上的难题,应对各种危机的冲击?我们能否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生产问题,解决能源问题?政治上,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并保持好我们国家的制度、保持我党执政地位的长期性?安全上,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都是特殊问题,需要有效解决?文化上,中国文化不仅要以历史悠久见长,而且要进一步发展到对世界的影响而见长;社会治理上,社会矛盾众多,国内矛盾带有世界矛盾的共性,比如,就业问题以及民生问题就是世界普遍性的问题。而就目前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能不能应对各种挑战?中国能不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中国能不能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都是我们面对的课题、风险和考验。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除了加强制度建设、物质力量建设等等外,当然也需要加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建设。从精神理念上看,我们怎样治理我们的国家,怎样做到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提出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怎样做到不骄傲、不懈怠、不衰退、不动摇?所以,对我们党来说,对我们党史研究人员来说,应该拓展视野,提升境界,认识到精神力量的价值,认识到研究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把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和这个大课题联系起来,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08期,摘自2011年第8期《党史博采》)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