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周年校庆
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
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毛泽东
西北农学院培养的学生其所以在海峡两岸,甚至国外享有盛誉,就在于他(她)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和工农相结合的创业精神好三大特点。这三大特点是学校的三大优势培养出来的。
第一,领导得力。从1932年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于右任、戴季陶、杨虎城、辛树帜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精英,且第一任校长就是国民党元老(白天打着灯笼去总统府找蒋介石)于右任先生;1935年学校就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著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农史学家辛树帜(辛辛苦苦,独树一帜——毛泽东)先生几次任院长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长达20年。1949年学校解放后,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康迪同志从延安随军代表来学校任领导30年;解放前在秦晋搞地下工作的陈吾愚同志五六十年代任党委书记,和辛树帜院长、康迪副院长并肩工作十多年。不仅将学校原来 “朴素、切实、坚强”的独特校风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发扬光大,而且将党的三大作风、延安精神也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地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新人才。
第二,有以不为名不为利(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能赚农民的钱)的赵洪璋院士为代表(各系都有一些)的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师队伍。在建校时就规定,先建场后建系。说明学校建立时就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了,这和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
第三,有得天独厚的校内外教学基地。西北农学院就在农村,与农民住相邻、地连界,仅校内教学基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三个农场(2000多亩地),果树站、蔬菜站、花卉地上千亩,林场苗圃地几百亩,猪、牛、羊、鸡完全的百亩多地的畜牧场,号称亚洲兽医院也有几十亩地面积,水工实验厅,农机工厂……这是全国各农业院校非常羡慕向往的西北农学院得天独厚的办学资源的硬件。
下边谈谈康迪院长和陈吾愚书记发展壮大学校三大优势,培养又红又专人才方面的二三事。因为这些已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使我永远缅怀并激励我不断前进,用它来教育学生。
深入学生班听课、座谈是家常便饭
康院长、陈书记不仅每天上下班都步行在师生队伍的行列中,和师生互打招呼,谁有什么问题和建议随时都可反映;与此同时还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学校各部门调查研究。我上学时,康院长、陈书记就先后在我们班听课、开座谈会。
一九六二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未打准备铃前,康院长就和同学一样来到教室听《家畜传染病学》课。上课前他先和同学们交谈后,便坐在教室后边高个同学中间和同学们一样专心致志地听课、记笔记。
这位讲课的教师是第一次登上讲台的青年教师。
他,课备的很熟,板书也很公正,就是有些胆怯。
他,很少抬头看学生,当然就看不见后边坐在大个同学中间的康院长。
他,半节课过后的胆怯似乎有些消除,于是乎就抬起头来向教室后边看了看。
康院长认真听课的座位进入了他的视野。
这时,也就在这时,他的心跳加快了,表情紧张了,头上冒汗了,课也讲的结巴了……
下课后,他立即到康院长跟前,征求意见。
他刚一开口,院长就安慰道:“快去教员休息室喝口水,松弛一下。就像你开始那样讲,即使讲不好也没关系,最大是再讲一次嘛!”
“我不知道您今天来听课”,这位教师有些抱歉地说。
“如果事先通知你我今天听课,恐怕你昨天晚上连觉也睡不好”。
几句简短而体贴入微的普通话语,多么亲切,多么入耳中听,多么关怀,多么鼓励……
康院长办公室,最显眼的装饰就是墙上挂的那张信插式“壁毯”——和教务科墙上相同的、比双人床还大的全校的课表——康院长深入教学一线抓教学质量的“作战图”。这张作战图上,将全校各专业年级、班所上课程(教室)、实习(校内外基地名称)、实验(实验室名称)、教师姓名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学期学校开多少课程,有多少老教师、青年教师上课、指导实习、实验,康院长都了如指掌。他就是靠这张作战图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都心中有数,从不依赖开会时汇报。为了积累资料研究问题,还印制了“听课记录卡”(内容包括:课程名称、专业年级、听课内容摘录、意见和建议等)。到20世纪80年代,教务处的档案柜中还保存有“听课记录卡”。教务处的同志以康院长为楷模,也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去课堂听课。通过听课发现了不少新问题,也总结出不少经验。这就是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强将无弱兵——身先士卒的必然结果。
一九六一年春节过后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三下午,我们班在四号教学楼西边平房2号教室召开寒假回乡见闻座谈会。座谈会刚开始,就听见叩门声。随开门而进来的是笑容满面的院党委书记陈吾愚同志。同学们也都满面春风地站起来给书记打招呼欢迎、让座。陈书记就近坐在同学们中间。由于书记的到来,同学们发言有些拘束,但更重要的是想先听书记讲讲。因而正准备发言的同学,也都暂停了。班长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便对书记说:“陈书记,我们今天下午座谈寒假回乡见闻,请您先给大家提示提示。”
“我今天来参加你们班的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你们过年回家耳闻目睹的一些真实情况”,书记紧接着班长的话说,“我们国家现正处在暂时性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穷,群众生活苦。党和人民一起在勒紧裤腰带度难关……你们回家听到群众赞扬我们党的话可以讲,对我们党有意见,甚至骂我们党的话也可以讲……从骂的情绪中,也可能会道出一些真实情况来!”
书记这么一讲,会场就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发言……
时间很快就到五点半了。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大家的发言就到这儿”,班长说话了,“现在请陈书记给大家再讲讲!”
“你们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好!”书记讲评了。接着他简要地分析了暂时性经济困难的原因和党中央、毛主席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办法后说:“我今天让你们听到啥说啥,但有些话不能不讲场合,随便乱讲。你们可抽空给家里、亲戚、朋友写信宣传我们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让大家齐心协力和党一起度过难关。”
陈书记的话多么朴实、中肯、实事求是,不仅消除了同学们对暂时性经济困难的一些顾虑,而且也增强了大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每当他向全院师生做报告时,对所举事例的分析,总是让人心服口服,体现出一位革命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康院长、陈书记经常深入教学、生产、科研第一线,到学生班级、宿舍、课堂、实验室、食堂了解情况、和师生一起参加夏收和秋收劳动中,既没有陪同人员和拍照,校报和广播也不报道。如果有,那就成了校报和广播的“专栏”了。对他们来说,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像家常便饭一样的随时下去和职工、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把学校办好。这就是毛主席教导的“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据学校、系有关领导谈,康院长、陈书记召开的会议其所以时间短就能解决问题,就在于会前他做过调查后心中有数。正如习近平讲的是真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还是做秀,群众一眼就能看清。
当即立断是书记、院长的过硬作风
一九六四年冬一段时间的西北农学院的空气确实有些紧张。因为先在男厕所,后又在女厕所接连发生几起内容相同的“反标”。一天晚上,学校保卫科召集各系、部、室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破案事宜。陈书记这几天恰好在西安参加省委召开的有关会议而不在学校。会上,有人提出,把出现几次“反标”时每位教职工的活动情况,让自己写一个简单材料,以掌握案发时在校职工的情况。也有人反对这样做。最后大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先按第一种意见试一下。
第二天,各单位都让职工写自己的情况。这一下全校乱阵了,人心慌慌,都害怕把自己和“反标”粘上了。由于最早发现的那起“反标”是用彩色铅笔写的,有一位学生辅导员要弄清“反标”是用什么颜色写的,曾借过学生干部的十二色彩色铅笔。这位学生干部知道“反标”的有关情况后,被吓的一夜没有睡觉,第二天考试时神魂颠倒。
这个办法试到第二天晚上约六时半左右,陈书记从省上回来了。他从杨陵——当时叫武功车站下车后,一口气跑到学校保卫科。我当时被临时借到保卫科,从食堂买了两个馒头边吃边值班。尽管是冬天,陈书记一进门卸下帽子却是满头大汗,头上直冒气,并上气不接下气地一开口便问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另一位被借来的同志,这时从食堂吃完饭也来值班室了。我俩把近几天的情况向书记做了很简要的如实汇报。他紧接着问:“你俩看这样搞行吗?” “这样搞人心慌慌,都怕把自己……”,我俩把心里话告诉给书记。“你俩说得对!”还没等我俩把话说完,书记就插话表态了,“这样搞人心慌慌,个个自卫,谁还有心情去抓反革命分子,这只能给坏人破坏造成可乘之机!你们立即告诉保卫科科长,让他通知前天晚上参加会议的人,今晚七时半都来会议室开会!”
会上,保卫科科长汇报了这几天的工作情况后,陈书记当即立断地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全院立即停止!”他把刚才在保卫科给我俩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后继续说,“用这种办法即使把反革命分子抓住了,方法也是错误的。当然这不能怪大家,因为我最近不在家,党委没有及时开会研究、部署,责任在党委。”
以后,陈书记多次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提过此事,他自己主动承担了责任。其实陈书记在西安开会时,有位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他也参加了保卫科的那次会议。但作为党委会班长的陈吾愚同志,不仅没有推卸责任,还主动地承担了责任,真令人可敬可佩的高风亮节呀!
一九六五年春,为了改革毕业实习的方法,畜牧兽医系将两个专业毕业班同学和专业课教师编成两个畜牧兽医工作队,分赴陕北老区和关中凤翔县,通过解决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来代替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
麦收前,康院长和系主任、总支书记等系领导来凤翔看望工作队的师生。院长用那辆小吉普车把各个点上的师生都接到彪角公社兽医院来开会。正好四年级一个组的学生就在这个点实习。
会前四年级学生征求我的意见,由于教学计划的变动将实习推后两周,系上未通知宝鸡实习点,人家就接收了其它学校的实习。他们这一组在宝鸡没法实习才中途来风翔,想把这个情况告诉院长。但特别担心的是,当着系领导的面,在会上该不该讲,敢不敢讲?我经过考虑后,同意他们向院长汇报,但“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反映,绝不能夸大”。
会上,康院长听了工作队师生的汇报,并看了简报,再加上他刚到这儿后兽医院职工和前来给牲口看病的社员赞扬工作队师生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地为牲畜看病和同学用自己的粮票给牲畜看病的社员买饭吃、把自己的被子让给管住院病畜的社员盖的情况;生产队牲畜有病,只要社员来找,不管是深夜梦乡,师生就立即出行……康院长听了非常高兴。
这时四年级同学却急了,眼看着会就要开完了,他们的情况,院长还不知道。
“康院长,我们的教学实习还有些问题”,四年级同学实在憋不住了,就非常委屈地把他们在宝鸡实习无人指导、没法实习,当“走投无路”时才来凤翔的前因后果向院长诉说了一遍。
有的同学还说,“我们这一组还算幸运,老师让来到凤翔实习,其它组还不如我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继续说:
“我们实习搞不好,学不到真本事,将来拿啥为人民服务,这是给学校丢脸”;
“我们和五年级毕业班相比,好像是后娘养的”。
这一下康院长的双眉紧皱了,会场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了。
“你们是咋搞的,教学实习无人指导还行?”院长在问系主任,且声音有些严厉。
“我们系临床课(兽医专业课)教师少,跟工作队一来,指导教学实习就更少了。”系主任没有正面回答院长的问话,只强调了客观原因。
“临床课教师少,搞一个工作队就行了,为啥还要搞两个,好大喜功”!?
这句话问得系主任“卡壳”了,会场鸦雀无声了,反映情况同学的圆脸一下子变长了。
片刻沉默后,“是这样,对四年级的教学实习,你们想想办法可采取些补救措施嘛!”院长微笑着给系主任在递话、出主意了。
系主任便紧接院长的话茬,“我们立即研究补救办法,先把工作队的临床课教师抽上几位去四年级各个实习点巡回指导。”
“这不就对了吗!”院长终于笑出声了。
会后,我立即写了一份请示报告。谈了兽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并请示学校:在宝鸡到渭南之间大家畜比较集中的地区,让学校自己建或与地方合建一两所兽医院,以解决学生的实习和青年教师的实践问题,并面交康院长。他高兴地说:“待我看后再说”。
康院长很快就批示同意了这个请示报告。我校和兴平县合办的兽医院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就是陈书记、康院长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不是看你的资历和职位的高低,而是看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小助教、学生的建议、批评也能接受、采纳;有问题,就是系主任也得当面批评。这也是陈书记在校十多年、康院长自1949年5月27日从延安随军代表来西北农学院接管学校后任领导30年来的一贯作风。让党的三大作风、群众路线和延安精神在西北农学院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秋毫无犯地抓好教学基地建设
前边已经提到西北农学院就在农村,与农民地连界、住相邻,有全国各农业院校非常羡慕的得天独厚的办学硬件的农场、果园、蔬菜站、花卉、林场苗圃、畜牧场、兽医院、种马场、水工实验厅、农机工厂……学生在校内基地实习、实践比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方便,节日假期和自己家一样,随时可去,和场院的职工生活、工作在一起,并虚心向他们请教。康院长和陈书记对校内基地秋毫无犯地将其办成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教师要将这三副担子一肩挑。赵洪璋院士划时代的碧蚂一号、丰产三号、矮丰三号等小麦新品种,兽医系好多科研项目、西农奶山羊、关中黑猪、关中輓马等都是在这些教学基地选育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兽医专业四、五年级学生经过在兽医院的实习锻炼后,在校外的兽医院、畜牧场(兽医室)实习就能顶班。可见校内基地对学生和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及教师科研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在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康院长也非常重视,这样可使学生接触实践的面更广,以弥补校内教学基地的不足。例如,兽医系的西安市兽医院、西安草滩农场、西安市一、二奶牛场、宝鸡市兽医院、渭南市兽医院、灞桥兽医院、永寿县兽医院、凤翔县兽医院、泾阳县兽医院等。当时兽医专业每届只招生1~2个班(30~60名),每个实习点只有几个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参观实习。当年西农兽医系毕业的学生,绝不会出现有的报考研究生考试试卷合格,但复试时连体温表都不会用的严重脱离实践的大笑话。尽管学校当时也几次提出规划,甚至要办成季米里亚切夫式的农学院,将学校大门开在现在西农路立交桥北边,但对校内教学基地是秋毫无犯。陈书记也经常讲:“办好学校除有一支德才兼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师队伍外,还要把教学实验农场、实验室和图书馆像‘寺堂’一样办好”。可见书记对办好校内教学基地的决心和行动。这些,现在多半已经成了历史的辉煌和自豪。因为兽医院和畜牧场的场地已被卖掉了,校内基地与学生数量已经不是正相关的发展,而是在破坏中非常显著的反相关了,硬件已经越来越软而在不断地消失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康院长随植保系师生去城固县橘园公社实习。在那里跟师生一起和社员参加劳动,吃、住在社员家,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地打成一片。后来生产队要换队长,社员推举的人不愿当。康院长不仅每晚做这位新任队长的思想工作,当学生的实习结束了,考虑到这个校外教学基地的重要,他未能跟师生一起返校,要继续留下做工作,这位新队长终于挑起了队长的担子,康院长才返校。这位队长非常感慨地说,再不当这个队长,就对不起康老师了!康院长还住进学生宿舍做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工作。当今,这对某些领导来说大概是不可思议的。
勤俭办校,严于律已,坚持真理
西北农学院的师生在陕西的高校其所以能以朴素、诚实、吃苦、能干而著称,就在于康院长、陈书记用党的大三大作风、延安精神来办新型的社会主义农业大学的写照。无论是贯彻党的大政方针,还是个人生活、子女的教育,书记、院长绝不做秀,随波逐流地赶潮流,不在自己的办公、住宿条件和仪表上“创先进”。从他们的衣着、言谈举止,你绝认不出他是学校的书记和院长。那些年没有听说过学校给领导办公室搞装修。学校只有一辆旧吉普车,但它不是书记、院长的专车而是学校的“公共”车,归学校办公室管。即使几个学生实习回校,因行李多在车站给学校办公室打电话,只要车有空也能接;就是书记、院长在火车站下车,车无空也得步行回校。前边提到的陈书记冬天满头大汗从车站跑到保卫科就是例证。康院长对学校新建的“图书馆”三个字镀金花了一千元,教职工批评是浪费,他不知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过多少次检讨和自我批评。然而当今两幢学生宿舍楼失火事故被烧,就一拆了之,未见那一位领导承担责任,也许还是政绩。陈书记在交大当校长时,新建的好房子让有贡献的专家教授住,他临终还住在五十年代的旧楼里。这在如今,大概是官场上的“傻瓜”。
陈书记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还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管”他的“造反派”,使其心服口服;1967年8月,《红旗》杂志刊登了胡诌的“揪军内一小摄”的毒草文章。陈书记看到这篇文章后义愤填膺,完全不顾当时所处的困境,拿着这份《红旗》杂志去找红卫兵司令部。一到红卫兵司令部,造反派头头就吼起来:“陈吾愚!你来干什么?”他义正言辞地说:“这篇‘揪军内一小摄’的文章是株大毒草……”。不等他把话说完,造反派头头就火冒三丈……陈书记不愧是经过旧社会搞地下工作久经考验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毫不畏惧地说:“信不信由你,走着瞧!”。说罢,愤然走出红卫兵司令部。不出所料,不几天就收到《红旗》杂志社全部收回该期杂志的通知,同时补发了载有毛主席“还我长城”的新《红旗》杂志。在这里,我看到了陈书记锐敏的政治洞察力,看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看到了他无私无畏的政治品质。难怪斥责过他的红卫兵头头私下议论时心服口服地说:“陈吾愚真有两下子,生姜还是老的辣”。
如果能像当年康院长为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住进其宿舍、跟班听课抓教学质量、在实习点做生产队长的思想工作,像陈书记到学生班开座谈会、做造反派头头的思想工作、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对出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批评,都勇于承担责任,打铁先需自身硬的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回避、埋怨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那学校里的打架斗殴被打死、跳楼自杀、道德败坏、弄虚作假、贪污、惊人的浪费……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就能从源头得到预防和控制而少发或不发,校内教学基地就不会被破坏。
在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西北农学院的师生员工,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康院长和陈书记的。除了前边讲的他们上下班都步行在师生员工的行列中外,每年都要向全校师生员工作几次报告;平时抽时间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角落,就连炊事班、后勤拉垃圾的勤杂工也不例外。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
我当学生和毕业后当教师的相当长时间,一进三号教学楼大门,一眼就能看到醒目标语牌上的“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就是陈书记、康院长身体力行,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让西北农学院三大优势、学生三大特点发扬光大的三大法宝。
有位诗人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敬爱的、和师生员工心连心的好院长康迪同志、好书记陈吾愚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根深深地扎在群众之中,经常照镜子,五官自端正;适时洗洗澡,健康能防病。他们的权威是在创建社会主义新西北农学院的长期实践中,辛勤耕耘的结果,是用自己的心血写出来的。因而,他们永远活着,永远、永远地活在西农人暨杨陵人的心里。
2014年4月20日,迎来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周年校庆,特写此文纪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