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中国“骨头最硬”的人,他欣赏的,也是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毛主席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一个叫“贾桂”的人,毛主席直言,“贾桂”是他最看不起的人。因为他是没有气节的奴才,毛主席评价他“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
毛主席为什么那么不待见“贾桂”?“贾桂”又是何许人也?
01
其实,贾桂是京剧《法门寺》中一个太监的名字。
《法门寺》改编自明代初年的一段故事,故事是真实的,可贾桂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与大多数传统戏剧类似,京剧《法门寺》叙述的也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恩恩怨怨”的故事。
《法门寺》剧照一
毛主席很喜欢《法门寺》这出戏,在延安的日子里,毛主席就四次饶有兴致地观看过这出戏。
重庆谈判期间,在紧张激烈的谈判间隙,为缓和矛盾,“东道主”安排了几场京剧演出。应邀观看演出的宾客有毛主席、国民党要员和在渝著名民主人士。
演出的是有名的戏班子“厉家班”,据说,之所以请“厉家班”,主要因为蒋介石的个人偏爱。在众多京剧名家中,蒋介石尤其喜欢“厉家班”武生演员厉慧良的表演。
当时,蒋介石点了两出戏《穆桂英挂帅》和《十三妹》,毛主席点的正是《法门寺》。
另有一种说法,国民党人点的是《负荆请罪》,民主人士点的是《将相和》,而毛主席却出人意料地点了《大闹天宫》。这个说法虽然无据可查,或者纯属虚构,却生动揭示了当时三种力量的不同立场和不同选择。
毛主席喜欢看《法门寺》,除了看重它的文艺价值,欣赏艺人精湛的表演技巧之外,毛主席特别感兴趣的便是剧中的小太监贾桂。
《法门寺》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大太监刘瑾让小太监贾桂坐下的时候,贾桂很自然地回了一句:“甭坐了,奴才我站惯了。”
据说,演出开始之后,坐在后排的几个国民党要员还在那里高谈阔论,他们开口闭口都是“美援”、“国际援助”。显然,他们这是有意在毛主席面前显摆、嘚瑟,以显得他们有美国的支持,因而何等强大。
这个时候,毛主席没有说话,更没有透露出一丝嘲讽或者不屑的意思。
可当戏台上演到上述情节的时候,毛主席的脸上便显露出鄙视、厌恶的表情,他指着戏台上的贾桂对身边的人说道:“你看看,主子给他让坐,他却说站惯了,一副奴才相!”
毛主席的话虽然音量不大,却声声入耳,坐在后排的国民党要员听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后人猜想,毛主席这句话就是特意说给那几个国民党要员听的,意在嘲讽国民党政府为了争取“美援”,在美国主子面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丑态。
毛主席当时说的话是否确有这种寓意,我们无从知晓。不过,听了毛主席这句话,后排的那几个国民党要员彻底闭上了嘴。
我想,那几个官员应该是“进入角色、对号入座”了,一个身心残缺的大太监,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太监……一副奴才相,这样的讽刺也太辛辣了吧!
《法门寺》剧照二
1949年夏,毛主席从香山来到北平长安大戏院观看演出,这里正要上演传统京剧《法门寺》。应毛主席的邀请,即将出席“一届政协”的部分代表也来观看了演出。
演出结束之后,毛主席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剧场,毛主席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民主人士说:
“《法门寺》里两个太监很典型,一个是刘瑾,一个是贾桂……刘瑾以前没有办过一件好事,唯独在法门寺纠正了一件错案,这也算是他为人民办的一件好事。”毛主席点评道,“这个贾桂很卑微,在他的主子面前,贾桂没有尊严,没有骨气,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
有人附和道:“太监原本就不是什么正常人,贾桂正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
毛主席话锋一转道:“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贾桂啊,既可怜,又可悲……我们要提倡实事求是、人格独立,一个人是要有一点自尊心、有一点骨气的,贾桂这种奴才思想要不得。”
毛主席还说:“对下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对上唯唯诺诺、奴颜婢膝,就连大太监刘瑾都看不起他。”
久而久之,“贾桂”就成了“奴才”的代名词,说起贾桂,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奴性十足、没有骨气的那类人。
02
毛主席格外欣赏一位“不食嗟来之食”的文人——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上世纪四十年代,战乱中的中国百业萧条,物价飞涨。连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这样的人都买不起粮食,一家老少只能以稀粥糊口。这个时候,美国给中国运来了粮食,国民党当局给教授们发了“面粉配给证”,教授们可以凭证购买美国援助的面粉。
蒋介石和司徒雷登(右一)
可是,因为货币贬值,加上粮食供应时常中断,导致粮价暴涨,朱自清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三袋多面粉。更何况,即使能够买到面粉,美国人也是有条件的:既然接受美国的救济,中国人就该对美国感恩戴德,俯首帖耳。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想吃美国的面粉,那就要乖乖听话,总之,面粉不是白给的。
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主席用辛辣的语言这样写道:
美国人在北平、天津、上海洒了些‘救济粉’,看看谁愿意弯腰拾起来,这叫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接着,毛主席嘲讽道:“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毛主席这话就应验了。
1948年5月,美国政府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消息一出,就遭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就此,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驻上海总领事卡宝德发表了威胁性和侮辱性的演说。在演说中,司徒雷登和卡宝德拒不回应中国各界的质询,反而以“美援面粉”为由头,指责“中国人不识好歹,恩将仇报”,甚至威胁要中断“美援”。
面对美国人的侮辱和威胁,清华大学110位学者联合发表了《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呼吁国人拒领“美援面粉”,以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
《声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
“声明”正式发表前,清华大学吴晗教授去了朱自清家,希望朱自清在声明书上签名。可是一跨进朱自清的家门,吴晗教授就犹豫了。
因为饥饿和严重的病情,朱自清已经卧床不起,无钱医治。更何况,朱自清一家老少共有9个人,朱家的日子已经过得特别艰难。
吴晗教授想,如果朱自清在“声明书”上签了字,朱家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所以,他对朱自清教授这样说:“是否在‘声明书’上签字,我的建议是量力而行,不要勉强。”
朱自清
朱自清教授却说:“吴先生应该清楚我的为人和态度,春秋时期,气节之士即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古人尚能如此,我辈也能做到,否则,将妄为人师。我早就想好了,宁可饿死,我也不接受美国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说完这句话,朱自清硬撑着病体坐了起来,毫不迟疑地在“声明书”上签上了“朱自清”三个字。
第二天一大早,朱自清教授就让他的夫人退还了“面粉配给证”。看到家里还有几张当月的面粉票,朱自清对夫人说:“快拿去退了,家里还有小半袋面粉,你一并把它带走,要退就退个干净彻底!”
一个多月之后,朱自清教授病情恶化,药石罔效,不幸离世,终年仅50岁。
弥留之际,朱自清教授吃力地、断断续续地嘱咐家人:“有一件事情务必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的‘声明书’上签了字的,今后,无论有多么困难,你们都不要接受美援面粉。”
有人说,朱自清教授这是“书生意气”,“民以食为天”,朱自清教授大可不必“以死抗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毛主席
可毛主席却不是这么看的,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主席这样写道: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人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他们站起来了……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还能看到一段豪气干云且耳熟能详的名言: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03
当中国面临最严峻的国际环境时,毛主席又多次提到《法门寺》里的太监贾桂。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写道:
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
毛主席斥责其“奴性十足,不可救药”,进而号召全国人民“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
建国初期,苏联“老大哥”给予我国非常大的帮助,中国人民对苏联“老大哥”心存感激、尊重有加。但是,在中苏人员频繁交往、近距离接触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毛主席接见苏联领导人
当时,“二机部”向毛主席提交了一份“关于同苏联专家关系的报告”,看完这篇报告,毛主席亲笔批示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你们要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地向他们学习。但是,你们也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
毛主席特别标注道:“要知道,贾桂(即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
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毛主席又在讲话和报告中多次提到“贾桂”的名字。
当时,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国际环境。一方面,中苏关系日趋紧张,且有公开分裂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武力威胁和经济封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一个接一个困难和风险面前,国内有一部分人变得茫然无措,一些人甚至开始丧失信心、动摇信念。阅读更多好文,敬请订阅“峥嵘年代”。
为了带领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毛主席撰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
针对诸如“如果失去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不可能成功”等悲观、错误的言论,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些人当奴隶当惯了,总是有点奴隶气,好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叫他坐,他说站惯了”。
‘贾桂’感觉事事不如人,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我们一些同志跟‘贾桂’很像,在外国人面前直不起腰。
在毛主席的笔下,“贾桂”就是一个反面教员,他软弱、迷信权威,他没有独立人格,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奴才。
在一次大会上,毛主席又一次提到“贾桂”的名字,他慷慨激昂地说道:“要割掉奴隶尾巴,要破除迷信,要彻底打倒贾桂作风,贾桂是谁也看不起的!”
而今,太监这个畸形的群体早已消亡殆尽,那么,我们身边还有贾桂这样的人物吗?很不幸,世上早没了太监,可是“贾桂似的人物到处可见”——这是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看法。
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说,“无须细察,你仍然可能跟‘跪习惯了不会站立’的法门寺‘贾桂’时常碰面。”
季羡林先生何出此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吸纳外资,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经验,但是,打开窗户,“蚊子和苍蝇”也一起进来了。一时间,一些人对外来文化的好奇迅速演变成“崇拜”,更有一些“精英人士”对西方产生了一种“迷信”,虔诚地拜倒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前。他们追求美式价值观,有激进极端者甚至认为:中国下一步应该全盘“西方化”。
这是一种精神的自残,背后是“贾桂”式的自卑。
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贾桂”们的腰杆是挺不起来的,因而永远也走不出一条笔直的路。
殊不知,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事情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来办,盲目崇拜和迷信的结果只能是屈辱的、徒劳的。
04
最后,再说一说“奴才”与“奴隶”的主要区别。
首先,“奴隶”是被强迫的,而“奴才”是自愿的;其次,“奴隶”是一个社会阶层,而“奴才”是一种社会意识、国民意识,是一种扭曲的人际关系。
“奴隶”与“奴才”最关键的区别是:“奴隶”尚有获得自由的人生目标,而“奴才”却把一切都依附于他的主子,根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也就是说,“奴隶”固然不幸,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他还知道挣扎,至少还有挣脱桎梏、获得自由的希望;而一个人倘若赞叹奴隶生活,并陶醉于其中、乐不思蜀的话,这个人就是万劫不复的“贾桂”式的奴才了。
这就是毛主席鄙视“贾桂”、不待见“贾桂”的根本原因。
在毛主席看来,“贾桂”不过是一具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他没有骨气,没有气节,没有尊严,没有理想,其灵气生动的灵魂早已死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