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说,如果人民不满意,我大不了再回井冈山,带着人民打倒我自己。
他这样的脑回路,我太震惊了。他讲话一向直来直去,原话有些火药味,就不摘录了,温和的翻译,应该是自我革命吧,这就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一生有很多节点都有最优的选择,他本可以不和我们做同路人,就拿他小时候来说吧,在村子里他们家是富有家庭,而且他外婆家也很富有,光房屋就有90多间,有一间藏了满屋子书,几个舅舅对他也特别好。
在这样的家族关系中,当时要有个“张雪峰”点拨一下,进烟厂,进电网,进警局,或者考公,不用他舔任何人,哪样不都是随便他选啊!
可是他偏不,在家里干起了斗自己老爸的活,他总是把家里东西拿给穷人,气得老爸骂他败家子。
毛主席认为,整个村子就几家富,剩下的全是饥肠辘辘的穷人,这肯定不行。其实别人穷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但是穷人多了,会抢富人的啊。
古代富人一般是怎么守卫自己的财产的了,一开始请的是保卫人员,随着财富越来越多,最后就发展出“私兵”来,隋唐的那些门阀世家都是拥有私兵的。
村子里的穷人怕什么,随便养两个保镖,就是十个村子的人也不敢靠近啊。
但是毛主席从来没有这种思路,他觉得穷人要有活路,就是要把自己家打倒。
他老子就疑惑了,我的财富又不是偷来的,又不是抢来的,为什么要给我打倒。
如果一个村子有100户,只有一家穷,那是这户人家有问题;
如果一个村子有97家揭不开锅,只有三家有钱,那是这三家有问题,就应该被打倒。
这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我估计现在的人也不理解,那时候交通不便,富人跑不了。若是现在有人提出这种古怪话题,富人肯定说,老子不和你们玩了,我去美国玩游艇去了。
这些不可思议的想法,都是在他舅舅家看书看的,他们家除了历代的古书以外,还有很多现代书,比如《盛世危言》以及《新民丛报》之类的报刊,后来他说他要离开韶山,去外面看看,他舅舅表示支持,毛主席就带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本书离开了家乡。
1910年,毛主席十七岁,那一年发生一件惨事,湖南粮荒,饥民跑到长沙巡抚衙门要求开仓放粮,巡抚不肯,饥民冲进衙门抢粮,后遭到镇压,许多人被捕杀。
这件事情对毛主席触动很大,明明有粮,却不给老百姓续口命。革命的种子开始在毛主席心里发芽。
2
1914年,毛主席到长沙第一师范读书,其中有一个老师是他的姨表兄,叫王季范,也是小康家庭出来的,他和毛主席既是亲戚又是师生,了解了毛主席的想法之后,居然不是劝阻,反而说我支持你干革命。
你说有这么多的亲戚关系,以后当个老师,稳稳的事业编多好,他却跑出去闹事。
毛主席在学校里搞了一场学生运动,起因是什么呢?是学校里提高了学费,要收10个银元,原本是对贫困生免费的,现在搞的好多学生无书可读,于是发起抗议,他们骂新任的校长张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毛主席认为这些理由完全没有打中张干要害。
于是他写了一份《驱张宣言》,历数校长张干“擅自增收学费,延长学制,讨好教育厅”、“办学无能”等等要点,气势勃发论点犀利,震动了全校。
校长要把毛主席开除,后来在王季范的奔走下,保住了学籍。
1951年,毛主席家宴请来当年的校长张干,向他道歉,说:
“我后来才知道,每个学生要交10个银元,是军阀汤芗铭逼你做的,你一直没有吐露实情,那时太冲动,看问题片面,学生深表歉意。”
在读书期间,毛主席在长沙进行革命活动,几次被反动军警追捕,都由于王季范救援掩护而渡过难关。从毛主席进校读书一直到25岁,均在学校担任各种职务,办报刊,组织校友会等。
1918年学校提出了一个想法,准备组织一批人到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就有毛主席在内。
后来毛主席选择去了北京,他说:
“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有打先锋的人。”
他选择留在国内,认为应当先从研究本国问题开始。后来的实践证明了,毛主席是同时期的领导人中最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那个人,这也为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下了基础。
3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毛主席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出任代理宣传部长,月薪是120银元,这薪水相当于普通人一年工资了,去广州工作的时候,月薪680银元,属于高级领导职位了,一年买一套大别墅一点问题没有。
一般的人走到这一步,估计就认为功德圆满了,人生还要啥自行车啊,做到1927年,他35岁,35岁是人生一道坎,按照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要向社会输出人才了。但是毛主席是主动选择了离开。
他辞去职务跑去湖南农村了,同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中国的革命要从农村走出来,他们才是革命的主力军。”
毛主席拉起了队伍走上了井冈山,真正扎根到农村,在那里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
在革命过程中,他几次被排挤,都失去了决策资格,但是他却没有放弃,仍然为组织做乡下调研的工作。而同时期的汪精卫被老蒋排挤没了实权,却一气之下投靠日本。而毛主席并不在乎一时的权力,他认为只要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一边,革命的胜利是一定会到来的。
等到了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在屡次失败之后,毛主席才被选为决策层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老蒋邀请毛主席去重庆和谈,以前的那个张干校长居然给毛主席写了这样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蒋委员长要接见你,你一定要去啊,以后在一起处理国政,你千万不要固执,让人失望啊!
要是听张干校长的,毛主席妥妥地能混上一个央级干部,但毛主席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假和谈,凭老蒋的这种水平,拉着一群嘴炮文人建国,以后老百姓不会有好日过。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老蒋就翻脸了,毛主席再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弟兵的力量,将老蒋送到了海岛上。
毛主席一生中,隔几年就有一次机会,可以让他财富无忧地过一生,但是他觉得个人事小,人民事大,每次自己打倒自己,又从底层开始做起,他本可以不和我们做同路人,但是他还是坚决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了一起。
1976年《人民日报》和《红旗》刊发了毛主席1965年时候写的词,一个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
鸟儿问答这首词痛斥当时苏联的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和美国、英国签了条约,禁止世界其他国家搞核武器,包括中国。
毛主席认为苏联背叛了无产阶级,赫鲁晓夫是个不爱读书搞修正的家伙。
为什么要重发这两首过去的老作品,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告诉后人:
1,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2,要以苏联为戒,不要脱离人民,心中要永远装着人民。
1976年,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