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3月10日,列宁第三次严重发病,无情的病魔使列宁右半身完全瘫痪并剥夺了他的说话能力和工作能力。列宁感到极端痛苦,竭力进行挣扎。至此,列宁的政治生命基本结束。一位看护他的教授记载道:“情况确是悲壮的。这个人,这个曾经用他的言语使群众激动兴奋,曾经在辩论中说服战士并使领袖坚强起来的人,使全世界都对他的话起了这样那样反应的这个人,现在却连最简单最原始的概念都表示不出来了”。
为了列宁的健康,党和政府组织了全国一流的医护人员为列宁诊治病症,并参加值班工作。当时,中央政治局规定,除克鲁普斯卡娅、伊里尼奇娜、医护人员外,其他人不许随便探望列宁。鉴于列宁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威信,国内外十分关注他的病情,因此党和政府决定经常发布关于列宁病情的公报。
列宁虽然不能工作和说话,但他神智仍然清醒,有时会蹦出几个词,加上手势、神态、语调来表达这种或那种意思。在失去说话能力的三四个月内,尤其是当别人不理解他的意思时,列宁既着急,又悲伤,甚至发脾气,逼着医生、护士和护理人员走开,大家心情比较沉重。连曾被列宁亲切接见过的费尔斯特教授也不得不靠列宁周围的人提供的情况来参加治疗。
5月份,列宁的病情略有好转。5月15日,列宁被转送到哥尔克治疗,按照他的意愿把他安置在他病前住过的一个俭朴的房间中。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护理产生了一定效果,从1923年7月底开始,列宁的健康缓慢地好转,睡眠正常,食欲改善,能够坐起来,每天和大家一块共进午餐和晚餐,茶余饭后坐轮椅到花园中散步,常常和周围的人一起去找蘑菇。这样,列宁的心情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常常发出笑声,有时轻声哼着《国际歌》、《红旗歌》等歌曲。从8月份开始,在列宁的要求和建议下,值班医生和女护士的护理停止了。
视工作和政治为生命的列宁渴望能恢复工作能力。病情稍微好转和稳定,他就用左手练习写字(右手已瘫痪),练习朗诵以恢复说话能力。由于列宁反对请来的专业人员帮助他练习说话或写字,所以专家就先把练习说话和写字的技术单独传授给克鲁普斯卡娅,再由克鲁普斯卡娅以极大的耐心单独教列宁。
从8月10日开始,列宁开始每天翻阅《真理报》,稍后又翻阅《消息报》和其他报刊,再指定一些重要文章由克鲁普斯卡娅念给他听,有时看一下新闻纪录片和一些文艺作品。
10月18日,列宁决定去莫斯科一趟。那天列宁的心情和不错的天气一样显得有些兴奋和激动。到城边时,他脱下帽子,挥动着,和迎接他的人打着招呼。到克里姆林宫后,列宁上楼看了看人民委员会会议厅后,住在了自己的办公室。第二天,列宁又乘车在大街上和农业展览会上逛了一圈,然后回克里姆林官自己的办公室挑了几本书,若有所思地环视了一下,然后回到哥尔克。这是列宁最后一次到莫斯科。
10月底到12月之间,布哈林、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皮亚特尼茨基、斯克沃尔佐夫、斯切潘诺夫、克列斯廷斯基及《红色处女地》杂志编辑、工人和农民代表团等先后拜见了列宁。列宁虽然不能说话,但脸上挂着微笑,口中清晰地发出“噢、噢”的声音,不时地点着头。熟悉列宁的同志,可以根据他的脸部表情以及他在听汇报时的注意程度,看出他对谈话所涉及的问题的态度如何。11月2日,格卢霍沃纺织厂的工人代表团给列宁带来了18棵樱桃树和工人的问候信,列宁显得十分高兴。
1924年1月下半月,列宁病情开始出现恶化的征兆,但列宁的精神状态仍不错。1月16日~19日,俄共(布)召开了十三大,通过了对托洛茨基反对派的决议。列宁非常认真地听取了克鲁普斯卡娅的汇报。1月19日,列宁乘坐雪橇到森林里去观看打猎。当天,全俄苏维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加里宁在开幕词中向代表们宣布:为列宁治病的著名医师认为,列宁有可能重新进行国务活动和政治活动。这番话引起了代表们暴风雨般的掌声和“乌拉”的欢呼声。
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列宁恢复健康的心愿未能实现。列宁的健康状况忽然急剧恶化。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的病情急转直下,面色苍白,全身肌肉抽搐,体温达42.3℃,神志昏迷。一直守护在列宁身旁的医生全力紧张抢救,但回天乏术,无法使列宁恢复过来。18时50分,列宁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终年54岁。诊断书上写道,列宁的主要病状是过度的脑力劳动所引起的严重的脑脉管硬化。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脑溢血。经常的极度紧张的和不间断的工作,过早地夺去了列宁的生命。
列宁逝世的噩耗传开后,一片片的哭泣声和喧哗声打破了哥尔克宁静的夜空。当晚,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斯大林、加里宁和托姆斯基闻讯后,立即乘坐雪橇,冒着凛冽寒风,驶抵哥尔克。列宁的遗体放置在一张周围摆满枞树的台桌上,加米涅夫等人在瞻仰了列宁的遗容后,当晚深夜赶回了莫斯科,召开了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
1月22日凌晨6时,苏联电台、报纸发布了列宁逝世的消息和苏联党和政府的讣告。讣告对列宁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高度评价了列宁伟大的一生:
“无产阶级伟大解放运动的历史,在马克思之后,从来没有产生过像我们已故领袖、导师和朋友这样伟大的人物。”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大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的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出来,他的名字成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新世界的象征。”
“这样一个人去世了,在他的战斗的领导下,我们党用有力的手,在战争的烟雾中,在全国举起了十月的红旗,扫荡了我们敌人的抵抗,在以前的沙皇俄国巩固地建立起了劳动者的最高权力。共产国际的创立人,世界共产主义的领袖,国际无产阶级所敬爱并引以自豪的人,被蹂躏的东方的旗手,俄国工人专政的领袖去世了。”
“列宁活在每一个诚实工人的心里,列宁活在每一个贫苦农民的心里,列宁活在千百万殖民地奴隶中间,列宁活在我们敌人营垒对列宁主义、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憎恨里。”
1月22日全俄苏维埃十一大召开,在开幕式上,与会的几百名代表哭作一团。代表大会通过《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全体劳动人民书》。同日,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通过《告全体团员书》。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由捷尔任斯基任主席的治丧委员会。
t1月23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布《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号召书》,号召苏联和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劳动人民,继承列宁的遗训,夺取新的胜利。
1月21日~23日,俄共(布)中央委员、政府委员、全俄苏维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和莫斯科劳动人民的代表团陆续来到哥尔克,附近乡村的农民也都来向列宁告别。1月23日,专车把列宁的灵柩运到莫斯科,安放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内,政治局委员轮流在列宁灵旁守灵。23日~27日,列宁的遗体停放在大厅里供人瞻仰、悼念。各界群众从这一天开始来到这里向列宁告别。
1月26日11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在全苏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这次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是列宁追悼大会。追悼会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彼得罗夫斯基主持。依次发言的有:加里宁(主席)、克鲁普斯卡娅、季诺维也夫、斯大林、布哈林、蔡特金及工会、共青团、红军和海军、工人、农民、非党人士、外国人士等各方面的代表,最后是加米涅夫。
加里宁在悼词中指出,苏联政府在国内外政策方面将坚定不移地遵循列宁的遗训:大民族要帮助国内其他小民族发展生产,要尊重他们千百年来历史上形成的风俗习惯;只有工人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战胜敌人;用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争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在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十倍地加强自己的力量。
克鲁普斯卡娅忍着巨大的悲痛简短地阐明了列宁一生的活动和思想。她说,列宁一生对全体劳动者,对全体被压迫者充满了热爱。这种感情是他从英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遗产中得到的。这种感情使他热烈地、满怀激情地去探求能使劳动者获得解放的道路。他是从马克思那里找到答案的。但他不是以一个书呆子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他是以一个对亟待解决的难题寻找答案的人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克鲁普斯卡娅最后号召全世界劳动者,同心协力地团结起来,站到列宁的旗帜下,站到共产主义的旗帜下!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代表共产国际作了长篇发言。他说,列宁为全世界劳动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具有预见的才能,他的著作具有全世界的意义。他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俄国共产党的最大荣幸就是在列宁的领导下工作、斗争、胜利,有时也遭到失败。正是在失败的时候他起的作用特别大。他用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对不久将来的深厚热忱照亮了我们大家的眼睛。他使厌倦者精神振奋,他把幸免于难的战士组织起来,经过艰苦的工作重新缔造了党,并领导党走向新的高涨。党的团结,是列宁留给我们的主要的、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们党的每个党员,政府的每个成员,要宁愿切断自己的右手,也不愿作出任何破坏党和政权坚强团结的事情。我们要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组织的力量去实现列宁留给我们的遗训。我们要像列宁那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把列宁的光辉学说带到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当中去。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代表中央委员会致悼词。斯大林连续六次用了这样的一个用语:“列宁同志,我们谨向你宜誓”。他说,列宁嘱咐我们要珍视共产党这个伟大称号,要像保护眼珠一样保护党的统一,要保护并项固无产阶级专政,要竭力巩固工农联盟,要巩固和扩大共和国联盟,要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我们向列宁宣誓:我们一定蝎尽全力地执行这些遗嘱。
布哈林在悼词中说,列宁是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列宁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代言人、预言家、领袖、最好的顾问。他的力量在于:他不仅善于教育群众,而且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他是一位与每一个工人和农民、与那些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新人具有广泛联系的极其伟大的人物。由于他了解群众和新成长起来的人,由于他与老百姓亲密无间,才使他成为掌握千百万人民心灵的魔术师。所以,当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尖锐的时候,当下层人民掀起强大的反抗浪潮的时候,列宁作为有经验的蛇手,才能够领导这一巨大的、所向披靡的自发的革命运动。
德国共产党的代表克·蔡特金,政治局委员、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托姆斯基,土耳其斯坦的代表沙-阿卜杜拉苏列夫,红色普梯洛夫工厂的代表阿·思·谢尔盖也夫,非党农民代表阿。勃・克拉尤什金,科学院院士谢·费·奥尔甸布尔格,三山纺织工厂的工作人员兹韦列娃,南高加索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纳·纳·利马诺夫,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代表普·伊·斯罗定,红军和红海军的代表伏罗希洛夫接连发言,最后一个发言人是政治局主席、人民委员副主席加米涅夫。
1月27日,《真理报》依次报道了大会发言的内容提要。
托洛茨基在高加索养病,未能回莫斯科参加列宁的葬礼。他拍了一封电报代悼文,并著文发表在《真理报》上,他称:“该有多少人愿意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只要能使伟大的领袖列宁——伊里奇这个唯一不可重复的人的血管重新工作起来!但是,这样的奇迹未能实现,科学表明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就这样,伊里奇不在了。党成了孤儿。工人阶级成了孤儿。”
为深切悼念列宁的不朽功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委员会主席团作出一系列悼念列宁的决定:列宁逝世的日子为周年纪念日;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建立“列宁研究班”;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出版列宁著作;在莫斯科和其他主要城市建立纪念碑;将列宁遗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安置在水晶棺中陈放在红场克里姆林官城墙旁陵墓里供人瞻仰,不能参加葬礼的人将由机关表达他们的敬意。1月24日,《真理报》开始刊登悼念列宁的文章。
列宁去世后,各国无产阶级的代表纷纷撰文盛赞列宁的丰功伟绩。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写了“国友人师”的挽联,称赞列宁是“革命中之圣人”、“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强调列宁的思想魅力和奋斗精神永在。就连许多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对者也对列宁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外交家凯尔在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报》编辑部的信中讲:“列宁通过其助手们的协作,进行了一场两千年来规模最为宏大的社会实验。两千年来,所有的这类实验都失败,但列宁的作法有所创新,并且是不无道理的。……只要我们这一星球还未能从混乱中恢复公正,列宁这位已故者将以成百种形式一次又一次复活”。哲学大师罗素则说:“列宁的去世使世界失去了由战争所造成的唯一的真正伟大的人。可以认为,我们的时代将进入列宁和爱因斯坦的时代,这两个人成功地完成了巨大的综合工作,一个在思想领域,另一个在行动领域。……列宁这样的国务活动家在世界上最多100年才出一个,我们中的许多人未必能够活着再看到另外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从1月23日~27日的4个昼夜里,有90万苏联和其他国家各界劳动人民群众前往工会大厦,含着热泪依次向列宁遗体默哀致敬。因外地群众成批涌入首都,政府发出紧急通知,指示停售各地至莫斯科的车票。人们为了瞻仰列宁遗容,向自己的领袖和导师列宁告别,在零下30°C的严寒中,燃起一堆堆篝火,日夜静默排队等候在工会大厦外面的大街上。对于人们当时瞻仰列宁遗容的动人情景,意共创始人乌・特拉契尼曾回忆说:“紧靠着红场的入口,低低的木台子停放着暗红色的灵柩。灵柩开着盖,前面稍稍抬起。列宁的头枕着红色的枕头。他似乎透过闭着的眼睑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在一片无垠的凝固的寂静中,只听到大堆篝火发出的噼啪声。成千上万的人围着篝火取暖,他们来自各地城乡,含着悲痛的眼泪,在灵柩面前行礼。灵柩四面站着守灵的人,每十分钟换一次班。守灵的有老布尔什维克、科学院的学者、男女工人、党中央委员、工会领导人、胡子上结了霜的农民。”
1月27日上午9时20分,装有列宁遗体的灵柩从工会大厦抬到红场。人民群众排队川流不息地绕过安置在红场上的列宁灵柩的一旁。下午4时,全国所有企业停工5分钟,车船停止行驶5分钟,工厂汽笛长鸣告别,追悼礼炮轰鸣,在一片哀乐声中,列宁的灵柩被徐徐安放到莫斯科红场陵墓中。
……
历史的帷幕一层一层地拉上了,一个充满革命、创新、剑气的激荡人心的不平凡的时代慢慢地虚掩在时间的隧道之中。列宁——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虽然长眠了,但他那经天纬地的不朽业绩、博大精深的光辉思想、富有磁性魅力的伟大人格,不仅被凝铸成一座历史丰碑而永垂千古,而且成为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社会主义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寻求正义、自由、平等、真理和解放的永不衰竭的源泉。正像1895年列宁曾引用父亲伊里亚生前所喜爱的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一首诗来悼念革命导师恩格斯一样,这首诗也可以成为人们怀念他的一段“墓志铭”:
你永不停止心灵中的渴望,
你热爱祖国,像正在热恋的人一样,
你向她献出了自己的劳动、希望和思想,
你使许多纯朴的心都屈服于她。
你呼唤人们走向新的生活,
……
然而,死神过早地降临到你的头上,
它夺去了你手中预言的笔杆。
一盏多么光亮的智慧的明灯熄灭了!
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停止了跳动!
——摘自季正矩:《列宁传》,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第361—372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