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根据美国大量援助蒋介石使得他能够举行空前大规模内战的事实看
来,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在借所谓“调解”作掩护,以便从各方面加强
蒋介石,并经过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压迫中国民主力量,使中国在实
际上变为美国的殖民地。”
话说1946年8月1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粟裕等的指示电,其中问道:
“1、此次作战伤亡多少?部队情绪如何?要休息多少天才能再战?是否可迅即获得新兵补充?2、敌情变化如何?3、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战为有利,还是以在苏中利用群众、地形等条件再打一仗然后西移为有利?”
8月14日,粟裕、谭震林报告中央军委,电文中写道:
“8月13日电敬悉。
一、此次作战共歼敌约9000人,除俘虏5000余人外,敌伤亡淹死者共3000余人。
二、我方伤亡共约1200余,部队情绪仍极高。本可于13日再歼敌一个旅,但以大雨水阻致停止行动。此次作战前后只3天,而实际战斗只16小时,故部队并不十分疲劳。如有机会可立即作战,否则拟于休息一周后再主动寻找敌人作战。
三、目前部队已补新兵,等于总伤亡的三分之二,周内可将伤亡补足,如以所补俘虏计算,则已超过伤亡数。这次俘虏除少数外,对作战均有帮助,故无影响。
四、敌情:此次战前敌本拟以65师之160旅及187旅接替泰州、黄桥、姜堰、蒋垛、溱潼等地之63旅(属83师)及148旅(属25师)防务,而以63旅接替25师扬州、仪征等地防务,海安、如皋、李堡分由105旅、79旅及新7旅驻守。估计敌人此种部署,似在抽出25师全部(40旅、148旅及105旅)使用于进攻运河线或调赴津浦线,但以调赴津浦线可能为最大,因敌原拟集结于天长附近之45师及96师,均已在25师调防之先已向北开。目前敌似已完全放弃其抽出25师之计划。据密息,25师之3个旅及63旅之防务仍照旧,前已令65师之两个旅回援海安,99旅(属69师,已准备北调津浦线者)回援如皋,并抽出40旅全部集中宜陵待命东援。此次战前,敌人表示苏北已趋安定,驻如皋之陆空联络组已回常州,其守备部队则准备巩固后方转入‘清乡’,机动部队亦有他调可能。
五、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意见再在苏中打仗为有利,其理由如下:
1、在苏中作战,不仅群众、地形、运输(前次淮南8个团作战,已感到民夫应付不上)、粮食均较淮南方便,且有足够民力可用,同时威胁长江,可直接拖住敌人,不仅使其无法他调,且将吸引其继续调兵来援。
2、苏中敌人在进抵如皋、海安等地后,前锋已分散,遭受我军3次打击,现其未被歼灭者均已遭很大消耗与损失,已很动摇,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上说,亦较淮南为有利。
3、现整个淮南仅敌人4个团,如我主力向西,必须首先打下盱眙和天长,以开辟战场。但要打下该两城,除付出一定代价外,不一定能调动敌人。如舍天长、盱眙而直趋铁道线,则战场狭小,后方亦无法安全。
六、基于上述,我拟于周内以一部攻占南通、海门,吸引敌人南援而歼灭之。估计能再歼敌两个旅,则苏中局势将更好转。在主力西移前,已令淮南部队积极行动,以开辟战场。是否有当,祈示复。”
8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粟裕、谭震林的指示电,他在电文中写道:
“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灭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
8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占领砀山、兰封等城镇、车站10余处,歼灭国民党军1.6万余人,控制铁路190公里,打乱了国民党军南线进攻的计划。
正当刘邓率军转移至陇海路以北准备休整时,蒋介石又在郑州、徐州一线集中14个整编师计32个旅30万人,采取“钳形攻势”向刘邓所部反扑,企图以优势兵力合击刘邓部于山东定陶、曹县地区。其部署是:
以徐州绥署薛岳所属的第5军、整编第11、第88师共5个旅,分3路自虞城、砀山、徐州地区向城武、单县、鱼台进攻。
以郑州绥署刘峙所属的整编第3、第41、第47师和第55、第68师的各1个旅共10个旅,分3路自封丘、开封、商丘地区向东明、定陶、曹县进攻。
另以第31集团军王仲廉部等13个旅在平汉路之安阳、新乡及其以东佯动,配合主战场的进攻。
8月22日,毛泽东根据国民党军的部署,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指示电,他在电文中写道:
刘邓,并告各首长:
一、刘、邓马戌电悉。庆祝你们歼敌两个师的大胜利。
二、望集中主力至少18个团于路北休整,补充新兵,以利再战。
三、大战方开始,你们必须准备在三四个月内打七八个大仗,一切补充休整应以此为目标。
四、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凡与顽正规军作战,每战必须以优势兵力加于敌人,其比例最好是四比一(4千人打1千人,4万人打1万人),至少是三比一,歼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个击破之。望以此教育干部,克服战役上及战斗上平均用力、普遍求胜之轻敌观念(此观念在许多干部中是存在的)。
军委 未养
晋冀鲁豫野战军遵照毛泽东这一指示,对敌情作了周密分析,决定集中主力首先歼灭整编第3师于定陶西南地区,打开局面,尔后视情况再歼整编第47师大部或一部,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8月2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中说:
“我粟谭军从午元至未感一个半月内,作战6次,歼敌6个半旅及交通总队五千,造成辉煌战果。而我军主力只有15个团,但这15个团是很充实与很有战斗力的,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补充方法。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未宥集中10个团打敌两个团,未感集中15个团打敌3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8月29日,毛泽东要求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学习粟裕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战法,歼灭一部国民党军。他在电令中说:
“你率主力应在睢宁以东地区待机,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如此常保高度士气,纪律亦可改善。”“每次歼敌一团一旅,打五六次,即可造成有利局势。”“9月正是作战时机,刘邓军、中原军(李先念部)均希望你军配合。此时不打,敌占地愈多,威风愈大,我士气民气均将受损,故必须寻机作战,灭敌人威风,壮自己志气。”
后来在9月初,毛泽东考虑到山东野战军军事主管的确不大擅长大兵团作战,准备派徐向前到山东负责鲁南的军事,并正式告知了陈毅。
陈毅心里很不是滋味。时为山野作战科科长的王德回忆说:“有一天夜里,我在值班,陈毅同志走了进来,他心情沉重地对我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
尽管如此,陈毅还是致电中共中央,表示欢迎徐向前前来。
再说8月29日,毛泽东电告刘伯承、邓小平说:
“孙震令第3师(两个旅)、47师(两个旅)先肃清定陶以南之张庄等地,尔后再攻定陶。望令我主力在1星期内休整完毕,俟第3师两个旅进至适当位置时,集中全力歼灭其1个旅,尔后相机再歼其1个旅。该师系中央军,如能歼灭影响必大,望按实情处理。”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泽东这一指示,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集结于定陶西南区;以第6纵队两个团诱敌北进。
8月31日下午,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胜利结束,华中野战军在连续45天的作战中,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华中野战军牺牲3000多人,伤1.3万人。
苏中战役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华中野战军进行的战略侦察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它使国民党在“3个星期内消灭苏北共军”的计划化为泡影。
国民政府国防部在检讨此次作战中的教训时说:“1、进剿时使用兵力不充分,未能将匪主力击破,嗣后分散防守贻匪以各个击破,招致重大损失。2、苏北匪化甚深,故匪之情报灵活、行动自如,我军则每日有盲目作战之感,常贻匪以集中兵力袭击我一点之机会。”
就在这8月底,斯特朗在离开延安去其它解放区采访之前,她又同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长谈。毛泽东气愤地告诉她说:
“自从上次谈话以来,美国又给了蒋介石近10亿美元的战争物资。”
斯特朗问:
“中共对此是否感到担忧?”
毛泽东回答说:
“那倒不是。在你到延安的这一个月中,我们消灭了国民党近14个旅的兵力。美国援蒋就像是一种输血,但过后还会从蒋介石那里输送到我们这儿的。蒋介石从美国那里得到装备,我们则必须要拿到这些装备。我们损失了一些战士,但是,随后蒋介石的士兵就补充过来了。蒋介石的士兵今天被俘虏缴械了,明天他和我们一起战斗,这就是辩证法。”
斯特朗问:
“现在共产党有可能被打败吗?”
她以为会得到否定的回答。但是,毛泽东的答复却使她吃了一惊。毛泽东说:
“这取决于我们对土地问题解决得如何。如果千百万农民分不到土地,并积极保卫他们的土地的话,我们可能失去承德、哈尔滨、山东的海港城市,甚至失去张家口。但关键还在于土地问题解决得如何。”
此后,斯特朗到晋冀鲁豫、晋察冀解放区和东北等地去进行采访。
1946年9月2日,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被诱至秦砦、桃源,整编第47师进至黄水口、吕砦。
这时,刘峙将该两师会攻定陶的计划改为以整编第3师攻菏泽,整编第47师攻定陶,致使两师的间隔加大到20至25公里,形成了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十分有利的战局。
9月3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说:
“蒋介石迫令刘峙冒险前进,正是我歼敌良机,望即部署歼其一路。”
刘邓决定乘徐州、郑州两路国民党军的钳铗尚未合拢,郑州各路国民党军仍处于分散态势,整编第3师陷于孤立疲惫之机,将该师诱至菏泽大杨湖地区加以歼灭。
9月3日下午,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进入晋冀鲁豫野战军预设战场,整编第47师被阻于桃源、长乐集以南。当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对整编第3师发起攻击,激战至6日,全歼该师。
9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第47师的第127旅和41师的第122旅。
9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1个团,收复东明县城。
至此,定陶战役全部结束。是役,晋冀鲁豫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约1.7万人(其中俘虏1.2万人),活捉整编第3师师长赵锡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以钳形攻势合击歼灭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计划。
9月11日,陈毅决心打一个漂亮仗,改变中央对自己的看法。他连发两电给毛泽东并告粟裕等人,他在电报中说:
“山野决心在淮泗间歼敌,以保卫两淮,改变战局。部队明晚即可部署就绪。分批歼敌两旅到三旅是有把握的。”
然而山东野战军很快便被国民党军“佯攻沭阳、真攻淮阴”的策略所迷惑,陈毅没有采纳粟裕等人的建议,决策再次失误。结果,山野主力被桂军一个多师牵制了7天之久。
9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在《蒋军必败》的社论中写道:
“捷报传来,我刘伯承将军所率劲旅,在陇海线以北之菏泽、定陶、曹县、东明间地区,消灭蒋介石进犯军刘峙部4个旅(原师),蒋介石嫡系第3师师长(原为第10军军长)赵锡田就擒。这是继续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3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9月14日,周恩来奉命向马歇尔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全文如下:
马歇尔将军阁下:
阁下调处中国内争,抵华之最初3个月内,曾被认为极大成功,但其初步成就未能使之持久,国民党政府过时未久即撕毁协定,并对中共解放区发动攻势,从东北打到关内,致使阁下之努力归于失败。目前内战席卷全国,和平谈判徒成为政府当局放手大打之烟幕。于分析此种严重局势时,不能不认为仅仅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府之财政、军火与物资的援助,即已大有助于政府当局之进行内战。
回忆自中国抗战至今,据已知者,美国政府曾予中国14项借款,总计约13亿1459万美元,加以各种转账,中国政府现在美存款尚有7亿美元之巨。此外,自1942年起,在租借法案项下,据7月21日华盛顿联合社讯,美国政府曾交中国总值15亿美元以上之武器及作战物资,其中约有五分之三于胜利以后始给予中国者。过去12个月中间,国民党政府对此巨量物资大肆挥霍,实际上仅为支助其全面反共战争,未作它用。最近在反共战争正如火如荼之际,美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又订约让售价值8亿2500万美元之剩余物资与设备。这种火上加油的办法,不能不使中国人民感到极大的不安与愤怒。
兹请阁下注意,美国政府此类行动实未合于去岁12月15日杜鲁门总统声明中所云:“美国的支持将不致发展为军事干涉,以致左右中国任何内争的发展。”
中共一经获悉售卖剩余物资之谈判在进行中,即于8月26日向阁下提出抗议,反对在此时进行售让,并指出此项行动所引起之严重后果。然此宗买卖竟不顾吾人抗议,而于8月31日签订。因此,余今复受命代表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区一亿四千万人民,对于此项交易,经过阁下向美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并要求美国政府在中国和平团结及联合政府未实现时,将该约所列之物资、船舶等全部冻结。鉴于美国政府一再宣称,其在中国无其它目的,仅为促进交战党派间之和平团结,我们希望经过阁下之努力,务使这一要求能够实现,以灭战祸,以安中国人心。
亟盼早日得到阁下回答,并候起居。
周恩来谨启
9月1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了一个对党内的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见《毛泽东选集》)。他在指示中提出了9项军事原则,其中说: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
“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6倍、或5倍、或4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3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灭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我军以少数兵力牵制敌军的其余各旅(或团),使其不能向被我军围击的旅(或团)迅速增援,以利我军首先歼灭这个旅(或团)。得手后,依情况,或者再歼敌军一个旅至几个旅;或者收兵休整,准备再战。”
“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
9月16日这一天,晋察冀解放军部队从大同撤围,大同集宁战役结束。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歼敌1.2万人,但由于指挥者二次关键指挥错误,使大同未攻下,集宁又失守,张家口处于敌军两面夹击不利形势下。
罗瑞卿后来评论说:“大同战役,实际上是一次败仗!这是起了战略性的影响的。主要的还不是影响了张家口的过早失守,主要的是影响了晋察冀地区在大半年时间内,在对敌作战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次战役方针不对,在执行战役时又无明确计划(如究竟重点是攻城还是打援?是没有明确预见的。先着重打城,而后又被迫打援)以及轻敌不慎重初战,不集中兵力等完全违反主席军事思想的一相当典型的战例!”
傅作义后来在1947年2月也曾说:“集宁会战,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第101师参加战斗之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没有去攻击31师,而去全力打101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他那天晚上(12日)去攻新31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
就在大同集宁战役结束后,傅作义在20日通过他的部队机关报《奋斗日报》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电》,内称:“被包围被击溃被歼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以及张宗逊、陈正湘、姚哲等的全部主力。我不相信这是一军事上的胜利,因为诚如你们所说,本战区国军武器最劣,人数最少,战力最弱,”“但我们没有失败,失败的却是你们。”
傅作义还狂妄地说:“只要毛先生参加政府,以政府一员的资格,向政府保荐贺龙或你们任何一位先生接替我现任的职位,我不但首先衷心欢迎,并愿尽力促成。你如果不嫌的话,我自己愿在毛先生部下当一个最低级的职员,而绝对忠实地服从你。”
国民党的中央社在21日即向全国全文播发了傅作义的《致毛泽东的公开电》。
再说9月16日18时,聂荣臻、萧克、刘澜涛和罗瑞卿致电中央军委等说:
“我在集宁附近歼傅作义部约5000余而未消灭其主力,集宁14日失守,威胁大同攻城,故决心撤除对大同之围攻。根据平绥线将处于敌之严重进攻的情况,我已集结主力准备打击进攻之敌,保卫察哈尔。为配合主力保卫察哈尔,热河我军应牵制热河敌人,冀东应适时向平蓟以东活动,原定进行平汉战役之5个旅及各地武装应即准备对平汉线进击,冀中东部及10分区则在敌后破坏平津间之北宁路。”
此时,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正计划集中第11、12战区主力对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进行东西夹击。
9月17日14时,聂荣臻、萧克、刘澜涛和罗瑞卿致电中央军委等说:
“在敌东西夹击张家口情况下,我拟在敌人进攻时只进行掩护战斗,不做坚守。”
9月1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聂荣臻等人的指示电,他在电文中写道:
聂萧刘罗(萧刘罗即萧克、刘澜涛、罗瑞卿——笔者注):
一、16日18时、17日14时两电均悉。
一、我们同意你们16日18时电之精神,除各方布置外,集中主力于适当地区待敌分路前进,歼灭其1个师(两个团左右),得手后看情形如有可能,则再歼其一部,即可将敌第一次进攻打破。依南口至张家口之地形及群众条件,我事前进行充分准备,各个歼敌,打破此次进攻之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此种歼敌计划是在保卫察哈尔之口号下进行动员,但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方为主,使主力行动自如,主动地寻找好打之敌作战。如届时敌数路密集不利于我,可以临时决定不打。若预先即决定不打,则将丧失可打之机,对于军心士气亦很不利。
四、每次歼敌1个团2个团,并不需要很多兵力,以几个团钳制诸路之敌,集中10个至15个团即有可能歼敌1个旅(两个团)。胡宗南以其精锐8个旅(整编旅)入晋,我陈赓纵队只有3个旅,第一仗即歼敌1个旅,现又准备再歼1个旅。胡军自被我歼灭1个旅后,即畏惧不敢冒进。希望你们聚精会神,充分准备,寻找良机歼敌一两个团。打第一个胜仗,即能振奋军心民心,打出威风。
五、同时张家口应秘密进行疏散,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之,这种准备和积极布置歼敌计划并不矛盾。
六、晋绥部队担任钳制傅作义,冀中、冀晋担任破坏平汉路,热河、冀东担任钳制敌后尾。
军委 申巧
9月19日,华中野战军主动放弃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
9月20日,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提出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集中行动改变战局的建议。
陈毅这才感到事态严重,复电给粟裕等人,作了自我批评,同时说明将按粟裕等人的建议行动。他在电报中说:
“你们对山野行动的意见均正确,同意办理。此次出毛病,没有估计到敌迅速南下,原想避开桂军,控制主力于(六塘)河北,不料蒋军又不来,未碰到他……此次淮北作战,由于主观指导错误,贻误全局,五内如焚,力图挽救,当尊重兄等建议。”
9月20日这一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人指示电说:
“我放弃淮阴后各部主力撤至距敌较远地区休整,以一部扰击敌人,待1、6师到达之后,待敌分散有机可乘之时,各个歼灭敌人。”
9月2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陈毅、粟裕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山野、华野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对内)执行。”
9月27日,毛泽东因《解放日报》在第3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后刊登的文章跟不上形势,写信给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他写道:
定一同志:
文章的写法应改变,因为在解放区军民中,目前的中心问题不是对美蒋的幻想问题,存在这种幻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7月以前是必要的。7月以后,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
目前,解放区军民心目中的中心问题是,能否能胜利与如何取得胜利,尤其是在失去了一些地方之后,大家很关心。因此,我们的文章与新闻立论之重点,不是说敌人如何压迫,如何凶狠,而是要解释敌人虽有二百师兵力,虽有美国援助,虽已经占去一些地方与还可能占去一些地方,但是,有种种条件,我军必胜,蒋军必败。每遇一次胜利,即写一篇社论鼓励之,证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写一短文解释之,说只要歼敌,将来可以恢复。
以上方针,请加考虑。并与胡乔木和《解放日报》总编辑余光生商酌实行。至于为揭露美蒋欺骗,可借进攻张家口事件写文章揭发。但归结仍应强调我军必胜,方不泄气。
毛泽东
9月28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等,对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主力会师指示说:
“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意见:1、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2、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
9月29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开展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的指示》:
张家口、晋绥、太行、山东、华中、东北局并告南京:
一、美国显然已令马歇尔、蒋介石在大打中进行和平攻势,因此,当前我们的宣传口号,已不能只是无条件停战,无条件停战仅能给与蒋介石以便利,巩固其3个月来的占领地区,和争取时间,补充兵力。
二、当前的宣传口号,要转到“美军退出中国”,以打破和平攻势之欺骗。斯大林已发表谈话。美国已有运动周,25个城市有撤退驻华美军之示威,上海从申养起举行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并将电联合国及美政府要求美军撤退与不干涉中国内政,此运动将转为揭露美军暴行,向司徒抗议,请3人会议调查,实行法律控诉。北平、成都、重庆、香港、南洋亦将响应。
三、解放区准备进行同样的运动周,拥护此种主张,并要求蒋军实行一月停战协定,其中包括蒋军撤出解放区及将1月13日以后增调之兵撤至长江以南,但时间须稍迟(约在10月中旬),待外面各地发动之后再进行,现在即可做文章拥护,及访问名人发表谈话(不要说外面的运动是我们发起,而要说民主爱国人士发起)。准备,座谈会及群众大会,进行运动周。
中央申艳
9月29日下午,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斯蒂尔并谈到了《美国“调解”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问题。此谈话内容后来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全文如下:
斯蒂尔问:阁下是否认为美国调解中国内战之举已告失败?如美国政策按目前形式继续实行,则结局将如何?
毛泽东答:我很怀疑美国政府的政策是所谓调解。根据美国大量援助蒋介石使得他能够举行空前大规模内战的事实看来,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在借所谓“调解”作掩护,以便从各方面加强蒋介石,并经过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压迫中国民主力量,使中国在实际上变为美国的殖民地。这一政策继续实行下去,必将激起全中国一切爱国人民起来作坚决的反抗。
斯蒂尔问:中国内战将延长多久?其结果将如何?
毛泽东答:如果美国政府放弃现在援蒋政策,撤退驻华美军,实行莫斯科苏美英3国外长会议的协定(不干涉中国内政,苏美军队尽早从中国撤离——笔者注),则中国内战必能早日结束。如果不是这样,就有变为长期战争的可能。其结果,一方面,当然是中国人民受苦难;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必将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生存,决定自己的命运。不管怎样艰难困苦,中国人民的独立、和平、民主的任务是一定要实现的。任何本国和外国的压迫力量,不可能阻止这一任务的实现。
斯蒂尔问:阁下是否认为蒋介石是中国人民的“当然领袖”?共产党是否将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接受蒋介石的5项要求?如果国民党企图召集一个无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大会,则共产党将采取何种行动?
毛泽东答:世界上无所谓“当然领袖”。蒋介石如能按照今年1月间的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决议处理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项问题,而不是按照所谓“5项”或10项违反上述协定和决议的片面要求,那么,我们是仍然愿意和他共事的。国民大会只应当按照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由各党派共同负责去召集,否则我们将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
9月30日,周恩来遵照中央指示,发表《中共代表团致蒋介石马歇尔备忘录》:
敬启者,自6月休战谈判中断以来,政府即进一步地不顾一切约束,撕毁停战协定,在关内大举进攻。在此3个月中,政府军队已进占解放区许多城市,摧毁许多地方的民选政权,狂炸解放区,伤害无数居民的生命财产,更提出无理的5项要求,强要中共军队及民选的地方政权退出若干地区,而当中共根据政协纲领的规定不予接受时,政府更加紧军事进攻,以期达到政治要求的目的,并扩大其占领,因此,政府军队除了攻占中原、苏北、皖北、山东、山西、河北、热河等解放区一系列地方外,又借口中共围困大同,声言要攻下承德、张垣和延安。果然政府军队旋即攻占承德,并续占平绥路上如集宁、丰镇等重要城市。其实中共对大同的战役,仅是牵制山西阎锡山进攻,属于围困性质,最近更正式宣布撤围,大同的威胁已不存在,但政府军队却毫无任何借口的继续扩大对热河和冀东的占领,并且公然发动对张家口的3路大举进攻。事实已很显然,政府不惜以进攻中共解放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之一的张家口,来迫使国共关系至最后破裂的境地。恩来等特受命声明:如果政府不立即停止对张家口及其周围的一切军事行动,中共不能不认为政府业已公然宣告全面肢裂,并以后放弃政治解决方针,其因此而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当然全部责任均应由政府方面负之。特此奉告。
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李维汉谨启
9月30日这一天,符定一的女儿符德芳返回北平,毛泽东让她给前些时先行回北平的符先生捎上一些礼物,并附信一封:
宇澄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时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肃此。敬颂
教安。不具。
受业 毛泽东
1946年10月1日,毛泽东电示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等人说:
“防御是为着集结主力,消灭敌人”,“应以小部兵力抗击敌之进攻,集中主力机动歼敌。”
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等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以歼灭由康庄、怀柔西犯之敌为目的,保卫张家口。
10月1日这一天,陈毅致电中共中央,作了自我批评,他说:
粟裕所在的华中分局“两次到分局会议,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
陈毅还主动表示:
“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他在电报中还说:准备集中山野、华野主力于宿迁、沭阳之间六塘河以北地区,10月5日前后可集中完毕,如敌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敌如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此部署着重点是集中主力出击并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
10月1日晚,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三个月总结》的党内指示。此《总结》共分19部分,“详细总结了1946年7月全国规模内战爆发以来的3个月战争的一系列经验,提出了人民解放军在今后的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引自《毛泽东选集》注释语)。他写道:
“7月20日中央对时局的指示上说:‘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七、八、九3个月的作战,业已证明此项断语是正确的。”
“向解放区进攻的全部正规蒋军,除伪军、保安队、交通警察部队等不计外,共计一百九十几个旅。此数以外,至多再从南方抽调一部分兵力向北增援,此后即再难调。而此一百九十几个旅中,过去3个月内,已被我军歼灭25个旅。今年2月至6月被我军在东北所歼灭者,尚未计算在内。”
“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任务,是再歼灭敌军约25个旅。这个任务完成了,即可能停止蒋军的进攻,并可能部分地收复失地。可以预计,在歼灭第2个25个旅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我军必能夺取战略上的主动,由防御转入进攻。那时的任务,是歼灭敌军第3个25个旅。果能如此,就可以收复大部至全部失地,并可以扩大解放区。”
“过去3个月内,我们损失淮阴、菏泽、承德、集宁等几十个中小城市。其中多数是不可避免地要放弃和应当主动的暂时放弃的;一部分是仗打得不好被迫放弃的。不管怎样,只要今后仗打得好,失地即可收复。今后还可能有一部分地方,在不得已时被敌占去,但是将来均可收复。各地应检讨过去作战经验,吸引教训,避免重犯错误。”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3个月歼敌25个旅时所采用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
“3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5月4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
“今后数月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时期,必须实行全党紧张的动员和精心计划的作战,从根本上转变军事形势。”
10月3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主力纵队发起巨野战役。
这一天,毛泽东在给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中关切地询问:
“你们是否已发动对邱、胡的歼灭战?歼灭该敌正是时机。”
10月3日晚,毛泽东又致电陈毅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他写道:
陈,并告张邓粟:
一、酉东电悉。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二、目前你处与刘邓之任务是集中全力歼灭薛岳10个旅左右,即能转换战局。三、刘邓现正对付邱胡两部举行歼击,如得手,薛岳威势必将减煞。希望你们在淮海方面打几个好胜仗。
中央 酉江
后来在10月7日,巨野战役结束。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主力纵队歼灭国民党军第5军和11师共5000余人,自己也“伤亡4300余人”,不得不退出战斗。
10月4日,陈毅鉴于指战员们情绪很大,在给山野主力8师负责人的信中剖析自己与友邻指挥员刘邓、粟裕、陈赓相比的不足,承担战役失利决策与部署的责任,他在信中说:
“由于3月来战争,山野在淮北未获连续胜利,既未完成截断津浦的任务,内线亦未歼敌,而且丧失5个城;部队撤退多,前进没有转移多,疲困病苦;与各兄弟兵团如刘、邓、粟、陈赓等比较相形见绌……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干部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10月7日,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联名致电陈毅,建议陈、粟会合在一起,山野与华野指挥机关合并,并说:
“盼军长来此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
此前陈毅尽管多次作了自我批评,可他如今又改变了主意,不打算按原计划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准备率山东野战军返回山东。
10月9日,陈毅致电毛泽东、粟裕等人说:“我意山野必须迅速回鲁”,并要求“华野派队接替淮海区”。
是日傍晚,华中分局负责人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发给中央一份密电,全文如下:
张邓曾报中央:
陈佳(即陈毅9日——笔者注)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当他大军屯住陇海时,桂系攻占灵城,我们建议山野移灵泗公路间歼灭桂顽,陈不听,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一人主持,结果8师、9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当山野据守众兴,陈拟北撤回山东,我们建议守泗阳,陈决在众兴与淮阴待机,但以后敌情未明,山野主力即撤到六塘河以北,把泗阳防务交给元气未复之9纵把守。以后李延年三军南下泗阳,阵地3天即失。陈尤不守淮阴,虽经中央电示两淮关系全局。但陈始终不重视,把主力控制于渔沟、来安之间,等待桂顽,一无所获。而淮阴方面我守军兵力薄弱,主力未到,我们几次求陈派队南援,终不来。后5旅赶驶顽强,给74军以惨重杀伤,淮阴局面已定,6师亦于皓日可到淮阴,陈亦允派2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3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为什么陈如此动摇,固与宋曾有关,但我们估计与陈之英雄思想亦非无关系。两淮失后,中央决定山野与华野合并,陈、粟、谭统一指挥,命令已公布,但陈始终保持两个机关,拖不合并,陈亦自己行动,不在一起,仍采取临时接头会商方式。我们屡电建议,陈不采纳。此次因敌知我北移,攻宿74军,东攻涟水,决1、6师南下配合5旅、皮旅歼敌,要8师接防徐家溜,峻集防务,保持六塘河防线,但陈又于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东,甚至让淮海失掉。如按陈此种布置,则六塘河、沐阳一带可能丧失,则1、6师将无归路,(因要渡黄河、盐河、前后六塘河及沐河),这对华野是极大威胁。同时陈指挥如此踌躇,山野回鲁南后也不一定打胜战,而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我们主张:
一、山野仍应在原地担任后防,候华野10日后北来,再配合作战。
二、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
三、为了兼顾山东起见,以8师回鲁南,由叶去指挥。并要山东补充叶纵5000人(闻叶纵人数很少)。
四、如陈定要北返,至少应以2纵留下,山野无论如何,要在1、6师北返前确保六塘河与沐阳城,否则前途极坏。
此我们3个人几个月以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
酉时张鼎丞邓子恢曾山
10月11日,晋察冀军区主动撤出张家口,转入冀西山区继续作战。
张家口保卫战历时半个月,晋察冀军区解放军在平绥东段和平汉北段给了敌人以有力打击,共歼灭国民党军22550人,其中俘敌13150人,毙伤9400人。但由于对敌人从集宁经尚义、张北迂回张家口的进攻路线估计不足,西线兵力未能部署在能应付各种敌情的机动位置,给了傅作义可乘之隙。
罗瑞卿总结了张家口保卫战失利的教训,他说:“一个是远的,叫和平幻想,备战不足,和的工作做得太多了,备战工作太少了,复员过多直接影响到战争,练兵工作我们没有抓紧,军工建设也没有大力进行,当时张家口那样好的环境,我们连手榴弹、迫击炮弹也没有多准备些。”“近的原因,主要是在军事指导上,初战没打好,因为当时有轻敌思想,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思想,在战役指导上和战术指挥上均存在问题。”
蒋介石在傅作义部进入张家口的11日下午,兴高采烈地宣布将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党高官还骄慢地宣称:“共军已崩溃”,“可在3个月至5个月内,完成以军事解决问题。”
10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给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聂刘萧罗,张宗逊,并转各纵队、各军区首长:
张垣失守后,傅作义部已极端分散,利于我各个歼灭。但目前我仍应以一部在张垣附近钳制傅军,我主力仍在东面原地依原计划歼敌,以期彻底击破东面之敌。我对16军已给了一个相当严重之打击,如这两天对94军又能给以根本打击,则今后只须对53军以一二个打击及对16军再给一二个打击,便可彻底粉碎东面敌人之进攻。然后我军加以休整即可向西打傅。在几个月内完全可能打破东西两面之敌。目前你区敌人进攻,无论傅作义、李宗仁均已达到顶点,其后备已经用尽,我们方面一城一地之得失无关大局,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望本此方针鼓励士气,团结全党,完成中央给你们的神圣任务。
中央酉文
10月15日凌晨1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致电中共中央说:
“我们商讨共同认为宜速出击淮北。李延年正布置北攻沭阳。已令粟裕率1、6两师北回沭阳集结,可能打几个好仗。如敌东进快,而华野来不及北返时,则就地相机打击敌侧背,山野拟选蒋军一路,从1个团到2个团着手,亦可能打一二个胜仗。故回鲁南的打算已暂缓。”
10月15日晚,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给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并告粟裕、谭震林的指示电,他写道:
陈张邓曾,并告粟谭:
删子电悉。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南京息,蒋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此种情况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7至10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鲁南方面由叶纵及各警备旅监视该敌,必要时可考虑将滨海警备旅派去。只要淮北胜利,鲁南之敌决不敢深入临沂。总之,转变局势主要依靠你军与刘邓军,而其关键是歼灭薛岳10至15个旅(你们担任歼灭7至10个旅,刘邓担任歼灭3至5个旅),只要不再犯错误,此项目的是能实现的。
中央酉删亥
10月19日,国民党军中将师长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共4万余人,从淮阴出发,分3路向仅有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成钧的第5旅守卫的涟水城发起攻击。
涟水城西南距淮阴35公里,南距淮安30余公里,是苏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联系山东解放区与苏中地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自称“天下第一师”,全部美械装备,训练有素,号称蒋介石的“御林军”、“王牌军”。自内战爆发以来,它攻淮南,夺两淮,连战连胜,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10月28日,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全部赶到涟水,粟裕下达了歼灭74师的命令。
10月30日夜,华中野战军全线展开进攻,张灵甫见势头不妙,仓皇逃回淮阴城。
一战涟水,张灵甫不仅未能如愿,还付出了伤亡7000余人的惨重代价。
10月30日这一天,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到满洲里铁路上的肇东车站,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报请上级批准,将一台精心修理好的报废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
1946年11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粟裕将军》的署名文章,文章中说:
“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最近又参与组织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战役。他的军事天才和保卫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绩,光辉地照耀着苏皖解放区。”“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战士们说:‘跟粟司令打仗最高兴,从来不会打败仗。’最近泰县人民送给粟司令的匾上写着:‘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11月2日,毛泽东两次为中央军委起草给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指示电,要刘伯承、邓小平他们在11月份“打两三个大仗,打孙震、刘汝明两集团,收复大片失地,孤立邱胡(指邱清泉、胡琏——笔者注)”。
11月3日,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强调说:
晋冀鲁豫野战军当前的作战行动,“总以拖住邱、胡不便加入鲁南为原则,……我苏中、苏北现处困难中,如邱、胡加入鲁南,切断陇海,则苏中、苏北难于支持,极为不利。”
11月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上在此前后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国民党统治区进一步置于美国的控制和掠夺之下。
11月10日,毛泽东起草并发表《中共中央发言人廖承志关于揭穿蒋介石继续大打阴谋的声明》,全文如下:
蒋介石氏于11月8日发表声明,决定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意,在一党专政的情形下召开其一手包办的所谓国民大会,以通过其所谓“宪法”。这个非法的分裂的步骤,表明蒋氏长期独裁,长期内战的决心;表明中国的局势已比以前更为严重。蒋氏为了粉饰这个独裁与内战的步骤,同时又宣布了一次所谓“停战令”。可是蒋氏曾亲自下过多次的停战令而又曾亲自一一予以撕毁。此次停战令和历次的一样,不是什么“停战令”,而是继续大打的作战令,全国人民切记不可上当。现在蒋介石的大量军队已侵入解放区,占领解放区120个大小城市,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在全国征兵征粮,准备长期内战,调动军队,准备新的进攻;其中,正从各方面抽调军队准备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即是一例。蒋氏在此次所谓停战令中,将所谓“防守现地所必需者”除外,即是为继续进攻,找好了借口,正如他历次撕毁停战令时所找到的借口一模一样。中共及全国人民均渴望和平,但可惜蒋氏并无丝毫和平诚意。如果蒋氏欲证明他对和平具有诚意,那么,他就应当:(一)下令停开一党包办的所谓国大,按照政协决议的内容和程序在各党派协商的基础上召集民主的国大。(二)将侵入解放区的军队撤出去,并停止调动军队,恢复1月间第一次停战令的位置。只有实行这两点,才能证明蒋氏具有和平的诚意。否则,所谓停战,所谓和平,必定是假的。一方面,召开分裂的御用的国大,一方面,一百个旅打进解放区,如此而欲人们相信蒋氏片面的一纸命令具有诚意,就连小孩子也欺骗不了。中共声明:凡属以真正和平为目的之商谈,我们均愿参加;凡属欺骗行为,我们一概反对。
11月15日,国民党的国民大会正式召开。
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驻南京代表团,要求代表团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等人立即返回延安,南京只留下董必武等少数人同国民党继续保持接触。
11月1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一个党内指示(见《毛泽东选集》中的《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全文如次:
蒋介石日暮途穷,欲以开“国大”、打延安两项办法,打击我党,加强自己。其实,将适得其反。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一手包办的分裂的“国民大会”,此会开幕之日,即蒋介石集团开始自取灭亡之时。蒋介石军队在被我歼灭了35个旅之后,在其进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总之,蒋介石自走绝路,开“国大”、打延安两着一做,他的一切欺骗全被揭破,这是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的。各地对于蒋介石开“国大”、打延安两点,应向党内外做充分说明,团结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为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民主的中国而奋斗。
欲知国共之间战局如何发展,国民党军能否占领延安?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心系武战场,关注文战场,由9月27日他写给陆定一的那一封信可见一斑。形势变了,《解放日报》不能随势转笔,还要站在旧码头上弹老调,岂不是长国民党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正如毛泽东在信中所说的那样:“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7月以前是必要的。7月以后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毛泽东这一封文字不多的重要信件,后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实有一读之必要。
咨询微信: qunfeiyang2014, 1393777629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