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击匈奴】
近日笔者有幸为吴高林先生的《资治通鉴》英译本第三卷做校对,看到《资治通鉴》汉纪十九汉宣帝甘露三年(庚午,公元前51年)有这样的记载:
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拜见汉宣帝时,自称藩臣而不称名字。汉宣帝赐给他冠带、官衣服,黄金印玺、绿色绶带,玉石装饰的宝剑、佩刀及金银财宝无数。朝会典礼结束后,汉宣帝登上渭桥,蛮夷各国的国君,各诸侯王、列侯等数万人,齐呼万岁。
以前,自乌孙以西直到安息,与匈奴接近的西域各国,全都畏惧匈奴,轻视汉朝;自呼韩邪单于至汉朝朝见后,则全部遵从汉朝号令了。
汉宣帝因四方戎狄臣服,想到辅佐大臣的功劳,便命人在麒麟阁上,为他们绘制画像,描绘容貌,注明官爵、姓名,他们依次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他们都为国立过大功,闻名于当世,所以表彰他们,表明他们对中兴汉朝的辅佐之功可以媲美于古代的方叔、召虎、仲山甫。
笔者查阅《资治通鉴》公元前后两百年纪事,发现从公元前201年匈奴首次侵犯中原,到公元前51年“四方戎狄臣服”,足足战斗了150年。在大汉王朝422年的历史中,前150年的战争奠定了后272年的和平安宁。所以,公元前51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匈奴呼韩邪单于拜见汉宣帝“自称藩臣”成为这一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汉武帝铜像】
回顾这150年的战斗历程,数汉武帝居功至伟,因为正是他在位期间把匈奴给打残了,为后来匈奴归顺汉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纪二十六孝哀皇帝中建平四年(戊午,公元前 3 年),黄门郎杨雄在上书规谏哀帝接受单于朝见时说:“武帝深思国家存亡大计,规划安定万年的策略,于是动员数十万大军,派卫青、霍去病统率,前后十余年,渡过西河,横穿大漠,攻破颜山,袭击单于王庭,跑遍了匈奴的国土,追逐奔逃的单于和匈奴的残兵败将,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到达瀚海,擒获名王、贵族数百人之多。自此之后,匈奴震惊恐惧,越发迫切要求和亲。”这一段文字是后人对汉武帝平定匈奴的充分肯定。
毛泽东对汉武帝也有这样的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汉武帝刘彻,16岁继承皇位,在位54年。前十余年北方边境不得安宁,匈奴军队频繁侵犯,一时“匈奴军队一万人侵入上谷地区,杀死数百人”,一时“匈奴分别以数万骑兵侵入右北平和定襄地区,屠杀,掳掠一千余人”,一时“匈奴侵入五原,杀死五原太守”……汉武帝不胜其烦,疲于应战。他意识到,要建立大汉王朝千秋伟业,必须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因此,他下定决心对外平定戎狄,同时对内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笔者总结,汉武帝用兵有三大特点:
一是主动出击,敢打必胜。
按照今天的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从公元前123年到119年的5年里,汉武帝先后3次发兵出击匈奴,深入其腹地,取得了辉煌战果。其中公元前123年2月,卫青统六将军出击匈奴,斩获万余人;公元前119年春漠北之战,卫青部俘获和斩杀匈奴1.9万余人,霍去病部歼敌7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最经典的战例应数公元前121年3月,汉武帝命霍去病以骠骑将军身份率骑兵1万,自陇西出发北击匈奴,经过5个王国,转战6天,越过焉支出1000余里,杀匈奴折兰王,斩卢侯王,俘获浑邪王的王子及相国、都尉,其斩首俘获匈奴军士9000余人,并夺得休屠王用以祭祀上天的金人。当年夏季,霍去病再击匈奴,歼匈奴3万余人。
正是这几次连续远征,大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得匈奴支离破碎,重创其国力,极大地摧毁了其战争潜力。之后,匈奴便一蹶不振,加之其内部各派势力互斗内耗,因此逐渐走向衰败。
二是杀鸡儆猴,震慑敌人。
最典型的战例要数“大宛之战”,史称“汉宛之战”,“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是大汉王朝发起对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分属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一次大规模远程进攻战争,由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进击大宛国,前后进行了2次,持续了约4年。
【大宛之战】
战事缘起大宛出好马。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到西域去的使臣奏道:“大宛有好马,藏在贰师城中,不肯献给汉使。”于是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带着黄金千斤和金马前往大宛,请求交换。谁知大宛国王自以为“山高皇帝远”,汉朝奈何不了他们,不仅不给交换,还杀死汉使,夺取汉使携带的财物。
汉武帝大怒,决定发兵讨伐。公元前103年,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出征,但由于过于轻敌,准备不足,无功而返。
汉武帝决定再次征讨。但当时汉朝公卿大臣们都希望停止征讨大宛,集中全力对付匈奴。而汉武帝则认为,既已出兵征讨大宛,如果连大宛这样一个小国都不能征服,那么西域诸国将逐渐轻视汉朝,大宛的好马不会来,乌孙、轮台等国将随意虐待汉朝使团,从而使汉朝遭到外国的耻笑,有损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有损国威。
这第二次征讨做足了准备,完全可以用“杀鸡用牛刀”来形容。汉武帝赦免正在服刑的囚徒,征发品行恶劣的青年和边塞地区的骑兵,一年多的时间里,派到敦煌增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人达6万多,背负私人装备而跟从的人未计算在内。另外,又征调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等数以万计,以及十分充足的粮食和兵器弓弩。全国都受到震动,从各地调到征讨大宛部队中的校尉军官也达50余名。因大宛城中无井,靠汲引城外河水使用,所以汉武帝派水工随军前往,准备将大宛城外河水引向别处,利用旧水道挖洞攻城。又增调了18万戍卒进驻酒泉、张掖以北地区,并在居延、休屠两地屯兵以卫护酒泉。汉武帝下令:全国犯罪的官吏、逃亡者、入赘妇家的男子、商人、原属商人户籍者、其父母或祖父母属商人户籍者,共7种人,一律谪罚为兵。为贰师运送粮食的车辆和役夫络绎不绝。汉武帝还任命2名熟悉马匹情况的人充当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预备在攻破大宛后挑选好马。
公元前102年夏,贰师将军李广利得到巨大的人力物力增援后,再次率兵出征。这一次,汉军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呈碾压式推进。所到之处,西域各小国无不迎接,为汉军提供粮食供应。行至轮台,轮台国不降,汉军攻城数日,在城中进行了一场大屠杀。自此向西,汉军一路直抵大宛城下,到达的士兵共3万人。大宛军队出城迎击汉军,汉军以箭射杀,大宛军大败。在汉军围攻40余日后,大宛贵族杀了大宛大王母寡,向汉军投降,“把所有的好马都拿出来,任凭汉军随意挑选,并为汉军提供粮食……”
大宛之战震慑四方,贰师将军李广利班师回朝时,沿途经过的西域小国听说大宛被汉军攻破,全都派其子弟跟随李广利来到长安向汉朝进贡,拜见汉武帝,并留在长安充当人质。同时也极大地震慑了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军袭击他,便向汉朝表示:“我是小孩子,岂敢和大汉天子相比,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于是将不愿投降而被扣留在匈奴的汉使路充国等全部放回,又派使臣前来进贡。
三是崇尚英雄,论功行赏。
汉武帝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知人善用,不搞论资排辈,谁有本事谁上,谁的功劳大重奖谁。最著名的案例是对霍去病的使用。霍去病精通骑马、射箭之术,17岁时当了侍中,公元前123年,跟随他的舅舅卫青大将军出击匈奴,斩杀或俘获敌人的将士,被赏赐黄金二十余万斤。汉武帝一看这小子还行,封他为剽姚校尉,随卫青出击匈奴。霍去病率领800名轻骑勇士,一直把大军抛弃到数百里之后去寻找战机,其斩杀和俘获的匈奴人数超过己方的损失。于是,汉武帝说:“剽姚校尉霍去病斩杀及俘获匈奴2000余人,生擒匈奴的相国、当户,杀死匈奴单于祖父辈的藉若侯产,活捉单于叔父栾提罗姑,战功屡次冠于全军,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可谓“一战封侯”。霍去病是公元前140年出生的,当时的实际年龄只有17周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霍去病铜像】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2次出击匈奴,一共斩首俘获匈奴军士3.9万余人,为此,汉武帝下诏书增加霍去病食邑2000户,时年19岁。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当时涌现出一大批“战神级”人物,除了少年英雄霍去病,还有天才名将卫青,“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赵充国,“飞将军”李广等等,不胜枚举。
所谓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汉王朝“以斗争求和平”打出270年长治久安的历史对于我们当下也具有现实意义。就人性而言,有些人生性就是一个“贱”,你让着他,善待他,给他好处,他以为你怕了他,跟你矫情,吃你的饭还砸你的碗,甚至狗仗人势在你面前“撒野”。对于这样的人,只有把他暴揍一顿打疼了才会清醒。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也是这样。
(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原创首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