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在中国早期载籍中是“四海”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广东沿海的越人便已登上西沙群岛,他们不仅解决了海上停船的技术问题,而且在远海捕捞生产上有了相当规模。战国时,登岛越人已经属于楚国,充分证明南海诸岛至迟在战国时期已被中国人发现并属于中国。楚国人所谓“南海”已指称南海海域,秦代的“南海”郡名是沿自楚国,陆海兼指,用“南海”为今天的南海海域命名,具有明显的归属指向。之后不久,中国在南海开辟国内航道。上述行为属于中国人对南海诸岛领土主权的“原始取得”,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
东汉时南海开始别称“涨海”,交趾刺史“行部涉海”,是目前所见中国地方官员在南海巡视的最早记录。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中国人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海况更加熟悉,开辟了从广州经海南岛与西沙群岛间穿行南海的多条航线;对西沙群岛首次命名为“珊瑚洲”,比宋代的“九乳螺洲”和“千里长沙”之名早了800多年。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命名并于此从事生产生活等行为的仍然是中国人,尤其是南朝时期有“舟师”巡视涨海,在林邑设置“持节都督缘海诸军事”官职,表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实行了有效管治或管辖。印度、波斯、罗马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承认纳土纳群岛东北的南海海域属于中国。
隋唐时期南海诸岛仍然是渔民打鱼及临时居住之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十分兴盛,中外商船过往频繁,西沙群岛已有定居居民。唐、五代在广东建立起海防体系,屯门镇驻军兼有保护海商安全、巡护南海诸岛的任务。阿拉伯人将涨海称作“中国海”,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管治及相关海域的管辖继续得到国际认可。
南海诸岛基本上属于珊瑚岛礁,缺乏淡水,面积又小,广布的礁盘使得大中型船只难以靠岸,小型船只又难于泛海远航,只有少数具备远航能力的渔船及迷航商船得以登岛,所以在某些时期并无长期定居人口,亦未绘入国家全域地图(主要与当时地图绘制精度要求不高有关)。当时中国政权只能实行开放式管治(不限制外国客商自由进出),同时不定期巡视监护,与陆地边疆无人区不设官府的管理方式相似。上述管治和图示方式,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基本一样,因此必须强调:无人岛不等于无主岛。
依据当时的国际规则,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即可取得完整的权利;在现代国际法上,对于不适宜居住的土地,单纯的发现对取得领土主权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南海诸岛中绝大部分岛、礁、沙、滩都不适宜居住,因此中国发现这些岛屿,就完成了取得主权的决定性步骤。何况自战国秦汉以来,还有命名、使用、巡护等管治行为及相关的海域管治,国际上也予认可。因此可以毫无争辩地说,至迟从战国秦汉以来,南海诸岛就是中国固有领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