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大成知青园艺场位于大巴山南麓香炉山之西,曾用地名为“包包河”,山地面积1000余亩,曾在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大巴山腹地的一面知青创业旗帜。
1974年3月,宣汉县委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决定在这片荒坡秃岭中建立一个集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与开发建设山区相结合的新型社办园艺场,并确定由1969年2月到大成公社插队的重庆女知青李世华担任园艺场党支部书记。
为加强场部领导,公社党委决定抽调3名干部进场工作,并从各大队抽调8名社员进场与知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建场当年和次年,园艺场先后接收安置来自对口单位重庆二钢厂、长江电工厂的知青78人,其中女40人、男38人。
这片起伏交错的山峦,过去乱山林立,茅草丛生;石壁相交的峡谷里,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瘠薄土地。
建场初期,在场党支部的带领下,知青们与社员一道,喝过山泉,吃过干粮,搭过窝棚,住过帐篷,不怕苦,不畏难,发扬改天换地的精神,以钢钎、二锤和两只手,开石凿道改土地,誓叫荒山变果园。
第一年,他们用炸药炸、用锄头挖出了500多个果树窝,嫁接果树近2万株;在荒坡上建起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4幢新房,建起了学习室、图书室、活动室、广播站、运动场、打米房等,使这块沉寂千年的荒山秃岭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经过短短4年的艰苦奋斗,他们在5座石壁山上钻眼放炮打果窝,栽植雪梨、苹果、柑桔树8000余株,1977年有20%的树挂果,1978年大量投产收获。在以果为主的同时,园艺场的养猪、打米、磨面及种植莲藕、培植蘑菇等副业项目全面启动,仅1977年就收入现金5000多元,收获粮食10万多斤,基本实现了园艺场口粮不缺,蔬菜自给有余,果树成山成岭,旧貌换新颜,“花果山”成雏形。
在20世纪70年代,近80名城市知青在这里艰苦奋斗创造的业迹,传遍巴山蜀水。1975年11月,在四川省知青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大会上受到四川省委的表彰;1977年11月,在达县地区知青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大会上被达县地委、地革委授予知青“先进集体标兵”称号。“大成知青园艺场”成为飘扬在大巴山腹地的一面知青创业旗帜。
附一:“大成知青园艺场”首任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党支部书记:李世华(大成公社14大队重庆插队知青)
场 长:赵世武(大成公社10大队调进)
副支部书记:孙邦禄(大成公社14大队调进)
会 计:牟正沛(大成公社1大队调进)
团支部书记:戴贵德(大成公社转业军人)
附二:“大成知青园艺场”知青名单
(共79人,其中女41人、男38人)
1、重庆二钢厂知青44人
女21人:
李世华 刘世玉 陈芳 周世玉 陈素碧 严才芳 李金琳 魏平蓉 陈英 陈素珍 徐玉林 胥学娟 王新玉 朱素碧 阳艳秋 饶碧芳 任玉琴 张惠蓉 童建 彭德兰 杨亚群
男23人:
宋代明 张远松 张长青 周智勇 钱贵 郭建国 蔡新明 张良云 任立明 曹跃勋 黄荣华 郭建华 姜光明 张明云 王安禄 粟荣辉 田祥明 蒋盛明 乔永富 张远海 刘光勇 邓素云 吴义良
2、重庆长江电工厂知青35人
女20人:
范安兰 雷杨志 张祝英 钟文玉 赵翠萍 曾玲芳 董秋玲 刘旭 廖莹 李家珍 赵妮娜 唐庆容 李峡 谭巧霞 李丽萍 吴忠秀 陈庆梅 马军 聂萍 周庆萍
男15人:
周跃钢 叶剑强 杨远志 李显政 王道祥 陈鸣 李玳明 王洲君 陈平 刘兴伟 刘益涛 左瑞伟 王方前 王玉良 孙文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