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但有时也一闲对百忙,忙里偷闲。在工作与休闲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日夜操劳后的小憩,或阅读,或观赏翰墨丹青,或简单的活动,陶冶情操、追求新知,让我们一起来追思他的文雅的生活情趣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读书看报。报纸天天看。周恩来总理的政治生涯决定了他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心,从报纸上得到的消息,有助于他对形势的分析。邓大姐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周恩来和她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在上海上船前,买了一大堆报纸。这一举动引起了船上的特务怀疑,对他们二人盯梢。他们到大连下船时,就被扣留,后经一番周折,才幸免于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仍然坚持把每天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翻阅一遍。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大部分是利用起床后在卫生间方便时看。这一习惯保持到弥留之际,在他去世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病痛缠身,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但只要醒过来,就要报纸看。
1964年,周恩来在飞机上看报
文艺追求。周总理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他兴趣广泛,格调高雅,他的精神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总理熟悉多种艺术形式,他对文艺有着自己独特的了解和爱好。
1960年,周恩来观看话剧《以革命的名义》后与大家合影
在南开学校读中学时,就对文艺,尤其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周恩来是南开学校新剧团布景部部长,并经常粉墨登场,演出过《一元钱》《华娥传》《恩怨缘》等。周恩来相貌清秀,扮相俊美,常常在剧中饰演女角。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策划指导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从作品主题的确立到艺术表现手法,从细节的处理到道具的使用,服装颜色的选择,无不亲自过问,并亲自修改解说词,被称为“总导演”;他曾把《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请到家里吃饭,讨论剧情和人物塑造;一部《风雪夜归人》的话剧,他曾看了12遍;晚年身染沉疴,还聆听《长征组歌》,吟唱《国际歌》的悲壮旋律;他还说过,退休后,要写一部小说《房》。
总理喜欢看剧,但往往看的是预告。有一次秘书问他,“总理,你看那些节目预告干什么?”总理笑着叹口气“看戏是享受,想戏也是一种享受呢”。秘书含笑总结:“很少有总理没看过的戏,也很少有总理看完全场的戏。”
总理也喜欢跳舞,只不过这也是文娱、体育、工作的结合。总理参加舞会,首先是作为社交的场合与机会,商谈工作、调查研究、结交朋友。每次跳舞他都会同国务院机关和各部委领导打招呼,通报情况,若是有大事、复杂的事,就在舞会休息时与相关人员深入交谈。跳舞时,也经常做调查研究,征求相关意见,听取群众反映。
可以说,总理的艺术情结,发自少年,伴之终生,这既是他的天性,也因为他把艺术视为责任。
诗词书法。周总理生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智慧都投入到了工作和事业中,所留诗作并不多,大多是青年时代所做。他的诗源于高瞻远瞩、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笔端流露出的是奋发向上、大气磅礴的生命伟力。他的诗忧国忧民,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兼具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双重色彩。
1955年,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题词
总理的光辉一生中,无意于成为书法家,而是把练好字、学好书法作为陶冶情操、服务人民的得力工具。
游园散步。总理工作非常忙,这是世人公认的。一些游园散步的机会往往是在繁重的工作后适当的调剂。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总是想在他百忙之中安排一些活动让他休息一下。有一次,在总理去飞机场送外宾回来的路上,途经北海公园,我们建议总理下车到公园散散步,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总理接见外宾次数比较频繁,通过散步缓解一下他因睡觉少造成的疲劳。
1961年7月,和出席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代表同游北京香山
文体活动。总理从小喜爱体育,年轻时跑步、跳高、打球、登山、划船和下棋等都是擅长项目。曾有人问过总理,在学生时代的各种球类运动里,他喜爱哪种?总理说喜欢排球。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政务的繁忙,这些体育运动都已疏远。但他对乒乓球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所有体育项目里,乒乓球一直坚持着。办公时间长了,利用打球来休息一下脑子;夜间办公很困了,又不能睡觉,打一下乒乓球可提提精神。秘书、警卫员、医生都陪他打过。除了打乒乓球,周总理对别的体育活动几乎一概不参与。总理会下棋,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都会,还会打桥牌,但后来都因为“没时间”而戒掉了。周总理也不会游泳,主要是因为他的右胳膊当年在延安摔伤后落下了毛病,无法自如地在水中划动。平时在西花厅,周总理最常做的运动就是散步和做操。周总理做操无固定章法,都是即兴发挥,无非是扭扭腰、伸伸腿、扩扩胸这样一些简单动作,往往几分钟就完事。
1960年11月1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打乒乓球
多才多艺的周恩来,情趣爱好原本很多,但为了国事,只能忍痛割爱,戒掉了诸多的爱好,他把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追思和怀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