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5年11月2日上午9:00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号
主办:书社
网站:http://www.wyzxsx.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2760856
联系人:范景刚(13910426398)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主题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改革开放实践过程进行重新认识
2、检讨西方经济学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影响
3、反思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及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议程
主持人:傅军胜
1、韩德强致辞(9:00-9:10)
2、主题发言(9:10-10:50)
(1)胡代光(2)卫兴华(3)于祖尧(4)丁冰(5)刘日新(6)杨斌(7)候若石(8)智效和(9)许建康(10)张勤德
3、休息(10:50-11:00)
4、自由发言(11:00-12:30)
项镜泉、路爱国、李树泉、朱安东、杨晓青、钟亚平、毛立言、傅军胜等。
下面是于祖尧发言纪录,经本人修改整理。
于祖尧(原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
刘国光同志的文章发表之后,社会反响很强烈。刘国光一向以稳健著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被人称为“稳健派”。这次他为什么如此强烈地、鲜明地提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且问题提得这么尖锐?这并不是他最近这些年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二十多年来,国光同志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面对着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成灾,面对着我们国家社会矛盾、经济矛盾如此严重的现状,每一个有良知、有良心的正直的学者、党员都不能袖手旁观。他出来讲话表明矛盾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这么多年来,有人一直有意鼓吹要淡化意识形态,提出“经济学非意识形态化”。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纯粹是掩人耳目,是在“非意识形态化、非政治化”的口号下搞西化。他们从来没有淡化他们的意识形态、阶级立场和政治主张。
我认为一个有良知、有良心、正直的学者,只要走到底层,去农村看看,去和下岗工人聊聊,去在城市的打工者聚集区看看、体验体验,和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交谈交谈,了解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感受,就不能不对我国社会现在贫富严重分化、工农群众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现状受到震动。
我们共产党没有农民的支持、没有工人的支持怎样取得天下?他们是我们党的群众基础。过去我们说解放军是穿着军装的农民,这话说得一点不错。小米加步枪的小米指的就是农民。当年支持我们党的农民、工人群众,今日沦落到失业大军里面。一亿三千万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的付出和他们实际所得为什么如此悬殊?他们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极其恶劣。我住的那个小区最近在修路,修路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就住在立交桥的涵洞下面,现在北京气温这么低,他们没有避寒设施,就在涵洞两边拉上一层塑料布。这就是在北京、在“皇城”发生的事情。
面对着国家的现状,每一个有良知、有良心的学者不能不站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难道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就是要让亿万阶级弟兄落到今天的状况吗?江苏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叫沈立人,写了本叫《关注中国弱势群体》的书,刘国光同志给这本书写了序言。接着又出了一本《关注农民工》,我给他写了篇读后感,标题叫《为亿万阶级兄弟呐喊》。像他这样有良知的、敢于说真话的学者在经济学界还是不少的。
我也给一些同志讲了,刘国光的文章出来大家积极响应是好事情,但是大家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因为随着改革二十多年来利益关系、经济关系的分化,经济学界也不是铁板一块,也分化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在不同的学派后面有着不同的阶级背景、利益背景。现在经济学界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鼓吹私有化、鼓吹殖民化的这帮人已经形成了一股社会势力。他们在政界、学界、经济界、舆论界都有支持者、同盟军。所以,谈到要真正改变社会现状,我很同意卫老师的观点,期望值不要过高。但是我们要持之以恒,打持久战、攻坚战,要有这个信念。否则,我们对不起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千万先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期间,电视每天都播放一位革命先烈的事迹,这个做法还是很好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91年苏联解体时,我在莫斯科访问,亲眼目睹了苏联红旗落地,苏共解体。在红场无名烈士碑前,我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我当时心情非常沉重,我在想苏联几千万人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完了吗?我也在问自己,中国能不能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呢? 十几年过去后的今天,我认为这已经成为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中国能否避免重蹈苏联、苏共的覆辙?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斗争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要打持久战、攻坚战,只要我们毫不气馁的把这场争论进行下去,支持刘国光,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好说,但我们能积小胜成大胜还是可能的。这些年来有人打着“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名义,要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资本论》全盘否定。但是在这场争论中,很多学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阵地,批判了这种错误思潮。所以后来党的文件中,“深化劳动价值论”就不提了,“三要素论”也没取得多大影响。所以我们积小胜成大胜还是可能的。但工作的对象要针对广大群众,对鼓吹自由化、私有化的头面人物,要转变这些人的观点是不可能的,不要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
那些头面人物写的批判刘国光的文章,用的还是老一套手法,扣大帽子。你要批判新自由主义,就是反对改革;你要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的负面影响,他就说“否定改革的成就”。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说明刘国光哪篇文章里是要反对改革。中国社科院是最早发表文章批判新自由主义的。你能说那篇文章是“借批判新自由主义来反改革”吗?这些人才是真正在打着改革的旗号在搞私有化、葬送社会主义,在真正的反对改革!他们这种随意扣大帽子的手法是极其卑劣的,不是严肃的学术争论。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改革开放观的争论、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一点有邓小平的话,江泽民的话为证,他们现在是用否定改革的大帽子来封别人的嘴,否定改革开放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改革开放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群众理解我们,接受我们,扩大我们的影响,这是我们应当做的工作。
我们在批判新自由主义过程当中,要接受简单化的教训。中国当前贫富分化的问题非常非常,社会矛盾也很尖锐。这个现状他们也承认,但产生这个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们不愿意承认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改革的负面影响。上海《社会科学报》整版地发了一篇文章,说要关注弱势群体,文章把问题都摆出来了,但就是避而不谈怎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再比方说,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怎么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这个问题他们也避而不谈,中国现在是不是面临着重蹈苏联的覆辙的现实危险,西方反华势力是否也在中国搞“和平演变”,这些问题他们更不愿意去触及。这场争论才刚刚开始,问题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学教学的意义,我还是一句话,我们要打制久战、攻坚战,要长流水、不短线。希望还是有的,但斗争的道路决不会是平坦的,甚至很可能我们都要付出代价。否则,我们就没有对13亿中国人民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我现在想起来,前些年吴易风同志无端地受到某些人的批判。他的文章的要害就是引用了俄国一些学者的话,触犯了某些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有些俄国学者说,搞“休克疗法”的某些俄国人搞私有化但没有把他们真实的目的告诉俄国人民,欺骗了俄国人民。这篇文章发了以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主要是经济学界几个有影响的学者,说他是借外国人的口否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这些人是心虚,怕人民识破他们的庐山真面目,明明要把中国改革引到全盘私有化的道路上,但却打着市场化改革的旗号,在市场化的旗号下干的是全盘西化。那个时候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讲,现在敢于公开发表文章,扬言就是要彻底削灭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走科尔奈主张的渐进式私有化道路,毫不避讳,因为他们认为早已成气候了。那场争论吴易风同志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历史最终证明他是正确的。
刘国光的文章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正直品格。我已经离休了,但是看到很多前辈还在继续战斗,我不应当退出战场,还要继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谢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