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你说啥?:
我们要过怎样的人生呢?
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正在追寻的西方人的人生模式:
出生后,先是父母养到一定的年龄,多半不会超过三岁,因为这个时候就可以送到婴儿所了,很多人有可能是在保姆的陪伴下长大的。
接着就进入了人生的求学阶段:从托儿所到幼儿园,再从小学到中学,再从中学到大学。当然有很多人不一定全部读完,还有很多人会读研读博读博士后等等。
然后就进入了人生最辉煌也最漫长的成家立业闯荡社会的阶段:成家立业就为五子(房子妻子孩子车子票子,当然个人情况不同顺序也不定)拼搏一生。
再然后就进入到了敬老院,当然还有很多人享受不到,就提前进入了下一阶段。
最后就是幸福的上了天堂,当然大部分人是去不了的,但也不会在这个世间了。
而这些人生模式也决定或构成了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是基本单位。这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至少不是现在的重点。而我们现在所要说的是进入社会的那一段人生是怎么样的。
1普通人会找份工作,为自己的五子奋斗,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当然也有些人有一定的基础,只需为五子中的一个或几个而努力。但最后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在为五子而奋斗,也不一定都能实现。
2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人,他们在这一生中的一定年龄时得到了五子登科,当然具体在什么年龄,这也要看自己的造化了。而很多人一旦失业后,这五子就会一个一个的离开了,反映西方人真实生活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体现了这一点,而男主角最终的幸福仅仅是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已。正因为五子全押注到了工作上,使得他们形成了工作就是一切的观念。容后再续。
3而还有一些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们不仅实现了五子登科,而且也实现了财务自由。然而他们最怕的就是天灾人祸和老无所养了,于是他们就会花大量的钱去买保险,用来防范于未然。但很多人并不能保证当自己某一天见上帝了,整个家庭不会垮掉。
4当然还有一小部分超人,他们不仅实现了五子登科,实现了财务自由,实现了老有所养,实现了即使自己见上帝了家庭还会顺利的延续。然而他们幸福吗?
你和我又在哪一组里呢,当然天灾人祸并不是只发生在那些可以承受的人们身上的,你和我有哪个敢保证我们永远的那么平安呢。我们也许不需要五子中的全部,但肯定不会一个都不要吧?难道作为大部分的普通人(尤其是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普通老百姓)就注定一辈子享受不到幸福了吗?就注定不能从无法避免的天灾人祸中解脱出来了吗?就注定当自己走了之后这个家庭就垮掉了吗?
当然这是西方人的生活模式,而对于中华民族后代的我们呢?是追随他们的脚步呢,还是另有一种生活模式供我们选择呢?
我们都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呢?作为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怎么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呢,以及如何从无法避免的天灾人祸中解脱出来呢?假如我们一不小心稀里糊涂的懂得了幸福并一不留神不知不觉的获得了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又将如何使得这种幸福的生活延续下去呢?当我们努力构建幸福家园的同时,我们中华民族能否迎来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唐盛世时期,又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呢?
二、幸福是啥玩意儿?你的幸福你做主:
我们苦苦追求幸福,为什么非要等到上了天堂、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或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才能享受到幸福呢?
我们的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一生中享受到幸福的生活了呢?
我们为往圣继绝学,我们学习儒释道,我们信仰基督耶稣信仰穆罕默德,我们学习人类史上所有大哲伟人的大智大慧,而学到了这一切如果都没有让我们得到幸福的话,那是他们的遗憾呢,还是我们自己有了先入为主的错误的观念所致呢?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几个观念:
1中国哲学上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而在西方哲学或现代哲学同样有这样的观念,即否定之否定定理。而我们所说的怀疑一切(也即老百姓所说的叛逆),只是其中的前半部分。
对于一个人来说,叛逆期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过程,而且没有叛逆就不可能长大,当然包括对父母的叛逆,对农村的叛逆,对老封建的叛逆,甚至对一切的叛逆。相信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因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社会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了。而中国同样有句老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又该如何解释呢?容后再议。
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怀疑才会进步,因此我们怀疑一切,不仅对历史的一切都加以怀疑,甚至对我们现在的一切都加以怀疑,包括对身边的每个人的怀疑,因此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诚信危机道德危机的缺乏安全感的迷茫空虚麻木的人类社会现象,也自然而然的有了喜新厌旧及薄古厚今的一味追求先进的观念。
当然任何事物都避免不了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的,而一味的否定一味的叛逆一味的怀疑,是不是就会使得我们人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了呢?
是不是只有经过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叛逆(比如观念思想人以及事物等)再次叛逆,才不会走错路,才可能变得成熟呢?
就比如我们的成熟程度是否可以说:取决于我们对父母的理解与尊敬程度,取决于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与尊敬程度等等呢?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就像有的人在经历了生死关头后,才可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就像很多人到老了的时候会有落叶归根的感觉一样。
而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社会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情是走入了这个误区了呢?容后再议。
2另一个要了解的观念就是生活化。
现在西方人发现了他们的那种生活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所以敲响了世界末日的警钟,这是好事,总比不知不觉到了最后时刻才醒悟过来要好的多。于是这几年孔子学院老子学院异常盛行,而各种宗教也都在为这个可怕的‘世界末日’追本溯源而后寻求解决的路径。同样在中华大地上也迎来了一场国学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嘛,这些当然都是好事。那么“源头”就仅仅是这些吗?
我们知道文字是起源于人们的生活的,人们把对生活与大自然的感悟与发现,借助于文字然后记录下来的。因而是否可以说一切通过文字所记述的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大自然的,是否可以说凡是通过文字为载体而表达出来的,无论是思想还是观念,在人们的生活与大自然中肯定有其原始的相。
而我们也都懂得,一切真理不仅具有永恒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那些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真理或思想或观念,在当下现实生活中肯定有它原始的相呢?
而我们也都记得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文字表达出来的往往只是真理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仅仅告诉我们的只是指向真理的一个方向,而其本体是不是还在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呢?
因此真正的“源头”更多的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而更多的“活水”也只有顺着古圣先贤及佛祖耶稣等圣人所指引的方向在生活和大自然中才能找到。而脱离了生活和大自然一味的执着于研究那些指引方向的经典时,是不是有点像缘木求鱼了,实为可悲可叹啊。即使寻到了一些成果,那也是脱离了生活的无核的果实,已经无法在生活中开花繁衍延续了。
人们的生活需要理论来指导,但这种理论是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的,首先收集人们生活中所有好的经验(当然生活在第一线的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好的经验)并记述下来,再与人类史上通过文字记述下来的好的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理论,然后将理论生活化后(即还原到人们的生活),再引导一直在生活第一线的人们。我们不仅要重视整合后的理论,更应该通过理论看到其源头——生活。只有取自于生活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也只有用之于生活的理论才能体现其价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的父母生大病的时候,是不是要去看望;而当我们的亲戚(叔姑舅姨等)要是生大病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去看望。或者是当自己家的孩子生病时你会马上把孩子送进医院的,而当亲戚家的孩子待在你家时生了病是你是不是也会立马把孩子送进医院啊。这是人之常情嘛。而孔子就把它提炼为理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很多人就不懂得了,感觉那是给君子做的,自己做不来的,其实这些我们都在做着呢。然后还有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孔子发明的,就开始骂孔子,他冤不冤啊。孔子只不过是把人们已经做到的,提炼为理论,希望能够从亲戚扩大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而已,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而已。其实很简单的事情,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就会让人们觉得是玄之又玄的东西了。这也是目前教育的困境,即人们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很多东西学不到,而在学校学到的在生活中却很少得到具体应用。容后再议。
当然这也使得很多人出于好心却做了坏事,甚至出于好心做了好事却得不到人们的好的印象,当我们在责怪人们的无知愚昧时,是否该反省一下,我们是否脱离了人们的生活了,是否一味的认为老百姓就是愚昧无知的,是否认为老百姓就是需要教育的对象。而老百姓是一直生活在实践第一线中的,那么又怎么理解‘实践出真知’呢,是否可以说老百姓在某些地方是最有先知的而我们是愚昧无知的呢?孔老夫子不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而且用老百姓的智慧来引导老百姓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呢?那么毛主席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该当如何解释呢?容后再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够豪迈的。我们也佩服有这种抱负的人们,而如果立足于人们群众的现实生活的话,这将不再是一句聊以自慰的毫无生命力的空话了。
B扯得太远了。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何谓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懂得幸福,而且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尽管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现在把我们的目光投射到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也许在外面因为几块钱而斤斤计较与别人大吵大闹,但对孩子却比任何人都大方,甚至会因为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而独自流泪。
打在孩身疼在娘心:在我们农村里的父母,当自己老的时候,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他们往往担忧的是不能为孩子做什么事了。尽管孩子已经成家了也有了孩子,但在父母心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后顾的永远是对孩子的忧虑。当他们快要走的时候,考虑的还是在医院里少花点钱,给孩子少留一点负担。甚至自己走后怎么办丧事省钱都给孩子想好了,并背着孩子给亲戚们交代好了。因此他们不怕大病也不怕死。当他们临终前回顾一生时,他们往往会说这辈子值了,对得起良心了,活的问心无愧了。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孩子,不管孩子领不领这个情,在他们心里面从来没有后悔过。
从他们身上我们懂得了:幸福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真情,有了真情就会有无怨无悔的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只要心中有了真情,不管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心中都是幸福的。如果呆在农村的话,你会经常听到很多父母会说,我确实很累,但心里面很快活。回到家看到孩子后或想到家里的孩子的时候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如果没有了真情,即使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不会感到幸福的。
信教徒因为有了无怨无悔的虔诚之心,所以他们也是幸福的,即使遭受重重磨难。
革命烈士因为有了无怨无悔的真诚之心,所以他们也是幸福的,即使抛头颅洒热血。
科学家艺术家等等也因为有了无怨无悔的真情执着,所以他们也是幸福的,即使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我们敬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然而我们却忽视了身边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而冒着严寒顶着酷暑劳作着,甚至明知道进入小煤窑会有生命危险却毅然义无反顾。
当我们读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感到很高深时,却忽视了我们的父母平时将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自己扛,所有我们都不想做的活他们来干。甚至我们吃过的剩碗底子他们还吃的津津有味。说是不能浪费,其实好吃的东西谁不想吃呢,只是他们因为我们而不舍得吃而已,只能吃些我们的剩碗底子了。
这就是我们身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父母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值得我们尊敬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更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这份难以附加的爱心——随时随地为我们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甚至都感到幸福的爱心。从这颗心来说,说中国农村的父母都是自己孩子的耶稣都是圣人,说错了吗?西方人信仰基督耶稣,不也正是因为耶稣为了洗脱世人的罪过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吗?
当我们叛逆到把父母的一切都否定的时候,甚至连邻居和亲戚都看不惯的时候,也许我们很少听到过这句话‘父啊,原谅他们吧,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耶稣’,但我们也许会听到过这样的话‘他们还小,还不懂事,等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就像永远到底有多远一样,那么以后到底有多后呢?
有句老话说‘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向亲戚(姑舅叔姨等)以及邻居了解下自己的父母,就会变得更成熟。他们往往都会告诉你:很多你没想到的,你的父母都给你做到了。家庭不一样,每个人听到的故事也肯定不一样,但不管是哪个故事,都够你领悟一生的。
当然对于父母的故事与真情,是永远说不完的,更不用说用文字能表达尽意的了,更何况本来我们的表达就不是很地道,而且阅历又是那么的浅。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
如果我们还有因不知情的误解而与父母进行着冷战的话,最好能给父母一次补偿或弥补爱的机会。不管怎么样,父母的爱从我们出生一直到他们走的那一天一直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对父母的理解与看法。在我们婴儿的时候,我们只会让父母抱的,因为我们只记得父母的真情;而稍长大一点,我们还是对父母最亲,只不过也和其他人交往了,主要还是真情的交往;再大一点,我们就开始忘记了父母,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了,也因为父母的言行并不都是对的,但父母的那份情那份爱始终没有变,变的是我们的观念了,以至于忘记了那份情那份爱。而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才明白父母的苦衷,但叛逆的习性,以及忘记真情的惯性,使得我们很多人很难在心里像婴儿般那样完全的接纳父母了。
C维系幸福:人情即栋梁拆而不散
我们通过我们身边的中国老百姓懂得了幸福的内在原因——无怨无悔的真情付出。但现实是残酷的,而天灾人祸更是无情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西方人,因为天灾人祸而选择自杀的。但很少听到过中国老百姓因为天灾人祸而选择自杀的。那么当天灾人祸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作为处于生活最底层的他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幸福的外在条件就是在天灾人祸时甚至自己走了之后还有人帮助你撑起这个家。对于既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大能耐的他们是如何实现的呢?
因为他们拥有比钱更值钱比能耐更具有能耐的东西。那么这样东西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有,那就是你的真情。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很多人也许会说,“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的,这个社会找到一个知心的很难很难,别说是自己遇到天灾人祸走了之后还能帮你撑起这个家,就是在你大灾大难时有个帮助自己的人都很难。然而在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中,却不尽然。这或许和他们重视真情以及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需要别人帮助的困难有关。正因为他们重视真情,所以就有了平时亲戚间的人情,网了人情自然就有了人情网。正因为经常遇到困难所以更加重视人情网。而这个人情网都是以亲情为基础的,所以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重。因此老百姓再怎么糊涂都不会不网人情的,再怎么穷借钱也要去网人情的。因为都是自家人,因为以真情为重,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很了解,很多时候心意到了就行了。
这个人情和西方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只有满足栋梁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垮了)而不散(还有人帮你维系这个家庭)的才是人情,因为人情主要就是当遇到大事(生老病死,结婚生子)时能够相互帮助的。而其他的,了解老百姓的人们都知道老百姓称它们是关系而非人情。
生活的现实与残酷不会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实现家庭的小联合来应对现实的残酷以及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有几人能够单独买房成家的,又有几人能单独度过大病大难的,或许财气够了,但至少还缺少人气啊。而一个大家庭中并不是每个小家庭都在这一年内买房娶亲的,因此可以相互帮助。一个小家庭的幸福只有融入大家庭才能会持久。
每个人都活在情网中,每当农村人说起一个人的时候,时常会说,谁谁是睡睡家的孩子或是谁谁是谁家的小姨子小舅子等等,总是把这份情都加进去啦。我们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那就说明每个人都有这个人情网,至于能不能实现栋梁拆而不散,这完全是自己做主了。老百姓一般很少有朋友,但遇到事时都会有人来帮忙,自家人够一辈子的所有大事用的了。而现在很多人朋友可以说是五湖四海一大片,但遇到事时竟没几个帮忙的,是否这些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了,是不是舍本逐末了。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向老百姓学习一下。
对于断奶太早(很小就离家了或打工或求学)的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这些来帮助的人并不都是因为我们而来的,他们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父母而来的,我们的父母为什么值得他们来呢,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在我们的父母那里。因为世界上没有比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家的人情网更了解的了,也没有比我们的父母更知道如何去跟每个家庭往的了。各地风俗不同,各家情况不一,因此对于这件事,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从父母那学到了这些,远比上个博士后学到的还重要啊,这是你一辈子的财富。而且这不需要任何成本,也不需要任何的基础。
当我们整个人类进入到了迷茫期时,我们不妨想想哪些人从来没有过迷茫呢?也许你会想到信教徒也即有信仰的人们,也许你还会想到那些耐得住寂寞始终坚持梦想执着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等也即有信念的人们。但你是否想过还有我们身为老百姓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迷茫过从来没有绝望过,因为有我们在。在老百姓心中:孩子就是他们的命。在我们农村每个父母都有为儿赔命的精神,而且都在无怨无悔的为孩子做着一切。“养儿是为防老”,但如果孩子成家后,因为种种原因,家庭情况不好的话,老人不还是心甘情愿的倒贴吗。他们甚至因为不能给孩子做得更多而自责,很多老人因为没有用了不能给孩子做什么事了,怕连累了孩子,而选择了走了,尤其是当有大病的时候。很多老人没有走,是因为怕孩子暂时的家庭情况承担不起办丧事的费用,他们心里清楚,孩子如果不办的话或办的太不诚意的话,会让亲戚邻居等人情网们看不起,而断送了这些人情。即使在走的时候,还是在惦记着孩子,还在为孩子操心,还在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有这样的人在,你还愁“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吗?这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的真实体会。
很多人也许会明白为什么有的母亲哭死哭活的要阻止你的婚姻,对于如此无私的父母他们是真的怕以后没有你来养老了吗?他们是怕以后你的日子不好过的时候遇到大事的时候,没有了这么多的亲戚来帮你了。对于每个人都需要的生活,我们必须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向父母向长辈请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我们追求自由,但也不能自由到了自己一无所有后再后悔。我们是否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了呢?当然这需要对自己叛逆的叛逆,也许吃了苦头之后才会懂得的。只是我们不希望在自己懂得之前,而把所有的退路都给堵死了,把所有能够帮助我们的人都给得罪了。有多少人能够不走回头路,有多少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尤其是遇到生老病死等大事的时候呢?
当然这些基础在这儿,也就是说父母已经把这个不会干涸的大海给了我们,我们是否能把握的住,以及往成什么样是栋梁拆而不散还是一次性的,或者说你是想要更多的五毛的还是要一次性的一块的,这就由我们自己来决定了,你会真正的懂得为什么吃亏是福。
不管怎么说,他们多是看在自己父母的面子上来帮助你的,而如果你自己没有给自己父母面子,或者说是孝敬父母的话,谁还会再次给你那五毛呢?更何况来的人都会这样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还值得再给一次五毛吗?至于怎样才是孝敬父母,这和钱没有多大关系,人们看得是你的心意,至于这个心意到底是怎么样的,这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体会。
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对自己父母再怎么孝敬,都没有人会来怪你的,永远只会给你加分的,尤其是在亲戚人情上。当你用心去领悟的时候,你也许会知道原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非仅仅是在《论语》中出现过,在我们的身边经常都有着它们的相,因为要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让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家人一样来帮助的话,首先自己要做到把别人当成自家人。当你再去读《论语》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孔老夫子只是记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已,只是每个人所呈现的相不一样罢了,或者说是书中的那些相是在不同的人身上得以体现而已。
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你的人气永远和你的骨气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说骨气是人气她老娘。人情是用来遇到天灾人祸或生老病死等大事时急救的,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一样,你存的越多取得越少,它就会越发增值,而且是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的,永远不会烂帐的。即使你几年都没有管她,甚至有些都忘了,但人家自己会记得的,等你遇到大事时,人们自然就会来的。
但如果你有些事做的不是那样的,比如对待长辈不是很孝敬,比如对待自家孩子太溺爱太护短,比如有些事有些情是有违天地良心的等等,你的人气自然而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经常来你家串门的,经常到你家走亲戚的,偶然间不来了,这就告诉你,你需要反省一下了。这就是道德约束的魅力,这就是生活的魅力,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很少懂得法律,却很少有犯法的根本原因。他们靠天理靠良心靠孝道从道上来自我约束,因此很少需要从法律术上的规范。与其大张旗鼓的宣传老百姓听不懂的或很少生活化的法律意识,倒不如用老百姓已经生活化的平时坚守的道德观念来教化,这样不仅效果会更好而且也会更深得民心。希望我们的政府对待明白事理的老百姓(单从栋梁拆上就可以看出老百姓的远见早已经看到下一辈子了)能够先从道上教化,而对于顽固不化的然后以法律做后盾。即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教育感化,再律之以法来防御。当然还有很多需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我们的政府去规范去引导去教化,但最好是以经过生活化后的老百姓能听的懂的方式。
世有世情,国有国情,家有家情;同样人也有人情,事也有事情。世上的事要立足于世情,国家的事要立足于国情,家庭的事要立足于家情,否则就容易走错路;自然人间的事也要立足于人情,事也要立足于情。很多人懂得了国情跟国事是两码事,但误解了人事与人情的关系也是两码事。只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对人情有了免疫而误解了。国情有错吗,没有错;人情有错吗,也没有错,只是被滥用了。我们不能离开人情,就像国事离不开国情一样,但被滥用的人情需要我们去规范去引导。当我们用心去规范去引导的话,首先要有个理论标准吧,那就需要深入生活去调查去收集,然后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真正用心的话,如果造诣高的话,不知不觉的就形成了一本新时代的《论语》了。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繁杂但又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最根本的原因。而这些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中,这就是生活化的魅力。只要人们渴望着幸福,只要人们想要长久的维系幸福,只要人们避免不了天灾人祸,只要人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这些将永远都会具有生命力的。对于一时忘记了的,也会被生活的浪潮打回来的。当然忘记的越多,也会被生活打的越狠越勤。这些就是老百姓心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宗”。这个宗包含着真情,包含着无怨无悔的执着的真情;包含着人情,包含着栋梁拆而不散的人情;包含着良心,包含着无为而无不为的的天地良心;当然还包含着很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不可道不可名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返璞归真:
我们再回到生活本态,若是拼物质我们永远都赶不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是我们人口在这呢,我们不能只看总数,这没有什么内涵,我们要看人均;二是我们的本性不好这个。
21世纪是软实力的竞争,我们的文化足以使得我们过得比他们更幸福。我们要利用好我们的文化,为人类的未来发展以及幸福生活提供一个可实现的模板。而现在的我们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人类,是人类出现了迷茫期,都在为人类的未来而寻找出路。而且现在孔子热老子热也空前的盛行。
国内,80后的年轻人,出现了迷茫空虚,60年代的父母也开始为孩子的不懂事理而苦恼。国学热也异常的高涨,但需要引向为人民服务中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家等,只有服务于普及于普通大众,才能更彻底的体现其真正的伟大价值。但必须要做到生活化。
不得不,现在社会上的主流仍然是70年前的人们,他们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里的多多少少都还懂得这些,农村的祖辈传下来的,而城里的大多是下乡知青在农村那个大境教下,也都懂得这些。而80后的则不然,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很少知道,而且个人价值观在他们这里又是那么的时尚,都很自我。城市的都在温室中长大,很少经历过磨难,也很少体会到栋梁拆的磨难;而农村里的或是出门打工或是求学,断奶太早了,农村的那个大境教,他们很少体会得到。如果再过十年,他们这一代人成了社会的主流,那么社会问题会更加的复杂,矛盾也会更加的激化。单就这一点就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深思。而现在还为时不晚,至少在广大的农村还有这样的大境教。社会的主流还是可以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的。
地利:只有中国有如此雄厚的文化底蕴,有如此真情的农村境教,能够做到这一点。而这些都需要引导需要规范需要生活化。现在发现生在中国,身为炎黄子孙是多么的难得与自豪啊。我们活在世界上最具有真情(这一幸福最基本的条件)的国度,我们为何不自豪,我们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幸福,还要引导人类的幸福。
人和: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为父母做了一件打心窝里想做的事,而且还间接地解决了社会上人们的道德危机。也为人类的重商情结指出了真情幸福的生活出路。
或许因为我们把物质看的太重而进入了另一个极端,连世界都分成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使得我们从物质上是发展中国家,但作为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有充满真情的具有幸福潜力的中国来说,却是最容易实现精神上的发达国家。然后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树立一个方向标。这是无形却又是无价的财富。我们也许从物质上离共产主义社会还能遥远,但我们可以从精神上率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精神享受。因为精神和物质没有必然的联系,正如美国的大富翁不一定有中国贫穷的老百姓感到幸福。
当我们在努力构建充满真情的幸福家园时,说不定那个一直被人背后挟持着的名叫台湾的小孩一不留神就想起家来了,不知不觉就回到了炎黄子孙的共有的家园,和我们一起来构建这个幸福的家园。
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人气就上来了(但人气的多少是和骨气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说骨气是人气的根本,而骨气是源于自己离开别人后还存在的内在实力即自力更生的成果),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唐盛世时期,又一个文艺复兴时期。
仅算是求教式的抛砖引玉了,当然这些观点像刚大学毕业的我们一样,无论从年龄还是社会阅历都显得比较幼稚。但作为学生,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学习,我们只想为包括我们在内的炎黄子孙做点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