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鹧鸪天》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在该词上阕中,回忆了自己年少时率数万抗金义军从山东、河南、河北归正南宋时的情形。 .
1149年,著名的女真族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完颜亮通过兵变掌握金朝政权,成为金朝第四位皇帝。自小深受汉文明熏染的完颜亮,对宋朝高度繁荣的文化膜拜不已。即位后,当其读到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被东南钱塘一带“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景象深深打动,此时此刻高度虔诚的宋朝粉丝and金朝皇帝——完颜亮对宋朝的膜拜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于是这位一直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为座右铭的皇帝,顿时有了“投鞭断江、立马吴山”之志。
1161年6月,金主完颜亮提兵百万,饮马长江,志在一吞南宋。12月,乾坤逆转,完颜亮兵败瓜州,为部下所杀。金国一时无主,朝廷混乱一片。久经金军杀戮、饱受金人压迫的北方人民,终于忍无可忍,一时间中州豪杰并起,奋起抗金。辛弃疾时年21岁,亦散尽家财,举起抗金义帜,招乡人二千。此时,义军领袖耿京领兵二十万于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率乡人归耿京,授掌书记一职,掌管军印。
1163年,耿京派辛弃疾赴南宋表归附之意,宋高宗赵构亲临南京召见。在返至连云港时,辛弃疾得知耿京被部下张安国所杀,张安国已挟众归金。此时前方已尽是金虏疆土,后面是宋皇的殷切期盼,进退维谷的辛弃疾焦灼万分。徽钦北狩、靖康之耻的仇恨时刻盈心,金人灭绝人性的屠杀、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宋庭上下的翘首期待都历历在目。最终民族大义和浩荡宋恩,使辛弃疾作出了一个使文人拍案、武将叫绝的决断。
1163年元月十九日,辛弃疾召集随从,得死士五十人,以袭击金军大营。得知张安国正与金军将领酣饮之后,辛弃疾率部疾驰突入金军大营。对辛弃疾的到来,金军五万女真铁骑无奈辛弃疾五十人何。弃疾疾驰于五万金军营中如入无人之境,身似铁塔,形若青猊的辛弃疾,以一当百,挥杀之处无不血溅长虹,金军视之无不胆寒,金将视之无不色变,一时间风云为之变色,天地为之动容,弃疾之勇武若天神下凡。一番斩杀之后,弃疾五十人于万军从中生擒张安国,直奔巨野张安国军中。受辛弃疾民族大义的感召,张安国部悉众南归。辛弃疾率领两万义军星夜奔赴南宋。金军得知后,在弃疾所经之处处处设伏,一路狂追。一路上,辛弃疾避实击虚、先发制人,靠精骑、良弓劲弩冲破重重围追堵截。历经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奔袭两千余里,横跨黄河、淮河、长江之后,率所剩一万余众归附南宋,将张安国押赴临安。宋高宗再次亲赴建康迎接弃疾。
辛弃疾的壮声英慨,振奋了南宋“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使懦夫都有雄豪之志,天子宋高宗见到辛弃疾之后,一见面而三叹息。他的“勇冠三军”“忠肝义胆”在几千年历史中无有能出其右者。西汉霍骠骑、蜀汉赵子龙也不过如此。辛弃疾时年23。
辛弃疾的传奇,正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在生民涂炭、金国混乱的情况下,起兵抗金正是时代所趋,人心所向,因为把握了时势和人心背向,所以历史成就了辛弃疾,而宋高宗、宋孝宗,因为苟且偷生与金朝媾和,不顾人心背向和时势所趋,而背上昏庸的骂名,并最终导致南宋的灭亡。时势造英雄和时势造狗熊原来就是这么回事。
这是辛弃疾的青年人生。
审视一下我们的人生吧。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和伟人的差距!在做的各位同学年龄都在20岁左右。我们20岁时候在做什么,偶像们20岁时候在做什么?
21岁的辛弃疾已经“青山匹马万人呼”了;
23岁的霍去病已经封狼居胥,勒石刻碑而还了;
26岁的孙权已经大败曹操百万大军于赤壁了;
······
那么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呢?
是畏手畏脚、明哲保身、庸庸碌碌一辈子呢?还是应该不平则鸣、快意恩仇、畅快淋漓一生呢?
是斤斤计较计于个人得失而两耳不闻天下事呢?还是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还呢?
是通过个人奋斗达到个人致富以获得自己那一点点自私而狭隘的幸福呢?还是应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呢?
答案肯定是后者!浑噩终生、蝇营苟且者,最终都要化为尘土,先成粪土,再成土。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从大处着眼,看清时势,把握时代潮流,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同学们,四年韶华转瞬即逝。可惜流年树犹如此,人说门前流水尚能西,可颔首白发难青丝。活着吧,痛快、豪情地活吧,不要安安稳稳、畏手畏脚、苟且于世。既然早晚是死,那就木秀于林吧,管他风必不必摧之;既然人生一世较之茫茫宇宙如同石光火中一般,那就像流星一样活着吧,即使只存在那一瞬之间,可那却是世间最为美妙壮观的一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