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大学生来到了兰考

何慧丽 · 2005-06-06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大学生来到了兰考

■文/何慧丽
    今年国庆节长假,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的一些学生不去游山玩水,而是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兰考的农村进行支农调研。《中国改革》负责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的刘老石和我达成共识:要让大学生和村民都有所收获。


    15人只有8张座票


    由于学校象牙塔般的环境与农村生活的脱离,使得大学生的下乡实践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是浮在表面现象上下乡猎奇或旅游,就是增加了当地干部和群众心理上或物质上的负担。为了大学生支农调研的顺利开展,首先我挑选了几个基本上能代表兰考农村面貌的村子,作为大学生与村民的共建村。其次,我还提前做好了细致的协调工作,取得了乡里和村里干部的支持。
    根据早已酝酿好了的支农调研计划,从9月28日起,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南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学生相继来到兰考,64个大学生左臂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兴冲冲地开始了他们特殊的“国庆之旅”。
    我对每支队伍都强调,大学生来到农村,是为了关注乡村,是为了促进乡村建设。一句话,是建设性的。因此,我们先得当个小学生,向本土的干部、群众虚心学习,尊重当地干部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宝贵常识。我一再指出,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乡下白吃白住,不但要给老乡一定的食宿费,而且要预付一部分;如果老乡们非常忙,不能让他们丢下活计来顺应我们的计划,而是我们随从他们的劳动安排。
    大学生确实从一开始就带来了新气象。他们大都为贫困的农民带来了募捐的衣物。在葡萄架乡党委和乡政府的欢迎会上,大学生没有一个人动放在自己前面的瓶装矿泉水。中华女子学院的一位学生代表说:“我们就是要体验生活才来的。”她特意举了两个小例子:15个人只买了8张座票,大家相互照应着忍受10多个小时的颠簸过来了;到了兰考,大家拖着行李到处找便宜的吃饭的地方,终于找到了一家一碗面2元的饭店。
    大学生下乡支农调研,是吹入农村的一股清风。

    阴雨天里的联欢

    10月4日,持续了近50天的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但这一天陈寨村的重光中学却热闹非凡。大学生们来到城关乡的这个小康试点村进行支农调研交流,并在操场上与共建村的村民进行联欢活动。
    大李西村秧歌队、五爷庙村的秧歌队、胡集村的犁园春戏班也陆续来了。他们身穿演出服,头带花帽,有的脸上擦上了胭脂粉,还带着花轿、扇子等演出道具。农民演员们约来了80人左右。他们被安排到了一个大会议室,在简单地吃了中饭后就请一个大学生来教大家学唱《团结就是力量》。那位大学生教得很投入,也很有组织才华。农民朋友们唱歌的热情很高,一首歌曲唱了几遍后基本上就会唱了。他们竞相要有《团结就是力量》歌词的节目单,说回去再学、再唱。
    原计划下午2点的演出时间就要到了,可雨还在不大不小地下着。演出就这样在雨中开演了。大学生的节目和农民的节目交错着进行。农民的节目有秧歌、合唱、豫剧清唱等等;大学生的节目有搞笑小品、小合唱、武术等等。精彩投入的表演不时博得观众兼演员的阵阵掌声。最后,大李西村和五爷庙的两支秧歌队伍又各自演了拿手节目,一些大学生也加入了秧歌队的行列。
    联欢会之后,大学生们被重光中学的学生们像明星一样地层层包围。他们耐心地向学生们介绍学习经验,介绍外面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有校园广播经验的大学生则把重光中学的学生播音员召集在一起,教给他们播音的经验。面对此情此景,我高兴地站在雨里,身上几乎被雨水淋透。
    这一天,是重光中学很有意义的一天。

    带走了焦裕禄的相片

    短短几天的支农调研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支农调研的队伍都要陆续返校。可爱的大学生们在这几天里为村民们做了一些实在的好事。
    同济大学的学生帮助村民修浚好了一条水沟;为村里的一些贫困户尤其是五保户捐献了几大包衣物;与学校的中小学生们进行了座谈,向他们发了一些文具;还与阎楼乡第一初级中学签了共建协议,希望今后能创建图书室,推动文化导读活动。他们还就村里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村教育状况、村民自治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获得了大量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河南大学的15个学生被分到葡萄架乡的两个村子——贺村和韩湘坡村。他们向经济严重困难的家庭送去了一些衣物;义务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收花生、掰苞米;建立了贺村大学生科技法律政策信息交流站;帮贺村中学投资购置了播音设备,建了一个广播站;还确定了6个贫困生作为帮扶对象。
    大学生们拿着没有座号的车票,从兰考站挤上了远去的火车。他们带走了一个小礼物——可以摆在桌上的装着焦裕禄相片的台式小饰品。此外,大学生们还带走了一些沉甸甸的思考:同样一个村的农民,为什么贫富差距也很厉害?基层干部基本上都算是乡村中的精英人物了,为什么他们大都感叹基层工作难做,也很难做到让老百姓有口皆碑?农村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在教课书中很难找到的真知识、真问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经很难再能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批经济能人的带动,是一个村子发展的关键;一些农村所存在的根本就不是养老问题,而是“干老”问题;等等。这些从现实国情中得来的真问题、真知识,必将会促动大学生们积极地读好书,做真学问,找真答案。
    大学生走了之后,我间接直接地、多多少少地听到了一些评价。如驻陈寨村的开封市财政局的同志对我说,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素质真高,为他们准备的桶装纯净水一滴未沾,他们自带水杯,只喝烧的开水;他们支农支教时非常关注贫困家庭的孩子,增强了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兰考一高曾在大学生离兰考之前请了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前去座谈,座谈的气氛、效果非常好。兰考县政府的一位主任曾旁听了大学生们作的汇报,认为大学生的分析很客观,很全面,有一定深度。大李西村村民反映,同济大学的学生为一个子女不孝顺的约七十岁的大娘捐了50元钱,给了一些衣物,那大娘感激得痛哭流涕……一些村民告诉我,学生进村后不嫌脏,不嫌累,不但访贫问苦,而且脱了鞋子光着脚下地干活;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都给吃和住的钱,这是少有的新鲜事,村民最后都喜欢上了这群大学生。

    大学生留下的,是一种清新的生活和人生理念。
    (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现任河南省兰考县挂职副县长)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