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一名乡镇农技员的生态农业之路

袁老师 · 2024-01-25 · 来源:蒋高明博士|今日头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最好是农民合作,城乡互助

  【明辨是非】不用农药能否控制病虫害?不用化肥能否满足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不用除草剂能否控制杂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已经实践了18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产量并不低。山东等地是暖温带地区,且我们在各地进行的指导大多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很多人批评我们推广面积不大。今天,笔者欣喜地看到下面的文章。该文用自己在亚热带地区的亲自实践,阐述了一个事实,这就是生态农业是可行的。人类完全可以少走弯路,解决吃饭、健康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且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本文比较低调,不愿意属名发表,但授权以袁老师的名义转发。笔者特向广大读者推荐这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一名乡镇农技员的生态农业之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不久的将来,生态农业必将成为继化学模式之后的农业主流模式。

  一名乡镇农技员的生态农业之路

  :袁老师

  刚上班那几年,我利用大学所学,教农民怎么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并经常带着农药下乡培训,然后低于市场价卖给农户(当时叫技物结合),农户用了之后效果也比自己去农资店买的更好,成本更低,我给农户修剪的果树产量也能提高不少。看到这些成效,当时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在做好事,成就感满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农药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病虫害却越来越严重。化肥越用越多,耕地的机械越来越多,土壤却越来越板结和贫瘠。然后就开始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特别是病虫害,是农药使用的时间、浓度、种类、方法不对?还是害虫进化太快了?那害虫为什么进化这么快?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如此下去,大量的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又怎么办?虽然当时已经有了反思,但一直没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开始遍访咨询专家。然而,得到的答案再次让我陷入困惑:一种观点是必须定期打药预防,以防止爆发,另一种观点是不能定期预防,要等病虫害发生了再打药,否则会用药太多,增强病虫的抗性。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办法都没能解决问题,药越用越多,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依然在不断升级,我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2009年,我有幸参与到一个有机水稻项目,就是不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而采用地膜覆盖、免耕开厢、用鸡粪替代化肥、用沼液替代农药等技术措施。让我们及农户都非常意外的是,当年的10余亩试验水稻获得了丰收,亩产500多公斤(当年常规化学种植的平均产量也就400多公斤),并且当年爆发了稻纵卷叶螟,周边农户用农药都没能控制住,我们用沼液反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我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原来彻底解决病虫害的方法不是去研究怎么使用、用什么农药,而是不用农药。以前自己一直没能跳出农药的束缚,认为病虫害就离不开农药。同样,以前认为农家肥肥效很慢,养分含量低,不用化肥就会严重减产,可是,实践告诉我,不用化肥同样会高产。

  有了这次实践,我看到一个事实: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同样可以种好庄稼。虽然当时还不太清楚其中的道理,但至少给了我走另一条道路的信心,就是“有机”之路。我觉得这么好的技术必须尽快推广。于是,2010年,我和另外一位专家在另一个村推动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专门推广有机水稻,技术要点和上年的试验基本相同,只是将鸡粪变为了油枯(每亩50-100斤)加农户自有的其他农家肥,如猪粪水、羊粪、鸡粪等。同样,当年的几十亩水稻也很成功,绝大部分都是稳产(亩产在450公斤左右,和当时用了农药化肥的产量相当),个别还有增产,只有两户因为稻田低洼淹水导致的低温坐蔸有点减产。

  实践学习,彻底转变认知

  自2010年,开始了自己的生态农业之路,一路上,逐步接触到相同理念的人,也有机会到一些生态农业基地学习,特别是当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本《一根稻草的革命》复印版的书,在通读两遍之后,我对农业的认知被完全颠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科学是遵循自然规律,即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做农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需要从哲学层面来思考,比如世界观,如何认知人和自然的关系。现代农业的机械自然观是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以人为中心,环境都是为人服务的,发展的目的是经济的无限增长,并且认为科技可以搞定一切。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大自然的资源是无限的,并且使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不会有副作用。可事实告诉我们,这两个前提本身就有问题。于是,自己的认知从“有机”转变到“生态”,逐步摈弃农膜(刚开始推广生态水稻时还在采用地膜覆盖),开始了真正的生态之路。

  后来,自己不断的在不同作物、不同区域实践,并陆续参加了一些乡村建设的交流活动和一些公益机构的生态农业系统培训,加上自己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本土化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并开始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实践。从事生态农业实践及推广的这10多年,有成功,有失败,有理解,有质疑,有机遇,有挑战,正是这丰富的经历和实践,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转变,并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生态农业之路。

  对生态农业的认识误区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人对生态农业都有误解,主要体现在:

  一是“生态农业是一种倒退”。误以为生态农业就是传统农业或原始农业,就是简单的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没有科技含量,好像回到了原始的刀耕火种。其实,真正的生态农业是遵循自然之道,要去发现、学习并利用好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实现天人合一,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二是“发展生态农业,会饿死一半的人”。这种认识的前提就是生态农业一定会减产,因为根据养分归还学说的理论,从土壤里带走的农产品最终没有回到土里,土壤的养分就会越来越少,所以,必须用化肥来补充,否则会减产。这个理论看似正确,而实践发现,不用化肥并不存在减产的问题,只是产量会回到品种本身的潜力,只是不会出现“超高产”。我们多年的实践发现,生态种植的一般粮油作物基本稳产,遇到干旱等灾害年景甚至比化学农业增产(生态农业的抗逆性更强),蔬菜、水果会有点减产,原因是现代农业的蔬菜水果产量本来就不正常,是用大量化肥“催”出来的高产。其产量虽然高,但能量低,营养价值低(这些都有相关研究),增产的代价就是大量的投入、对环境的压力、对资源的消耗。还有,有这种认识的人都认为“养分归还学说”是真理,从来没有反思这个理论本身有没有局限。其实,养分(能量)归还的形式和渠道很多,如吹风、雷电、降雨都是大自然的能力循环方式,特别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只要确保耕地里有足够的绿色植物,就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将太阳能转换为能量和养分(当然,违背自然规律,追求过度和过快的高产除外)。

  三是“增加劳动力,效率低”。不少人觉得不用农药就只有人工捉虫,不打除草剂就会人工除草,不用化肥,就只能用农家肥,农家肥会耗费很多人工。这种认识其实也不懂生态农业。不打农药并不意味着就会爆发病虫害,不用化肥也并不需要用很多农家肥,不打除草剂也不意味着需要人工除草。生态农业虽然不打农药,但病虫害会很轻,基本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因为生态农业是从土壤这个根本入手,采用免耕秸秆覆盖把土养好了,作物自然健康了,抗性也强了(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生态种植时间越长,土壤越健康,越肥沃,越疏松,作物的病虫害越轻,哪怕周边有病虫害爆发,都不会被影响,所以,不少植保专家都怀疑我们是不是半夜去打农药);做到多样化种植、合理保留杂草,生物多样性够了,生态自然就平衡了,病虫就不会爆发成“害”了。所以,不用耕地,土壤也会疏松,不打药,反而没有病虫害的爆发,不施化肥(甚至农家肥),土壤会越来越肥沃,而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力量而非人力,这才是最省工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四是“资金投入很大”。其实,生态农业的投入品更多的是来自大自然,阳光、微生物、蚯蚓、杂草、昆虫、秸秆,都是来自大自然,土壤免耕,也不用机械,如果采用老种子,买种子的钱都是一次性的。而真正需要付出的对环境的爱心、对大地母亲的爱心、对作物的爱心,需要放下自我和成见去观察大自然,以谦卑的心态向大自然学习,这些虽然不花钱,但比“钱”更值钱、更重要。

  对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考

  农业的功能在“吃”不在“钱”。农业和工业是有本质区别的,农业是生命系统,工业是机械系统,用没有生命的工业理念(理论)指导有生命的农业肯定会出问题。其次,农产品消费是刚性的,每个人不分地位、贫富,每天都必须且只能消费那么多,工业产品的消费则是无限的,有钱多消费,无钱少消费,所以,工业产品可以讲“规模经济”,农产品则会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后果。还有,农产品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和保质期,遵循的是自然规律,工业产品没有那么强的季节性和保质期,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农业的特点注定了其重要功能是社会功能(保证有吃的,且吃得健康)、生态功能(减轻因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政治功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非经济功能(挣钱),仅靠销售农产品来实现农民的全面富裕难度很大(农产品随时都是过剩的,消费刚性)。也就是说,农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吃”,而不在于卖钱,这是农业本身的特性注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一味利用农药化肥来增产增收,其结果就是,赚来的钱导致的健康问题、环境问题、气候变化会对所有人带来更大、更持久的伤害。

  生态农业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在认知和心态。实践发现,生态农业的技术比现代农业简单,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技术,更不用什么设施和机械(大自然就是最精密的仪器),也很难出高质量的论文,因为很多“高科技”都交给了大自然,甚至有的人因为觉得技术太简单而怀疑其效果。所以,生态农业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于很难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思维和对西方现代科技的迷信和依赖。

  不要以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评判生态农业。我经常听到刚做生态农业的农友说,怎么我的生态蔬菜比别人用了农药化肥的长得差,这个问题在于对“差”的理解。受到现代农业的影响,大家都把“大、好看(嫩绿等)、形状规则”等作为“好”的标准,而忽略了这些特点都是在农药化肥的“保护”下才有的样子,而生态农业认为,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样子才是最好的。

  推广生态农业的关键在生活不在生产。在一个地方推广生态农业,不能就生产谈生产,因为当今社会,农业对大部分地区的农户而言,都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也不是他们主要关注的。而应该将生态农业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不在增产增收,而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下一代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问题,是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更可持续的必经之路。所以,推广生态农业,一定要从丰富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关爱留守人员、关爱健康等生活入手。

  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最好是农民合作,城乡互助。生态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原则注定了公司化、企业化规模经营是难以成功的,只有依托农民合作社,才能做到农户家庭抓生产,合作社抓品牌和销售,然后以合作社来对接城市消费者,实现城乡互助。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