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进城生活七年了,隔些时日她就要回到百里之外的乡村住上几天,回城的时候便会讲一些见闻,如村里新修了路,看上了有线电视,谁家住进了楼房,谁家娶了媳妇等等,也讲一些在老家听来的故事。因为我很少回老家,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也是通过母亲的讲叙在不断变化,一如电视新闻中播报的样子。
但是,母亲讲述的三个故事,三起老乡死亡事件,虽然几经转折,漏去了细节,只剩下了粗线条的情节,却让我清楚地看到了乡村世界的另一面,冷漠、辛酸和痛楚。
(一)
刘三毛之死。儿时的三毛与我们家是邻居,就住在村东头的一间土坯房里。
记忆中的三毛是一副憨憨的样子,中等个,说话有点结巴。他初中毕业,是四兄弟中文化最高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父亲的安排下很早就学会了木匠和篾匠手艺。三毛弃学后只会种田。老家自然条件差,种水稻需要三级提水①,把白汗珠子滚成了黑汗珠子,三毛还是一样地嘿嘿笑着与人打招呼。
三毛是兄弟中最孝顺的一个。不管日子多么艰难,他总是把最好的粮食和蔬菜留给自己的母亲。三毛的媳妇不怎么做活,她有精神病,一年四季都得吃药。为了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于是三毛到外面去打工,卖苦力,后来三十出头的他挑着一副竹筐在异乡开始了收破烂的生活。省吃俭用,每天也能攒下十多块钱。三毛曾对人说起,他一定要让母亲住上楼房。
2003年的秋天,三毛因为痔疮发作住进了医院。手术后没几天,他就回到了自己家里。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三毛是不会去医院的,住在医院里,摸一摸口袋,他恐怕也没有心情养病。不久三毛仗着年轻,又挑起了那副竹筐。很快伤口感染,他不得不再次住院接受治疗。医院的催款通知书下来了。哥哥和弟弟当着他的面商量着如何回去借钱。三毛幽幽地对母亲说,“不用借了,家里人还要过生活”。当天晚上,三毛从医院的六楼顶上一跃而下,犹如一片秋风中的落叶。
那个黑夜里,三毛是怎样一步一歪地爬上六楼的,没有人看见;跳下去之前他都想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那一年,刘三毛34岁。
(二)
铁老汉之死。有人说他是自杀。年近古稀的他经常生病,平时与老伴单独生活,总是躲在村头的小屋里不愿意出门。那天晚上他让老伴住到儿子家里照看孙子,小屋就失火了。
铁老汉的脾气有点怪,村里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他的四个儿子都在家种地,“双抢” ②时节他却一点儿忙也不愿意帮。他说,事情总是做不匀,免得帮多帮少儿子们找自己扯皮。有一次六月天“跑暴”③,儿子媳妇都在禾场上抢收稻谷,儿子叫骂的声音都传到耳朵里了,铁老汉硬是没有出门。
小屋失火的那天晚上,肯定有人听到了铁老汉凄惨的喊叫声,因为他是活生生地在火中挣扎着死去的。
母亲回来说,铁老汉烧死了,没有人去救火。
死后的铁老汉也算是风光了一回,因为他有四个儿子张罗着办丧事。
(三)
最后一件是邻近村的一个孩子的事,老乡们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新奇,也没有记住主人公的名字,那怕是一个姓。
事情发生在2003年油菜收获的季节。一户农家的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有爹爹、婆婆和一个三岁多点的孙子。
老人们种了几亩油菜,那天天气晴好,正好晒油菜。孙子就在禾场附近玩耍。老人们叮嘱了几句,孙子就和平常一样自己玩去了。到了中午饭的时间,该回去了。也许是因为收成不错,老人们高兴,婆婆与爹爹商量,油菜梗太占地方,也没多大用处,不如烧了吧。于是两个老人放了一把火。饭做好了,婆婆在湾子里已经找了个遍,不见孙子的人影。爹爹慌了神,逢人便问,叫了人到村头的河沟里去捞。天渐渐黑了,孙子还是没有找到。路过禾场的时候,爹爹仿佛是被雷电击中了,他用手在灰堆中扒了起来。孙子找到了。
村里人开始商量着处理后事,爹爹一声不吭地坐着。
第二天,人们发现爹爹和婆婆躺在床上,身体已经凉了,地上空留了一个农药瓶子。
注释:
①三级提水,丘陵地区从远处的河湖中取水,需要用抽水机三次提升高程才能引水到稻田里,因此称为三级提水。
② “双抢”,水稻产区种植双季稻时,七月中下旬集中抢割早稻,抢插晚稻。
③“跑暴”,地方方言,指夏天突然天降暴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