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医生胡卫民事件续:原娄底市医院院长潜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南方网 (来源:南方都市报)
涉及当事人近况
胡卫民,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目前已升任该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欲致力于娄底市社区医疗事业。
杨志毅,原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后调任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本月初因涉嫌受贿280万元被检察机关控制,11月3日凌晨在4名检察官眼皮底下潜逃。
刘雍凡,原娄底市中心医院纪委书记,曾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中宣称胡卫民反映问题属实,并说自己在电视上说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后调任娄底市卫校副校长。
葛诚,原娄底市政府督查室主任,在负责接待省调查组期间,到被调查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违规报账10443元而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调任娄底市粮食局副局长。
发生在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的“为民医生”事件 ,曾被媒体称为“中国现行医疗体制弊病的一个典型样本”。2005年8月,随着事件中的焦点人物之一——院长杨志毅调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一系列非常规的人事变动后,事件渐渐平息。
本月初,事情陡起波澜。一名医疗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时,交待曾向杨志毅行贿280万元。很快,杨被娄底市检察院控制。然而,11月3日凌晨,在8名检察官负责审讯和看守之下,杨志毅潜逃,为此事再添诡谲。
当年沸沸扬扬的“为民医生”事件,发生在中国近20年来磕磕绊绊的医疗改革最混乱无序的年头。疯狂追逐经济效益,医德方向迷失,药价越来越高,医患之间势如水火,是这段时期最鲜明的历史标签。其间又掺杂了官场权力倾轧,个人利益纠葛。医疗腐败汇聚成社会矛盾的焦点。
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终于做出评价报告称:“医改基本不成功”,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2006年11月4日,本报记者再赴湖南娄底,记录那些遭遇“不成功”的医改,并被改变命运的人。
两个老乡的“统一战线”
他们是娄底新化县老乡,共事时并无多大交情,胡卫民辞职后,医院纪委书记刘雍凡在电视上说了“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在这之后,“我们真的走得很近。”
受贿院长离奇潜逃
杨志毅跑了。
这听起来有些离奇。
11月2日晚,娄底、涟源两市检察院8名检察官负责审讯和看守重大受贿嫌疑人杨志毅。审讯至3日凌晨4点,疲惫不堪的检察官们决定分成两组,每组4人,轮流看守杨。当日早晨,前来换班的4个人赶到办案地点时,发现负责看守的4名检察官都在酣然大睡,杨不见了踪影。
消息迅即被掩盖。因“为民医生”事件频频曝光的娄底市,在此期间,灵通人士们听到的再也没有新闻。
就在杨逃走的这天黄昏,胡卫民尚揣着“杨志毅终于被抓的消息”,骑着灰色的沾满尘土的摩托车去见朋友。当他冲出医院大门时,碰到了红绿灯。这样静默的时间大概过了10秒。他显得有些焦躁。
围绕着“医疗腐败”、“潜规则”等声名鹊起的这栋大楼——娄底市中心医院——矗立在路边迷离的夜色中。
一个医生的辞职
2004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因无法容忍所在医院医疗腐败,愤然辞职。随后,在媒体的深挖推进中,此事成为中国现行医疗体制弊病的一个典型样本。国务院、中纪委和湖南省政府均发出调查批示。
胡卫民在辞职信中称该院院长杨志毅公开推行医疗腐败。然而,在2005年2月4日,他所举报的“问题院长”,在试用三年后,被“突击”转正,再次引起争论。其间,媒体又接连曝光了中心医院为省调查组报销10443元接待费的丑闻。
仅仅过了6个月,“为民医生”事件在政府的干预下得以暂时平息:杨志毅被调任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卫民继续留在医院,由心脑血管科室副主任转为正主任,重新配置了两个助手。
随着最后两个人——医院纪委书记刘雍凡,曾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中宣称胡卫民反映问题属实,被调任娄底卫校副校长;负责接待省调查组的娄底市政府督查室主任葛诚,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被调任粮食局副局长——的非常规调动,局面变得和谐起来。
对于“各打50大板,皆大欢喜”的结局,原娄底市纪委书记赵协卿解释说,“调走杨志毅,是出于社会压力,而对刘雍凡的处理,本属于医院内部问题,经刘在媒体一闹,却是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市里意见很大。”
被蒙在鼓里的庆祝
11月3日傍晚,胡卫民骑车沿娄底市中心医院围墙一路驰骋去和刘雍凡会面时,墙内的世界冷冷清清,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我以党性担保,我在《新闻调查》里说的句句属实,事实你也看到了,杨志毅终于被抓了。”刘雍凡骄傲地说。在城西的一家茶馆包厢里,胡卫民见到了刘雍凡,他还是管刘他叫书记,虽然刘现在的身份是卫校副校长。
这天晚上,两个昔日的同事,事件的当事人,一直聊到凌晨。此时,他们还不知道杨志毅逃跑的消息。他们是娄底新化县老乡,共事时并无多大交情,直到中央台记者杨春找到刘雍凡,他才在电视上说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
“杨志毅事后说我是胡卫民的后台,实际上,在他说了这番话后,我们真的走得很近。”刘说。
在杨被调离中心医院4个月后,刘雍凡亦接到调令。他对在医院迫切需要整改的关键时刻把他调离,无法释怀,直到现在,中心医院新任党委书记开始实施新政,纪委书记一职仍然空缺。他的一位朋友说,“把维护正义,反对腐败的人调离,这不公平。”
两个年轻医生的医途
作为同年毕业的医疗工,胡卫民开始反省济世医德的变质并身体力行宣传科普时,杨志毅则奔走在病房和院长办公室之间,积极挖掘他的第一桶政治佣金
被踢阳痿的“免费”医生
1985年,在胡卫民从衡阳医学院毕业时,他的同龄人——医疗专业学生杨志毅从湖南医学院毕业。
这一年,是中国的医改元年,肇始于1979年的医改,直到现在才真正全面铺开。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在模仿国企改革,其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
两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分别从娄底市中心医院和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入医疗界,踏上了他们充满幻想的人生之旅。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卫民说,这里包含了他作为乡村教师子弟,从小目睹了底层农民没钱治病活活等死的经历和对亲友被病痛折磨连续死亡的痛惜。他的两个小学老师因心血管病死去,他爷爷中风而死,父亲患上肾结石,因心肌梗塞做不了手术拖成尿毒症,也于去年12月5日去世。
1998年,当胡卫民深刻认识到“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深层原因,是健康知识的淡薄,等到重病再看医生为时已晚”,并开始了他第一个心血管义务咨询门诊时,远在怀化的杨志毅决定弃医从政。两个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年轻人终于分道扬镳,在各自的人生信条引领下,他们越走越远。
但胡卫民的路越走越难,似乎钻进了一条死胡同。1999年,胡为民搞免费诊疗,义务咨询,下社区科普、服务,在心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声名鹊起,但在医院内部,他的科普宣传被看做是“好出风头”,免费诊疗被认为做“抢走了其他科室的病人”。院领导欲将他从内科急诊调入心血管病房,遭到该病房负责人陈炳华的强烈抵制。在此后的争执中,陈炳华一脚将胡下身踢伤,据称这一脚使胡外伤后阳痿,至今一直不能恢复性功能。
厄运不只这些,自2001年12月18日起,他的心脑血管病专科门诊牌子先后16次被砸掉。2003年3月20日清晨6点,胡卫民和助手在办公室蹲守,终于将砸牌子的人当场抓住,报告医院,却没有任何处理结果。
胡卫民在社区老年大学办讲座。
演讲第一的院长应聘者
作为医疗工,胡开始反省济世医德的变质并身体力行宣传科普,却发现和同事之间的隔阂日渐拉宽;而杨则奔走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和院长办公室之间,积极挖掘他的第一桶政治佣金。
杨对政治的偏好以及运筹帷幄的才能这时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两年后,他如愿以偿脱离了临床病室,进入科教科当科员,之后跻身医务科长。政治斗争所呈现的复杂性,对于这个富于冒险的年轻人来说,是种如鱼得水的历练,伴随着一点点好运,仕途越发轻车熟路。
2001年11月,在娄底市委组织部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医院院长时,杨已经是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负责招聘的原娄底市委副书记冯长根评价说,“杨是个有魄力有才能的领导,他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均是第一名。”这个说法招致了强烈抵触,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有人找到了那场考试笔试和面试的第一名考生——现任院长肖杨。当时他仅仅是医院的科级干部,“当时有6个人参加考试,杨志毅只有演讲好像是第一名。”肖杨回忆说。
竞争很激烈。“全省这么多人报名,最后只有6个人能参加笔试和面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凭借在怀化医院练就的手腕,迅速得以在众考生中脱颖而出,他跻身娄底中心医院院长,而肖杨则是副院长。
杨在施政纲领中提出“经济效益当先”,与此时医改方向“医疗市场化”的总方针不谋而合,他得到了包括冯长根在内的市委领导的赏识。冯认为,“他是个人才。”
院长和医生的交锋
由于无经济效益,胡卫民被杨志毅调离心血管病防治岗位;由于胡的愤然辞职引起媒体关注,刚被突击转正的院长杨志毅被调离医疗行业
试用院长的“市场化”改革
杨志毅在他38岁那年,以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身份,晋升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他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前景有着恢宏的设想,在就职演讲中,他说道,“要在医院的屋顶修建飞机场,让接送危急病人的小型直升机可以直接起降。”
这在湖南娄底——一个中国中部贫穷地级市,听起来似乎很狂妄,但杨却取得了市委领导的支持和信赖。
他只身前往娄底,住进了医院宿舍,踌躇满志,把中心医院当成一块试验田。从1992年提出向“医疗市场化”进军;2000年卖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甚至到这阶段,干脆“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的“过度市场化的改革”,中国医改所呈现的迷惘和狂热,正是一次曲折转圜的大试验。
2002年11月,杨志毅试用满一年,这一年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2000万元,但在年底的院内民主测评中,却得到了42%的反对票,胡卫民投了弃权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认为杨志毅一年来业绩还是很突出,决定延长试用一年。
2003年1月1日,杨志毅制定的《2003年经济管理方案实施细则》出台——开药、做检查、收治住院病人都与医生个人和收入直接挂钩,有种种提成回扣可拿。
这一年,SARS疫情让中国开始检讨卫生事业。在卫生部内部,“政府主导派”与“市场派”的意见仍不相上下,当时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吴明江所阐述的“国退民进”理论,被视为产权改革的号角。
不赚钱的医生被逼改行
“我们的分歧逐渐明显了,杨志毅急着要效益,要当院长的政绩,我坚持尽量少让老百姓花钱,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胡卫民说。
两个同龄人已经不是第一次相遇时那样相互冀望。杨履新之初,曾十分诚恳地找到胡卫民,在一家茶馆里,他们相谈甚欢。胡对同龄人的第一印象良好,“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说话能鼓舞人。我当时在想,这下,我们医院有大希望了。”
但事实却是,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胡卫民仍挤在那间破旧的办公室里,还是二手的586电脑,心脑血管办公室三个人的编制被削减成了一个人,胡卫民只好自己每月花300元聘请了一个助手。
2003年3月15日,胡卫民被杨志毅调至工会。“你现在的心脑血管门诊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杨志毅说。
6月25日,胡卫民作为湖南省惟一的科普典型上报全国,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集体采访,却被杨志毅称为“出风头”、“不务正业”。
2004年6月,胡卫民突然又被安排到病房从事与心血管防治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当年12月6日,他愤然辞职。
争议院长被组织突击转正
《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闻讯而至,12月16日,一篇《他为何离开这家医院》的报道,引发各大媒体竞相跟踪报道。唐将胡卫民的一封长信以内参的形式上报中央有关领导。国务院副总理、卫生部部长吴仪,时任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很快做了批示。
2005年1月21日,湖南省政府督查室、湖南省卫生厅组成的调查组到达娄底。其间,医院纪委书记刘雍凡找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爆料说,胡卫民反映的事实,基本属实。医院确实存在开单提成、药品价格虚高,违规采购的问题,而且比较突出。
“如果我讲的不符合事实的话,按党性原则,按法律程序,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刘说。
省调查组为期5天的忙碌后,调查报告称:娄底中心医院只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2005年2月4日,3年没有转正的杨志毅被突击转正。他的业绩在于:医院收入从2002年的8021万;到2003年的9042万;2004年,高达1个多亿。
与之对应的是,2004年11月16日,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检查情况通报中,娄底中心医院病人满意度和医院建设为全省倒数第一,综合评议和乱收费为全省倒数第二。
一个偶然创造“和谐结局”
胡卫民愈发孤独,他承认“阶段性失败了”。然而,一个月后,媒体披露:省调查组在娄底工作期间,负责接待工作的娄底市政府督查室主任葛诚、副主任刘伟群竟然到被调查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违规报账10443元。此事再掀波澜。3月30日,葛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调离市政府督查室。
“为民医生”真的斗不过医院“潜规则”?在2005年2月这段期间,媒体关于胡卫民的大讨论,注定成为中国医改史上不可抹去的烙印。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打电话至娄底市委,被告知:“请再等一个星期,我们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个星期后,也就是在2005年8月19日,杨志毅调离娄底市中心医院;春节过后,刘雍凡也被调离医院,任娄底卫校副校长。
“背黑锅”的督查室主任
在葛诚将近1/3的生命里,都在为领导做着一件事:畅通关系。他忠心耿耿,以为组织会妥善安排,但最后“终于明白了,我被他们遗忘了,这个黑锅我将一直背到死去”。
人生规划被意外打破
粮食局副局长葛诚今年53岁,还有6个年头便正式退休。在最近一次“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上,他说,“认真反思过去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深刻教训,曾为上级部门承担过工作中不应承担的责任。”
曾经,在他将近1/3的生命里,都在为娄底市政府领导做着一件事:畅通关系。从一般科员到督查室主任,“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不出意外,几年后,跟大多数官员一样,他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获得体面的声誉,安享晚年。
“为民医生”事件打破了他的人生规划。他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调离督查室。现在,他坐在粮食局副局长的椅子上,以近乎委屈的口吻作为开场白:“我连胡卫民和杨志毅是谁都不认识,我的职责只是负责接待省调查组。”
处境尴尬构成了他对前半生工作性质的反思。他忠于所服务的组织和体系,毋宁说是忠于领导个人而非工作本身。
挨骂换来调查组的“顺利”
从2005年1月21日至25日,由13人组成的省调查组,走访了娄底市监察局、卫生局、审计局等部门;听取了娄底市中心医院的集体汇报,分别找了32个持不同观点的人单独谈话,最长一位谈了7个小时,开了4个座谈会,谈话笔录22份,查阅了200多份资料。
但调查组仍然茫然,找不到方向。进入第三天,省调查组负责人对葛诚发脾气:“中心医院的问题这么复杂,我们要在这里过完春节再走?”该负责人情绪不好,导致当天中午的午饭没有吃下去。
葛诚立即向副市长肖新桃汇报。第二天早上7点,市委书记蔡力峰赶到娄底宾馆,与调查组交谈了两个多小时。而后,“调查组的同志们心情舒畅多了”,他们说,“要不是对葛诚发脾气,我们就没有方向感,力峰同志可能不会接见我们。”
次日,成竹在胸的省调查组匆匆离去。这份经过四次反复修改,并由7名市领导审阅批示的调查报告,于2005年2月25日速报国务院,3月1日上报中央办公厅。
就在调查组离开娄底一周后,调查报告还在修改中,娄底市委同意杨志毅转正。对于有所企盼的胡卫民来说,这份报告已毫无用处,尽管至今,市委仍没有公布其内容。市委组织部干部三科科长罗桂夫说,报告是给中央看的,不对外公布。
万元报账成为事件突破口
3月中旬,葛诚被《人民日报》曝光,在负责接待省调查组工作期间,竟然找被调查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违规报账10443元。媒体闻风而至,又开始云集娄底。
在紧急召开的党小组会上,党委领导要求各成员务必在中午12点钟之前,拿出对葛诚的处理意见上报市委,老干部王琢被推上前发言,他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办了一件错误的事,办也要处分,不办也要受处分,我弃权。”结果,20多名党员参与投票,有10多个跟王意见相同,3个以上坚决反对,只有少数几个领导表示赞同。
但葛诚仍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在很少刊登“政府负面新闻”的《娄底日报》上,他的名字和处分结果做成了标题。
那个月,葛诚瘦了12斤。“接待省调查组时,政府没有批经费,督查室本身也没有经费,卫生局也没作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负责人主动说,他们可以适当承担。”这位查查室主任默许了这种做法。并且,这些情况,他都汇报给了上级。
但他却低估了形势,这时的娄底市中心医院,因为杨志毅的突击转正,局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各方矛盾陷入不可协调的旋涡中。
“他们要找到突破口,正好我撞上了。”葛诚说。
副局长年终考核不称职
最初,葛诚以为,自己忠心耿耿,组织会妥善安排。但没过多久,他被调到最清闲的单位——市粮食局。由于受到处分,葛诚在2005年底的年终考核不称职,因而减少了一年工龄。要命的是,在最近的这次工资改革中,恰好是这一年工龄,让他少了一个级别,意味着此后每个月,他都将比别人少61元钱。
“我爱人下岗了,女儿去年大学毕业,中文专业,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今后,每个月又要少我61块工资。”最重要的是,他前半生攒起的清誉毁于一旦。葛诚在调离岗位时曾跟市委组织部长长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完全不知道所有情况,他们只认定我受过处分,有污点。”葛诚沮丧地说。
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张桌子和一只柜子,索然无物。他从柜子里拿出三本荣誉证书,分别是2003—2005年省政务督查室颁发的“年度先进个人奖状”,最后一本是在他领到处分1个月后颁发的。他捏在手上,无可奈何地看着,“很讽刺,是吧?”
在背后那面墙上,贴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知恩报恩”。这是葛诚调职后,一位书法家朋友送给他的,作为自勉,曾伴随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现在,他坐在下面,久久端详着这四个字,“我终于明白了,我被他们遗忘了,这个黑锅我将一直背到死去。”
就像娄底市中心医院门口的这个十字路口,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此相会,又匆匆走向不同的方向。
“黑名单”上的纪委书记
他在电视上说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但在领导眼中他“在《新闻调查》上口无遮拦,闹得全国皆知,难平民愤”,必须离开医院.
院长经济问题早有端倪
当刘雍凡对着中央电视台的镜头说话时,他就被划入胡卫民的总后台,列入三个要搞垮医院的黑名单之一。
“我以我的党性担保一切属实,我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如今,往事重提时,他坐在茶馆包厢的沙发上,吸着烟,一派悠然地品着铁观音。但他的对手——杨志毅却关在了检察院的审讯室里。实际上杨已经逃走了一个星期。
今年10月,娄底市检察院在办案时查出,长沙一家医疗设备推销公司负责人罗某涉嫌向娄底中心医院领导行贿,他交代给杨志毅送了280多万元。10月30日,调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的杨志毅被检察机关强制带走。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中心医院两名负责基建和采购的副院长。4天后,唯独杨在8名检察官的眼皮底下逃走。
根据检察机关和纪检机关的规定,看守人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睡觉,更何况是一个有重大受贿的嫌疑犯——娄底市检察院自建院以来承办的受贿200万元以上的案件据了解寥寥无几。
杨所涉及的问题,早在2003年就出现端倪。SARS过后,娄底市上报全省抗非典先进个人名单,唯有他的名字被检察院反贪局以“此人涉及经济问题”的批示划掉。那是杨志毅被延长试用的第一年,但到了年底,对杨的民主测评却被取消了。
“是该反省的时候了,提起医疗改革,领导头脑似乎很狂热,走市场化,追逐经济效益,衡量一个干部的好坏,也以是否提高了医院收入为标准。”这就是倾巢之下,杨志毅为什么依然不倒的根本原因。
纪委书记与院长的斗争
2001年11月,杨志毅到医院报到,2002年春节过后不久,他召开了班子会议,他在会上第一次提出“开单提成,加大力度,鼓励病人住院”。譬如,医生介绍一个病人住院,提成20元,所在科室得5元,个人得15元。以此刺激效益。
轮到刘雍凡发言,他说,“开单提成,从卫生部到省厅,再到中纪委,一直都是禁区,现在不是要加大提成,而是明令禁止,对此,我个人表示反对。”
“那你走吧,走吧。”杨志毅指着刘雍凡的鼻子吼道。在这之后,医院设备采购,基建工程,以及药品采购,纪委书记刘雍凡均被排斥在外。
2003年11月21日,湖南省有关方面转给刘雍凡一封署名寇学霖的举报信,信中称娄底市中心医院收受广东惠州一制药厂医药代表1万-2万元的开发费和每盒药品4元的回扣,并附有原始CD录音。
刘雍凡找到杨志毅,却被杨当面撕毁。自此,娄底中心医院再也没有纪检的监督。
刘雍凡向市委、市纪委领导汇报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当《新闻调查》记者杨春到达娄底,杨志毅避而不见时,刘雍凡终于站到了镜头前。
然而,仅仅过了几天,便传来了杨志毅被突击转正的消息。这让刘雍凡浑身冰冷。他认为,作为纪委书记,实行监督权力,始终没有错的。
就在他绝望之际,葛诚拿着省调查组报销的发票到中心医院报销,这无疑是根救命稻草。很快,强大的舆论阴云再次压在娄底上空,2005年8月19日,杨志毅被调离。
因“口无遮拦”纪委书记被调离
“我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内耗了这么长时间,到了整改的关键。”他和胡卫民,两个被看做“统一战线”的同志走得越来越近,准备大显身手时,2006年春节前,他接到了调令,过完年,刘雍凡离开医院,到娄底卫校上任。
实际上,在娄底市委研究是否处理杨志毅的会议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极力保杨,冯长根说,“杨是娄底市第一个公开招聘的院长,在医院的政绩也相当突出,如今要处分他,将来还有谁愿意来娄底?”
此时,外界压力越来越大。杨志毅突击转正,意味着某种风向的变化。娄底中心医院一位医生说,“实际上,被孤立的,不仅仅是胡卫民一个人。”杨志毅在个人专断路上也越走越远。他对媒体越来越不耐烦甚至不屑一顾。2005年6月19日,曾参与报道“为民医生事件”的原《潇湘晨报》记者欧阳洪亮在娄底医院采访,被医院保安和身份不明人员殴打,致使鼻骨骨折,多处软组织损伤,民愤激怒。湖南省纪委在给省领导的内参上写着:此事不查,将严重影响湖南形象,致使政府和媒体关系恶化。
娄底市委最终决定放弃杨,但有个附议:“刘雍凡也必须离开医院,本属于医院内部问题,刘却在《新闻调查》上口无遮拦,闹得全国皆知,难平民愤。”赵协卿回忆说。至今,娄底市中心医院纪委书记一职仍然空缺。
“没有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生腐败,”当天晚上,刘雍凡用这句话总结了杨志毅的教训。
“为民医生”的明天
他升任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并有了两个助手,而他想担当娄底市社区医疗的先锋,但市卫生局的社区医疗方案历经六次讨论,还是没有具体方案
亡父给他留下“坚持”二字
消息到来的那天傍晚,胡卫民承认自己有些亢奋,他把摩托车开得比往常快了几个挡位,一路狂飙。
长时间以来,他一直被外界看做斗士,一个孤身与医疗腐败作斗争,一个揭露潜规则的医生。在媒体为他的画像中,他有一张愁眉紧锁,忧心忡忡的脸,实际上,他的确有6个年头没有开怀笑过。2003年他与妻子离婚;最近又把孩子也送到了她身边;父亲去世时,他尚处在迷茫之中,弥留之际,老人瞅着一脸愁云的儿子,只说了两个字——“坚持”。
“一想到那些事情就头疼。”作为医生,他常为自己开一些镇定剂、止痛药,“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
现在,杨志毅被抓了。并且,有人“在公安局内部网上看到了通缉令,杨志毅逃走了,公安悬赏5万元。”胡卫民明显感到,这段时间,又有同事主动跟他打招呼了,“肯定跟这消息有关。”
当天晚上,胡卫民本以为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但他还是失眠了。清晨,他接到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电话说,“他们已经到了娄底。”
媒体面前他萌生退意
他总是跌跌撞撞麻烦不断,最近,湖北一个中医起诉他“侵犯著作权”,索赔5万元——在胡卫民的“中国高血压患者之家”网站里,载有一篇该中医写的《高血压能治愈吗》的文章,称并未知情。“实际上,那是一篇虚假广告,属于我的网站专栏打击之列,”胡卫民说,“高血压不能治愈,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而原告的文章声称对高血压有80%的治愈率,抄袭这样的文章是打自己的耳光。”
媒体再度找到了他,半年前,他对前来采访的《新京报》记者说,“老百姓看病依旧贵。”他再度萌生退意。
这让医院新任党委书记李文莲感到惊讶,“胡卫民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也是一位有水平的医生,医院已经把他升任心血管中心主任,并派了两个助手,这是对他的肯定和支持,我曾跟他说,‘卫民,你要回归到医生这个角色上来,以后少跟媒体接触,这会给你和同事带来隔阂。’但他没有做到。他有很多想法,但都没有具体规划。”
胡卫民说他想做的是社区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受惠。2005年,中国医改风云突变,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价报告称:“医改基本不成功”。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2006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已开始运作,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而社区医疗,是新一轮医改的重头戏。”
胡卫民自告奋勇担当娄底社区医疗的先锋,但市卫生局的讨论稿已是第六遍了,还是没有具体方案。
如今,胡卫民走在医院门前的十字路口,依旧茫然,在等待红绿灯的时间里,他又想到了跟他一同踏进社会的同龄人,在逃亡的路上,他的命运会怎样呢?“实际上,他也是个有理想和干劲的人。”
作为中国医改途中茫然而激进的改革派,杨志毅带给医院的改变依然可见,他将医院仅有的“大内科和大外科”规划完善成现在的10多类科室;在他手头建立起的医疗大楼沿用至今;同样,他也用特别的方式,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甲医院,全国皆知。
在他之后,娄底市中心医院实行了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当年,他极力倡导“开单提成,医药拿回扣”,如今,医院随处可见“谢绝医药代表入内”的告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