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我们研究西太平洋战略态势和中国国家安全,也需要有适应这种大时代、大格局的大智慧。不仅要看西太平洋,也要看整个太平洋,甚至还要看到全球格局的变化。不光要看现在,也要看到过去,还要看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变化,用大视野和大历史观来进行分析。
首先,应该看到,全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入衰退期,全球大国和国家集团相对比较稳定的国际结构和态势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特征是全球格局从美国一超独大,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两洋格局,即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两大国家集团格局。
2009年以后,美国认识到太平洋地区有可能取代大西洋地区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便启动了“重返亚太”战略。美国这一战略调整跟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世界格局已不是停留在两洋中心的格局,而是正在向三大经济圈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以欧盟、欧元区为中心的圈,加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圈,还有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东亚自贸区的一个圈。
这三大经济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致上都达到了20万亿美元级别的门槛,占世界经济总量25%左右。一般的小国或者小的区域不到这种级别很难在国际上发生影响。现在,这三大经济圈正在逐步推进,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内部贸易比例较高,并且正在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度,建立集体安全框架。
前一段时间,东亚圈是以中日为轴心往前推进,而现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回归“入美脱亚”的国家战略,导致日本在东亚整合中从主要推进者变为一个旁观者、甚至一个捣乱者。
同时,俄罗斯因美欧推动“北约东扩”的地缘政治压力被迫向东看,从而在亚欧大陆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俄为轴心的西太平洋地区陆上板块。同时,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拉拢日本、菲律宾等海洋国家,遏制中国发展和东亚经济整合,有可能导致西太平洋地区分出海上和大陆两个板块。因此,从长期看,世界的格局是天下三分,而西太平洋地区可能会出现陆海两分的格局。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动向。
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五条:
1 全球危机与美国力量的相对衰弱
美国仍然是现在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是它已没有20世纪50年代那么强,也没有90年代那么强,更没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那么强了。美国已经走到了它百年周期的末端。
如果美国的百年周期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算起,到如今,美国已经进入了衰老阶段。在太平洋地区,回头看前100年,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跟日本首相签了一个《塔夫脱-桂太郎协定》,在这之前,美国一直犹豫跟日本还是跟俄罗斯划分势力范围。
1905年日俄战争后,美国判断日本更厉害,于是与日本签了一系列协议,与日本划分太平洋利益。到了1921年,美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债问题,迫使英国和日本解散英日同盟。又通过华盛顿会议,确定了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体系。这是美国在20世纪前半叶做的事情。
二战之后,美国打败日本,想通吃太平洋利益,考虑到苏联的影响和雅尔塔体系的约定,便在1950年划了一个“艾奇逊线”,划定从日本到菲律宾都是它的利益圈。到了今天,我们再看美国不仅要举它的各种要素和数据,更要看它的生命周期。
作为一个老大帝国,今天的美国依然是一只真老虎,很厉害,但是,已经是一只衰老的老虎,力不从心了。美国的战略目标仍然定得很高,但是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已经越来越不行了。希拉里说,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实际上,真正意义上说,20世纪才是。1898年美国占领夏威夷、菲律宾以后,确实,20世纪的太平洋就是“美国湖”。然而,时移世易。
布热津斯基是比较明智的美国战略家,他最近有一个提议,中美两国应该像美英两国当时签署发表《大西洋宣言》一样,发表一个《太平洋宣言》,把我们要干什么、关系是什么、利益如何分配,通过共同文件作出安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美国对于未来太平洋地区究竟是什么样,自己是否能够独霸,心里已经不再那么有底了。因为21世纪的太平洋肯定不会再是“美国湖”了。
2 美国和美国资本集团坚持利益通吃的行为
现在的美国仍然坚持美国利益最大化,奥巴马总统或其政府官员都认为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不容挑战。习主席说,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两家。但是美国却想控制整个太平洋。
今天美国的利益线,比50年代的“艾奇逊线”更霸道,包括了朝鲜半岛、台湾、东海、南海等,挤压了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果美国继续坚持这样的目标,那将与在太平洋地区、西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不断发生冲突。
3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格局
不管我们的GDP是今年超美国还是10年后超美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崛起给世界力量格局增加了一种新的力量。这种新的力量的出现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心。
2010年,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就导致了太平洋“美元湖”的破局。因为整个太平洋地区本来都是美元区,中国跟东盟签订协议之后等于把美元区搞出了一个大裂口。目前,中韩也已经达成了自贸区协议,和日本也在谈。这是导致中美在亚太地区发生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导致西太平洋格局变化的原因。
4 西太平洋国家的发展愿望和行动
从1997年开始,东盟国家开始意识到,在全球政治和经济集团化的今天,如果不抱团就要被边缘化、要吃大亏。欧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积极抱团搞欧盟和欧元区。东盟也希望整合,但是力量不够,因此想把中国拉进去,还希望一起拉进日韩。但这样做导致了美国的重返。因为亚洲国家自己想组团,就触及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5 技术的进步
基础技术建设的进步是改善世界经济地理和政治格局非常重要的基础。比如说,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管道、特高压线、LNG(液化石油气)船、互联网、电商,包括超大型海洋平台技术等,都在为世界格局的改变创造条件。
麦金德在1903年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中说过,由于铁路的出现,使大陆国家有可能摆脱海洋国家的制约,开始自己相互之间的贸易,这对于海洋国家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海洋国家要在地理的枢纽地区控制大陆国家的基础建设。
100年过去了,现在出现了一大堆有可能改变经济地理的技术变化。这些技术的集成作用可能会导致世界格局的重新整合,因为物流、人流都在发生改变。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的话,就能看得更清楚,之所以出现大航海时代是因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有了三桅船,可以进行跨洋远航;荷兰做了大平底船,使海上运输从奢侈品运输变成大宗商品运输,把波罗的海的物产跟地中海的物产联系了起来,最后他们成了“海上马车夫”,创造了商业资本主义;英国主要靠铁甲舰和蒸汽机成就了大英帝国;美国则是靠航空母舰和集装箱船形成了环世界物流体系。今天的太平洋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
西太平洋地区的变化,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1 近期亚太区域进入动荡期
主要原因是亚太区域近期形势因全球格局变动受到很大冲击,可能分裂为海洋和陆地两大板块。中国-俄罗斯主导的大陆板块与美日澳的海洋板块互补与互斥同时存在,相互博弈、相互竞争。
2 东亚一体化进程将加快
随着中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东亚经济将进一步整合,政治安全合作也将进一步发展。东亚一体化进程在加快,这一点跟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提出“共同体”战略有很大关系。包括我们采取的一些行动。
比如,成立亚投行、进行亚洲基础建设基金、丝绸之路发展基金,包括习主席说欢迎大家来搭中国发展便车的开放态度,使一些希望更快发展的东南亚国家和西太平洋国家愿意跟中国走得更近。在一段时间内,不易受美日海上力量干扰的陆地国家将加快一体化进程,以中俄为核心,东盟和中亚为骨干的西太平洋地区,以及整个中南半岛到南亚、中亚、东北亚可能会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经济圈、安全圈。
3 西太平洋地区肯定会成为世界的第三极,并且从长期看,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板块
在中国提出的“共同体”框架下,将会以东方式“亲诚惠容”的理念形成新的“盟”——发展之盟,而不是西方欧洲国家之间的军事盟国体系。西太平洋将形成一种新的跨国合作的共同体,即亚太经济共同体。从长期看,这是一个趋势。
4 中美之间将在西太平洋地区维持博弈式的合作
美国不愿意放弃全球霸权,也不愿意放弃美国太平洋世纪。但是,今天美国除了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外已经没法给太平洋地区提供资金、资源,也没有办法保障整个区域的安全。因此,它只能被动和无奈地接受“亚太是亚太人民的亚太”这一发展趋势。
美国维持亚太利益最大化的主要手段就是维持“可控的紧张”,各国保持紧张的安全关系、存在矛盾,才对美国有安全需求;但紧张又不能够破局,因为战争会导致亚太地区经济萎缩,这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最大化。
中国希望维持和平发展环境,在可控的安全局势下来推动我们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中美存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积极稳妥地推进东亚地区一体化整合,兼顾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域各国的利益,欢迎这些国家都来搭中国发展的便车,发挥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大国仁而小国智”,厚往薄来,谋求共同利益发展,建构起亚太大家庭。
在亚太地区和其他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有可能出现新一轮更加公平的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们要做的是,要有度过动荡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积极推进亚太地区经济整合,使中国周边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湘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