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孙锡良 | 圆圈里的天才

老孙同志 · 2025-01-11 · 来源:孙锡良B | 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不做改变,中国不会出现引领世界的源发性科学成就,但可以把“2→100”的伟大事业推进下去,美中不足吧!

  现在,已经是2025年,又翻页了。

  我的脑子还处在2024年,或许是因为时间有连续性。

  12月25日,我听了一堂大干部的大课,讲的是中国教育。

  若只论PPT,只论他现场表现,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讲得还不错!

  然而,他不是一般老师,他更应该多讲教育理念,尤其是根子问题。

  他不讲,我也能理解,不能多讲。

  但是,我等普通百姓就不能不思考天才的中国人在未来何时也能来个“0→1”?

  1977年至现在,将近五十年,中国还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

  春天喊了几十年,至今没看到果实,“为什么”三个字,问的人很多,答的人没有,时间一久,大家似乎已经不太在乎答案。

  在多数人眼里,今天的生活,无处不体现科学,跟美国比,跟欧洲比,差不了多少,甚至在部分领域还比它们更好,咱们已经很现代,不必在乎由谁来创新。

  现代气息,这个“感觉”没有错。

  但是,它并不能说明是中国教育的成果,尤其不能说明中国对世界自然科学创新贡献的成功。我们的“现代”无一不是外国输入,哪怕只是一个科学新名词也都由外导入。

  关于中国教育,有些人用“失败”二字概括。这是个情绪化结论,言之过重。

  为什么说中国教育不算失败?因为它培养了一大批有素质的工程人才,可以让中国做到“2→99”,可以支撑正常的全产业链发展基本需要。

  准确地讲,中国教育应该算“不够理想”,跟中国人种的智力不匹配,跟占人类近五分之一比例的贡献度不匹配。

  中国教育现在走的路是“学徒教育”,不是“思考教育”,或者说不是“创新式教育”,被教育者的自由思考空间甚至还不如新中国前三十年。

  木匠徒弟跟师傅学做椅子,做一条椅子,肯定比不上师傅,做十条椅子,还是比不上,做一千条椅子,可能就超越了师傅,再继续做下去,或许还能将椅子变着花样做,比师傅教的那把椅子要好看更多。

  然而,你椅子做得再好,其实都没有超越师傅,因为你始终是在做椅子。

  如果在全世界出现沙发前,你从做椅子创造性地改成了做沙发,那你就真超过了师傅。

  还是接着说那个大干部的讲课吧!

  他列举了人类近代五百年来的五个科学发源地,以论证教育重要性,并且还罗列了各个发源地对科技革命起主导作用的发明和发现。

  大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个历史?他的内心,可能有另一层意思在内:中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第六个发源地。

  可能有人相信他的判断,但我不相信,几十年内,不可能实现他的目标,一个最底层的残酷现实是:中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还没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

  一想到教育,自然会想到一代代中国孩子,我们的经历,他们的经历,应该慢慢唤醒国人的一些认知,套圈式教育不应该成为教育的不死标准。

  中国的幼儿园,大多会教孩子们识字算数,且越多越好,说是要提前开发智力。

  认字有那么重要吗?我是农村人,没上过幼儿园,八岁时候才上小学。不过,我从未感觉到那些上过幼儿园的人比我认识更多的字,也从未感觉到幼儿园孩子认字会对他今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超前教育在现实中为何能表现出“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得了抢跑的好处,并非真是智力优越性的展现。幼儿园学点东西是好事,但用数量和成绩圈住他们就过了。

  到了小学,整体六年,孩子们都在苦练加减乘除等各种运算,脑筋急转弯也成为新时代考试偏爱,那些搞奥数的孩子咱就不讲了,即算是一般小学生,算学的训练量也是吓人的,他们都得游过一个题海。

  加减乘除,人家做一千题就够了,咱们就得做一万道题,“做题多”慢慢就等于“基础好”。人类有史以来各个领域最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找不出一位出自于小时候的魔鬼做题家。

  据一位同事讲,她的外孙女在美国读小学,学的内容比中国多得多,但都只把问题讲通就够了,小孩子回家后不刷题。那干嘛呢?她的外孙女有事没事地就在家里探索书本里学过的一些科学常识,自己去琢磨,去动手,搞不搞得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孩子有要对某个东西一探究竟的兴趣。

  我的另一位同事又讲了她孩子在国内读小学的事,老师给孩子出了一道问卷选择题,问家长现在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她家孩子的答案是:现在的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越来越长。老师说答案错了,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新能源车环保节能。

  从小学起,孩子们的思想差距不就出来了吗?一个自由探究,一个圈死答案。

  是中国孩子智力有差距吗?不是。是中国教育从一开始就给孩子画了个圆圈,类似于唐僧给孙悟空画的那个圈。

  到了初中和高中,明明两年就学完了课程,偏偏都要加个初三和高三,都在后面留一年做海量的难题和怪题。如果说只是想培养孩子学知识,本不应该把三年的量挤到两年就匆忙搞完。如果你把三年知识变两年任务,那就脱离了教育本质,它已经不能称为教育,而是让孩子在题海里做一年的苦工。

  初三的学生,高三的学生,白天,老师讲题,学生做题,晚上回去,学生还接着做题,过一天,循环往复,做了又讲,讲了又做,然后又是考试,考完再讲,讲完又再考........................

  河北某知名重点高中学生的最快乐时光据说是在上厕所的那个片刻,老师发现问题后,又对上厕所做了时间限制。

  更极端的是,部分学生把生病当成轻松时刻。

  初三,高三,老师,学生,双方进行一年题海拉锯战。

  中国人习惯认为,让大家都拼命做题,然后通过做题能力的大小来判断人才高低。

  刷题,考试,能不能判断人才高低呢?

  肯定能,并且还能看出相对的公平性。

  然而,不重复刷一年的题,三年知识三年学完再考试,就不能判断能力大小吗?学完即考,更能反映人的学习领会掌握能力。

  谁能把集中刷一年题目的教育价值说清楚,谁就是高人,如果说不清楚,只能说明所有人都在用掩耳盗铃的方式欺骗自己。

  刷题,刷量,是不是先进教育吗?能不能称为基础扎实?恐怕不能全用咱们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全世界有哪些国家是这样设置教育进度的?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如何?

  初中,高中,能否把学业知识面再扩大些?让书本变厚,让整个知识点充满三年的教学安排,保证两年时间根本就上不完教材内容,不行吗?“教材肉容极简,刷题范围极广”的教学设计根本着眼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雕刻做题技巧。

  “题海选才法”可以选出优秀,但同时也会伤害优秀者的自然天赋。

  大学生会好些吗?

  曾经好过一阵子,现在又陷入到无休止的中学生式学习进程中,大学老师越来越讨厌学生,说学生不再听话,说学生都在混日子,说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谁关心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让自己进入到“思考”的境界?

  教育,判断好与不好,光看考试能力恐怕是不行的了,远的咱就不讲,从1980年算起,已经45年,这几十年,咱们的孩子学起来比谁都苦,题海之大堪称太平洋。如果把这几十年来通过获得各类奥赛大奖进入清北的孩子做个统计,把几十年来大学少年班的孩子做个统计,这些“天才”最后的归宿是个什么图形结构?能否公开一下?是否比“非天才”进清北的统计数据要亮眼?能拿大奖的孩子,个个都是天才,智力不行的拿 不了奖。天才考完之后呢?未必还是天才。

  这几十年,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有几样来源于中国天才之手?未来科技研究能被世界接受的哪一个新名词是起源于中国天才之脑?

  最近些年,中国教育诞生了两个非常在意思的词语:一个叫减负;一个叫教育家精神。

  减负,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减负担;二是减负面的教学模式。

  现在,只强调减负担,不强调减负面模式。

  减负担,在中国其实是个假命题。在两极分化严重的国情里,任何减量的做法都会被有办法的家长们暗中补回来,我认识的年轻父母,只要小孩子正在读中小学,补课是毫无疑问的,兴趣班不算什么,学业班也在照常补,明面上不敢补,暗地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游击战是咱中国人的强项,有地道战,有麻雀战,有城市深入农村战,有老师深入群众家庭战,战果怎么样不好说,老百姓钱可没少花。

  减负担,也是个伪命题。为什么专家们要提出减负担呢?说是让孩子们能实现快乐学习。扯蛋!学习能快乐吗?只要是普通人,只要有考试,学习就很难快乐,万人之中能挑出一人学习快乐就非常不错,单一门课程快乐还不行,你还得门门快乐,缺一门不快乐,你都很难考上名校。当学习不再是贵族们的特权,而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时,学习快乐了,竞争就无力,学习痛苦了,竞争就有优势,谁想减负担,谁就可能掉队。

  真正要减的负担是什么呢?

  是减无意义的重复性刷题。学习,要突破知识点,刷题也是一种训练,但这个训练必须是以“学会”为准则,而不是培养“做题记忆”,初三,高三,全都是为了制造“做题记忆”,尽管能挑选人才,但它浪费了天才孩子的思考黄金期,越短时间就能掌握知识内核的孩子天资越好,“学完即考”选的是人才,“刷完再考”的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刻苦。

  刻苦很重要,但刻苦不能选出最顶尖的人才,刻苦应该主要是用于人才才干的发挥。

  说到教育家精神,我有时就想笑,开会的时候,领导拿甲骨文来讲解这三个字,大家都鼓掌,说讲得好,我笑了,但我没鼓掌。

  好啥呢?脱离实际地钻字眼有意义吗?没有。

  现实环境下,你可能是一个好老师,能做一个不错的教书匠,但很难期望用教育家的思想展开教学活动。

  教育家,你得因材施教啊!你得有独立精神啊!你能有吗?

  举个例子,在大学,某些课程,全校几千人修,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不管这门课对它有何用,同一套大纲,同一套PPT,同一张试卷,然后又同一个评价标准,这能叫因材施教?每个人都说基础课重要,难道这个课对每个专业都一样重要吗?教育家会这样认为?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针对老师,老师也是按上面的要求办事。我只是想讲,少提点大口号,大环境办不到的事,非要给大环境罩个美丽的肥皂泡,光环不会经久。

  当个教育家,你要不要有点教育者的独立精神?

  严格地讲,独立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是教育家的必备条件。

  然而,你敢有吗?不可能有。中小学咱不知道,在大学,任何人都会跟着名和利的指挥棒转,你根本就不愿意有独立性,个别有点独立人格的“怪人”常常挨骂被嘲笑,你若因谋求独立精神影响了同事的利益,你会惹众怒。

  学生及格,大家都知道得考60分,一直都是这么个认知。

  但现在不是,可以降到50分,还可以降到40分,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降到30分,碰到留学生,甚至可以降到你老师都不知道的分数线。

  当老师,总该坚持以真实性论对错吧?总该坚持规矩设定的标准吧?

  谁能坚持?老师坚持得下去吗?不可能。

  一方面是上头没给你坚持原则的全部可能性,“大局”要考虑。

  另一方面,老师自己也困在圈子里,比如说考试难度,总是左右为难,总讲题目不好出。有那么难吗?中国每年有上千万大学生,100个人里出10个自主学习型人才,那就是了不得的成果,而这几个人才即是教育的极致追求,其他人都是“学徒工”,分数多少无关紧要,只要有一道难题能把这个人才区分开来就足够了。那些完全不想读书的学生,是老师管得着的事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家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爱读书?吹牛啊!

  某些老师也爱自作多情,总是认为“这门课太重要了!

  是人才,你不说重要,他自己会知道重要。

  不是人才,对他而言,哪有什么非得精通的课?

  举个例子讲,冶金专业每年全国大约招两三千本学生,如果有两三百学生精通这个专业就足够了,其余九成学生只要懂得基本原理即可,这种长线专业,四五十年才有一次冶炼方法上的大突破,其它时段,都是工艺性改革,靠那两三百人可解决,学渣到了生产线,也能指导生产,根本不需要考虑大学生门门课都学精。

  物理,人人都认为重要,但对人人都重要吗?不是。

  英语,人人都认为有用,但人人都要学那么久吗?不需要。

  三分之一以上被老师认为“重要”的非专业课(尤其是那类课)都是无用课。

  当老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且不想坚守独立精神,怎么成为教育家?

  当个负责任的老师,那是匠心,不等于你能够执行自己的教育思想。

  老师的头脑也在指挥棒下运转,他们一天天被一系列没完没了的“新规”教育着,老师的课堂处在“被要求”的教育过程能出教育家?如果说学生是“做题家”,那老师只能称为“讲题家”。部分老师有当教育家的天赋,但缺少当教育家的环境。“教学改革”满天飞,很多老师在“教改”中迷失自己又累垮身体。忙教改,加废课,学生都是消费者,却从不考虑学生意见,老师的“成果”越来越多,老师的无奈也越来越多,不对称啊!

  有人说,大学里作业少,应该不存在“做题家”,老师可以当好教育家。

  未必,文科的情况或许略为好点,理工科当前的教育显然并没有比中学强多少,大学生仍然在遵守“上课+做题+考试”三步曲,稍微多出来的那点时间多耗在游戏里。只剩下极少数特立独行的“漏网分子”能够沉浸到对深层次学问的思考中,这批不怎么世俗化的“漏网分子”才是高校里庆幸存在的国家希望。

  大学老师不是不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可惜学生的思维已经成熟。

  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

  在家里,家长套个圈;

  在学校,老师套个圈;

  出校门,单位套个圈。

  等他们正儿八经地成家立业,自己又开始琢磨着如何给下一代套圈。

  中国孩子,不缺天才,本就是盛产天才的人种,但没几人能跳出那三个圈。

  中国人一直在问:“咱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呢?”

  0,不就是个圈吗?咱们的天才们都活在圈里面,从意识上就破不了圈,只有等外国人把这个圈先捅破,他们才能破壳而出。

  不做改变,中国不会出现引领世界的源发性科学成就,但可以把“2→100”的伟大事业推进下去,美中不足吧!

  附言:

  1.缅北电诈集团称中国人是“行走的人民币”。评:“中国人”三个字为何就成了这个形象?诈骗集团为何就盯着中国人?是中国人盯着中国人吗?缅北这个毒瘤为何如此嚣张?美国可以全世界下狠手,咱们为何拿眼前的苍蝇无可奈何?不是虽远必诛吗?美国人会成为“形走的美元”吗?

  2.2025年财政政策将非常积极,A股同时冲上热搜。评:到底有多积极?货币说宽松,财政说积极,为何市场不认可?信心,正在被消化。

  3. 也门胡塞武装:对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发动导弹袭击。评:打不打得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敢打,如果有十个以上国家敢这么打美国,这个世界会更和谐,如果大国敢这么打,很多重要的事情早解决了。

  写于2025年1月11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王卧龙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2.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5.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6. 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中国的机会来了?
  7. 华东某地方农村调研总结
  8. 哪些人不敢承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
  9. ⾼龄劳动者:延迟退休、社保困境与超龄压⼒
  10. 关于人工智能认为把毛主席称呼为‘教员““不妥”的一些思考。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到底谁“封建”?
  7. 掩耳盗铃及其他
  8.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9.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0. 小岗村分田单干“合同书”之谜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我们还等什么?
  9.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