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频发——高铁运营的难言之痛
继京沪高铁的两次因故停开之后,7月22日的温州动车又发生了追尾相撞、车毁人亡的惨剧。40人的亡命与200多人的重症疗伤,把全国人民的心都牵挂了起来。事故发生之后,胡锦涛、温家宝都第一时间地发出了自己的指示。除了各级领导的关切和重视之外,更感人心的是周边群众的千人自发大营救。本为悲切的大丧之事却被马上当作了以此凝聚社会、吸附民心的大喜之事来操办。党的为民情怀通过这次动车追尾的大营救而广为传颂。
党的赤诚为民固然很值得景仰,然而痛定思痛这种事故频发的成因与善后的办法,却也更显得迫切紧要。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高铁运营事故的频频而发呢?高铁运营上的急于求成与施工建设上的拚速度、抢工期、争献礼、粉政绩,恐怕也难逃其咎吧。
跨越式发展、大跃进思维,这在各地经济增长的比拼上可谓是根深蒂固。大干快上、急于求成在这种比拼中也被各地官员轻车熟路地使用起来。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地方发展,谁也不敢说三道四。高铁发展也是如此。显而易见的是,发展高铁运营,这对加快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物资流通和经济合作,促进东、西部的产业对接与共同富裕,都是不可或缺的。京沪之间的一日往返,这确实把南北经济的互利合作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发展高铁运营也因此成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巨大引擎。在这种商机的内驱中,高铁项目的大干快上与压缩工期、提前通车、向党献礼,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一些官员渲染、粉饰自己政绩的一个筹码。技术上的设计要求让位于政绩粉饰上的考量。正如一些网友所披露出来的那样,“不是工程师说了算,而是领导说了算”。在这种领导的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中,我们只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跨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所走过的历程。
据知情的网友透露,一些负责高铁项目设计的人为何一再声称自己都不敢乘坐这种大干快上起来的高铁,是因为他们知道图纸上的设计要求在这种大干快上、压缩工期、提前通车、向党献礼的竞相攀比中,早就在施工操作中被“缩水、简化”了。
除此之外,已经落马的铁道部长刘志军为了牟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在各种高铁设备的投标和采购中利用自己的大包大揽、一手遮天,能把守住这种设备采购的质量关吗?如果把一些技术上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设备大干快上到这种高铁的建设之中,又岂能不隐患连连!
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办法牟取这种重大工程建设上的暴利,这在中国已不是什么秘密了。雁过拔毛、谁逮着谁就捞一把,这几乎已成了这些建设官员心照不宣的一条行规。各种豆腐渣工程的频频出事,就很能证实这一点。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这种良知在这些人心中早就泯灭了,捞钱成了它们的“唯一”。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谁不按照科学技术上的规律办事,谁就必然受到各种事故频发的惩罚。在经济的建设上,政绩上的考量必须让位于科学上的理性。各种重大工程都不能急于求成、忙着献礼、粉饰政绩,都必须按照工程设计上的技术要求一步一步地干、扎扎实实地建,都必须让独立的工程技术权威说了算,而不再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领导说了算。只有设备采购的质量过关、图纸设计的技术过关、建设施工的要求过关,才可能建设出安全运营、放心乘坐的高铁。
想一想,正在开动中的动车怎能突然地断电缺血?在后前行的动车又怎能接收不到半点前方出事的告警提示呢?一个互通互联的高铁运营网络又怎能不把这种突如其来的事故讯息第一时间地传达到每一个节点之上呢?由此看来,这次温州段的动车追尾,归根结底也还是我们的高铁建设质量不过关,运营管理不过关,紧急情况处置能力建设不过关。事故的频发只是这种高铁发展上的急于求成与违规建设所不得不吞咽下去的一个难言之痛而已。
对于这种工程建设上的硕鼠、对于这种高铁运营上的玩忽职守者,我们必须采取严厉的事后追究责任制度进行严惩,要让它们倾家荡产、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包庇这些该死的人,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严惩这些豆腐渣工程的承建者,决不能心慈手软。
2011年7月26日 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