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消费者责任何在?
中共某市委党校 李传喜
进入4月份以来,从媒体爆出山东卷心菜价格暴跌开始,我国浙江、河南、广东、江西等多个省市都相继爆出蔬菜滞销导致价格暴跌的新闻。山东历城卷心菜每斤8分钱、浙江海盐的包心菜一斤只买3分钱、河南中牟县芹菜每斤5分钱,广东的叶菜每斤一毛却无人问津,甚至发生了因菜贱伤农而导致菜农自杀的惨剧。与菜价暴跌相对照的,是消费者餐桌上的蔬菜价格波动并不大。蔬菜收购价和到达流通终端——消费者的价格相差十几倍之多,问题出在哪了?
针对这一现象,各种专家、媒体、资深评论人士迅速做出评论,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的对策。总结各方人士的评论,对菜价暴跌的原因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声音:一是认为蔬菜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太大;二是近期油价上涨,运输成本提高,引起连锁反应;三是季节性原因导致蔬菜集中上市,在当地造成积压和烂市;四是产量过剩,市场饱和;还有就是政府服务不到位,信息渠道不畅,流通体制不合理等等。
反观各种声音后发现,上述声音固然正确,但居然没有一种声音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追究在该事件中的责任。在当今中国,“消费者权益”这个词已经是深入人心了,“维权”意识也逐渐成为全体国民的共识。相比之下,人们对“消费者责任”这一概念却非常陌生。消费者的责任不就是买了东西要交钱么!可能大部分人会如此认为。那应该怎么理解“消费者责任”呢?我们先从一个词说起:“fairly traded”翻译成中文就是“是公平交易的”,这个词要追溯到美国的“咖啡公平交易运动”(Fair Trade Coffee Campaign),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专业术语。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消费咖啡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咖啡是被美国人喝了。而美国人喝的咖啡绝大多数都是从古巴、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在星巴克喝一杯latte咖啡,需要三四美元,而按照市场价格计算,除去中间利润,咖啡农卖掉一磅咖啡豆的价格才仅为40美分,许多农民一年也只有600美元左右的收入,生活困难,往往入不敷出。在这个背景下,美国的一些劳工NGO组织和一些“有责任心的消费者”发起了“咖啡公平交易运动”,上世纪90年代末,建立起了“公平交易证书”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咖啡进口商必须绕过进口商,以1.26美元每磅的价格,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咖啡,从而可获得公证机构颁发的公平交易证书。1.26美元每磅的价格让咖啡农的收入提高了三倍,改善了生活状况,可是对于进口商来说,他们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咖啡豆,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表面来看,只能得到一个在产品广告中打上一个词的机会:“fairly traded”。
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中的行为主体都是“完全理性”的,却往往忽视了人类社会的道义。在美国,“fairly traded”这句话占据着市场交易的道德制高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人们宁愿多花点钱购买来路“清白”的商品,也不愿以便宜的价格获得“不干净”的商品,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参加公平交易行动的商家在进货渠道的经济损失却换来了道义形象和社会认同,反而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而其实,这些商家早已将经济损失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虽然商家的最终目的还是追求利润,但是在“有责任心的消费者”的推动下,他们在客观上也改善了弱势群体的处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与此相比,国人在“喝水不忘挖井人”、“喝咖啡不忘种咖啡人”这一方面做得的确不如美国人厚道,美国人在消费过程中没有竭泽而渔,延续了“消费者行动主义”的传统。如今,美国的公平交易运动以扩展到众多领域,“咖啡公平交易运动”只是其中的一种,与中国有关联的“反对服装制品血汗工厂运动”等,保护的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血汗工厂里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在面对美国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忽视其霸权主义、商业主义的一面,但是也别忽视这个国度的理想主义政治文化传统以及源远流长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一种人类社会自发的、纯天然的人文关怀。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东西么?现在国际上对中国商品的评价最多的就是“便宜”、“便宜”、“便宜”!以前经常听别人说“雇一个保姆才××钱”、“买了件衣服才××钱”、“买了一斤蔬菜才××钱”,每当听到这个的时候,真是不知该高兴还是该难过。对消费者来说,花了很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当然高兴,但是从“消费者责任”这一角度来看的话,心头不禁涌起一股不安与担心。虽然这两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们的声音已经从“买的起”变成了“买不起”,但是在国人心中消费图便宜的理念却是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何用最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商品,几乎从来没有一个消费者真正从自身的角度关心过那些为你制造消费品的社会最底层人群的利益。在此次菜价暴跌的风暴中,人们关心更多的恐怕是菜价都跌成这样了,为什么超市里的菜价却还没下降?有几个人是真正关心那些受到菜价暴跌影响而生计困难的菜农呢?
可以说,“消费者责任”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的道义,是一种社会力量,需要大量的“有责任”的消费者群体的存在。还可以说,“消费者责任”是维持初级产品生产者—市场—消费者这一经济链条保持可持续运行的纽带和润滑剂,在这一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受到损害,否则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经济模式、二元社会结构、信息不对称、环境资源不均衡等因素都在顽强的抵制着价格信号,出现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剪刀差”,农村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初级产品生产者以适当的道义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更加和谐稳定。当然,我们也不能过高的估计这些运动的效果,“有责任的消费者”可以接受适当高的价格,但不能高到无法承受或者亏本的地步。毕竟,市场经济有其运行的规律,我们不能逆规律而行。
当然,要培育“有责任的消费者”,并将道义作为其内在行为自觉,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社会基础的,比如说公民社会的充分发育、NGO组织的高度发达以及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就我国目前来说,这些条件还都远未达到,要培育消费者的“责任感”,有不可讳言的困难度,而其能否成功也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能否始终坚持一致的道义价值,并且这是一个需要“永续经营”的长期社会工程。
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