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温州企业家跳楼、逃跑,企业倒闭这些敏感词汇频频刺激眼球的时候,人们发现,素有“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温州,在此次“民间借贷风波”中倒下的企业不仅有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也有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直至“出事”前仍在正常生产。(2011年10月02日 新华网)
已有10余年历史的温州正德利鞋业,包括正德利、青春秀、柏芝公主、美人鱼四个品牌,共有四个厂区,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约有950名工人,而董事长沈奎正却于9月27日在家中跳楼身亡。
截至目前,温州市至少已有80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其中9月份就发生26起。9月22日以来,温州市发生3起因债务危机后老板被逼上绝路而跳楼自杀事件,造成2死1伤的恶果。在这些老板出逃或者跳楼的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在老板出事前生产正常、运营有序,其中不少还是行业的“排头兵”,甚至是“明星企业”。比如因老板出逃而被迫停产的温州综艺鞋业办公大厅墙上,就挂满了“明星企业”“中国鞋都重点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企业”“先进企业”等多种荣誉奖牌。
一提起老板沈奎正的死亡,正德利鞋业营销部常务副总经理孙玉华禁不住泪眼婆娑:“老板为人好,对员工也好,要不是高利贷步步紧逼,他不会走上这条路的。”
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上半年累计发生485.5亿元,引起纠纷就高达7000多起。正如综艺鞋业皮革供应商、君远贸易公司老板金亨擘所说:“现在高利贷利滚利,年利息高达60%,但是企业利润也就是3%到5%,别说把制造业逼进了死胡同,即使是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也扛不住啊。”
既知高利贷如此剧毒,为何还选择“饮鸩止渴”?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给出答案说: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足够支持,只能被迫向民间借贷,使其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银行宁可把钱借给一直在亏损的央企也不借给我们,企业老板又不是傻子,如果银行能贷到款,谁愿意去找高利贷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皮革厂老板如是说。
事实上,民间借贷的风险不只发生在温州,据报道,辽宁省银行存款增速连续三个月下降,银行信贷紧张,有2/3的企业贷款需求无法满足,迫使中小企业向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目前沈阳市及辽宁省民间借贷之风愈演愈烈,年利率达20%以上,而小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8%,民间高利贷酝酿着大风险。此外,江苏泗洪县、厦门市、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同样存在。
虽然无法对当前民间借贷市场总量做出具体估算,但央行研究局日前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去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开始抬头之时,这一市场的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已达到5%以上。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资金量逐年增长,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而民间借贷所具有的特征决定它很容易陷入借新还旧、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这种循环只有在利率不断上升的预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资金链断裂,就会面临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的局面。
现在,这种最怕见光的局面终于在温州出现了。并且,接二连三的民企老板逃跑跳楼,也揭开了“官银”进入民间借贷的秘密。许多公务员凭借职位之便,以“办事通融”和“放高利贷”进行交换。也正因他们的示范,给民众释放出一种民间借贷无风险、且大有可为的假信号,使得更多的资本如滚雪球卷入其中。但结果往往相反,官员参与高利贷放债,是凭借职位之便谋取暴利,而一旦借贷企业资金链存在问题,官员又可以凭借权力全身而退,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普通民众和借贷企业。
尤其让人忧虑的是,近年来面对民间高利率的诱惑,很多资金都不愿意投向实体经济。其中,最可怕的是银行工作人员与借贷公司联手做民间借贷,银行资金变成民间借贷的后台和支持者。
在股市低迷、楼市不振、信贷紧缩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旺盛的资金需求也催生了民间高息借贷乱象,而在借贷盛宴的“接下来”,“生产线昨天还在转,转眼间人去楼已空”的残酷现实也就成必然了。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