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美国内战》枪毙香港记者,白人观众为何哄堂大笑?

北方朔风 · 2024-06-13 · 来源: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这部电影本质上既不是战争片,也不是政治惊悚片,而是个废土公路片。

  在国内网络上颇受期待的《美国内战》最近上映了,不过看起来网络讨论热度与现实中的大众宣传热度相去甚远,上映六天不过两千万票房。一方面是本片没多少宣发,且不太符合中国观众的预期,一方面也是大部分美国电影如今在国内已经完全撑不起票房。同样上映六天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也只有三千多万票房。

  不过这片在北美票房可是很不错,在北美市场总体惨淡的今年有着1.14亿美元的亮眼成绩,目前能排到年度第11名。口碑上虽然有争议,对该片给出好评的北美媒体和观众也不少。

  国内观众想去看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枪毙润人”那碟醋才去吃了这盘饺子。但可惜这盘饺子并不太符合中国观众的胃口,而且细说起来醋的味道也不是太对。不过,这部电影确实能引发一些有趣的思考。比如,中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预期差异,比如,影片中“枪毙润人”这个情节背后反映的一些好笑又很不好笑的美国社会现实。(以下内容有剧透)

  内战这个锅,特朗普能背吗?

  引发观影预期差异的主要问题是影片类型与片名的货不对板。这部电影本质上既不是战争片,也不是政治惊悚片,而是个废土公路片。

  这个类型的电影,简单说就是在末日背景之下,主角开着一辆车,为了特殊的目的穿过一些地方,遇到一些伙伴,通常这些伙伴里会有一个小孩子,路上可能会有队友牺牲,有人会得到成长,最终到达目的地,但是目标往往无法实现的故事。这属于经典废土电影样板,美国导演拍得太多了,美国观众也很习惯看这样的作品。这部《美国内战》完全是按照这个模板来的。

  电影大概情节是,华盛顿即将被各地分裂势力攻破,女主和其他记者想去最后采访一下美国总统。在出发的时候,还带上了一个被女主帮助过,希望和女主一样成为杰出记者的少女。小队伍计划驾车从纽约前往华盛顿,路途上有人牺牲。最后,主角团跟着一派叛军进入白宫的时候,女主为了保护少女牺牲,而采访总统什么的当然也不存在了,全片实际上也没几个总统的镜头,最后被草草击毙退场。

  可以说这部电影无非就是把丧尸病毒换成了美国内战,把护送有抗体的免疫者,换成了要去采访总统。这是美国导演十分擅长的领域,假设以一部公路废土片的标准评价,这部电影的质量还可以,公路片需要的情感内核和演员演技都算合格。问题是冲着《美国内战》这个片名来的观众,想看的是这个吗???

  想看战争戏肯定是没戏了。全片不多的战斗场面也就是警匪片级别。想看政治惊悚片?这片子对于美国内战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内战各方的诉求目的等描述,和一般丧尸片里对病毒与灾难起源的描述也是一个水平——基本等于没有。

  哦对,也不是完全没有,电影里暗示了内战的主要责任在美国总统。那这个美国总统影射了谁呢?从造型上就能看出来,当然是特朗普。这其实都不值一提,毕竟这年头美国的电影中只要总统是反面角色,设定多多少少都会参考特朗普。

  如果美国真发生内战,特朗普能背这个锅吗?他背不了,他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特朗普从来不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原因,甚至连结果都不是,他只是美国社会分裂的过程之中,无数表现形式里最有特色的一个罢了,如果哪个美国总统能引发内战,这一定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误。如果美国文艺界还是把目前社会分裂的原因归罪到特朗普,那完全就是转移矛盾。

  电影中进行屠杀的士兵,从他的提问和相关表现来看,很明显是反移民的派系。导演可能想以此侧面展现一些内战各方的诉求冲突,但这显然过于儿戏了。

  内战过家家

  以外人的角度来说,把美国社会分裂的原因,只归结于某一方是非常不公平的,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不是什么道德完人,两边批评对方的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自己身上的问题也一个没少。豆瓣上有个高分评论通过电影中一些碎片化台词这个片子把内战原因归结为“宪政失效”,这只能说属于某些群体对西方制度神话的一种迷思了。

  只是,如果哪个导演敢把美国左右两派的问题都拍出来,那必然两边不讨好。所以美国这些年的电影要么站定某一边的立场(以美国文艺界的大趋势来说,站民主党那边比较多),要么就是选择模糊化这个问题,回避左右两派意识形态冲突造成的社会分裂现实。

  我们多次重复过一个观点,我们不能指望文艺工对于复杂的社会议题有什么答案,能把社会问题还原出来的就已经是大师了。但这部把内战当片名的电影实际上完全回避了社会现实。想到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也是“太敢拍了”,笔者只能苦笑,这还不如韩国那些电影呢,最起码人家反映了问题的一部分。

  再说了,就算真的是“太敢拍了”,又能改变什么呢?美国在可见的未来大概不会内战,但是社会分裂只会加剧,又有谁来踩刹车呢?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在美国的话题度肯定是沾了内战这个片名的光。虽然当前美国离内战还很遥远,但适逢美国近几十年间最重要的一届大选年,社会矛盾前所未有的激烈。

  许多问题上,社会的割裂不得不让人选择立场。美国舆论和观众也想借这部电影发挥社会问题,但多数人又不愿意真正面对现实问题,只想发发牢骚浅尝辄止,也没法真正去想象美国哪天真爆发内战时会是什么场景。这部打着内战招牌,本质上是废土公路片的电影正好满足了美国舆论环境中这种微妙的心态。

  从电影中,我们能看出自南北战争以后,从没在本土经历战火的美国人对苦难的想象力越来越有限。从电影设定看,处于内战中的美国很多地方显然失去秩序了。这种大背景下,记者与所谓的新闻自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恐怕并非如此。但电影中多处情节的处理都显然这些记者仍然拥有一定的新闻自由权。

  比如叛军士兵枪毙香港记者那段情节。士兵在主角团表明记者身份后,还询问主角团来自美国哪里,在确认香港记者是中国人之后才动手。

  这种情节表现显然不像导致秩序崩溃的内战,更像是西方记者在中东非洲之类地方的战区进行采访。虽然这也很危险,虽然也有可能丧命,但是作战双方往往都是会给西方记者一点小小的面子与特权,最起码一般不会主动杀他们,甚至聪明的军阀还会主动邀请这些人进行采访。

  但如果是处于“内战”中的美国,那电影中的记者们是不会有这种特权的。参考叙利亚内战中死亡的当地记者,再想想加沙被以色列人炸死的那些巴勒斯坦记者,他们甚至可能比平民有更高的死亡概率。

  以内战这个主题看,电影中值得吐槽的情节还有不少,总体可以称之为“内战过家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最值得讨论的自然还是“枪毙香港记者”这个情节。

  枪毙香港记者为何让美国观众哄堂大笑?

  电影在美国上映后,一些去观影的华人反映影院中的美国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哄堂大笑,让他们感到不寒而栗。由于该片在中文网络上引发的讨论,以及确定引进内地后电影官微的整活,让很多“殖人”破防,更增加了电影在内容和质量之外的现象意义。

  仅就电影内容,这碟醋对中国观众来说味道是有些不太对的。内战时还待在美国的香港记者,身份确实引人联想,不过电影并没有给出什么人物背景信息,香港记者也没有关于中国的言论,没法说这是当下国内互联网语境里的“润人”还是其他 。

  当然,中国网友显然不可能天真地认为电影中的视频只枪毙润人不会枪毙"china",美国社会这些年越来越浓厚的反华氛围世人皆知。但知道归知道,但在没有具体事件的时候,大家对这种恶意的认知仍然会停留在概念认知中,而不是有切身感受。

  《美国内战》上映后则不同了。这段情节中,士兵问起来自哪里,他回答是香港,士兵反问了一句“china”,他点了点头之后,士兵直接开枪。

  只从电影出发,这个情节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搞笑的成分和设置,完全就是一个对主角团起惊悚作用的戏剧性情节。国内观众对这个情节感兴趣是因为电影之外的话题。那美国非亚裔观众们为什么看到这个情节就哄堂大笑,以至于让在场的华人“不寒而栗”呢?

  答案其实一直在那摆着。只不过对国内正常人来说,这个答案虽然大家多少也知道,但没有切身感受。而对各类“高华”,“殖人”,“润人"来说,则是内心可能已经知道,但绝对不敢去细想,更不敢承认的。

  显然,一个不是为了好笑而设置的情节却让美国观众们觉得好笑,首先它有戏剧性,然后,其实是因为观众们觉得它很”合理“。

  合理在哪?合理在如果美国社会真的发生激烈动荡,那么电影中香港记者的遭遇在美国观众的认知中,大抵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在特朗普当政时期,由于特朗普本人日常性的甩锅”china“,以及红脖子群体的活跃,让类“高华”,“殖人”,“润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为美国社会中的反华都是特朗普和保守派群体的原因,会认为以少数族裔为基本盘,多元文化为理念的民主党必然不会如此。2020年特朗普拜登决胜前夕,国内P大学子在许愿墙上写下的希望拜登获胜之类的心愿也是来源于此。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从拜登上台至今四年,美国社会的反华氛围是有增无减的。

  直接的原因至少有三点。

  是新冠大流行确实给美国社会带来了重创。尽管躺平共存派们再怎么粉饰,美国社会自己遭遇了什么样的重创美国人自己还是清楚的。

  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威逼,让美国人不得不拆了自己的”自由贸易“旗帜,严防死守的同时鼓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与之相对比,美国的工业回流口号喊了几年一直没有实际成果。对于这些事情,有些中国人可能不清楚,但美国人其实是清楚的,新冠之后中国成功的防疫措施导致产业优势短时间内的此涨彼消是一个关键因素。与之相比,旧金山的”鬼城化"和今年北美比内地还拉的票房市场之类都是小问题了(今年中美票房话题回头再讨论)。

  而人尽皆知的是,在美国的舆论宣传中,中国是让美国遭遇新冠冲击的祸首。

  也是新冠疫情至今,非法入境美国的华人数量出现了一波高潮。“润人”群体一时成为中美两国舆论竞相讨论的话题,如“金牌讲师”,“甜甜圈”之类也成为舆论风口人物。

  是国际形势在拜登上台之后的剧烈变化和此消彼涨。比如从去年开始让美国社会进一步出现大撕裂的巴以冲突,对美国来说如果要归溯一个起因,中国推动的沙伊和解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国际形势的变化让整个美国越来越坚信中国是最主要的问题根源。

  美国某右翼博客言论

  更根本的问题是,美国社会中民主党政治光谱中的所谓“左翼”,在本质上从来也没有比共和党更讲“种族平等”,对华裔来说尤其如此。“模范少数族裔”这个身份,可以说是民主党意识形态机器对亚裔,尤其是华裔群体量身定制的PUA式统治工具。

  与亚裔,尤其是华裔在美国处境越来越堪忧相关联的,是新亚裔群体也越来越不把自己当美国人。

  综上,可以说自从新冠大流行之后,亚裔,尤其是华裔,或者说被打上“china”标签的群体,作为族裔整体的处境是急转直下的。只是在美国留学或工作的群体还不必过多担心,毕竟随时都有退路,但对那些死心塌地想要留在美国的人来说,则必须准备好相应的觉悟。

  尽管目前世界大体仍然和平,尽管美国社会离“内战”还有很远距离,但当下美国社会中的仇华反华氛围浓度是空前且仍然在不断加深的。当下的美国社会仍然是一个有基本秩序的社会,但如果哪天,秩序真的失控,那仇华空气的爆发,可能只需要一根火柴与引线。

  看到那些因为《美国内战》中香港记者被枪毙而哄堂大笑的观众,你就应该明白了,对于他们来说反华这个问题,就好像DIO的名言那样——

  你会记得你至今吃过多少片面包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买办经济思维的一次集中暴露
  2. 我不在乎俄罗斯,我只在乎中国!
  3. 丢掉阶级斗争这杆枪,三座大山又压在无产者身上!
  4. 此次“徐辉事件”中敌情特征之分析
  5. “土猪”的眼里,没有了光
  6. 此人在十年前的运筹帷幄,造就了美国今天的狼狈不堪
  7. 杨松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对话
  8. 欧洲金靴|沈阳行记:美味鸡架的暗面,一九九八,工人下岗
  9. 学生读书卷了这么多年,到底卷明白了吗?
  10. 郭松民 | 我的一点回应
  1. 美国让震住了没有,台独让吓住了没有?
  2. 买办经济思维的一次集中暴露
  3. 小岗村的这故事编得也真的有点太离谱了
  4. 秦明|张文茂老师揭开了毛时代被指责“饿肚子”的奥秘
  5. 从徐辉院长的被围攻看乏走狗们的下流和愚蠢
  6. 我不在乎俄罗斯,我只在乎中国!
  7. 真要把历史旧账翻一遍,难堪的绝不是毛主席!
  8. 丢掉阶级斗争这杆枪,三座大山又压在无产者身上!
  9. 卑鄙下流
  10. 走资派还在走
  1. 中化董事长,农业部长,疯狂的狗咬狗
  2. 腐败已经非常猖獗了
  3. 秦安:很多人睡不着觉了,俄已向中国移交针对中俄的颠覆活动材料
  4. 农业部长唐仁健落马!下一个正部级近在咫尺
  5. 欧洲金靴|《光明日报》嘲讽群众与武大选调生侮辱嘉峪关,本质是同一件事情
  6. 这只“恶虎”终于露出了猫原型
  7. 温铁军: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从资本主义的演变看今日的冲突环境
  8. 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9. 一定要警惕东林党!
  10. 对小岗村提五个疑惑
  1. “艾萧太盛椒兰少”——主席写《七绝•屈原》的历史背景
  2. 美国让震住了没有,台独让吓住了没有?
  3. 小岗村的这故事编得也真的有点太离谱了
  4. 郑成功是人为塑造的“大英雄”
  5. 高考参考人数冲破1300万,4年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残酷的就业市场
  6. 卑鄙下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