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思闻网友请教一个有关《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问题
思闻网友,您好:
日前见到您在一个帖子里说,“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和您一样,本人也是非常崇敬少奇同志的,他的这一著作以前也读过,看到您的推荐,我又找出《刘少奇选集》,重新通读了一遍。可是,在读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知道,您对少奇同志的著作是十分熟悉的,在那个帖子里,您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来龙去脉介绍得清清楚楚,还引证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所以,我冒昧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向您请教。
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列宁的这样一段话:
“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 (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韧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见《刘少奇选集》(上卷)]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当年“批判”少奇同志的这本著作时,不是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叫《<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吗?文章里说,刘少奇在引用列宁的这段话时,“明目张胆地拦腰把‘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砍掉了”,还说这就是刘少奇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罪证。但是,《刘少奇选集》(上卷)中的原文,不明明就有“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这句话吗?少奇同志那曾把它“砍掉了”呢?
于是,我又找出一九六二年版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这个版本是少奇同志当时重新修订定稿的。我发现,其中引用的列宁的这段话是这样的:
“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不经过持久的、顽强的、殊死的战斗,即不经过坚持不懈、纪律严格、坚忍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斗,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这里的省略号“……”,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这句话啊!难道,少奇同志真的把它“砍掉了”了?我怀疑自己眼花,反复查对了几遍,没错,是“砍掉了”。但是,怎么到《刘少奇选集》(上卷)中,它又出来了呢?要知道,少奇同志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被迫害致死的,《刘少奇选集》(上卷)是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少奇同志怎么可能在一九八二年又来修订自己的著作呢!
难道,是《刘少奇选集》(上卷)印错了?不可能,它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绝不会出这样的差错。这是怎么回事呢?终于,我在《刘少奇选集》(上卷)最后面的第〔102〕条注释中找到了答案:
“本文一九八○年三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编辑部注:这里的引文以前各版在‘由于这一切原因,’以下,省略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等字。可能因为重点是要说明消灭阶级必须经过非常‘艰难的工作和斗争’,所以作了这种省略。考虑到这里的省略不免对引文原意有所影响(这与上一段引文中的省略不同),现在加以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把这种省略说成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所谓证明。凡是能够看懂这段文字的真实意义的人,都会明白这种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原来,被少奇同志删掉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这句话,是一九八○年三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编辑部添加上去的,而《刘少奇选集》(上卷)又是按这个版本印刷的。但我又有了新的疑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一九三九年初版到一九六二年再版,历次版本都是少奇同志亲自定稿的,列宁的话怎样引用,少奇同志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可是为什么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仅仅根据“可能”、“有所影响”这样的理由,就改动了少奇同志的引文呢?如果是因为文革中有人借此进行“批判”,所以要改,那当时对少奇同志著作的“批判”多了去了,是否都得改呢?既然认为“凡是能够看懂这段文字的真实意义的人,都会明白这种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那又为什么要改呢?至少应该尊重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尊重它的原著吧!
更严重的是,如果现在那些有“文革思维”的人抓住这一点说;“刘少奇明明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你们现在这样改他的著作,就是欲盖弥彰,就证明当初的批判完全批对了!”对此,应该怎么解释呢?
那条注释中还提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引用的列宁的另一段话,也有省略。少奇同志的原文是这样的:
“列宁说:‘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要驱逐地主和资本家,——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着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对于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他们用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从各方面来包围无产阶级,浸染无产阶级,腐蚀无产阶级,经常使小资产阶级的懦弱性、涣散性、个人主义以及由狂热转为灰心等旧病在无产阶级内部复发起来。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需要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才能抵制这种恶劣影响,才能使无产阶级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 (这是它的主要作用 )。……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战胜集中的大资产阶级,要比‘战胜’千百万小业主容易千百倍;而这些小业主用他们日常的、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腐化活动制造着为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使资产阶级得以复辟的恶果。’”
其中前后两个省略号“……”原来的文字分别是: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为反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而进行的顽强斗争,即流血的与不流血的,强力的与和平的,军事的与经济的,教育的与行政的斗争。”
二,“没有在斗争中百炼成钢的党,没有为本阶级全体忠实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
这里也讲到了无产阶级专政,还讲了党的重要作用。当年,《<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一文,也抓住这个大做文章,说什么“又明目张胆地拦腰砍掉了‘无产阶级专政’”,“连共产党的领导也给砍掉了”。其实,这当然不是少奇同志的本意,但考虑到“可能”或“有所影响”,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为什么在一九八二年不把这两句话添加到列宁的原话中去呢?一段话添加,另一段话不添加,这样做,是不是显得有些自相矛盾呢?
如果(仅仅是如果),现在一些“极左”的人还是拿这一点做文章,说:“‘四项基本原则’被刘少奇砍掉了两项,他不但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还反对党的领导,这更证明当初的批判完全批对了!”对此,又应该怎么解释呢?
我觉得,这终究是个问题,希望思闻网友能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在这里,先谢谢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