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推荐陈福康教授的《日本汉文学史》

庄际虹 · 2014-09-22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福康教授所著《日本汉文学史》出版后,在北京等地的书店里一般都买不到。据陈教授说,时常有一些朋友写信向他要,可惜此书他是与出版社以版税结账的,书卖不掉也就拿不到什么钱,他送出几十本以后就送不起了。但至今仓库里还有积书,出版社所以也不愿重印。因此,一方面,很多读者不知道有此书,知道而需要的人则在书店里买不到(该书的主要读者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很多人不会在网上买书);一方面,书又堆积在仓库里。为此,他很希望我们帮他宣传和推荐,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地方。

  陈教授说:拙书是有学术价值的,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日本汉文学史,内容丰富,对研究中国文史的人也很有用;二是拙书痛批日本历史上的军国主义,尤其专门作为附录写了琉球汉文学,详述琉球当年被日本灭国等痛史,是当今读者最想了解的内容。

  陈教授此书写作和出版于近年中日“交恶”之前,因此绝不是“赶时髦”之作。实事求是,一切以史实为据。日本《朝日新闻》曾作过报道,其他报刊则对其视若未见,意图“默杀”。因此,此书红色网友应一读。该书已有好评多篇,评价很高,还曾得到国家级“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网上一查就得。

  《日本汉文学史》有上中下三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售价180元。邮购此书,凡书店书摊可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系批发,网址:http://www.sflep.com/contact-us/wholesale-and-retail

  至于一般读者,不妨在京东、亚马逊等购书网站上买,这样还可以打折。

  中国新闻网上的报道——

  《日本汉文学史》出版 首次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

  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10-18/3397795.shtml

  《中华读书报》上的书评——《学心注东海,铅椠写诗魂》

  网址: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2-01/11/nw.D110000zhdsb_20120111_3-20.htm?div=-1

  学心注东海,铅椠写诗魂

  庄际虹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1月11日 20 版)

  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汉文学家江村北海(1713-1788),曾在所撰的《日本诗史》中说:日本汉诗之于中国诗学,是“承其气运者”。此语不仅指出日本汉诗与中国诗的“同种关系”,也道破了从王朝时代(6世纪末)到明治以后,长达1400多年的日本汉文学,始终是亦步亦趋于中国文学之后的这一史实。

  无论东西方之间,抑或各民族之间,人们更多地是在自然科学上易于达成一致,而对于人类心理、情感的共通,总不免因了社会环境、政治背景的影响,而打些许折扣。不错,一国有一国之文学,一民族也有一民族之礼乐,但同为地球上的人类,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生理、心理的反应,是存在着很多共同点的。钱默存先生说得好:“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见《谈艺录序》)何况在中国与日本之间,一衣带水?日本汉文学的发展,不仅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就是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也有“他山之石”之效。一切想割断这种联系、人为封闭的论调,都是偏激和错误的,张隆溪先生说:“走出文化的封闭圈,是希望打破狭隘界定的各种分野,以尽可能开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周围的生活和世界。”(见《走出封闭的文化圈》)这才是一个学人应有的胸襟。

  有感于目前日本国内占主导地位的日本文学史,只谈“国文学”(即“和文学”)而排除“汉文学”,或者把汉文学贬入“国风暗黑时代”,甚至个别日本学人还把它说成是受中国文化毒害的殖民地化的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福康教授“振臂而起”,为还历史的真面目,历时数载,独力著成一部三大册、100多万字的《日本汉文学史》,为日本汉文学的研究力拓一境,从而也为我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填补了一个空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此书是以中国学者一人之力完成的,与寻常的“成于众手”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即此言之,已足傲视学林。不特此也,陈福康教授又精通日语,熟谙中国的古典文学,复又擅长考据,其《井中奇书考》、《郑振铎年谱》、《中国译学史》,皆精心结撰之作,其著此书,固属生平学术余兴,却也是当行独擅,并世无与比肩者。

  为使立说周而不偏,陈福康教授披览了几乎所有的有关日本汉文学史的著作,从思想、艺术以及史料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考量。故此书的贡献,有足多焉,而其荦荦大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书中特别指出,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内,汉文学其实是日本的第一国文学、中央的文学,乃至最高的文学。在日本的历史上,汉文学曾作为官方文学、上层文学、主流文学,所谓的“硬文学”、“男人的文学”。在日本的汉文学史的一千多年里,数千部汉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赋、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洋洋大观,构成了日本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一论断,高屋建瓴,足破日人贬低自己祖先创作汉文学的谬说(陈教授还以《万叶集》等作品为实例,对以西乡信纲等人为代表的违反史实的刻意贬低日本汉文学创作成绩的观点,予以了有力批驳),也足为汉文学研究者吐气。

  第二,一般人认为日本古代汉诗的发展,相对于中国本土诗的发展,大约滞后二百年。陈教授则认为,到了江户(1603-1867)、明治时代(1868-1911),日本汉诗的创作并没有滞后那样久,有时某种诗体的引入及发展之快,甚至能超过中国本土。例如,出现于明末清初的“八居诗”,在中国诗史上罕有人知,而在江户前期木门派诗人新井白石(1657-1727)和室鸠巢(1658-1734)那里,“八居”诗却颇流行。

  第三,除了文学史价值外,本书还从日本汉诗文中,发掘出不少的重要史料。如从安积澹泊(1656-1737)的文中,见出他曾珍藏明末大儒朱舜水的手迹;从伊藤东涯(1670-1736)的诗中,见出宋大诗人苏轼的《题陈迂叟园竹》五言十韵真迹和黄庭坚的跋文(按苏诗今不见于《全宋诗》,黄跋今不见于《全宋文》)。更值一提的是,在斋藤拙堂(1797-1865)的汉文与大槻磐溪(1801-1878)的汉诗中,我们还看到了日本从朝鲜掠夺文物的记述。

  第四,认为在日本汉文学中,还存在许多可借鉴的东西。例如长谷梅外(1810-1885)的《雨中作》:“树翻新叶风声绿,潮卷平沙雨气咸。”岂不可以为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添一个域外佳例?

  第五,这部大书里常供些有趣的小考证,来作为阅读的“佐料”。譬如日本最早的汉文游记,最早的祭孔文,最早、最漂亮的墓志铭,书中皆考之凿凿,言之娓娓。

  最后,在论及具体作品时,又善从横、纵两面,进行多种比较。一些日本汉文学史上的抄袭或雷同现象,书中也并不护短。如《怀风藻》中的诗,就多有模拟中国六朝诗的。日本学者所著的汉文学史书中存在的若干史实性错误,也都给予一一纠正。一些和歌的汉译被误指为日本汉诗,书中也会涉笔订之。

  比之目前最完备的、代表日本汉文学史专著最高水平的猪口笃志《日本汉文学史》,陈著不仅篇幅上显胜,所论述也更加完备、周详。猪口的《日本汉文学史》述及作家240余人,陈著则达640余人,很多重要但被猪口遗漏的人物,如大智祖继、后藤松阴、阪口五峰、盐谷节山等汉文学家,陈书均作了论列。此外,日人的汉文学史中常常不提的词、曲,陈著《日本汉文学史》中,也以专门的篇幅给予了梳理。

  一个学人的学问高下,不仅体现在论断上,也体现在史料的发掘中。有时候发掘史料的人,比作空论的人更具通博的识见。“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不言之言”,“不知之知”,较之哓哓多言,不是更近于智者吗?基于此,陈著《日本汉文学史》就决不录人云亦云的材料,而是自具手眼,选取“我认为精彩的作品”,其中不乏罕见的“孤本材料”,以及常被省略的长诗长文。此书犹如“宝山”,而笔者这里所述的,不过是其大概,目的自是要“引人入胜”。

  大学学报上的书评——《一部研究暧昧邻邦的良史——评陈福康教授的〈日本汉文学史〉》

  网址:http://preview.mail.126.com/preview?sid=RAlEtIrYCKWciVymBeYYAmXPEgyqEgbV&keyfrom=fj126.com&uid=chenfk@126.com&host=mail.126.com&mid=78:1tbiTgPUZU3mIO9pGgAAsr&part=_1656

  该书目录

  (上册)

  绪论/15

  第一章 王朝时代

  一 引言/43

  二 汉字汉籍的传入/48

  三 最古的汉文/57

  四 飞鸟朝与圣德太子/61

  五 大化改新以后/71

  六 进入奈良朝/77

  七 《怀风藻》/88

  八 奈良朝其他作品/98

  九 空海及最澄/109

  十 《凌云集》/124

  十一 《文华秀丽集》/131

  十二 《经国集》/138

  十三 小野篁与都良香/149

  十四 圆仁、圆珍的纪行文/155

  十五 岛田忠臣、纪长谷雄、三善清行/162

  十六 菅原道真/173

  十七 两篇钟铭和一篇序/188

  十八 菅、江两家/194

  十九 二橘二源/202

  二十 两中书王/211

  二十一 正历四家/217

  二十二 《扶桑集》与《本朝丽藻》/227

  二十三 平安朝后期诗人/235

  二十四 后期编的诗文集/247

 

  第二章 五山时代

  一 引言/259

  二 镰仓时期入华僧/266

  三 梦窗与虎关/277

  四 镰仓后期诗僧/288

  五 中岩圆月/296

  六 义堂周信和绝海中津/308

  七 室町前期其他诗僧/325

  八 室町后期诗僧/346

  九 山外汉诗/363

 

  (中册)

  第三章 江户时代

  一 引言/9

  二 惺窝与其门生/14

  三 木下顺庵等学者/29

  四 诗僧元政/43

  五 堀川派诗人等/51

  六 德川光国与水户学者/64

  七 木门派诗人/73

  八 徂徕与蜕岩等/94

  九 徂徕的弟子/111

  十 徂徕的再传弟子/134

  十一 江户中期关西诗坛/155

  十二 中后期几位学者/194

  十三 中后期镇西诗人/212

  十四 宽政三博士/236

  十五 六如、梅痴等诗僧/243

  十六 后期关西诗人/268

  十七 菅茶山、赖杏坪、赖山阳/309

  十八 市河宽斋、大诗佛等关东诗人/336

  十九 山梨稻川、佐藤一斋等/362

  二十 安积艮斋、安井息轩等/392

  二十一 水户和纪势地区/424

  二十二 东北、中部、中国、四国/450

  二十三 广濑旭庄及淡窗等/485

  二十四 星岩、天山等幕末志士诗人/517

  二十五 其他幕末志士诗人/540

 

  (下册)

  第四章 明治时代

  一 引言/9

  二 旧幕藩的儒臣/15

  三 星岩门人和淡窗门人/59

  四 维新后达官文人/99

  [附] 甲午“军中诗”等/122

  五 竹隐、竹等填词作家/127

  六 森槐南和森门作家/155

  七 名记者和小说家/190

  八 中村敬宇、本田种竹等/216

  九 服部担风、河上肇等/249

  十 最后一批文章家/278

  十一 旅游中国的汉诗/303

 

  [附] 琉球汉文学概述

  一 琉球王国兴亡简史/331

  二 琉球前期汉文学/335

  三 琉球汉文学黄金时代/340

  四 琉球后期汉诗人/354

  五 琉球汉文学的绝唱/363

 

  后记/377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16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4.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5.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6.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7.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8.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9.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