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农业连续十年丰收,工业生产持续上升,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基本建设进展较快,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认真学习毛主席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关系的光辉思想,总结我们实践这些思想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自觉性,对于继续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看到: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是从属于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为它服务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不仅是两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关系,实质上是工人和农民两大劳动阶级的关系。农民同盟军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在民主革命时期一样,都是极为重要的,正如毛主席所说:“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
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正确处理工人和农民两个阶级的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内容。为了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战胜城乡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必须正确处理工农业关系,正确处理工农两个阶级的关系。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基本路线,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看待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问题,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自觉性。
二十二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论、形而上学的斗争。
毛主席早就科学地阐明了农业和工业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关系的途径。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再次明确指出:
“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
以后,毛主席又进一步阐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理论,并把它概括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指出要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毛主席的这些指示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由于我们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及时排除了“重工轻农”、“以重挤农”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农、轻、重关系处理得较好,使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农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轻工业、重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迅速发展。我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丰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展较快的重要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毛主席关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析,是非常正确的。什么时候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贯彻执行这个总方针,农业和工业就迅速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毛主席革命路线,违反了这个总方针,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就受到挫折。从全国看是这样,从一个地区来看,也是这样。
有的同志往往孤立地互不联系地看待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只看见三者在劳动力、资金、设备和材料等分配上存在矛盾的一面,看不见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一面。毛主席早就批判过这种错误思想,指出:“我们对于工业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农业改造这样两件事,决不可以分割起来和互相孤立起来去看,决不可以只强调一方面,减弱另一方面。”(《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点必须肯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得到了优先增长,才能够不断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去武装农业,武装轻工业,武装重工业本身,加强国防力量,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花很大气力抓好重工业的建设,切实抓好有关的重点企业的工作,及时地总结经验和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马克思在论及重农主义者时曾说:“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资本论》)
马克思的时代,还没有社会主义经济。他只能从考察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得出这个一般的结论。对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更加明显。
要发展工业,矿产资源、设备材料、技术力量等等,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看问题,最终决定工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农业。农业发展了,才能提供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商品粮、副食品和工业原料,才能扩大工业品的市场,为工业积累更多的资金,促进工业更快地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由于他们的工业发展是建立在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廉价的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劳动力和向这些国家倾销高价工业品的基础上,不仅造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贫穷落后,也使本国农民濒于破产,使农业落后于工业,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畸形发展。
正如列宁所说:“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这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现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遭到破坏、发生危机和物价高涨的最深刻的原因之一。”(《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
与此相反,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我国有最广阔的国内市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来自工、农业内部积累,农副产品依靠本国农业提供,工业产品的销售依靠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按照农、轻、重关系的客观规律,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和工业。
在我们国家,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也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轻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发展社会主义轻工业,就会以日益增多的轻工业品支援农业,同时又可以使更多的农副产品成为轻工业的原料被利用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
多办轻工业,就可以使重工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原料和生活日用品;同时,轻工业的发展又需要重工业部门提供大量原料和新的机器设备,这又可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先有农业的多,才有轻工业的多;先有农业、轻工业的多,才有重工业的多;重工业的多又转化为农业、轻工业的更多。这是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的辩证法。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就可以使它们互相转化,相互促进,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全面地发展。
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从一时一事孤立地看,用在农业和轻工业方面的劳动力、资金、设备、材料多一些,用在发展重工业方面的就少一些,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似乎就要慢一些。其实并不是这样。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农业、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就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结果速度不是慢了,而是快了。
如果不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辩证法,以为从农业、轻工业挤点劳动力、资金、设备和材料,重工业可以发展快一些,结果就会和主观愿望相反,农业、轻工业的少将会转化为重工业的少,农业、轻工业的慢,将会转化为重工业的慢。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对于重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还是不厉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想得厉害,就要重视发展农业、轻工业,加速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这样,就会使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地迅速地发展。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是因此就不必花气力抓农业了呢?决不是。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总的来说还是不高的。各地的发展情况也不平衡,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没有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我国还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我国工业在不断发展,农村提供的商品粮和各种工业原料还不能满足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要更多更快地发展工业,最重要的仍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农业。抓好农业,尽快地把我国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进一步发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这是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的关键,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
发展农业,最根本的是靠毛泽东思想,靠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靠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寨精神,靠六亿农民。我们要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继续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同时,还要继续处理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工业要为农业服务,要大力支援农业。
工业部门要用更多更好的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支援农业,以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步伐。这是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是我国工人阶级支援贫下中农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巩固工农联盟的光荣任务。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重大措施。
毛主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壮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就可以腾出更多的劳动力搞深耕细作、多种经营和其他经济建设,就可以为工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原料和劳动力,工业的发展就会更快。工业拿更多更好的机械、化肥、农药等支援农业,这些工业品就会转化为更多的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劳动力,反过来支援工业。
因此,工业部门的同志要把支援农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好,要切实把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更大的力量。认为农业机械化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思想是错误的。农业机械化是细致复杂的工作,涉及到钢铁、机械、燃料、化工、电力等许多工业部门,涉及到科研、生产、配套、维修等各个方面,工业部门只有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要特别注意生产当前农业急需的农机、配件、化肥、农药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级农机修造网。地方工业要坚持为农业服务的方向,大力支援农业。计划用于农业的资金和钢材等物资要切实予以保证,不得挪用,不能减少。
工业要支援农业,农业也要支援工业。从农业看,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继续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农业内部各业之间和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安排好农、林、牧、副、渔和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这样两个布局。这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国民经济中存在着三个主要比例:农业内部的比例,工业内部的比例,以及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农业两个布局的安排情况,不仅影响农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发展也有直接影响。
当前我国轻工业原料大约百分之七十来自农业,粮、棉、油、麻、丝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林、牧、副、渔等项,有的是直接的工业原料,有的是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
有了农业的全面发展,才可能有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全面发展。在以粮为纲、抓紧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既可以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又可以增加集体经济的积累和社员的收入,为工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促进农业和工业更快地发展。
因此,各级领导部门,农村人民公社要从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对待农业生产的两个布局问题,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处理好。
工业以及其他各个部门,在支援农业时,也要从农业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提供工业品、制订合理的收购价格,以及运输、收购等方面,积极为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同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都有密切关系的,还有一个合理安排劳动力的问题。工业与农业各占用多少劳动力,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比例。这个比例,归根到底是由农业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马克思说:“能够投于工商业上面而无须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人数——或如斯杜亚所说,‘自由的手’的数目——是取决于农业者在他们自身的消费额以上,能够生产多少的农产物。”(《剩余价值学说史》)
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农业生产大部分要靠手工操作,劳动力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合理分配劳动力,首先保证农业生产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动力。这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工业顺利发展的保证。
如果工业劳动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农业发展水平所许可的限度,过多地从农业抽调劳动力,就会影响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的负担,这对农业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所以,对于劳动力的分配,一定要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先考虑农业发展的需要,再考虑工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分配劳动力的一个基本原则。整个国民经济的劳动力分配要根据这个原则,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安排也要根据这个原则。
合理分配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劳动力,不仅是对农业的支援,也是对工业部门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促进。发展工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一种是增加劳动力,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
增加劳动力仅仅是发展工业的一种方法。不断提高广大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的路线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充分挖掘现有设备和人力的潜力,研究、应用和推广新的科学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企业管理等等,比起单纯增加劳动力来,对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是更加有效、更加实际、也是更加重要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不增加农业的负担,就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工业品,不仅能支援农业更快地发展,也能为工业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政治挂帅,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使一个人发挥两个人以至几个人的作用,使一个厂发挥两个厂以至几个厂的作用。
从长远看,要扩大再生产,不进行基本建设是不行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总有一定的限度,基本建设的规模不能太大,不能超过农业生产发展所许可的水平。
同时,必须按照统一的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先后主次,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工厂只能一个一个地盖”。
但是,有的同志一谈到工业基本建设,总想把摊子铺得大一点,技术搞得洋一点,项目搞得全一点、多一点,每每分散兵力。要看到,如果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规模过大,分散了人力、物力、财力,不仅会拖长基建项目建成投产的时间,影响投资效果和重点项目的建设;还可能挤占发展农业的劳动力、资金、设备和材料,影响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工业的发展,其结果是想快反而慢,想大反而小。
长与短,多与少,是相对的,辩证的。全和多,总是由不全、不多发展而来的。先有不全然后才有全,先有不多然后才有多。根据客观需要与可能安排基建项目,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建一个、成一个、投产一个,看起来好象少一点、慢一点,实际上是会更多一些、更快一些。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是三个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轻、重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经常注意按照“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要求,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完全有可能按照客观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提倡顾全大局”,从全局出发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安排农、轻、重的关系是领导机关和计划部门的事,同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固然,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范围安排好农、轻、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局部会影响全局。每一个地区的农业、轻工业搞得好不好,重工业的发展是否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不仅会影响局部,也会影响全局。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
又说:“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打仗是这样,经济建设也是这样。每个地区、每个单位都应当努力学会掌握农、轻、重关系的客观规律,并把自己的计划和工作,放在安排好农、轻、重关系这个全局中来考虑,在进行每一项经济活动,安排每一个基建项目的时候,在分配劳动力、资金、设备和材料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全局,服从全局。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地迅速地向前发展。
十五年前,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我们要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以路线为纲,继续认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七二年和第四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