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访问了靖远县北湾公社。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农业机械化的壮丽图景:宽阔的机耕道上,一台台拖拉机来往奔驰;滔滔的黄河岸边,一座座泵房里马达轰鸣,扬水管在喷珠吐玉,滋润着片片农田;密如蛛网的输电线,连着各种机器和万家灯火;整洁的村庄里,激荡着农具厂和加工厂的机器声响。
这一切,都告诉人们:北湾公社已经在农业机械化的大道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解放前的北湾,人称“苦命滩”。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广大劳动人民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别说机器,仅有的几架天车也被地主、富农霸占着。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北湾人民翻了身,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一九五六年,国家帮助金山农业生产合作社(即现在的北湾公社金山大队),安装了一台三十匹马力的柴油机,把黄河水提上了旱坪,发展了二百亩水地。在严重伏旱的威胁下,粮食亩产达到五百多斤,显示了农业机械化的绚丽前景。但是,当时的农业社还缺乏实现这一美好理想的力量。
一九五八年八月,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传到了北湾。广大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几天工夫,就在二十几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成立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显示了“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前人手少力量单办不成的事情,很快兴办了起来。一年内建成了四座电力提灌站,发展水地一万亩;迅速架通了从附近工厂到公社的输电线路。
但是,后来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北湾公社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又慢了下来,直到一九六六年,各种农业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仅有一百零四台(件)。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奋起批判了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一九六九年十月,新的公社党委成立后,决心带领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在怎样实现机械化的问题上,少数人认为:机械化好是好,光靠自己化不了。主张:等条件成熟,靠国家贷款,伸手向上要机器。公社党委意识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是两眼向上,依赖国家,反映了农业机械化问题上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为了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公社党委组织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学习大寨精神,开展大辩论。平堡大队的贫下中农坚定地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贫下中农的本色。大寨贫下中农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也能够依靠集体力量实现农业机械化。
他们一不等,二不靠,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办起了一个林场、十二个养猪场和一个砖瓦厂,两年时间就积累资金十六万五千元,购置了三台拖拉机、十七台排灌机械和四十八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其他大队,也都发动群众,广开副业门路,积极为农业机械化积累资金。
几年来,北湾公社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自筹资金二百七十八万多元。现在,全公社拥有汽车两部、拖拉机六十七台、电力排灌机械七十八台,以及磨面机、粉碎机、脱粒机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四百八十四台、胶轮大车二百零二辆、架子车三千五百二十九辆。还架设了高压输电线八十四里、安装变压器三十八台、建成电力提灌站二十六处。各种动力机械,共有八千三百六十二匹马力,平均每八亩地一匹马力。机械总数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五倍以上。
北湾公社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动群众,土法上马,大搞农机具改革。共产党员寇宜善是个老铁匠。自从公社党委号召群众大搞农机具革新,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努力以来,他就经常考虑这件事情。
一年麦收时节,他看到打场要占用很多人力和畜力,心想:如果能把碌碡改成电动的多好。寇宜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热情支持了他的建议。他便和一个社员琢磨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创制成了工效比人畜打碾高十倍以上的电磙子。此后,他又和社员一起创制成了扬场机、电锯等机械。公社党委认真总结推广了金峡大队发动群众革新农机具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农机具改革的群众运动,几年来全公社共试制、改革成功农机具一百零四台(件)。
实践出真知,干中长才能,北湾公社成长起来了一支三百六十多人的机械电力修配和农具改革的技术队伍。现在,全公社十二个大队中,十一个大队设有农机具修造厂,有些厂子并有车床、氧焊、锻造等设备。他们不仅能改革制造小农具,而且基本上做到了机器小修不出大队。一些技术力量较强的,如金峡、平堡、中堡等大队,还可以搞拖拉机中修和制造输电线路用的水泥电杆。
如今的北湾,排灌、远距离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和打碾,实现了半机械化。“点灯不用油,耕地用‘铁牛’”的愿望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无比优越性,为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化又为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据统计,仅机耕一项,比人力畜耕时,全公社每年就可以节省出五万多个劳动日。他们把腾出的劳动力,主要用在了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上。
近两年来,全公社完成中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十五项,修成水渠四十七条,发展水地六千三百亩,改造盐碱地三千多亩,平整土地二万二千多亩。这些工程每项最少都要花工上万个。
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古城大队薛庄生产队棉花增产的事实,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过去,这里每逢“三夏”大忙,农活多而集中,往往因劳力不足,顾了收割,顾不上种回茬;种了回茬,荒了棉花,棉花产量一直很低。
一九七一年,他们重视发展了农业机械。去年大忙季节,他们使用拖拉机抢种了七十多亩回茬,腾出了劳动力,加强了棉田管理,使棉花亩产由原来的二、三十斤,提高到一百一十三斤。
一九七〇年以前,北湾公社由于劳动力不足,科学种田和多种经营都开展得不好,粮食亩产一直在三百斤上下,经济收入也较低。近几年来,他们把使用农业机械节省出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大搞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猛增到四百四十五斤,第一次达到了《纲要》规定的指标,甩掉了吃回销粮的帽子,林、牧、副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去年,在大旱的威胁下,他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威力,给四万四千多亩土地按时灌足了水,夺得了亩产四百四十八斤的好收成,总产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了一十三万斤,超额四十五万斤完成了粮食征购任务,棉花又比一九七一年增产了七万多斤,多种经营的收入达到一百八十多万元。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公社五千五百七十一户,有自行车三千九百六十八辆、缝纫机五百三十六部,百分之四十多的人家在银行里有存款。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进一步把广大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在平堡四队,我们访问了女社员王金花。
以前,她家里只有四口人,因为推磨、碾米、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拖累,她每年顶多出勤五、六十天,社会活动也很少参加。现在,她家里八口人,自从队里有了磨面机、碾米机、压面机,家务劳动减轻了,她每年出工达到二百多天,参加社会活动也多了。
提起机械化的好处,王金花激动地说:“我们妇女再也不抱磨棍了!现在劳动回来,一个人烧火,一个人去压面,饭一会就做好了。我们还有时间学政治、学文化。这都是人民公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靖远县革委会报道组
定西地区革委会报道组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载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甘肃日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