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学习与批判》1976年第6期,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是我国亿万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向一小撮走资派夺权的产物。毛主席赞扬它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这次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种创造。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革命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越来越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强大的生命力。
上海良工阀门厂革命委员会,是一九六七年五月建立的。九年来,它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带领全厂八百多名工人群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全厂逐步形成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革命推动了生产建设的巨大发展。一九七五年与一九六五年相比,这个以生产高中压阀门为主的工厂,产品产量增长了二点七八倍,总产值增长了二点四九倍,上交利润增长了二点二五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点四六倍,品种从四十种发展到二百五十多种。
就生产能力来说,现在的一个良工厂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三个半良工厂。实践证明,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革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工人当家作主的重要组织保证
毛生席指出:“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
毛主席的这一论断完全正确。文化大革命前,良工阀门厂的基础也是不稳固的,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和影响下,厂领导搞什么”一长制”、”专家治厂”、”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使企业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文化大革命中,工人群众奋起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工人群众的代表直接参加权力机构,这对于工人阶级掌握工厂企业的领导权,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是重要的组织保证。
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的领导班子严重不纯。五名正副厂长中,有二名是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十六名正副科长中,有七名是资本家、资本家代理人和坏分子。
现在,厂革命委员会的二十九名委员,除了五名老干部外,工人代表二十四人,占百分之八十三。其中工人女委员六人,非党群众代表十二名,不脱产委员九人。五名正副主任中,工人代表三人。一大批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人参加到革命委员会这个权力机构中来,从政治上、组织上巩固了工人阶级对企业的领导权。工人同志高兴地说:“革命委员会好就好在有我们工人群众参加,工人当家又作主,人换思想厂变貌。”
工人群众代表直接来自生产第一线,对群众的要求、呼声最清楚。他们参加革命委员会以来,经常反映群众的意见,坚持把好路线关,使厂里的各级领导班子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的领导班子虽然大部分都是好人,但是他们跟着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走,不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看不到工人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动不动就搞“管、卡、压”,使领导与群众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
现在,工人群众代表参加了领导工作,对厂里的各级领导班子实行直接的革命监督,使企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
有一段时间,一车间有几个班组一度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影响工作和生产。开始,个别干部认为,这主要是制度不严,管理太松,主张搞几条规章制度刹一刹,整一整。
后来,把这个问题拿到厂革委会会议上一讨论,引起了激烈争论。有的说,这个意见可以考虑嘛!但是大多数同志不同意,他们尖锐地指出,这表面看是劳动纪律问题,实际上背后有阶级斗争,只有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纲带目,才能改变面貌。
厂革会经过调查研究和仔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现确有坏人捣鬼,于是发动群众,揪出了一个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现行反革命分子。通过这件事,深刻地教育了干部和群众,团结了大多数,使整个车间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调动了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生产很快就上去了。
厂革会坚持发动工人群众,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深入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等修正主义谬论,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提高了识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能力,增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端正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这个厂的阀门生产,主要的零部件过去都靠砂模造型,毛坯件肥头大耳,像只面拖蟹,一年生产三千吨阀门,机械加工切削下来的铁屑就有一千多吨。工人同志说:“剥了三层皮,才见真阀体,汗水流在铁屑里。”他们早就要求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手段。
厂革会经过充分发动群众讨论研究,决定搞精密浇铸新工艺。但是,在怎样实现技术革新的问题上,厂革会内部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开始,个别领导干部主张等上级调拨设备,等兄弟单位支援技术人员,协作会战,结果等来等去,精密浇铸迟迟不能上马。
后来,厂革会的干部下去听取群众意见,工人群众尖锐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打好阀门改造翻身仗。”
厂革会虚心接受工人的意见,把”等”字换成”干”字,把依赖别人换成了依靠自己,发动群众迎着困难上,大胆实践,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只花半年时间,就搞成了精密浇铸新工艺。
这件事生动说明,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并不等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已经肃清了。工人同志说得好:“要看到走资派还在走,修正主义流毒还在流。”只有坚持革命大批判,把路线搞对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权。
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
厂革命委员会建立以来,由于工人群众代表直接参加了企业管理,这就显著地改善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干群之间的关系,从这方面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巩固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由于受专家治厂、技术第一等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依靠少数人管理企业,重大问题往往都是厂长、专家说了算,工人根本无权过问。群众气愤地说:“以前厂长是厂长,工人是工人,界限清清爽爽,企业管理没有我们的份。”
文化大革命中建立了厂革命委员会以后,工人代表直接参加了企业管理,情况就不同了。厂革会遵照毛主席在”鞍钢宪法”中规定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这几年来创造了不少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经验:
凡是涉及全厂性的重大问题,交给群众反复讨论,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再由革委会做出决定;
厂革会定期召开扩大会,吸收工人群众参加,汇报工作,总结经验;
经常组织群众运用”四大”武器,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找差距、学先进,帮助领导端正路线,改进工作;
组织工人调查组,经常检查厂革会及其办事机构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等等。
事实证明:只有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让工人代表对工厂的重大问题有充分的发言权,才能保证工人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使我们的工厂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正确轨道前进。
去年初,四车间阀杆组的同志,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社会主义积极性,提出要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当时,个别领导没有从本质上看阀杆组工人群众学理论、当主人的革命精神,而是片面宣传他们的”提前”的口号,班组一度放松学习,走偏方向,去单纯追求生产指标,滋长了本位主义。
这时,阀杵组工人同志贴出了”不当阀杆的奴隶,我们是工厂的主人”的大字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讲生产”提前”,不讲学习理论,实际是”唯生产力论”的表现。
厂革会热情支持阀杆组的大字报,并深入到这个小组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批评和意见,同时举一反三,多次召开厂革会的扩大会,进一步发动全厂工人群众揭露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全厂迅速掀起了一个学理论,做主人,抓路线,促大干的群众运动热湖。
这个厂的革委会在依靠群众管理企业过程中,坚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干部和群众的相互关系。
文化大革命前,厂里的不少干部自以为高工人一等,不平等待人,官气十定,对群众动辄训斥、扣奖金或者任意调动工作,使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十分紧张,严重挫伤了工人群众的积极性。
现在,厂革委会的干部,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搞大批判,”生产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群众见到干部感到很亲切。干部能随时随地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有了缺点和错误发现得快,改得也快,逐步形成了新型的干群关系。
三车间涂料组一度革命、生产没有起色,团结搞得差,生产上不去。负责这个车间工作的一个厂革会委员就深入到这个班组,组织大家学习,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谈心活动,要求党员以身作则,鼓励和带动中间、后进群众进步。这样,很快就改变了这个小组的精神面貌,许多同志抢挑重担,份内事拼命干,份外事抢着干,呈现出一派团结战斗的新气象。
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
文化大革命前,良工阀门厂设有八科一室,人浮于事,各自为政。工人批评这种现象说:”小小良工,机构臃肿。几个厂长,关门办公。既不下来,也不劳动。官气十足,脱离群众。”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革命委员会,建立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对原有的重叠机构实行了根本改革。
坚持精兵简政。厂革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打破了重叠的行政机构,从实际出发对原有科室进行了精简,改成了四组一室,使它更好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
比如计划和采购过去分属两个科,很少通气,经常扯皮,有时采购跟不上生产需要,有时盲目采购,积压大量资金。现在通过精简合并在一个生产组里,及时通气,互相协作,克服了过去那种材料脱节和资金积压的现象。
厂革会还不断从生产第一线吸收优秀工人,充实管理机构,逐步建立一支以工人为主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对原来的科室人员,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向工人群众学习,改造世界观。不少科室人员经过锻炼和改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工人群众的欢迎。
坚持当好人民勤务员。厂革委会成员牢记毛主席关于”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教导,自觉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有一次厂革会负责抓生产的一个老干部,不和群众商量,关门制定了一个低于前一年实际水平的生产计划,根据是前方生产车间的设备和人员因支援内地建设减少了三分之一。厂革会中的工人群众代表知道这件事后,严肃地批评说:“关门拍脑袋,见物不见人,这样制定计划同文化大革命前的做法有什么两样?”
这位老干部接受了群众代表的批评,把计划重新交给全厂工人群众讨论,工人群众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他们分析了因为设备和人数减少的不利因素,大算文化大革命激发了广大工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笔大账,不仅提出了创造条件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口号,还提出了许多解决矛盾的措施。厂革会在群众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一个生产水平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十的计划,经过广大群众努力奋斗,结果超额完成了。
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的干部参加劳动很少,做做样子,流于形式。现在,厂革命委员会委员认真坚持了参加劳动的制度。在厂革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同志,每年劳动不少于一百天;车间革委会委员一般都做到不脱产。
有一个厂革会委员兼任一个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工作很忙,但他手不离油污,身不离工作服。有一次,锻工组的一只炉子坏了,还未等炉子全部冷却下来,他就冒着炽热爬进炉膛进行抢修,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群众称赞他:“地位变了,工人阶级本色不变。像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
革委会成员坚持参加劳动,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不仅有助于世界观的改造,同时能随时听到群众的呼声,及时解决革命和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文化大革命前,一车间大车组的劳动强度很高,工人要求搞技术革新的呼声很高,但当时的厂领导没有切身体会,根本听不进。厂革会成立以后,不少委员经常到大车组去顶班劳动,便有了切身体会,同工人群众想到一起去了。
厂革会多次开会研究解决大车组的技术革新问题,发动广大群众自己动手,大搞技术改造,现在已为大车组配备了二台三头自动机床,五台电动轧头,不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翻了几番。
坚持调查研究,转变领导作风。文化大革命前,厂里不少干部高高在上,成天坐办公室,往往主观做决定,想当然发号施令,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现在的厂革会委员,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调查研究中取得发言权,转变了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四车间参加一项重点工程的会战项目,要在一年内完成五十台设备的配套任务,过了四个半月,却只完成一台。眼看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要影响大局,拖整个工程的后腿。
这时厂革会就立即到这个车间调查研究,和群众一起分析原因,很快就抓住了症结所在,原来负责这项工作的个别干部,只依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关起门来搞。厂领导就帮助这个车间的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大搞革新挖潜,自己动手造土设备,从而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了会战任务。
革命委员会建立后,使这个厂的领导班子密切联系群众,大大增强了战斗力。工人同志们说:”我们厂的领导班子和群众的关系,好比鱼和水。鱼儿沉在水里,自由自在,领导班子扎根群众,基础牢牢实实。”
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充分发挥革委会的作用
一九六九年七月,这个厂成立了新党委。当时有的同志认为:党委会成立了,革委会可以‘靠边’了。”有的群众代表说,这下我们的担子减轻了,历史住务完成了,好让位了。
针对这种思想,厂党委组织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革命委员会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使大家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革委会的权力机构作用,这是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的需要,是在政权建设方面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党领导一切,不是包办一切。如果不注意发挥革委会的作用,把革委会丢在一边,事无巨细,什么都由党委一手包办,看起来是加强党的领导,实际上包而不办,陷入事务主义,恰恰是削弱了党的领导。
因此,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革委会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党委成立后,革委会的担子不是减轻了,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挑起革命和生产的两副重担。”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领导主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良工阀门厂党委加强对革委会领导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组织党委和革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狠抓阶级斗争,批判修正主义。在斗争中提高广大干部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增强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在深入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全厂的学习和批判,按照厂党委的统一部署,由党委和革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来抓。属于行政方面的日常的大量工作,都是由革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布置实施。同时,革委会对重大问题经常向党委请示汇报,特别重大的事情提交党委、革委会两委班子会议集体讨论,不断增强革委会成员的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第二,充分发挥革委会中群众代表的作用。对于革委会中的群众代表,党委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给他们挑重担,放手让他们在三大革命的第一线发挥作用,增长才干。党组织通过革委会中的群众代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
第三,重视发挥革委会中不脱产委员的作用。厂革会每月召开一、二次全委会,总结上月工作,研究和安排当月任务,遇到重大问题,还及时召开全委会讨论和处理。厂革会还经常召开不脱产委员的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政治思想上关心他们,定期组织他们轮流参加厂革会各组室的领导工作,上上下下,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培养。
第四,在斗争中不断充实、加强革委会领导班子。这个厂的革委会成立以来,坚持老、中、青三结合,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注意把在三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工人及时选拔和充实到革委会中来,增添新鲜血液。厂革会现有的二十九名委员中,年纪最大的六十一岁,最小的二十一岁,三十五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新老干部结合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保证整个领导班子朝气蓬勃,坚强有力。
良工阀门厂革命委员会诞生以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在革命和生产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在深入批判反击右倾案风的斗争中,这个厂的干部和群众,决心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革命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更好地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