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卖国资的掩盖事实的国资委:10万亿的国有资产,究竟能卖多少钱,究竟卖了多少钱,究竟卖给了什么人
佚名
·
2004-06-22
·
来源:本站原创
|
[云淡水暖] 于 2004-06-21 21:59:06上贴 |
强烈呼吁人大问问管家们:国有资产究竟卖了多少钱?
记得2003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副主任的一番谈话被冠以《李毅中“心情沉重” 国有资本出售不许低估贱卖》的标题发表,对国有资产转让狂潮中的资产流失现象发出了无奈的感叹,“心情沉重”表达了这位“管家”的或也许是国资委的基本看法。半年多过去了,被又一次“转制”的风暴席卷年余过后的国有资产,现状如何,应该是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那么,作为“管家”的国资委,对目前国有资产的现状有什么样的评价呢。至少,迄今为止,我们没有见到对此次大规模转让过程的全面、精确的统计资料。
今年2月份,国资委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我们从李毅中等所做的报告中,从头到尾都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手段的实现、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十六大精神的落实等等,却始终没有看到关于国资规模、转制现状、转让规模、转让收入等方面的数据,如此大规模地出让国有资产,国资委能够做什么,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结果,应该有个交待,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最高原则,总比等到最后才“心情沉重”要来得实在。
近年来,主流经济学精英们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描述了国有资产不转让会造成的“可怕”前景,说存在“国有资产在停滞中流失的‘冰棍’现象,一些不良的国有资产最终要像冰棍一样慢慢化掉,只剩下一根杆。要采取股份制、出售、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使之活起来。”,然后又耸人听闻地讲,不但“不良”的国有资产会“化掉”,“良”的国有资产也会“不良”起来而“化掉”,“不良”的没人要,不如先卖“良”的,经济学泰斗厉以宁大师发明的“靓女先嫁”理论,把国有资产转让的理由,发挥到了极致。简单说,就是凡有可卖的资产,管它“良”还是“不良”,赶紧卖,不卖就不赶趟了,一副世纪末的情结。当然,卖的“好处”也真不少,什么拿转让的钱建立社保基金呀、什么“搞活”企业增加税收呀、什么增加就业呀,诱人的很。
卖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地方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全部退出。李毅中透露,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国资委对全国23个省,包括16个中心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采用全部转让的方式处理地方国有资产。李毅中说,现在全国的一些县级城市有的是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了,造成不仅没有国有企业,而且没有经营性的国有资本;地市一级中60%-83%卖掉了国有企业。”(《经济观察报》),既然如此,既然是国有资产,作为广义上的“主人”们,应该有向“管家”们了解如此大规模卖国有资产的得失的权力,作为“管家”们,也有向“主人”汇报的义务。
令人困惑甚至愤慨的是,情况可能不会乐观,如果你打开网络搜索引擎,以“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得到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都是关于国有资产被贱卖、半卖半送、干脆白送的文字,而且,就笔者及亲朋好友的目力所见,也不外是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之类丑恶罪行。相信国资委对这种现象是有所警惕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充分的、权威的、详尽的调查统计和评估,别说禁止,按照老百姓的语言,“放`P都不响”,你连真实情况都不掌握,犯罪分子们还怕什么,到时候法律精英们跳出来要证据,保护因吞噬国有资产而发财的小偷、强盗们的人权,如何应对。因此,尽管可能有些晚了,我们还是要问几个为什么,其中,最直接、最能够体现“卖”的情况的,莫过于我们老百姓卖菜时本能地采用的计算方法,究竟卖了多少钱,是赔了,还是赚了,卖的钱是买了酱油还是盐巴。
第一问:卖了多少钱?参与买卖的国有资产,究竟有多少规模,按照多个媒体披露的数字,我国目前经营型国有资产大概有10万亿,有说是11万亿,几乎相当于现时人口人均近一万的资产规模,如此庞大的资产,都是什么资产形态,动产几多、不动产几多,其中“良”的几何,“劣”的几何,“良”的卖了什么价,“劣”的卖了什么价,有多少资产值得一卖,实际上卖了多少资产,这些资产又回收了多少真金白银,银行和地方、中央财政是否有体现这一收入的专题统计。如果有,怎样评价这些资产出售的结果,如果没有,又如何评价管家的工作。
第二问:价格何其低?我们所见到的曝光的出售事件,大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转让了使人无法置信的庞大资产,比如150元受让一幢楼房、比如数百万受让数千万、比如数千万受让数亿,比如笔者眼前就有一个按照评估有8亿资产的企业,准备以2千万的价格出让给个人。这种极其悬殊的出让、受让价格,客观上把国有资产变得“一文不值”,在这些资产中,有大量的土地、厂房、办公楼、矿山等成分,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资源性资产,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值钱、值大钱的,为什么一到了“股份制改造”的环节,就狗屁不值,非要以如此低廉的代价出让。这种根本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行为,在全国大行其道,是管家们没有看到,还是看到了管不了。
值得玩味的是,国家国资委一再强调加强对中央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并且也乐道于进行了对中央企业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因为“我们国有大中型企业尽管数量不多,大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3%,但其工业产值和利税所占比例大概在50%以上”“国有企业上交的利税额每年都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50%以上,贡献很大。”,这确实是“抓大放小”。但是面对“我国目前经营型国有资产大概有10万亿,分布在19万家国有企业里,中央政府直接管的企业只有100多家,99.9%的企业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的”和“现在全国的一些县级城市有的是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了,造成不仅没有国有企业,而且没有经营性的国有资本;地市一级中60%-83%卖掉了国有企业”又一种严峻现实,国有资产的流失又不可谓不大,从宏观上看,只盯住中央大型国企,又不免“因小失大”。为什么国家级的国资委把眼光放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面,而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却把眼光紧盯在“卖”甚至“送”上面,难道这国家政策还有“中央版”、“地方版”之分。
第三问:谁是受让者?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低价、无价受让国有企业资产的,往往是原来的经营者,还有就是与原经营者有千丝万缕经济往来关系的私营资本家。“良”资产的如是,“不良”资产的也如是。对“良”者,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既能够为地方带来稳定的、可观的税利收入,又使企业的中老年职工在将近退休的时候能够有个希望,减轻社会的福利负担,经营者非要把这些资产据为己有,出发点是什么。对“不良”者,企业濒于破产、负债累累,跟经营者有很大关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产品不愁销路,市场占有率不低,在“改制”风刮起来之前生产经营一直很好的企业,似乎是“迎合”形势的需要,开始得“不良”的病,大肆借贷,货款“无法收回”,逐渐“崩溃”。那么,在落入私人之手后,“不良”就解决得了么?如果靠强行低代价遣散中老年职工、搁置、拖延、逃废银行债务等手段把负担抛给社会,把利益留给自己,这样的好事谁不会?为什么非要原经营者才行。
这种把国有企业故意搞垮,吃里扒外,在国有的时候不顾企业状况、职工死活拿高薪,在“转制”的时候又取国家而代之的,两头占便宜的“能人”,在此次卖国有资产的大潮中,有多大比例,如果比例不小,是不是说明所谓“国有经济没有生命力”之说,根本就是一句谎言。对这批人,无论其是否已经得手,是不是都应该从严审计,先追究其国有企业“不良”的责任,再追究其收购动机,三追究其收购资金来源,一条条过关,先“干净”其身,再谈其受让的合法性。
第四问:谁是受益者?按照经济学精英们画的“大饼”,此次卖国有资产是“三赢”的,国家盘活了资产、增加了税收,私人资本家们的本事“活力”、资金“活力”得到了充分的迸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面临失业的中老年职工,有了新的倚靠,果真如此,其乐融融。那么,是否应该向人民群众展示,一是通过此次大卖,国家回收了多少资金,用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记得国家为建立1600亿的社保基金,通过财政拨款1000多亿,而发行福利彩票和国有股出让,只筹集了1600亿中的300多亿,与国有资产10万亿的规模和地方管理的国有资产已经出让了60%甚至100%的情况来看,基本没有多少资金国有资产转让的结果进入社保体系,经济学精英们的这个预言成为谎言。二是通过此次大卖,制造了多少富豪,那些人靠着不明不白的资金,有的用企业“欠他”的账面债务抵消收购款,有的是靠做公司管理者由政府“赠送”的股份成为大股东等,轻易将数百万、数千万、数亿国有资产揽入怀中,成为新贵,在产生新贵的问题上,经济学精英们没有说错。三是在此次大卖中,又有多少企业职工以区区一两万元的代价买断工龄,扫地出门,多少人生活无着,看病、子女上学无钱,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由转让国有资产得来的钱,有多少用于失业职工的身上,在这个方面,经济学精英们可能又在撒谎。
面对10万亿的庞大资产,此次转让的规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说是化时代的。我们在感叹建国50年的艰苦奋斗积累起来的属于全国人民的财富之多的同时,还应该对我们的前辈、我们自己在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时代经过勒紧裤带,胼手胝足,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财富有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如果说“卖”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不可阻挡,那么相应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铜墙铁壁在哪里?前苏联的庞大国有资产,通过一种所谓“全民持股”的方式,搞了一个“公平”的分配,再加上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保驾,最后还是没有阻挡住一小撮官僚资产阶级、垄断寡头迅速把国家经济拖向“休克”的深渊。我们国家资源有限,人口众多,基础条件甚至不如前苏联,如果不负责任地任由自由经济学精英,既得利益的私营资本家,吃里扒外的国有资产经营者从理论到实践大肆瓜分国有资产,后果将会是什么。
既然历史把“转制”这个艰难的使命交给了国家的这一代管家们,我们老百姓就希望管家们做个明白人,我们自己也做个明白人,无论如何,象卖菜的老农对老太婆有个交待一样,首先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有个交待,10万亿的国有资产,究竟能卖多少钱,究竟卖了多少钱,究竟卖给了什么人,究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好处。先把帐算清,如果觉得我们老百姓这样提问题不合适,不够资格,不上档次,不符合“正规渠道”,那我们强烈恳请人大代表们向管家们提出,把帐算清楚。你今天不算,将来总会有人算,并且会伴随着历史的光荣榜或者是耻辱柱一起清算算,因为10万亿对中国人民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
|
|
***************************************** |
回复关系:
- 强烈呼吁人大问问管家们:究竟卖了多少钱?(云淡水暖: 2004-06-21 21:59:06)8462 Bytes(7/1129/50)
- 投您一票!(xwhx: 2004-06-22 10:52:36)0 Bytes(0/1/0)
- 好!(瑷英: 2004-06-22 10:49:49)0 Bytes(0/0/0)
- 好!(田耕: 2004-06-22 08:15:02)0 Bytes(0/2/0)
- 好文章,问的好。(夜长风: 2004-06-22 00:02:56)0 Bytes(0/1/0)
- 为何不向上面举报?(广东方世玉: 2004-06-22 09:38:25)0 Bytes(0/1/0)
- 借宝地跟老吴建议书名(searchfortruth: 2004-06-21 23:48:14)42 Bytes(0/70/3)
- 好,支持(亦无名: 2004-06-22 08:44:43)0 Bytes(0/1/0)
- 看见了,谢谢。w(老吴: 2004-06-22 08:33:51)0 Bytes(0/2/0)
- 支持!(雁过留声2: 2004-06-21 23:22:45)0 Bytes(0/1/0)
- 好文!不知云淡网友父亲的病好一些没有?(雁渡寒潭2: 2004-06-21 22:04:43)0 Bytes(0/7/0)
国企改革怪现象,改制改垮九成国企! ZT |
[不碍事] 于 2004-06-21 15:49:48上贴 |
国企改革怪现象,改制改垮九成国企! : 新华头条 日期: 2004-06-21 14:04
河南镇平:国企改革怪现象调查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6月21日 11:02:2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新华社音像部《新华纵横》栏目组张彩霞 王冠明
编辑:《新华每日电讯》田朝晖 强晓玲
●改制改垮了国企,干部却在厂区建起别墅
河南省镇平县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县城,然而在县城内,豪华别墅却是随处可见,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别墅群都是建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生产区内。这是怎么回事呢?
●政府职能部门成了一个个高利贷者
河南省镇平县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倒闭,但是厂门口却还有人看守,看门的职工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发组织的一个工人护厂队,主要是为了防止厂里的设备不被偷走。但是工人护厂队的命运怎么样呢?
因为“国企改制”而丢了工作的职工,眼看着原厂区盖起豪华别墅,自己却只能住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
在企业生产区新建的豪华别墅里,住着的都是县里局委以上的干部和亲戚。
怪象一:改制改垮了国企,干部却在厂区建起别墅
河南省镇平县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县城,然而在县城内,豪华别墅却是随处可见,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别墅群都是建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生产区内。
这是怎么回事呢?
■17家企业的厂区,有500多栋洋房别墅
●“过去很多企业都很红火,现在搞的工人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记者先后来到原镇平县羊毛衫厂、原镇平县玉雕厂、原镇平县有线电厂、原镇平县丝织厂的生产区,现在这些地方都已变成了洋房别墅区。
记者初步调查统计,在镇平县的17家企业的厂区中,有500多栋洋房别墅。
如此漂亮的别墅群,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也不多见。好奇心促使记者深入到这些企业作进一步的调查采访。
在已是残垣断壁的原镇平县有线电厂的围墙边,一些原国企职工纷纷向记者反映情况。
“我们全县在改革前有34家企业,现在全面临这种情况(他指着有线电厂说),镇平没有工业了,国有企业全部瘫痪。厂里的房子都卖了,地皮也卖了,像这样都盖成了小洋楼。”
“过去很多企业都很红火,现在搞的工人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大部分地都盖房子了,现在酒厂也正在盖。”
……
应企业职工的要求,记者来到了镇平县丝织厂职工居住区,眼前的情形使得记者为之一惊。
在一名原丝织厂职工的家里,这名职工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家,俺一家3口住在这里,我75年进厂,熬到现在近30年了。”
记者问:“这房顶上面的塑料布干什么用的?”
“下雨漏水,用塑料布防雨,就这俺厂里也不让住了,把这地皮卖了,人家还得撵我们,现在生活困难,他们找黑社会的人威胁我们,撵我们走,限我们半月搬走。”
“就这房子也撵你们走,撵到哪里住?”
“人家不管(领导)土地卖给房地产了。”
“像你们这样被撵出去的职工大概有多少?”
“现在住这里的基本上都要撵出去,有几百户。”
……
曾担任过丝织厂车间主任的王道臣告诉记者,他们厂的土地、设备、厂房都已经被廉价贱卖了,连厕所和职工正在居住的南北两处生活区的5栋家属楼和两排平房也都给卖掉,在这些生活区住有职工130多户。
随后,记者又跟随原有线电厂的职工来到了他们居住的“筒子楼”。污浊的楼道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煤烟味。
工人们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厂原来盖的两栋单身宿舍楼,楼里住了70多户200多人,由于常年失修,好多房子经常漏雨。“职工俺一家三口人住了一间房子,这个楼没水没电,连个厕所也没有,俺职工兑钱盖个厕所也被他们扒掉了,这个压井也是职工自己兑钱修的。”
■是谁住在别墅里?
●“在我身后的这片地原来是我们厂里的,现在都被我们县的领导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所占用了,现在都盖成这些小别墅了”
记者看到,距这些破旧的筒子楼不远,就是那些在企业生产区新建的豪华别墅。这些豪华别墅每座占地面积为0.3亩—0.5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镇平县玉雕厂现已盖起52座别墅,按每座别墅造价最少30万元计算,总造价就达2500多万元。
那么,是谁住在这些豪华别墅里呢?
当记者想走进这家别墅了解情况时,却遭到这家主人的呵斥和谩骂。
一名原镇平县有线电厂职工说:“在我身后的这片地原来是我们厂里的,现在都被我们县的领导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所占用了,现在都盖成这些小别墅了。”
据知情者透露,这家别墅的男主人是镇平县盐业局某领导的司机。
职工还告诉记者,仅在镇平县有线电厂生产区别墅群里,就居住着7个县里局委以上的干部,另外还有这些领导的亲戚朋友。
在现场,原镇平县有线电厂职工郝建民说:“那两间是社保局局长的房子,这三间红铁门是政协主席王耕旭建的,这边是国税局长建的,这是我们原厂长张保同建的别墅,那个搭衣服的是我们城建局长的房子,紧靠着西边的是自来水公司经理的房子,再往西那座是环保局副局长的房子,前边有水塔的是城关派出所指导员的房子……”
■改制6年多,90%的企业破产或无法运转
●“俺这个厂,改制时负债率是全县最低的,但垮得最快,就像五马分尸一样,谁都想分点东西,国有资产就这样分掉了”
记者了解到,被别墅占据的这些企业原来都是镇平县的支柱企业和知名企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企业的生产区都变成了别墅呢?
一名原镇平县有线电厂职工说:“俺县原来有30多家国有企业,1997年县里对企业改制,这改一个倒一个,现在俺县的国有企业都倒闭了(指着有线电厂说)都像这个厂一样,设备、厂房、地皮都卖了,厂子没了工人都下岗了。”
原镇平县有线电厂党委副书记沙国英告诉记者:“俺这个厂,在过去是有名的花园式企业,尤其是1986引进了日本先进的生产线后,生产销售一直不错。改制时负债率也是全县最低的,但垮得最快,就像五马分尸一样,谁都想分点东西,国有资产就这样分掉了。”
据了解,镇平县原是一个工业强县,全县有34个国有企业。1997年,镇平县被河南省定为国企改革特试县,对全县34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然而经过6年多的改制,却有90%的企业破产或无法运转,80%的工人下岗,70%的下岗工人拿不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了生存,厂里又把土地作为抵押,向政府有关部门高息贷款。
原镇平县原有线电厂职工郝建敏说:“现在厂里的40多亩地也被分了13块抵押、拍卖给了县财政局、民政局、养老保险局、银行等单位和个人,厂区变成了别墅区。设备、厂房、职工宿舍也卖了,企业咋能不垮呢。”
在镇平县经贸委,记者看到了一份《关于深化直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上面写到:“经贸委14家直属企业,帐面负债3.9亿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及劳动保险费约近5000万元,14家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高达355%。”
镇平县经贸委主任常振亚补充说说:“由于改制时机不成熟,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导致我县国企改革试点不成功。特别是一些厂长经理在改制期间,仍然向政府部门和个人高息放贷,时间大多是1、2个月,这都是明摆的套,一到时间,他们马上向法院起诉,法院一执行地就没了。”
主持人:为什么镇平县的国企一改就垮,常局长的一番话,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企业不改制还可以生存,改制之后却连土地都被瓜分了。那么都是哪些部门向企业发放了高利贷呢?
怪象二:政府职能部门成了一个个高利贷者
记者在河南省镇平县采访的时候发现,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倒闭,但是厂门口却还有人看守,看门的职工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发组织的一个工人护厂队,主要是为了防止厂里的设备不被偷走。但是工人护厂队的命运怎么样呢?
■护厂职工遭到打击报复
●“因为我们职工为讨公道,追回国有资产,向上级反映问题。”
镇平县有线电厂破产后,大量债主涌上门来,将厂里值钱的东西一扫而空。为了保护工厂剩下的设备,有线电厂的职工自发组织了工人护厂队。但护厂队难以护厂,2003年11月23日晚上,车间和仓库被一把大火烧掉,案子至今没有破;一些参与护厂和追讨国有资产的职工还遭到打击报复。
镇平县迪生电子有限公司(原有线电厂)销售科科长李占敖告诉记者:“因为我和职工一起为讨公道,追回国有资产,向上级反映问题,遭到打击报复,2003年的2月18日,我家的住宅大门被汽油纵火焚烧;今年的4月19日,又遭到不法分子砸我家后窗。”
当记者问到:“两起案件都没有结果吗?”
“都没有结果”李占敖痛哭起来。
2003年4月4日晚,原有线电厂职工周顺成和爱人竟在自己的家中遭到殴打。周顺成对记者说:“他们将我爱人按到床上毒打一顿,又将我按到沙发上打,最后我们两个人都到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出院以后落下个头疼病。”
■政府职能部门成了一个个高利贷者
●债权人中除了金融部门以外,还有县财政局、民政局、粮食局、经贸委、社会保险局等许多政府部门
工人护厂队成员为什么被打,他们究竟妨碍谁的利益呢?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一些企业《负债明细表》上显示的债权人,除了金融部门以外,还有镇平县财政局、民政局、粮食局、经贸委、社会保险局等许多政府部门。镇平县原有线电厂党委副书记沙国英对记者说:“有线电厂的情况基本上也代表全县国有企业的情况。”
在镇平县民政局,农村养老保险处的主任李冰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账目薄,记者在上面看到,在1997和1998年县民政局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就向原县丝织厂、印刷厂、有线电厂、曲轴厂、织袜厂等十几家企业,发放贷款近1000万元。”
记者问到:“镇平县1997年在民政局贷款的有多少家企业?”
李冰:“有10多家吧。”
从李冰提供的账目簿上记者看到,1997年7月30日,原县印刷厂的负责人贷了两笔款,一笔是60万元,一笔是73万元;原丝织厂、光学公司、曲轴厂于1997年分别在此贷款30万元、46.5万元和79万元;鑫鑫集团公司在同一天贷了两笔款共123万元,这些企业都是以2分7厘的月息,1到3个月的期限贷的款,贷款到期后,由于企业无力还贷,只有将设备和房地产等抵押品,由法院拍卖还贷了。
当记者问到:“贷给他们是什么样的利息?”
李冰指着账目簿说:“上面写的都有。”
记者:“两分七(厘)。有线电厂总共贷了多少钱?”
李冰:“34万9(千)。”
记者:“现在这笔钱还了吗?”
李冰:“还了,还了8万多,还有26万,这26万是用他们厂的地皮还的。”
记者:“多少地皮?”
李冰:“当时我也不清楚,这个是法庭执行的。”
记者:“哪一年?”
李冰:“98年,法庭执行的,应该是法庭有卷。”
记者:“那现在这块地皮民政局做什么用了?”
李冰:“法庭经过竞拍给他卖了,卖的现金我们拿过来了。”
除了民政局之外,镇平县粮食局也曾向一些国有企业高息放贷。粮食局的办公室主任李海云告诉记者:“2001左右由县政府出面协调,经贸委出面,粮食局把丝织厂的部分资产,其中包括一部分机器设备,部分厂房,让我们买了过来,买过来以后,当时由于这部分资产在哪闲置着,没有利用,所以为了盘活这部分的资产,我们把他买过来以后,随后对外进行租赁承包。”
■企业借来的钱在改制过程中被企业领导据为己有
●几年过去了,腐败分子仍然逍遥法外
采访中,镇平县的国有企业职工纷纷向记者反映,政府职能部门的高息放贷,是造成企业倒闭停产、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而这些不合情理的借贷行为没有企业领导的参与是不可能发生的,企业借来的钱也大都在改制过程中,被企业领导以各种名义据为己有。据有线电厂的职工们反映,他们厂原来的厂长张保同和翁子英贪污受贿最为严重,记者就此采访了镇平县检察院和纪检委,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刘云在请示了县反贪局的领导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刘云说:“关于张保同的案件,检委会研究室也参与列席记录,很不清楚,厂里没账,张保同好像被告的是贪污集资款,为张保同案来回反复,复查退查三四回。
记者问:“翁子英呢?”
刘云:“关于翁子英这个案,你上纪检委,当时移交时,他所有的材料,关于国有资产的处置,那个厂的国有资产处置,纪检形成卷了,就那保存着呢。”
在调查中镇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李立告诉记者:“翁子英还有建筑队的施工头,大概姓王,这两个人纪委都经过报请南阳市纪委,要采取双规手续,但是从(2002年)10月一直到2003年过了春节之后,这两个人跑了。经过给县委汇报,县委决定转检察院,现在大概有这么厚的两沓子卷宗都在检察院。”
据职工反映,镇平县纪检委在办理有线电厂原厂长张保同和翁子英的案件时,收了有线电厂6万元的办案费。镇平县原有线电厂职工郝建敏说:“纪检委在办我们厂案子的过程当中,收了我们6万元办案费,可是直到现在几年过去了,腐败分子仍然逍遥法外,全厂职工对这个事情很关注,他们办案是怎么办的,收我们6万块钱办案费,是办案咧,还是对犯罪分子的保护费。”
记者在镇平县采访的10多天中,为更深入的了解情况,多次要求采访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领导,但县委宣传部的负责同志联系的结果却是,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及分管工业的领导都在北京、南京出差,无法接受采访。对于镇平县在国企改制中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记者采访了河南财经学院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石璞。他说,现在我们国企改制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对国有资产的最后一次掠夺和私吞,通过高息贷款,把一个企业给套住,然后又通过非正常的手续、手段,把一个企业给变卖了,这个过程是一个违规的、违法的、腐败的行为。
主持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大力支持。然而镇平县部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却利用这些机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高利贷者,这种情况如果政府不加以管制,可能会给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副作用 。(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6/21/content_1537168.htm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8428565&pg=1
http://202.99.23.237/bbs/ReadFile?whichfile=573439&typeid=17
|
|
***************************************** |
|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刘震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