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论背后的历史唯心主义
田改伟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极力宣传所谓“普世价值”,认为西方的民主、自由具有普世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必要进一步剖析“普世价值”论的本质,澄清错误观念,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关于民主是否“普世价值”争论的由来
“普世价值”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哲学命题。把“普世价值”命题引入政治领域是与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的力量对比有着密切关系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围绕如何看待和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问题,列宁就与考茨基等人就“一般民主”、“纯粹民主”等观点进行过激烈的争辩。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只能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骗人的民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专政。“只有自由主义者才会像考茨基那样忘记资产阶级议会制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是有历史条件的。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中,被压迫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这个惊人的矛盾:一方面是资本家‘民主’所标榜的形式上的平等,一方面是使无产者成为雇佣奴隶的千百种事实上的限制和诡计。正是这个矛盾使群众认清了资本主义的腐朽、虚假和伪善。”{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图把西方民主作为“普世价值”,成为它们向外输出价值观和干涉别国内政的理论依据。一些西方学者也加以配合,提出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全球取得了最终胜利,宣称“意识形态”终结。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撰文《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明确把民主与普世价值联系起来,认为民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普世价值”。
2005年10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阐明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全面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该书开篇提出“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2}白皮书的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与此同时,围绕民主是否具有“普世价值”问题,出现了一些针对白皮书、针对我国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质疑、攻击和讨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不同人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民主诉求,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解决还是从“普世价值”的标准和方法解决成为争论的焦点。其中就有人主张民主具有“普世价值”,我国的民主建设应该遵循“普世价值”所确立的原则。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民主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理论热点,有人借机宣扬“普世价值”,希望中国走“普世民主”之路。也有些人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来宣扬“普世价值”,希望“汶川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北京奥运“开出一个新中国”,希望中国借机全面融入现代“主流文明”、“承认普世价值”。有些主张“普世价值”的人甚至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中国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主张和纲领。
二、“普世价值”论是典型的历史唯心论
“普世价值”论主张人类存在着普遍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共同价值,实质上不过是把某些国家、民族的价值或某些国家、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当作人类普遍永恒的价值追求。很明显,“普世价值”的主张,是带有强烈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特征的思想,它相信存在着超越时空的、普遍而永恒的价值体系或制度规范,体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命题。
“普世价值”论割裂事物的一般性和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认为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的观点,就割裂了民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没有脱离特殊性的一般,也没有脱离一般性的特殊性的存在。主张民主具有普世性的观点,只看到了民主的一般性,并且把一股性抽象出来,认为一般性和普遍性是民主的全部和实质,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如何认识民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厘清围绕这个问题的迷雾,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在谈论生产一般的时候,指出:“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这种差别。”{3}这是我们看待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科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具有一般性,这个一般就是把不同类型的民主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如民主都有选举、监督等。但是,即使这些民主的一般本身也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如,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等。因此,古希腊民主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不同于无产阶级的民主,构成民主发展的恰恰是这些不同于民主一般性的民主的差异性。
主张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的错误就在于把民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割裂开、对立起来,认为存在着脱离特殊性的、脱离具体历史发展的民主的一般性。民主作为与“独裁”、“专制”相对立的政治主张和制度,都承认广大人民群众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事务的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个人或几个人独断国家政权,这是其共性。然而,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论民主的表现形式还是民主实际内涵并不一样。我们承认,民主思想在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中曾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阶级性始终是民主的主要属性。
“普世价值”论脱离各国实践谈论抽象的价值。对历史上各种具体民主制度的共同性进行科学的抽象,形成民主的一股性,是人们把握这种政治制度的科学方法,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这种抽象便于我们整体上认识历史上形成的不同形式的民主的本质,便于把民主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相区别。我们不能把民主归纳为所谓人类普遍永恒的价值,不能就民主谈民主,为民主而民主,只能把民主放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放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认真考察各种类型民主的差异性,才能科学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不同类型的民主以及民主的功能。就观念形态而言,无论民主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民主”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的,从来没有什么“普世”的民主观和民主制度。
“普世价值”论具有“先验论”的特点。从一个先验的永恒不变的原则出发来分析现实世界,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普世价值”论的特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原则不是分析事物的出发点,而恰恰是分析事物的结果。“普世价值”论认为人类有一个先验的价值,运用先验的原则、价值来分析现实世界,分析各国政治制度,是历史唯心主义在价值观和政治领域的表现。“普世价值”论一般用抽象的人性论作为这种先验价值存在的理论基础,从一些先验的原则中企图得出不同国家和民族都适用的具体政治道路和政治制度显然是荒谬的,就是在西方,这种思想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民众的批评和质疑。
三、主张民主是“普世价值”会严重误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普世价值”论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理论。“普世价值”是西方观念史发展的产物,被西方自由主义所继承,是近代自由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理论家对“普世价值”的内容和强调的重点也不尽相同。认为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的各种主张本身,往往也相互冲突、不能自洽。
近代以来,“普世价值”观被西方统治者利用,成为对外输出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工具。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就指出:“普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4}。这就一语道破了西方社会鼓吹“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
在我国,认为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的主张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因为“普世价值”不讲界限、不讲差异、不讲情境、不讲条件,只讲抽象的普遍原则,极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政治极端主义。用这种理论衡量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西方民主当作中国民主建设的榜样,产生“洋教条”。当中国的民主发展同这种“普世价值”主张不一致时,他们不是认为关于“普世价值”的理念存在问题,而是认为中国的民主实践有问题;当中国决心不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两院制,走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时,就抱怨中国的民主实践没有按照他们的理论来进行。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然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上歧途。
四、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争得民主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执政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杜会主义现代化,把民主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不可否认,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制度不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参与的愿望不相适应的地方。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使我国的政治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更好的落实和体现。我们追求的民主、自由、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并不是什么“普世价值”。我们也一定要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发展民主政治上的一些有益做法,但是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民主制度。在宣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一定要跳出“普世价值”的误区。就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5}反对用西方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作为衡量、评价中国民主发展的尺度。
总之,关于民主是否具有“普世价值”的争论,实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民主观、两种世界观、两种方法论、两种话语体系的争论,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以什么思想为指导,走什么路的争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努力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不畏干扰,不走邪路、歪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注释:
{1}《列宁选集》第3卷,第6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56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