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黄楠森: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黄楠森 · 2024-01-08 · 来源:哲学与大众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还有不少哲学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甚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我是其中之一。我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看成一门科学来讨论它的不变性与可变性。那么,它的不变性表现在哪里呢?它有些什么观点不会过时,不会被推翻呢?

  

 

  黄枬森(1921.11.29~2013.01.24),男,又名黄楠森,原名黄述烈,四川省富顺县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大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枬森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马哲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北京市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

  近年来举出种种理由来取消、否定、推翻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论著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大有将它永远打进历史博物馆之势,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它过时了,该退出当代舞台了。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来反对这种观点,意犹未尽,本文拟针对“过时论”进一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个理论一旦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就不会过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只会被修正、被丰富、被发展现在西方流行着一种相对主义或怀疑主义观点,认为科学史或人类认识史只是从前的理论被后来的理论不断取代的历史,而不是科学知识的变化、发展、积累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他的主要根据就是他的证伪主义。在他看来,一种理论要被证伪是可能的,要被证真是不可能的,科学史上许多理论,是在出现了相反的事实根据后就被推翻的,即被证伪了;有许多理论,尽管有一定事实根据,但并不能被证真,因为事实根据是特殊的、部分的,而理论是普遍的、整体的。因此,没有被证伪的理论只是暂时未被证伪,只要出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它就被证伪了。相反的事实迟早是会出现的,它迟早是会被证伪的,这时未被证伪的理论就会取代它。

  这种观点流传到了中国。在我看来,自然科学家接受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因为这种观点根本不符合科学史的事实,科学家们未必肯毫无根据地自我否定。但这种观点对哲学界的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把它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外哲学史都像是一部改朝换代的历史,都是一种哲学取代另一种哲学,一个哲学流派取代另一个哲学流派的历史,确切点说,是众家争鸣,一批哲学家取代另一批哲学家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轮流成为显学。两汉经学为魏晋玄学所取代。而佛学又盛行于南北朝与隋唐。宋明的理学与心学取代了佛学,而明清兴起了实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哲学传入中国,随后又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建国以前,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足鼎立,而建国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独领风骚。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仍是主流哲学,但各家各派风起云涌,层出不穷,甚至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内部也流派纷呈,争妍斗艳。外国哲学,无论西方东方,古代现代,均是如此。可以这样说,波普的观点如果指的是哲学,那是再恰当不过了,但并不符合科学史的实际状况。

  科学史或人类认识史上确有许多理论在当时是被人们认同的,但后来被证明是根本错误的,尽管这些错误理论也产生过历史作用,在今天确实“过时”了,只能在人类认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理论在历史上是不少的,例如地心说、燃素说、以太说就是这样的理论,它们虽然曾拥有大量的信奉者,随着科学的发展,它们都被推翻了,分别为日心说、氧化说、场论所取代。但是,是不是所有理论都是这样呢?否。有很多历史上的理论尽管是在当时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其局限性,但只要它们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它们就是不可推翻的。例如日心说是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它取代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它包含了若干错误。它认为太阳静止不动,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错误的。后来天文学告诉我们,太阳也在运动,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根本没有中心,太阳在银河系中也不处于中心位置,那么,日心说这个400多年前的旧理论是否已被推翻了呢?否。它关于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以及太阳与行星的关系的一系列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是否定不了的,不会“过时”的,除非亿万年后太阳系变化了。又如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1687年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的,是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构成的力学演绎体系,后来又经过了科学实验的多次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不仅成为物理学界公认的唯一的力学科学,而且成为声光电热各个领域研究的基础,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标志。但是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表明经典力学中的许多观点都是错误的,如空间是绝对的,时间是绝对的,质量是守恒的,能量是守恒的,能量与质量是不能互相转化的,等等,那么,经典力学是不是被推翻了呢?过时了呢?并不是这样。经典力学并没有被推翻,只是被限制了。20世纪的科技革命的实践表明经典力学对高速和微观的领域是不适用的,而在低速和宏观的领域仍是适用的,在这个领域中,它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都是正确的。

  在科学史中出现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错误的,即使能流行于一时,迟早会被推翻,永远停留在历史博物馆;另一类是科学的,由于实践和时代的变化,这种理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会被推翻,其中的错误成分会被修正或剔除,其中真理的成分会成为某门科学的现实成分而活跃于人类的理论活动的当代形态之中。那种认为科学史不过是未被证伪的理论取代已被证伪的理论的观点是虚无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哲学,它同历史上的各种科学理论一样,是不会被推翻的,它的基本观点不会过时,不会被驳倒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情况不大相同。象天文学、物理学这类基础自然科学在近代已形成为科学,即其理论体系和主要观点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而得到公认的,尽管在前沿问题上可能存在很多分歧,而哲学实际上是处在前科学的阶段,即作为科学的哲学还未形成的阶段。没有一个哲学不说自己的哲学是真理,但至今没有一个哲学体系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而得到世界的哲学界公认的,哲学仍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百鸟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这里的“哲学”是指所有哲学,并非只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哲学的核心是世界观,而世界的两大部分一是自然界,一是人类社会(包括人的精神活动)。毛泽东实际上肯定了哲学的实证性。但是,哲学家从来都认为哲学是思辨的而不是实证的,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的实际材料上进行思辨,他们却不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是自发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思辨的,又是实证的,在这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是共同的,只是思辨与实证性在程度上或比率上有所区别而已。所谓实证科学,不过实证成分更多一些;所谓理论科学,不过思辨成分更少一些。当然,也有极端,逻辑科学是纯粹思辨的,但归根到底仍离不开实证;实证材料是纯粹实证的,但如无思辨,它就只能是材料的堆积,不是科学,甚至材料的梳理、分类、排列也不能不包含思辨的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地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除了批判继承了历史遗留的思想材料以外,就是运用思辨的方法总结和概括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实证知识。确切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是对总结和概括之总结和概括。

  马克思曾是思辨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信奉者,其思辨力是很强的,他之所以转向唯物主义诚然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对他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概括。恩格斯学习自然科学,从中引伸出许多哲学原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列宁也是如此。毛泽东的许多哲学思想是他对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特别是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总结和概括。苏联专业哲学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建构的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根据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言论和他们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之故,过去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都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把哲学变成了科学,结束了哲学的前科学阶段,这个哲学的开创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笼统讲,它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确切点讲,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形成于40年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形成于70年代,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形态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它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哲学,也是科学的哲学。作为科学家族中的一员,它同其他科学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承认它是科学的哲学,有的哲学家根本不承认哲学是科学,有的哲学家根本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哲学。这种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哲学界也流行起来,甚至不少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家也鼓吹这种观点。但是还有不少哲学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甚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我是其中之一。我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看成一门科学来讨论它的不变性与可变性。那么,它的不变性表现在哪里呢?它有些什么观点不会过时,不会被推翻呢?

  严格讲,辩证唯物主义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两门科学,即世界观和认识论。由于世界观的指导认识的功能,有时人们把世界观称为认识论,或笼统说哲学就是认识论,但严格讲,世界观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世界及其一般规律,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二者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把二者区别开来不是把二者割裂开来,二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如不把二者区别开来,也弄不清楚二者的关系。一般还认为它包括方法论,即辩证法,这种理解也是不科学的。方法论应该是一门科学,即以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使用的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但辩证唯物主义中并没有这种内容。所谓辩证法(Dialecties)并不是辩证的方法(Di-alectical method),它是一种误译,可能来自古希腊智者的辩论术,正确的译名应是“辩证论”或“辩证学”,即关于辩证规律的科学,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决不是“自然界的辩证方法”,自然界没有什么方法,而是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应为“自然辩证论”,至于辩证的方法,它是辩证的规律的运用,也不能把它等同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部分,即三个基本规律和若干范畴实际上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宇宙的一般规律。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包含两部分:世界观与认识论。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这两部分有些什么内容是不会过时的,是驳不倒的。

  这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篇短文里,我们不可能系统地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只能举出其中的几点。

  首先不能取消的就是作为一门学科的世界观。现在中外哲学界要取消这门学科的言论很多,包括一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外国“拒斥形而上学”的观点甚为流行,中国也有不少人认为“本体论”是“本质主义”、“基础主义”,是古代的东西,在近代就已经过时了,更不用说现代、当代。我写了不少文章同这种观点争论,这里只想谈一点。这种观点把世界观同历史上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混为一谈了。历史上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把形而上的东西或本体与形而下的东西、非本体分开,似乎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形而上学世界、本体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谈的世界观追求作为整体的世界,追求现象的本质、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这同过去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有共同之处,即对现实世界的整体研究或一般规律研究,但决不是去追求现象背后的什么东西或现实世界以外的什么东西,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拒斥形而上学、拒斥本体论的观点实质是否定研究整体、研究本质、研究一般规律,这种观点不但是不能成立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任何科学都在研究整体、研究本质、研究一般规律,不过它们研究的是某一领域的整体、本质和一般规律,怎么能拒斥对世界的整体、世界的本质、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呢?拒斥世界观就是拒斥一切科学,就是拒绝按科学知识的指导从事一切实践活动。其次不能推翻的就是关于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的观点。所谓“客观存在”就是其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是唯物主义的起码观点,不但自古以来受到唯心主义的挑战,近20年来也受到多方的质疑与责难。但是,这种观点是全部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每个人的生活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也是为人类的科学发展所证明了的,每个人除精神病患者以外在其各种活动中都是自觉地或自发地按照这一观点行事的,否则他将寸步难行。这包括那些自觉地攻击这个观点的人。这个观点是否定不了的,也不能否定。

  再次最基本的辩证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是不能否定的。这也是近20年来议论甚多的问题之一。许多人认为一分为二不普遍,一分为三才是普遍的甚至认为一分为多才是普遍的,因此,应以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取代一分为二。其实辩证唯物主义没有否定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第三者其实就是中间状态,一分为三不过是一分为二的引伸;一与多、整体与局部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对重要范畴。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最基本的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又是多种多样的。这个观点是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和外国哲学史树立起来的,是不能轻率地取消的。

  第四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是反映的观点。这也是20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认识不是反映,而是选择,是创造,千方百计夸大认识的主体性,借以否定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从来没有否定过认识的主体性,因为认识是主体———人的认识,怎么可能没有主体性呢?马克思主义讲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一种主体性。其中当然包括主体的选择、创造,但选择、创造的基础是反映,离开正确反映的选择、创造是盲目的选择和胡编乱造。选择、创造是认识中不可缺少的,但基础是反映,这是不能含糊的。事实上,认识作为反映不但已为无数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发现所证实,也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反映论反对者的发言和文章本身就离不开反映,如果认识不是反映,唯能听懂他的发言,看懂他的文章呢?

  这里只是举了几个实例作为根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是驳不倒的,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是不能推翻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有不少观点是驳不倒的,对此应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讨论。人类不能掌握绝对真理的整体,但是能掌握绝对真理的颗粒,各种科学中都包含有许多绝对真理的颗粒,否认绝对真理颗粒的相对主义必然导致科学史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哲学,它同历史上的各种科学理论一样,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是必须随着时代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但它的整个体系并不是绝对真理,时代变化发展了,它的一些观点就会过时,就需要修正或抛弃,还应该用新的内容来丰富它,发展它。不仅如此,它的体系在建构的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也不是很完整的很严密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因此,它究竟在哪些地方过时了,哪些地方不完善,也是应该研究的。这篇短文难以胜任这个任务,我们还是举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首先是对象不明确,结构不清楚。前面已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实际包括世界观和认识论,它们是两门学科,各有自己的对象,但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时,指的只是世界观的对象,认识论的对象是什么,不明确。确切讲,认识的对象是世界(包括主体自己),认识论的对象是认识,不是世界。辩证法的对象是客观辩证规律还是辩证方法,也不明确。因为对象不明确,辩证唯物主义究竟包含几个组成部分,应该怎样构成也不清楚。

  其次,哲学基本问题含义不清楚,地位也不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对象不明确,结构不清楚,与这个问题有关。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根据黑格尔的论述提出来的,一直被作为经典命题来阐发,但由于确切含义与地位不清楚,人们可以对它进行种种不同的理解与发挥。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等等的关系怎样?有的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哲学的对象,因此,哲学研究的不是存在,而是这个关系,并进一步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因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认识,这样就把世界观否定了。但是恩格斯确实讲过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那就是说,哲学还要研究一般规律,而不仅仅研究关系。恩格斯说过它是哲学最高问题。但把恩格斯的其他思想联系起来理解,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应该是更高的根本的问题,如果没有物质的运动,怎么可能出现物质的思维?这说明恩格斯在作出各种论断时有不同的语境,我们不能脱离他的语境加以抽象的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有多种意义,不但有本体论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而且还有实践论的意义、价值论的意义,确实应该很好研究,并加以澄清,而不能各取所需,随意理解。

  再次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不完整,结构不严密。一门学科的内容当然应该是完整的,这是不用说的,只言片语当然无法构成一门学科。有了完整的内容之后,还要用严密的联系把这些内容构成一个科学体系。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经常提到过建构体系的原则就是历史与逻辑的一致,这在20世纪20、30年代是得到公认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包括客观的历史和认识史与逻辑一致,也就是黑格尔倡导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从此又可引伸出从简单到复杂、从静到动、从外到内、从客观到主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等一系列原则。但是20、30年代的苏联哲学家主要不是根据这些原则,而是根据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来建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前面谈到的两点实际也是这个体系不够完整与严密的表现,此外,还有很多,例如辩证法的内容就很不完整,更缺乏严密。它的三条基本规律与若干范畴只是根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些论述拼凑的,其内容远比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范畴为少。几对范畴的排列是随意的,其间联系也不清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哲学史和前人的论述为参考,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尽可能完整地总结和概括出一般规律或范畴,并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加以安排,使之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加以修正、补充。宇宙起源和演变的理论、物质的构成内部结构的理论、生物进化的理论、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理论、世界形势的变化发展等等都大大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图景的把握,对一般规律的概括和理解。20年来,我国的教材在这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变,但很不系统,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应该把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即建构与21世纪的时代发展水平相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崭新体系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管原来的辩证主义体系有多大缺陷,它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哲学科学化的伟大尝试,为科学的哲学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又经过80年的学习、传播、运用、建设、发展和争论,我国哲学界教条主义今天已大大减少,有了空前广阔的学术自由的空间,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可以开始作第二次尝试了。这种尝试无疑应该坚持原来的体系的那些正确的因素,抛弃它的错误的因素,超越它的时代的局限。那么,应该怎样来建构这个新形态呢?由于篇幅的限制,上面没有涉及历史唯物主义,但它是原来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加以考虑。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究竟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领域或对象,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的构成情况,一是哲学学科的发展、成熟的状况。根据这两个原则,我认为首要的不能没有的部分就是世界观或宇宙观,过去称为形而上学、本体论、纯粹哲学、第一哲学,它的对象就是宇宙整体,从事任何理论研究都回避不了世界观的自觉的或自发的指导。

  按照传统的说法,宇宙又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这三界并列并不是真正的并列,因为精神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界中,包含精神世界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比在规模上是微不足道的。三界并列实际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而作出的区别。过去有一总三分之说,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区别为世界观(一总)和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精神哲学(三分),但世界观与自然哲学在一个体系里分开论述必定有许多重复,因为世界观的对象与自然哲学的对象区别不大,世界观与自然哲学只好合而为一,这样哲学就成了三个层次的体系:世界观(一般哲学)、历史观(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这三部分又各自有其组成部分。世界观包括物质(宇宙的基础)、宇宙结构、宇宙的发展和一般规律。历史观包括实践(社会的基础)、人(社会的细胞)、社会结构、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一般规律。精神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建构,至今没有比较成功的模式,然而却有几个精神哲学的分支学科已有了比较多的研究,那就是意识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这样,哲学就由以下组成部分所构成:世界观、历史观、意识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

  这个哲学的总称是辩证唯物主义,其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分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等等。由于世界观是核心,辩证唯物主义又可用于称呼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旧的名称“辩论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仍可保留,因为历史观部分与现实的联系最为密切,具有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在名称中表示出来并不为过。

  其次是制订各个组成部分的原理或范畴。原理与范畴实际上是一回事,范畴是原理的核心概念,原理是范畴的展开。各个组成部分包含哪些原理是一个十分复杂困难的科研工作。要使各个部分的原理比较完整地制订出来,不外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考察与鉴别,剔除其中错误的过时的成分并以之作为新形态的起点和基础。二是总结和评价近20年来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和争论,吸收其中新的合理的因素到新形态中来。三是借鉴和汲收中国传统哲学、中国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特别是西方当代哲学的合理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四是汲取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新的哲学内容。20世纪的自然科学同19世纪相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时空观、宇宙学、物质结构理论、生命科学、脑科学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大大改变了19世纪所了解的世界图景,也大大改变了19世纪对一般规律的理解,但是究竟那些新的进展具有哲学意义,应该充实到哲学中来,一直存在意见分歧,现在是应该加以概括和明确出来的时候了。五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汲取社会科学发展中新的合理的哲学内容。20世纪世界形势的最大特点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起落。上半世纪资本主义困难重重,危机深重,走上了法西斯主义的绝境,但下半世纪它却能起死回生,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上半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决然兴起,朝气蓬勃,大有席卷资本主义之势,但下半世纪,社会主义才经历了一二十年的兴旺就陷入困境,最早最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及其盟国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但这种剧变并未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了与自己国情相适合的道路,仍然继续前进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有了巨大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对现代社会的问题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也取得大量成果。如何从哲学上来总结和概括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摆在哲学家面前的任务,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原理或范畴建构成为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建构体系的原则,我们在前面已简略谈到。前面谈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顺序是符合这些原则的。一定要避免过去那种明显不合理的结构,如还未论述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就大谈意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在论述人类社会之前就谈认识这种社会现象;不把实践作为社会的基础来谈,而只把它作为认识的基础来谈。这些作法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认识史。但是,指出原来的体系的不合理之处容易,彻底贯彻建构体系的原则并不容易,例如,辩证法的范畴的一般性都是最高的,如何使之合理地建构起来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在我看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甚至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要创造个人的哲学体系,要创造个性化的哲学当然不容易,要建构科学的哲学体系,其真理性又能为多数不抱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哲学家所认同,那就更难了。如果我们立志为建构科学的哲学而奋斗,而不热衷于建立个性化的昙花一现的哲学体系,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把我们的一点一滴的贡献融入到这个壮丽的事业中去。

  来源:《学术研究》2001年第9期。转自“新大众哲学”微信公众号。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张志坤|高材生流落美国街头究竟是谁的失败
  2. 城中村改造,万亿级大市场,能否拯救房地产?
  3. 美国梦开始变成了白日梦,这下我们更要警惕一些人的动向
  4. 说句“报应来了”的主持人程皓惨遭停职,痛骂“遭天谴”的胡锡进该当何“罪”?
  5. 司马南|哈佛大学掀起巨大风波逼校长辞职,拟请胡锡进去讲宽容!
  6. 董小华:如何突破消费低迷的死结
  7. 谈谈新修订版《毛泽东年谱》的注释问题
  8. 毛主席最看不起谁?曾痛斥“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
  9. 马尔代夫去意已决 “印度优先”后会无期!
  10. 《第一财经》吁求“放手、放权”,《财新》的诉求就更不言自明
  1. 侯立虹|谁们对伟人又恨又怕?
  2. 一帮混蛋
  3. 剑云拨雾|“抢来的财产受法律保护”诸种恶法,是否该随江平寿终正寝?
  4. 河南南阳:是谁在阻止人民纪念毛主席?
  5. 解密90年代:为什么会成为一段最残酷的历史?
  6. 春晚为什么越来越烂了?
  7. 毛主席的三大“错误”
  8. 王牌部队崩溃,以色列败局已定!
  9. 半岛局势突变,多个信号突现,战争已逼近中国!警惕!警惕!
  10. 一帮窃贼
  1. 孔庆东:向毛主席汇报——在纪念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 张勤德:清算胡锡进们应抓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这个要害——在纪念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3. 这是明目张胆地要抢班夺权
  4.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5. 王光美:看今天的社会,毛主席当年是对的
  6.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7. 事闹大了,老爷们经不起扒了!
  8.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9. 张志坤|“毛泽东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10. 举办纪念130周年座谈会: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 可敬的兄长
  2. 今天,美国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3. 剑云拨雾|“抢来的财产受法律保护”诸种恶法,是否该随江平寿终正寝?
  4. 以色列痛下杀手,这次要彻底干死美国
  5. 解密90年代:为什么会成为一段最残酷的历史?
  6. 河南南阳:是谁在阻止人民纪念毛主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