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而人们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中发生,又怎样为实践服务,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呢?
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主席进一步指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由物质到精神,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感性开始的。我们到一个工厂去参观学习时,看到工人群众的劳动场面,各式各样的厂房、机器、产品,听到机器的轰鸣;嗅到各种产品机油的气味,这些看到、听到、嗅到的颜色、声音、形状、气味,以及初步了解的关于这个厂的情况,叫做感觉或印象,这种感觉和印象就是感性认识。 开始接触一个人,也是先认识他的外貌,同他相处一段时间,就可以产生很多印象,这些初步印象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刺激人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形成的反映,它的特点就是直接地、具体地、生动地、形象地反映外部世界。
感性认识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认识运动的起点,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感性开始的,而且也只能从感性开始。因为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才能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从而产生种种感觉和印象。有了感性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达到高一级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又有局限性。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人们通过感性认识只能了解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而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通过感官只能感觉阶级斗争的一些零星片断的现象,而不能把握阶级斗争的本质及其规律。我们的感官只能感知日出月没和昼夜的更替,而不能把握天体运行的规律。毛主席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对某个对象的感觉和印象增多了,加深了,并在恼子里不断重复,于是认识会产生一个飞跃、突变,即由感觉、印象飞跃到概念,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理论(即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概念、判断、推理,都是理性认识的思维形式。毛主席说: “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每一门科学,都有一系列概念。我们研究国际国内形势时,要运用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战争、和平、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概念;学习哲学就要弄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概念。概念同感觉、印象不同,它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比如说社会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是对苏修叛徒集团的本质的反映和概括。苏修叛徒集团披着马列主义外衣,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对外实行扩张侵略,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从本质上看同帝国主义一样,所以叫做社会帝国主义。把有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对客观事物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构成判断。比如“美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都是判断。依据已有的判断推出新判断,就是推理。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这就是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它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内部联系的认识。人们达到了理性认识,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理性认识较之感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是认识过程的更重要的阶段。人们依据理性认识所揭示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能科学的预见未来。天文学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准确地推算出日蚀、月蚀发生的时间,计算出二十四节交替的时刻,制订未来许多年的历书。气象学根据各地的气温、气压,湿度等变化,可以作出天气预报。对于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当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使中国革命遭到失败的时候,党内持悲观主义思想的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吓昏了头脑,把时局歪曲成漆黑一团,认为形势“未可乐观”,前途“渺茫得很”,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主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彻底批判了这种悲观主义论调,指出星星之火,将成为燎原之势,中国革命的高潮不可避免地而且很快地就会到来。这个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论断,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预见的巨大威力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本质区别,又是统一不可分的。毛主席说:“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 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就存在于事物的现象之中,人们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人们认识任何事物,总是先积累某种事物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头脑的加工制作才形成一定的理论。感性认识好比理性认识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没有原材料或半成品就无法加工成成品,不首先积累事物的现象的各种感性材料,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没有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成了主观自生的东西。“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只重视理论、轻视经验,只重书本,轻视实践。毛主席痛斥这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时指出:“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叛徒王明就是一个典型。他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他一直坚持错误,死不改悔,终于走上了反革命道路。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原因就在于感性认识虽然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感性认识还只是认识的低级阶段,还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外表的认识。在感性认识中,真象和假象,主流和支流是混杂在一起的,如果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往往使我们真假难分,是非难辨。凭感觉,我们只看到日从东方出,西方落,好像太阳围绕地球转,实际上地球是由西往东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从外表来看,修正主义者们似乎“跟得紧”、“举得高”、“名正言顺”。实际上他们是一小撮披着红色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光凭朴素的阶级感情,不学习马列毛主义,不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就不能识破这些骗子的假面具,就会受骗上当,犯错误。认识如果只停留在感性阶段,人们就不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否认理性认识就等于否认科学。毛主席说:“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理论的认识。”因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经验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只看重经验而轻视理论。经验主义者由于不读书,不学习,满足于局限于个人的经验,使自己政治上鼠目寸光,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辨不出香花和毒草,工作和生产中则因循守旧,右倾保守。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毛主席教导说:“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同志们,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马列毛主义的理论水平。
再来说说感性认识怎样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呢?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大量的现象表现出来的,是不断重复地出现的。人们只有认识了不断重复出现的大量现象,才能逐步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如果感性材料不丰富、不可靠,我们就看不出现象之间不断重复的内部联系,因而也就无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感性材料的丰富和真实,这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基本条件。例如,我们作工作计划时,只有对情况了解的比较全面和可靠,才能订出合乎实际的计划。如果情况了解很片面,根据这样的材料所订出的计划,必然是脱离实际的、不能执行的一纸空文。做总结也是如此,只有总结材料真实、丰富,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掌握的材料残缺不全,或者是一堆假材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要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材料,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反复实践,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了解情况,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毛主席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又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以马列毛主义作指导,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一切,分析一切。同时,必须走群众路线,要有眼睛向下,虚心学习的精神。通过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加工制作,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论,制订正确的政策,提出恰当的计划去指导实践,指导工作。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了解情况,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否认调查研究,就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离开了调查研究,就必然产生唯心论的阶级估量和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右倾机会主义,便是“左”倾盲动主义。
第二、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感性材料包含有真象和假象,主流和支流,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是事物现象的外表的联系。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须对感性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
“去粗取精”就是对材料进行选择,去掉粗糙的、不能说明问题的,留下有意义的、能反映本质的东西;
“去伪存真”就是对材料进行鉴别,分清真伪,去掉假的,保留真实可靠的;
“由此及彼”,就是把各方面的材料联系起来研究,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由表及里”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例如,我们在订计划,作总结时,先要有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属于政治方面的,也有属于其它方面的。对于这些材料,必须以马列毛主义作指导,进行分析研究,去掉不可靠的,保留真实的,去掉用处不大的,保留有意义的,然后联系起来分析研究,最后做出结论。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在实践中进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又用十六字方法对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形成正确的思想和理论。这样感性认识就上升为理性认识,物质的东西变成了精神的东西。这就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