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教导我们:“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是说,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我们先来说明矛盾普遍性第一方面的意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们的思想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自然界中,机械现象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电现象中的阳电和阴电,化学现象中的化合和分解,物体的空间形态和数量关系中的曲线和直线、正数和负数、微分和积分等等,都是矛盾。这些矛盾正是各种自然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人类社会也充满着矛盾,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又集中地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贯串在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中,并推动着阶级社会的发展。
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共产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列毛主义同修正主义的矛盾,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的反映。在更进一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还会有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新和旧的矛盾。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
在人们的思想中也充满着矛盾。毛主席说:“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思想领域中的矛盾是客观矛盾的反映。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从不知到知,从认识不大全面到比较全面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一个人的思想进步也是不断地用先进思想、正确思想克服落后思想、错误思想的结果,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战胜资产阶级思想的结果。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用这种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就是“两点论”。所谓“两点论”就是用矛盾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对于“两点论”不能作简单的理解,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好与坏,成绩与缺点,正确与错误的“一分为二”,而应广泛地理解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都具有两重性,都是可以分析的。对同志,对好事,是这样;对敌人,对坏事,也是这样,只是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罢了。
毛主席在分析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时指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即对立统一规律)一样,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也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
只有用这种观点看问题,才能把辩证法坚持到底。
其次,我们来分析矛盾普遍性第二方面的意义,即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不仅任何事物都有矛盾,而且每一事物从它的产生、发展直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说,开始没有矛盾,后来才有矛盾,也不能说,开始有矛盾,后来就没有矛盾了。
是否承认每一事物的自始至终都有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
当年苏联的德波林学派就是否认事物的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的。德波林学派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单纯的同一”,经过差别和对立才达到矛盾的。按照他们的意思就是说,事物发展一开始并没有矛盾,矛盾是在事物发展到一定时候才出现的。按照这种观点,事物最初阶段发展的原因就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就回到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去了。德波林的这种观点是为当时布哈林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服务的。布哈林在苏联准备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期间,竭力掩饰富农和贫农、中农之间的阶级矛盾,反对同富农作坚决的斗争,并且荒谬地认为,工人阶级可以同富农建立联盟,富农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德波林认为富农同贫农、中农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这样就为布哈林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提供了所谓的“理论根据”。
毛主席彻底地批判了这种修正主义谬论!指出:“德波林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发展。差异就是矛盾,是指统一体内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因为事物内部的差异就是由于性质有别,倾向相反,力量不均而显现出来的对立面之间的差别。统一中有对立,这就是矛盾。事实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单纯的同一”阶段,事物一开始产生就包含着矛盾。例如:劳资之间从两个阶级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是还没有激化而已。
当年苏联的修正主义头子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修叛徒集团在哲学界的代理人继承了德波林的衣钵,大肆鼓吹矛盾融合论,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辩证法的对立面、矛盾,转化为差别,差别融合为“统一”,为苏修叛徒集团推行“三和两全”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和解”,不能“融合”的,只能通过斗争,一方战胜一方,一方克服一方来解决。当然各个具体事物的具体矛盾是不同的,有的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有的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不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但这只是矛盾的差别性的问题,而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在事物发展的过中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阶段是没有的。
总之,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不仅要看到矛盾无所不在,还要看到矛盾无时不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能不能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是关系到能不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重大问题。毛主席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了“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个彻底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并运用它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和当时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像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着我国当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航向,为我国当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当时我们党内的矛盾和斗争也是如此。毛主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党内的矛盾和斗争(注意阶级分析,看清“狗咬狗”的性质,比如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苏联党就发生了质变,苏修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就属于“狗咬狗”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的反映,不是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主观制造出来的。阶级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它是不能调和的,只能通过斗争来解决。
同志们,学会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我们就要自觉地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既要严格解剖别人,更要严于解剖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正确认识自己,坚持对成绩和缺点,正确和错误的两分法,去掉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摆正主观和客观、个人和党、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才能谦虚谨慎,刻苦学习,团结同志,自觉地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坚决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做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