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属于矛盾的斗争性问题。毛主席说:“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矛盾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对抗的斗争形式和非对抗的斗争形式,这两种斗争形式是由矛盾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所规定的。
对抗的斗争形式是指剧烈的外部冲突。在社会生活中,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阶级利益很本对立的基础上的矛盾,这是对抗性的矛盾。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发展为革命。在我国,广大革命群众同反动统治阶级以及叛徒、特务、各路牛鬼蛇神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式,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对抗性的矛盾,必须用对抗的斗争形式解决。认识这种情形,极为重要。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承认不承认暴力革命是普遍规律,承认不承认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暴力革命论,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认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只有用革命战争才能打倒,“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像当年苏修叛徒集团极力鼓吹“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反对革命战争,充分暴露了他们背叛马列主义、背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叛徒嘴脸!
非对抗是矛盾斗争的另一种形式,这种斗争形式不表现为外部冲突。在社会生活中,有些矛盾是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它或者是由于非根本性质的利害关系而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而引起的,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例如,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等,就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种矛盾不能用外部冲突的斗争形式来解决,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批评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矛盾的性质不词,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也就不同。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这是马列毛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如果违反这个原则,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适当的斗争方式,就要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修正主义者会故意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专政和民主的问题上,他们一方面反对当年我们对反动派实行专政,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是“独裁”,是“专制制度”,提出要给地、富、反、坏、右以言论自由,对一小撮叛徒、特务、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给予政治上的解放”。另一方面,他们又叫嚷什么“政权就是镇压之权”,妄图把广大革命人民变成专政的对象,狂叫要对那些不听他们指挥的革命人民和共产党员实行“严厉镇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妄图搅乱阶级阵线,变无产阶级专政为地主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
毛主席指出:“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则由原来是对抗性,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这就是说,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不是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资产阶级不接受我们的这个政策,那么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在党内的反映。但这种矛盾“在开始的时候,或在个别的问题上,并不一定马上表现为对抗性的。但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种矛盾也就可能发展为对抗性的。”当年我们党内正确思想和陈独秀、王明等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的矛盾,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马上表现为对抗的形式,但由于他们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的阶级本性和两面派作风决定了他们是很难改造过来的,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他们的错误愈演愈烈,最后发展为对抗的了。因此,对于机会主义路线的一些头子,必须彻底揭露,坚决打倒!粉碎他们反革命、搞复辟倒退的罪恶阴谋。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则要执行正确的政策。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办,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一方面,对其错误要进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如果犯错误的同志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不会发展为对抗。如果犯错误的人坚持错误,死不改悔,并扩大下去,那就会发展为对抗。
再如,城乡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转化,是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的一种情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在旧中国,城市残酷地掠夺乡村,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对抗性矛盾就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因为在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与剥削,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城市乡村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它们之间的矛盾就变成了非对抗性的矛盾,到了共产主义,这种矛盾就会消失。
列宁在谈到对抗和矛盾的区别时指出:“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矛盾还是存在的,但由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雇佣劳动制),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不是对抗性的。毛主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列宁这一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主席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情况,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而言的,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完全消灭了对抗和产生对抗的可能(资产阶级法权还存在,新的资产阶级还会产生,苏联等变质的例子……)。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对阶级(他们是要拼死反抗的),国际上也还存在着帝、修、反,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就仍然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同时,非对抗性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失去了警觉,麻痹大意,也可以转化为对抗。毛主席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以及要正确区别和处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是对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原理的进一步发展,使这个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