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历史视野] 何新:论毛泽东 (2017年1月更新稿)
[历史视野] 文言:毛泽东的事业最辉煌——愿以此文纪念123周年
[历史视野] 姚有志演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历史视野] 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研究评析——以“五朵金花”为中心
[历史视野] 戚本禹回忆录:红卫兵运动(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摘要】现在反思,毛主席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实践巴黎公社的原则,如何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劳动者如何参与国家管理,人民群众用何种民主形式监督人民的公仆,防止其变为人民的主人。我想文革运动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体现的言论自由;红卫兵组织、群众组织的成立体现的结社自由;这种大民主的形式不应简单否定,而应认真总结,以法律形式完善、规范。
[历史视野] 戚本禹回忆录: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家宴(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摘要】1966年12月的时候,我们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就多次向主席说,希望在毛主席生日的那天与主席一起吃个饭,以为庆贺。主席一直未作答复。12月26日下午4时许,主席机要秘书徐业夫打电话给我,并要我立即通知陈伯达、张春桥、王力、关锋、姚文元,一共六个人,于下午5时到中南海主席家里同主席一起吃饭。我特地问,要不要通知康生?徐业夫回答,不要。我随即用红机子分别通知了各人,大家接了电话都非常髙兴。
[历史视野] 戚本禹回忆录:张春桥处理上海“安事事件”和中央召开工交座谈会(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张春桥处理上海“安事事件”和中央召开工交座谈会 1、文革运动从学校向工厂和农村的发展 八届十一中全会公布“十六条”以后,一些工厂的工人也都纷纷投入到文革运动中。按照当时原有的规定,除学校以外,工矿企业等系统和农村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都以原来城乡“四清”运动的部署来进行。并且规定,学校的学生不要到工厂、农村去串联。但
[历史视野] 戚本禹回忆录:文革运动中的“老红卫兵”(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摘要】现在被称为“红二代”的“高干子弟”群体,今天仍然是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而在文革运动的初期,这个高干子弟”群体里的大多数人,出身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和建国初期,正在大中学校读书,有着青春的激情、活力与冲动,适逢毛主席发动文革运动这个大舞台,是最先积极登台表演的群体。而他们身后父辈们的利益、分歧、恩怨、冲突,也被文革引发与公开,并深刻地影响到他们子女们的立场、取向与行动。
[历史视野] 戚本禹回忆录: 八届十一中全会(第三部分 第十章)
【摘要】1966年8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具有重要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尽管在5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但是这个运动究竟怎么搞,在党内是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主张的。按照刘少奇、邓小平他们的方针,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打倒“彭、罗、陆、杨”之后,就将是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右运动”了。
[历史视野] 戚本禹回忆录下部:撤销工作组(第三部分 第九章)
【摘要】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以73岁的高龄,在武汉长江里畅游一个多小时。7月18日毛主席从武汉回到北京。他一回来,就住进了钓鱼台的12号楼。当天,徐业夫通知我,让我们中央文革小组的人去12号楼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