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中华文化]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记汉代名将陈汤成名战
名将陈汤,一生仅灭北匈奴郅支单于一战,但一战即为数十年汉匈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给自己的祖国赢得了长久的边境安宁——为将者,夫复何求?所以,不管陈汤后来的命运如何挫折困顿,他的勇气、谋略和才华都俨若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胜利瞬间光辉灿烂,永远定格在两千多年前中亚塔拉斯河畔的那个夜晚。
[历史视野] 奚兆永:杜导正先生的为人和为学
杜导正先生在中央党校学习过两年,又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并且担任过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工作,照理说,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应该是了解的,特别是对他常常放在嘴边的邓小平理论,更应该是很熟悉的。事实远不是这样。在我看来,杜先生其实大可不必捏造邓小平的谈话,也大可不必去偷看默背这个“三句话”,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地读一读《邓小平文选》,就不难找到类似的“谈话”。
无论是那位年纪更长的杜潤生先生,还是这位现在还在担任《炎黄春秋》社长的杜导正先生,都不是邓小平作品的著作权人,又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授权,究竟有什么资格公开发布邓小平的所谓“谈话”?特别是杜导正先生,曾经担任过新闻出版署的署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应该说是非常了解的,这样做是不是“知法犯法”的行为?
[文艺新生] “圣愚”许三多:一个启蒙末完成的童话主人公
在社会共识变得日益困难的今天,“傻子”许三多能得到各阶层的一致认同,无疑值得玩味。我由此想到了俄罗斯画家M. V. 涅斯捷罗夫的名画《在俄国》。《在俄国》之所以成其为名画,并不是因为它在绘画技巧上有什么重要的突破和创新,而在于它形象地阐释了俄罗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圣愚”在俄罗斯精神文化生活中所占据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俄罗斯文化语境中的圣愚,大都具有如下特征:形貌丑陋,衣饰奇特甚或褴褛破旧;地位卑微,饮食简淡,身无长物;游离于世俗生活尤其是主流社会之外,来历不明,萍踪不定,经常处于一种无根的漂泊状态;不谙常情常理,言行愚痴,经常被嘲讽、被侮辱却浑然不觉,更不为所害,其超常的忍耐力仿佛是百害不侵的护身符。当然,上述种种都只是圣愚的表层特征,其实圣愚看似愚痴,实则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看似柔弱无力,实则是福音的传布者;其痴言怪行的确乖悖常理,但惟其如此才能暗藏天机,通达神天。
[文艺新生] 满江红 东海
恨水茫茫,月落时,惊涛还响。游何处,愁云卷雪,任风激荡。一百年耻生复死,三万倾悲酒翻浪。无须想,有羞愤难当,焉能忘?
我之家,谁之园?我之国,谁之壤?泣庙堂高远,奸蛮难量。愧对祖宗遗祖业,当把疆域换疆场。挥不尽,凭热血东流,朝天唱。
[文艺新生] 韩少功归隐乡野之作:山南水北
扑进画框(1)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投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
一支响箭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闪出……
[历史视野] 重重迷雾中的路线斗争(五)
党内一部分人利用人民群众对集体所有制的陌生,利用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社会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利用人民群众在合作化过程中的某些失误,利用某些利益暂时受损社员的不满,把集体所有制混同于共产主义社会下的全民所有制,把社会主义阶段的按劳分配混同于商品极大丰富下的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大搞“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五股歪风,想尽一切办法破坏农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打击农业合作社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破坏农业合作社的劳动成果。目的就是要把农业合作社的巨大成果搞垮、搞没,使社员对农业合作社失去信心,最后就是否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否定农业合作化,否定集体所有制经济,否定毛主席的经济发展路线,然后给毛主席戴上一顶“不懂经济”的臭帽子,赶下台。
[历史视野] [旧文]新历史观——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
11月17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推翻了临时政府,并且把政变强加给第二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托洛茨基代表军事革命委员会宣布,临时政府已经不存在了。
“资产阶级政府的特点就是欺骗人民。”托洛茨基说道。“我们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耍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试验;我们要建立一个政权,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工人、士兵和农民的需要。”
列宁在讲台上出现了,全场欢声雷动,他预告着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