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历史视野] 侵华日军在江苏暴行辑录

本文是一篇关于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进攻江苏时期在当地各地犯下的暴行的实录,令人发指。

例:

昆山  

1937年8月18日起,昆山开始遭日寇轰炸。县城内170多家商店,除南北两头几家幸存外,期于均被炸成废墟。 

1938年1月26日,日寇进犯昆山马援庄,日寇18艘机动船的军力进入该村,因忙于过年,又是午饭时间,无人经心。日寇一登岸,即冲入村内,以刺刀威逼村民户外集中,以绳相连,捆绑村民成串,每串20多人,共5串。村民被赶至湖滨日寇停船处,用刺刀刺,马刀砍,甚至用麻绳将人捆成一团丢入湖中。2小时内,108人丧生。日寇用汽油点着火把,一气烧掉房屋64栋(204间),稻谷36万斤,船坊7座,杀掉耕牛32 头。  

1942年2月7日开始,日寇对周庄一带进行扫荡10天,杀害我同胞200多人。。。。。。。

[文艺新生] 郭松民:重看话剧《于无声处》有感

《于无声处》反映了谁的历史观、文革观?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和“四人帮”做斗争的文艺作品,如《戴手铐的旅客》、《405谋杀案 》一样,尽管“人民不会永远沉默”是剧中的最强音,但实际上,《于无声处》反映的不过是“老干部”的历史观、文革观。那么,老干部的历史观、文革观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两条:第一、打天下的才能坐天下,谁反对这一点,谁就是反动派;第二、文革前十七年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唯一正确的,谁反对这一点 ,谁就是反革命。但此后的历史不属于文革派,但也不属于老干部,因为“精英们”已经蓄势待发了。

《于无声处》以“人民不会永远沉默”为主要标签,但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四大自由”被从宪法中取消,人民还真的就此沉默下去了,连几千万工人下岗这样重大的变故,都没有怎么出声,已经三十年了,他们还会继续沉默下去吗?

[文艺新生] 七律《硝烟散尽是沱桥》

四川简阳城区的“沱江一桥”建于1968年,已为简阳人民服务了40年。地震后,该桥病害加剧,不能再服役了,所以当地政府决定将其爆破,但最终380公斤炸药都没将这座危桥炸“趴下”。爆破过后,沱江大桥岿然耸立,桥墩、桥拱和桥面完好,当地群众从大桥上走过。如此坚不可催,真可谓“桥坚强”。

[历史视野] 1968年,世界不平凡的经历及其教训

1968年5月,在举世震惊的“文革”爆发整整两年之后,法国也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五月风暴”。时隔30 年了,仍可在一向十分注重市容的巴黎建筑物上偶尔发现红油漆喷的毛泽东像以及有关口号的陈迹。法国纪念“五月风暴”,电视台总要播放当年的文献纪录片,那景象更令中国人惊讶和“倍感亲切”:游行队伍中有高举马、列、毛画像和毛泽东语录牌的,最醒目的是“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前进 !”的巨大横幅。毛泽东暴力革命的名言和“文革”的理论、实践活动极大地煽动了苦闷不满现实的法国青年起来反对现政权。

[历史视野] 参考资料:蒋介石当年带走了多少黄金?

新中国建国之开始,国库缘何空虚?人所共知的原因是老蒋去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几乎所有的黄金白银外汇储备。这笔钱有多少呢?大约300多万两黄金及两亿美元外币。按当时价格计算,折合10亿多美元。

到1964年,中国大陆才生产黄金88050千克合2817600两,刚刚超过运到台湾的黄金数量。换句话说就是国民党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战后金融状况不稳定,因此台湾未使用当时通行于中国大陆的法币、金圆券,另外再发行台币。台币改革使通货膨胀得到缓和,物价上涨有所控制,初步稳住了台湾的货币金融体系。可见蒋介石运往台湾的黄金在1950年代之后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完成了台湾的经济转型,可以说,正是这些从大陆运往台湾的黄金,让国民党起死回生,又有机会残喘。

[历史视野] 从“毛泽东稿费真相”看李锐“秘书”真相

有一位叫做李锐的先生,被众多主流媒体、海外媒体称为“国内外知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据说其成果“既可以称为‘毛泽东晚年研究’,也可说是从‘从大跃进到文革’的中国史研究。但是,读了同一位先生的同一篇文章中的文字“李锐著述 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毛泽东的研究,其中尤以晚年写的《庐山会议真面目》、《毛泽东的晚年悲剧》、《大跃进亲历记》最具价值,三书的内容多是其担任毛泽东兼职秘书一年多的亲历亲闻”,草民又眼晕起来,一个仅“担任毛泽东兼职秘书一年多”,庐山会议后又“历尽坎坷”,成为普通人的那一点点“亲历亲闻”,怎么就能够大言不惭地成为“中国史研究”的典籍了?怎么就可以说其眼中的“毛泽东的晚年悲剧 ”具有所谓“权威性”了?

[文艺新生] 老舍:誓死不许反革命复辟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后记中说:这是我的十九年前的旧作。在书里,虽然我同情劳苦人民,敬爱他们的好品质,我可是没有给他们找到出路;他们痛苦地活着,委屈地死去。这是因为我只看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而没看到革命的光明,不认识革命的真理。当时的图书审查制度的厉害,也使我不得不小心,不敢说穷人应该造反。出书不久,即有劳动人民反映意见:“照书中所说,我们就太苦,太没希望了!”这使我非常惭愧!  

十九年后的今天,广大的劳动人民已都翻了身,连我这样的人也明白了一点革命的道理,真不能不感激中国共产党与伟大的毛主席啊!在今天而重印此书,恐怕只有这么一点意义:不忘旧社会的阴森可怕,才更能感到今日的幸福光明的可贵,大家应誓死不许反革命复辟,一齐以最大的决心保卫革命的胜利!

[文艺新生] 向民主宣战—翻查美帝国的过去

著名新闻工兼录影片制作人约翰.皮尔哲(John Pilger)的作品--《反民主战争》(The War on Democracy),是一部记述美国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暴行的纪录片。影片制作人从追踪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脚印开始,再回到拉丁美洲过去,揭示2002年美国背后支持意欲推翻查韦斯政府的政变,不过是美国多年来对拉丁美洲民主发动战争的最新例子。

 为了维持美国式的民主,确保美国式的奢华生活不受影响,美国政府不惜向整个拉丁美洲的民主政府发动战争,将一个又一个民选政府推翻,换上对美国唯命是从的独裁者,然后把它们称为“典范”。从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到智利,军事独裁的政权巩固了美国帝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也让这些国家内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皮诺切法西斯式独裁统治下的智利“模范”背后,是异议人士被残暴迫害,以及活在饥寒交迫中穷人的声音被压制。

这部影片让观众可以理解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的真正本质,同时也带出这样的信息--帝国主义的贪婪和权力并不是固若金汤的,人民力量总是酝酿着爆发,并且有可能动摇庞然大物的帝国。

[历史视野] 毛主席的感人事迹——为人民而哭泣!

毛泽东有过四次掉眼泪的时候:   第一次哭,是在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看《白蛇传》,被剧中情节感染,特别看到许仙和白娘子生死离别时,竟失声痛哭,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这难道不足显其心灵之纯洁不染,足显其情感之爱憎分明。   第二次哭,是互相联系的多次哭。1957年12月的一天,当他吃到卫士马维从家中带回的农民吃的窝头时,才嚼了几口,眼圈就红遍了;第一口咽下,泪水就像决堤一样哗地流了下来。他对卫士们说,“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这就是农民的口粮,是种粮食的人吃的口粮……”这难道不足显其爱民之情真意切和刻骨铭心,足显其富民之念念不忘和只争朝夕。   第三次哭,是李银桥离开他的身边,去天津工作的时候。。。。。 第四次哭,是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 由毛泽东之哭,我们应该且必能领悟和感受到这位伟人的真情真性,至情至性。他的哭,几乎全是为人民而哭。

[历史视野] 谁统治苏联(1974年)

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今年六月编译出版一本书,书名是《谁统治苏联》。这本书的编者在“内容介绍”中说:“在今日的苏联,社会的表面同其真正实质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一连串生动的实例显示出一个结论:这个国家已背离了社会主义,它的政权是掌握在上层特权阶级手中,他们所制定的对内对外政策目的是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本书的资料选自世界各大报刊,文章着重事例,深入浅出,有助于读者透过现象认识苏联政权的实质。”

显示数: 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wenzhang where and author = '奚兆永' and authorsft = 0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