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青葱岁月》主要记叙了主人公华志平等青少年求学成长的过程。
全书主要描述了一九六四年夏至一九六九年底,文革前后所经历的政治思想教育、阶级教育,批判抵制错误思想,争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及文革中,大批判、大串联、两派斗争和复课闹革命等,进行了客观的描。此是上卷。
第一章 向往
华志平来到最后一间体检室,戴口罩的医生叫他坐在桌前.医生头上戴着一个中间带孔的反光镜,他用双手捧住华志平的脸颊,左转右转,照完华志平的两边耳朵,又照照口腔,然后用手指分开华志平左右的上下眼皮看看,最后在体检表上划了几划问:"你想上学吗?"
"我想上,不知这次考上了没有。"华志平忙回答,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又小心地不安问一句:"医生,我身体没什么毛病吧?"他希望从医生口里得到答案,担心如果考上被身体有毛病给耽误了.
"你父母同意你上学吗?"医生没回答反问一句
"同意.还怕我考不上呢."华志平迫不及待地回答,还希望从医生口里得到答案.
“下一个.你体检完了,回家等着吧"医生絲毫不理他的问话,接检下一名同学.
华志平心里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地走出体检室,医生的话给了他一头雾水,迷蒙、遥远又看不见的答案,考上还是没考上,弄不清楚也不明白.他想起二十多天前的语文考试题,是《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他写了老师讲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为战斗的胜利,为战友安全的潜伏,在敌人打来燃烧弹烧遍他全身时,他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忍受着巨大的生死痛苦,为朝鲜为我国为世界和平,献出了最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老师讲的慷慨激昂,沉重而又悲壮,自己当时听着被感动地直搓眼睛,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沸腾的热血浑身激荡,恨不得自己马上跑到朝鮮战场上亲手去拼杀那可恶的美国佬.那作文写的不好吗,不对题吗?是自己亲身感受写下来的呀!华志平又回想着那考的十几道算术题,小数、分数、文字题并不都是难题,解答的也都顺利,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呢,心里七上八下胡思乱想.
他听老师说过,今年招收初中仍紧张,好几个考一个,光几个学区的高小毕业生就有七八百人,听说还有外县的,只招四个班二百名学生.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不多的是吗,自己平时学习平平,又不很突出,六十分万岁,曾是自己学习的口号和目标.华志平想到这里,心里很没底又感不安.他来到校园的路边站住,抬头看看校园内的建筑,不觉欣赏起来,一排排石砌的屋墙,上面缮着红色的瓦片,宽大的明亮玻璃门窗,透明铮亮;黄沙土路在校园内纵横交叉,把校园分割成许多方块,来来往往的人,行走在校园路上,一排排红瓦房,齐整大方.雅观;大路两边的白扬树都碗口粗细,高高地挺拔耸立,上面掛满了稠密深绿色的叶片,微风吹来,一阵阵"沙沙""哗哗"悦耳的声响,使人感觉清凉爽快,沁人心脾,浑身惬意.华志平想,以后自己要能在这样大的学校里读书,那该是多好的美事呀.
"志平兄弟!"华志平正遐想着,回头一看,是同村同班的张棉地喊他.
"你也体检完了,怎么样?"
"还能有啥,咱又不是瞎子聋子,管他怎验呢。"张棉地不以为然又说,"在生产队咱什么都能干,考不上拉倒.肯定你能考上."
“你学习比我好,我肯定不如你,别谦虚了。"华志平笑着说.
"咳,别提了."张棉地拍一下华志平的肩膀说:"没事咱走吧."
华志平本想在校园内转一圈看看,欣赏一下学校全景,见张棉地无
意急着走,只得罢了.
他俩不在校内逗留,就朝校外走了出去."怎么了,什么事别提了?"华志平回头看了一眼学校,不想走似地想着刚才张棉地的话追问,他以为有什么事发生.
"你不知道,我考的语文肯定不如你.试题是《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我写成了记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你说糟糕不糟糕."张棉地说完哈哈笑了起来,"写跑题了写跑题了."
华志平听了心里很诧异,看着张棉地心想,他怎么还写跑题了呢?没看清考题吗,要是自己写跑题了,这不彻底完了吗,他还不以为然地能笑起来.要是自己会闹上一些日子情绪的.难道他对上学不重视,无所谓?
华志平不知说啥好,只好笑笑鼓励他说:"棉地哥,哪怕啥呀,不管上语文课还是上政治课,只要是生动的一课就行."
"我不放心上,我不考虑."张棉地回答的很干脆,毫不在乎的样子.
华志平见自己的一番安慰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就边走边闲扯别的话题.他俩一路谈着走到学校南不远,走到潺潺流水的河中几块不连接的石头上,跳迈着步过河.张棉地在河中一块石头上下腰用双手捧了水洗了两把脸,华志平在后边忙提醒:"上游有妇女洗褯子的."张棉地扭头瞥一眼上游笑一下说:"早看见了,咱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不碍事。"他觉着华志平有点太讲究。
正在暑天里,华志平也有些热,他没洗,只是看看这条由此向西又向南拐了不知多少弯的小河.以前听人说过才知它的发源地及流向.
这条小河叫小涑河,是从北边十七八里地的山沟沟几个泉眼汇集而成,向下游还有多少不等的小泉水加入,小涑河紧挨这学校东由北向南,在这一村的西头又是学校南一百多米的地方向西又向西南方向拐去,后又偏向东南穿过他二人的村庄流去,越是下游河水越大,河面越宽.
他俩站在小河中的几块石头上,不知啥年月人们把这几块大石头铺在河中当跳桥,每块石头四周都黑黢黢地布满青苔和泥,只有顶面被人们的鞋底长年累月磨的光滑明亮.他俩小心地又迈又跳地踏过这河中的八九块大石头,顺利过了河.其实河水并不深,最深处也不过四十公分.
他俩上岸走着,张棉地对华志平说:"这河平时能过,要是六月天发大水,河水混黄混黄的打着浪头向下滚,水又猛又大,人们再也不敢过了,只好多走四五里路到上游的林沟地方过去。"华志平听了,知道张棉地知道的比他多.
他俩向东走着进了陈庄村里,拐过几条街出来,偏东南不远就是矿务局的陈庄煤矿。华志平看看前边不远高高的青黑渣子山顶端,忽然从上面铁架子上哗哗啦啦倒下一矿车渣子顺坡向下淌,那渣子互相碰撞的"咔哒咔哒"声由大变小,由多变少,大的矿渣直滚到碴子山底,几声脆响之后,才无声无息地停止不动,渣子相互碰撞的声音甚是悦耳动听,不由使人兴奋向往.华志平高兴地对张棉地说:"棉地哥,咱要是考上中学,等毕业后,能在这儿当上煤矿工人有多好呀,出煤给国家,咱月月能发几十块钱的工资,生活多恣呀。"张棉地笑笑说:"那当然.不过设门,又不招工,招工又不招咱这样的,老实的吧,别想那些好事了."说完,认真看了华志平一眼,心想着:您父亲就是工人,还不知足吗,又不以为然地望了望渣子山一眼.
不一会,他俩顺着土沙大路南行,越过了东边的渣子山,走到前边一座小岭旁的一棵小槐树下,想坐下来歇歇.这个小岭南头,紧贴一个小村庄,就叫岭南头.他俩其实不累,只是有点热.
华志平今年十三周岁,张棉地今年十五周岁,他俩高小毕业半个多月了,分别这么久,互相很想念.树下有一块不大的薄石板,两人推来让去都不坐,华志年干脆坐在了地上,才把石板让给了张棉地.张棉地刚坐下,抬头看看西边不远处一条沟,就起身边跑边说:"志平兄弟等下我"华志平不知啥回事,楞楞地看着张棉地,只见他快步跑到西边沟里蹲下,华志平也忙走过去,见张棉地双手忙活地薅起草来,志平乐了说:"我以为你忙的来逮兔子呢,原来是薅草的."
张棉地双手一边快速地薅着草一边回答:"家里有喂的几只兔子,有的老母都快下崽了,顺便薅一些嫩草喂它.你看这母猪草和抓秧子草有些还挺嫩的,有些鸡毛苓草也嫩点,兔子都爱吃."
华志平不以为然,心里想着考学的事,也就走到沟里帮忙薅了几把.阴历六月的天,晴空万里无云,太阳毒辣辣的烤着大地,一小会两人脸上都淌了汗水.张棉地薅了一小捆草,把志平薅的草也捆在了一起,他俩又来到了小槐树下坐下.
"棉地哥,今年咱要考不上,明年咱还考吧?"华志平担心地问张棉地,又觉着问的过早,现在还没有结果,只不过是没话找话说.
"考不上咱下来干活就是."张棉地一边用褂襟擦脸一边说,"咱又不是吃国库粮的,吃国库粮的到时考不上都能当上工人,有工作干,咱农村的,能有几个出来的,考不上瞎耽误功夫。
华志平听了有些失望,不便再说.他忽然问:"棉地哥,咱班还有通知谁去中学查体了,我怎没见咱班去多少人的?全班四十多人。"
“姜老师就叫我通知你的,其他人我不知道"张棉地看着华志平笑笑说"兄弟你别担心,考不上就下来出力干活,不光咱,多来,凭劳动吃饭怕啥."
华志平默然.他和张棉地一个村,从初小一起上到高小毕业,关系始终很好.刚上一年级那会,许多同学都用石板和石笔写字算算术,张棉地只买了石笔,买不起石板,华志平就叫他和自己合用一块石板.到了上高小时,算小数分数打草用纸多,华志平就叫他用自己的草稿纸打草.对这样的帮助,张棉地从心里感激.张棉地是班长,学习比华志平好,华志平尊重他,很少抄他的作业,这又令张棉地佩服.因此,在校内,张棉地就直喊华志平的名字,在校外没人在旁,就喊志平兄弟.华志平见他这样,也学他那样,在校内喊他名字,在校外没人时也喊他棉地哥.这样喊叫法,既迴避了其他同学的嫌疑,又增加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他俩歇了一会,又继续赶路.张棉地提着一捆鲜草,说他喂兔子又卖钱又攒粪,兔子类上自留地庄稼长的旺还不肯生虫.华志平懂不了这么多,也无心听,不时无目的的答上一句。张棉地说:"等我的老母兔子下崽,给你两只喂喂,挺好喂的,又好玩。"
"我不要我不耍."华志平使劲摇摇头,又摆手拒绝说"你留喂着卖钱吧."
不知不觉,他俩走了近十里路,来到了本村大圩庄的桥南头分岔处,他俩相约等通知,就各自回了家.
大圩庄的村中间,东西贯通一条河,就是上游的小涑河,几经曲折拐弯向东穿过,到这里河面己有十五六米多宽,当地人叫这段河为葫芦河,因村西不远处的河流拐了个大弯象葫芦因此而得名.葫芦河上游就一直通中学东边和南边的那条小涑河.这条小涑河自上而下几十里,直到下游很远才注入沐河.
大圩庄被葫芦河一分为二,被一座八孔桥贯通南北,北边四孔年岁久远,桥面几经风雨人来车往,有的地方磨的光滑如镜,有的地方坑坑洼洼高凹不平,四孔桥的东西两头桥孔顶上各有一个石雕龙头,张大嘴呈喝水状,虽经风雨多年侵蚀,楞角线条己不十分清晰,细看两头八个龙头依然栩栩如生,个个圆眼瞪视,威视河面,不致洪水成灾,护卫一村人的平安;南边四孔是刚解放时修建的,显的齐整一新,给人一种宽阔庄重的感觉.
桥北的东半部较大的村落叫大北圩大队,通常也叫河北大队;西边较小的村落叫小北圩大队,也叫小河北大队,连通桥的大路把两个
大队分开.桥的正南头隔过河岸是一条通向南边的茅草芦苇丛生的渭沟,河南大部村民住在渭沟以西,自西向东分别为:二大队(西北圩和西圩)、三大队(西南圩)、四大队(南圩),渭沟东为五大队(东南圩).渭沟通过河岸下的涵洞和小涑河相通,河水南下直到村外的一片芦苇塘.
张棉地是河南沟东五大队,华志平是河南沟西四大队.这是一个零乱而又集中的大村庄.时值一九六四年的夏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