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人还在到处写文章搞评论,夸莫言有“文人风骨”,把这个作为给莫言辩护的最后理由。
用“文人风骨”形容极其擅长跟风的莫言,这是极具讽刺的事情。
1
对莫言的批判整体上非常成功,西方依靠诺贝尔文学奖等引导中国人顶礼膜拜的现象,今后将很难出现了。依靠抹黑中国的制度,抹黑中国的革命史,抹黑中国的文化,抹黑中国人,获得西方人的奖赏,在中国不会再只有好处而没有代价了。这就极大打击了把卖国做成生意的势力。
清华大学的“眯眯眼”事件,很能说明为了迎合西方人丑化中国人的需要,中国的艺术圈不用艺术作为反击手段、维护本民族的形象,反而极力迎合,不惜以丑为美。
艺术圈流行这种做法,底层逻辑是,这么做有巨大的利益而没有成本。
很多文化现象,看似是审美标准之争,其实用政治经济学进行分析,发现其底层逻辑不过是一种经济现象,是经济利益引导利诱的结果。
中国艺术圈的一些人,他们迎合西方,对中国人进行丑化,并不是内心真的赞同这种审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男老师找老婆,有几个找眯眯眼了?女教授化妆有几个把自己化成眯眯眼了?他们也知道那样不好看,但他们知道要想在国内的圈子混得好,有车有房银行账户有巨额存款,获得国际大奖就是捷径。国际大奖就在西方人手里,所以迎合西方人就成为艺术圈这些人公认而心照不宣的政治正确。
所以,不过是为了恰饭而迎合西方人,却要扮什么高雅,嘴硬说中国人不懂审美。
莫言的作品也因为迎合了西方人的政治需要,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有颁奖词为证,白纸黑字,想抵赖也不可能。
有一些人说莫言当时不可能想到自己的作品一定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反对这种辩护。但莫言至少知道自己的作品这样写,才有可能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而且,他更知道,他的这种写法在当时的国内也是符合政治正确的,也是迎合当时一些人需要的,所以莫言的作品能够得到了茅盾文学奖。这是事实,我们对此不必讳言。莫言为什么在2012年之后不再写这种作品了呢?为什么他之前表现得很仇视伟人,在十八大之后也开始为伟人说话了呢?
因为莫言太懂政治了,他太擅长迎合政治了,他知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莫言在那次反对否定伟人的讲座里面,他亲口承认了,之前“给毛泽东说话是有风险的”。他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那之前,抹黑毛泽东是没有风险的。当然,还有更深的潜台词他不会说,但他心里明白,也是客观存在,就是抹黑毛主席和前三十年年,一直到否定土改,抹黑八路军,都是有利于获得利益的。
莫言是把写作当成了生意,什么好卖就写什么,迎合了政治的需求。所以,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文学界的现有地位。
所以,维护莫言的人,到现在还在喋喋不休,说莫言不迎合权贵。不迎合一些权贵,能得国内大奖?这种说法就跟莫言自我标榜“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一样可笑。为苍生说人话会抹黑土改?会美化地主?
莫言不但不会为占人口多数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说人话,而且,他作品中的变态情节设置,很容易让外国人产生中国人很变态的错觉。莫言写的包括家庭乱伦的变态情结,在他不吝赞美之词的日本人那里才是常见现象。
因此,莫言不但不为苍生说人话,他也不为中国人说人话,他只关心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因为迎合那些能给他带来利益的人的需要。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巨大的现实利益。
2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抹黑前三十年在文艺圈,在经济圈是公开的规则。很多经济学家一张口说话,就是以否定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开始,我见过人大的经济学老师讲课,都是这样。
连比张维迎稍微靠谱一点的林姓学者,都违背自己的常识,引用世界银行转换时明显低估的GDP数据,说中国1978年的人均GDP比最穷的南部非洲国家还少三分之二。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难道不知道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中国,不可能真的比到现在都不能实现工业化的南部非洲那些穷国家还穷?这些人都是高智商,也是高情商,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政治正确,如何迎合政治正确,个人的利益和地位都有保证。挑战政治正确,他们就会被边缘化。个人利益就会受损。
莫言的辩护者,利用一些人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让一些人以为批评新中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在挑战权贵,不会告诉你,有些权贵比莫言们更积极地否定前三十年,更需要否定前三十年,莫言在当时写那些作品,就是在迎合一些权贵的需要。
莫言到底有没有两根硬骨头?你觉得这还是个问题吗?
他没有,何祚庥也没有。他同样也是迎合时代政治风向的高手。前三十年,他表现得相当“左”,他在1955年10月2日,第一个在《学习》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论梁思成对建筑问题的若干错误见解》的文章,上纲上线批判“梁思成的建筑理论是直接违反总路线的错误理论”、“梁思成的错误思想根源——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看看这些,就知道这个人在当年有多么“左”。
何祚庥还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把阶级分析融入到理论物理中,搞了一个“层子模型”。
后来风向变了,他就开始了新的创新,在中科院量子力学研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符合三个代表精神”。再到后来,他就在中科院的讲台上大讲“八荣八耻”如何指导科研了。
就这样,何祚庥成了物理界最会写政治文章的人,政治理论界最懂物理的人。他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先后发表约 100 多篇科学论文,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
何祚庥才是他现在极力批判的极左。“贼喊捉贼”是为了掩盖自己才是“贼”。他漫长的一生,都在证明,他是迎合政治风向的绝顶高手。
和他情形相似,段位不低的至少还有一位名人,有兴趣的可以去看这篇文章《这位先生,你怎么又急了》。
莫言在“跟风”的段位方面,是完全不输何祚庥的。
所以,用“文人风骨”为莫言辩护,是极为可笑的,就跟莫言的自我标榜一样,明显是缺什么喊什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