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之后,毛主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54年,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激扬而自信地讲到:
“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这份激扬与自信,感染了现场所有参会人员以及全国人民。
毛主席不仅重视国家工业化,同样重视农业生产,具体表现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垦荒地平整田地、培育水稻小麦良种、大力发展化肥工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等。
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统计显示:
1949年,全国农用化肥为0.6万吨,只有氮肥,连磷肥都不能生产。1950年,我国生产农用化肥1.5万吨。
1955年,我国生产农用化肥7.9万吨,其中氮肥为7.8万吨,磷肥为0.1万吨。磷肥迎来零的突破,虽然只有区区1000吨,但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化肥工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1958年至1960年,我国农用化肥年产量分别为19.4万吨(氮肥15.1万吨、4.2万吨)、26.6万吨(氮肥16.4万吨、9.0万吨)、40.5万吨(氮肥19.6万吨、19.3万吨)。
这个数据表明,“大跃进”期间我国化肥工业是持续增长的,增速还比较快,尤其是磷肥年产量增速可观。
由此可以推断出,大跃进时期的工业发展并非一无是处,真实的情况是有困难也有成绩,有回调也有增长,有挫折也有进步。需要辩证地看这段历史,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1961年至1963年是我国经济恢复期,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领导下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备受争议的人民公社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经过调整优化之后步入发展正轨,全国工业、农业、科技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到了1964年,我国农用化肥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其中氮肥年产量为67.5万吨,磷肥为33.2万吨。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我国化肥工业主要以小型氮肥厂和小型磷肥厂为主,仍处于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的起步阶段,但胜在它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城乡生根发芽。
1966年,我国农用化肥年产量为240万吨,其中氮肥年产量为146.1万吨,磷肥为94.6万吨。1967年至1969年,全国农用化肥年产量连续三年呈现回调态势,年产量分别为164.1万吨、110.9万吨、174.9万吨。
产量回调同文革有关系,该运动波及了很多企业,许多工厂的正常生产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出现工业产品回调的现象。
文革搞了十年,前两三年是激烈的动荡期,由于革命成员参差不齐,队伍混进许多坏分子,他们故意带头闹事,蓄意制造事端,把文斗搞成武斗,让文革运动严重偏离毛主席预设轨道,破坏社会秩序,冤枉不少好人,给继续革命带了混乱和不确定性。
经过毛主席等人的大力整顿之后,文革结束了混乱的武斗局面,恢复到理性的文斗状态。
随之,国民经济发展秩序也恢复正常,主要表现在工农业生产、社会秩序和群众生活的正常化,国民经济再次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
以我国农用化肥年产量为例。
通过对比1966年至1976年的农用化肥数据,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在充满非议的十年间,只有1967年、1968年、1974年和1976年产量出现负增长,同比去年分别下跌31.9%、32.4%、8.1%、1.0%。
其中,1976年是个特殊年份,中国三位伟人先后逝世,我国农用化肥产量受到部分影响,同比上年出现微弱回调。
其他年份产量都是正增长,1969年产量为174.9万吨,同比去年增长57.7%;1970年产量为243.5万吨,同比去年增长39.2%;1971年产量为299.4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3.0%;1972年产量为370.1万吨,增长23.6%;1973年产量为459.2万吨,同步去年增长24.1%;1975年产量为524.7万吨,同步去年增长24.3%。
到了1979年,我国农用化肥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为1065.4万吨,其中氮肥产量882.1万吨、磷肥181.7万吨。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之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为1460.2万吨,其中氮肥1221.0万吨。
化肥产量的高增长,收益于70年代初期的“四三方案”,我国从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十三套化肥装置,到了80年代全部实现量产。
由此可见,坊间谬传文革期间,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属于夸大其词。因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并没有停滞不前,尤其是新兴的激烈的工业生产,在经历头两年的短暂产量回调之后,在第三年就实现了大幅度反弹,并且保持4-5年的连续增长。
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只是列举农用化肥的年产量,并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一个小产业并不能代表当时中国工业发展情况,更不能代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为了佐证我的判断无误,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工业产品的产量情况,从机械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角度来观察和分析。
我们先来看机械工业。
狭义上讲,机械工业是指机器制造工业,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动力设备、化工设备以及工作母机等制造工业。机器制造业素有“工业心脏”之称,它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等提供技术装备,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由于机械工业范围比较大,我们重点讲矿山设备、发电设备、变压器、泵、风机、金属切削机床、滚动轴承、农用小型拖拉机、内燃机、铁路机车等主要机械产品的产量。
以矿山设备为例:1966年产量为5.19万吨,1967年产量为3.77万吨,1968年产量为2.93万吨,1969年产量为6.16万吨,1970年产量为9.63万吨,1971年产量为17.23万吨,1972年产量为19.53万吨,1973年产量为20.15万吨,1974年产量为18.99万吨,1975年产量为19.61万吨,1976年产量为16.15万吨。
从矿山设备的增长速度来看,同比去年1966年增速为29.8%,1967年增速为-27.4%,1968年增速为-22.3%,1969年增速为110.2%,1970年增速为56.3%,1971年增速为78.9%,1972年增速为13.3%,1973年增速为3.2%,1974年增速为-5.8%,1975年增速为3.3%。
以泵为例:1966年产量为29.7万台,1967年产量为24.7万台,1968年产量为22.3万台,1969年产量为28.9万台,1970年产量为58.2万台,1971年产量为76.4万台,1972年产量为83.2万台,1973年产量为110.0万台,1974年产量为112.8万台,1975年产量为118.8万台,1976年产量为109.3万台。
以内燃机为例:1966年产量为385万马力,1967年产量为270万马力,1968年产量为278万马力,1969年产量为407万马力,1970年产量为733万马力,1971年产量为1082万马力,1972年产量为1329万马力,1973年产量为1655万马力,1974年产量为1822万马力,1975年产量为2348万马力,1976年产量为2331万马力。
图表显示,矿山设备、发电设备、变压器、泵、风机、金属切削机床、滚动轴承、农用小型拖拉机、内燃机、铁路机车的年产量在1967年和1968年间跌幅最大,1969年部分机械产品的年产量继续下行,部分机械产品的年产量开始回升。
1971年至1976年,机械工业产品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对比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形势一遍大好。
我们再来看冶金工业。
1966年,全国生铁年产量1334万吨、钢1532万吨、成品钢材1035万吨、铁合金48.7万吨。从钢材产品结构来分,包括重轨、轻轨、大型、中型、小型、优型、线材、中厚板、薄板、硅钢板、带钢、无缝管、焊管。
1967年,全国生铁年产量963万吨、钢1029万吨、成品钢材718万吨、铁合金42.5万吨。1968年,全国生铁年产量857万吨、钢904万吨、成品钢材666万吨、铁合金28.8万吨。1969年,全国生铁年产量1280吨、钢1333万吨、成品钢材926万吨、铁合金46.6万吨。
图表显示表明,1967和1968两年间,全国生铁产量同比去年下滑27.8%和11.0%,全国钢产量同比去年下滑32.8%和12.1%,全国成品钢材产量同比去年下滑30.6%和7.2%,全国铁合金产量同比去年下滑12.7%和32.2%。
1969年至1973年,全国生铁、钢、成品钢材、铁合金的年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生铁产量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9.4%、33.3%、23.1%、12.1%、5.7%;钢产量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7.5%、33.5%、19.8%、9.7%、7.9%;成品钢材产量同比去年分别增长39.0%、28.3%、16.9%、12.4%、7.9%;铁合金同比去年分别增长61.8%、27.7%、12.6%、13.0%、12.3%。
1974年至1976年,全国生铁、钢、成品钢材、铁合金的年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弱回调,但是年产量都超过文革前。
冶金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数据表明,当年继续革命和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增长是主流,回调是支流。
我们来看一下能源工业的情况。
以原煤产量为例,1966年全国年产量2.52亿吨,1967年全国年产量2.06亿吨,1968年全国年产量2.20亿吨,1969年全国年产量2.66亿吨。1970年至1976年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为3.54亿吨、3.92亿吨、4.10亿吨、4.17亿吨、4.13亿吨、4.82亿吨、4.83亿吨。
从数据来看,原煤的产量比较稳定,在特殊年间并没出现大幅下滑,增幅比较均衡合理。
如果把时间拉长,发现1949年我国原煤年产量只有0.32亿吨,一直到1956年才突破一亿吨大关,1958年增长到2.7亿吨,1959年突破3亿吨,年产量为3.69亿吨。
大跃进期间,原煤产量的高增长,同当时“大炼钢”有些关联,煤是炼钢的主要能源供给。总的来讲,1949年至1976年,全国原煤产量总体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幅震荡。
原油的产量数据,值得大家一看。
1949年建国,全国原油年产量仅为12万吨,1956年突破100万吨,1965年突破1000万吨,1978年突破10000万吨。
新中国前三十年石油产量,只有1967年出现小幅度下滑,其他27年都处于高增长状态。1966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455万吨,1967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388万吨,同比去年下跌4.6%。
1968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599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5.2%。1969年全国原油产量为2174万吨,同比去年增长36.0%。1970年全国原油产量为3065万吨,同比去年增长41.0%。
1971年至1976年全国原油产量分别为3941万吨、4567万吨、5361万吨、6485万吨、7706万吨、8716万吨,增长率分别为28.6%、15.9%、17.4%、21.0%、18.8%、13.1%。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产量的连年增长,直接推动我国化工、化纤、交通、国防等工业的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年加工能力在300万吨以上的炼油厂有:抚顺石油化工公司、锦州石油化工公司、燕山石油化工公司、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大连石油七厂、南京炼油厂、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长岭炼油厂、荆门炼油厂、兰州炼油厂。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电力工业。
以发电量为例,1949年全国发电量只有43亿度,其中火电36亿度,水电7亿度。1958年发电量275亿度,同比去年增长42.5%。1959年发电量423亿度,同比去年增长53.8%。1960年发电量594亿度,同比去年增长40.4%。
也就是说,大跃进期间,我国发电量是增长的。这也进一步说明,大跃进是技术革命,在这个技术革命过程中,我国钢铁工业和农业生产遭遇了若干挫折,并不代表所有的工业生产都有毛病。
为此,不能全盘否定大跃进,只否定该否定的,也只肯定该肯定的。
1966年全国发电量为825亿度,1967年全国发电量为774亿度,1968年全国发电量为716亿度,1969年全国发电量为940亿度,1970年全国发电量为1159亿度。1971年至1976年,全国发电量分别为1384亿度、1524亿度、1668亿度、1688亿度、1958亿度、2031亿度。
发电量数据显示,1966年至1976年间,只有67年和68年出现小幅度回调,分别下降了6.2%和7.5%。1969年至1976年,我国发电量连续八年增长,增幅分别为31.35%、23.3%、19.4%、10.1%、9.4%、1.2%、16.0%、3.7%。
其中,水电增长比较快,同我国重视利用大自然资源,建设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建设有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发电装机在30万千瓦以上的水力发电厂有刘家峡水电厂、葛洲坝水力发电厂、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白山发电厂、新安江水力发电厂、乌江渡发电厂、大化水电厂等十多家。
发电装机在30千瓦意识的火力发电厂有唐山发电厂、清河发电厂、石景山发电厂、马头发电厂、淮北发电厂、北京热电总厂、辽宁发电厂、秦岭发电厂、徐州发电厂、南京发电厂、开封发电厂、包头第一热电厂等几十家。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的各项数据,发现1949年至1976年间我国工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像黄河、长江等大多数事物一样,径直与迂回同时出现。
很多人对前三十年历史的认识,只看到历史轨迹的迂回,没有看到历史轨迹的径直,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并不科学,所以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尤其是在特殊十年期间,这个阶段的工业生产情况比较复杂,产量增长和产量下滑同时存在。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尽管继续革命分散了我们的资源和注意力,但是经济增长仍是主流,经济回调只是支流。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那么就会发现一个无法逾越的规律,纵览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之轨迹,无论是励精图治的前三十年,还是韬光养晦的后四十年,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增长与下滑、直径与迂回、顺遂与挫折等相互对立统一的情况。
这种经济矛盾并不是毛主席时代的偶然,而是每个时代的必然。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欧美等诸多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每隔二十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经历大萧条之后,在政府干预下又会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他们的工业化历程和国家经济发展,同样是增长与下滑、平稳与危机、顺遂与挫折相互交替出现,并没有跳出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经济建设也是一样,只有形而上学者和历史虚无主义想不通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拿大跃进和文革做文章,以偏概全,借此全盘否定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以此污蔑毛主席不懂搞经济的人,要么是个蠢蛋,要么是大坏蛋,要么是瞎扯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