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日关系,不少军迷网友就叨叨不休,有仇恨的,有无奈的,可就是没有几个看好的。可知识界的精英就不这么认为,他们大谈中日友好,大谈日本给予中国的经济援助,并对日本怀揣一颗感恩之心,中国人在对日感情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看看日本在对华关系上都做了些什么就知道了。在这里我只讲事实,不讲感情。让事实来证明日本对华的真实目的。
一、在军事上做好准备全面对准中国
日本穷兵黩武对付中国,不但在历史上长期侵略过中国,而且至今还把中国作为头号敌人,在军事上年年举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并强硬霸占中国的钓鱼岛及其琉球群岛,并扬言在几个小时内消灭中国的海军。
日本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给予了日本最大的援助,日本不思感激,反而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了更加危险的行动。日在钓鱼岛外围派兵想把侵占合法化,决定向宫古岛、石垣岛、与那国岛派驻陆上自卫队。
据香港《亚洲周刊》近日发表文章称,日本通过在与那国岛驻军的方式将军力向中国推进500公里,不但强化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完善了对中国军事围堵的第一岛链,而且也为在与中国可能的冲突中“先发制人”做好了准备。
美国《外交家》网站5月19日刊文称,最近的防务及武器装备动向表明,日本将在琉球群岛实施“区域拒阻”战略,而此举明显是针对中国。所谓“区域拒阻”表面上是构建两重防线,实际暗藏更深意图。“区域拒阻”战略此前一直是西方借以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热门概念,然而如今西方军事学者吃惊地发现,真正实施这一战略的竟是日本而非中国。
文章称,琉球群岛位于中国所面对的“第一岛链”,这里是中国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进出太平洋的必经之路,邻近台湾岛和钓鱼岛等热点地区,加之中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增强,因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那么重要的岛屿会成为日本战略家关注的焦点了。
在日本防卫省去年12月对外公布的《国家防务计划指南》中,明确将离岛作为新的优先防卫对象,并主张将日本的战略关注点转向东海和其南部的琉球群岛。《外交家》的文章称,尽管日本方面没有指明如何实现这种战略转变,但日本的“中期防务规划”(2011-2015)明言要发展陆上、空中和海基力量,并建议日本政府采用“区域拒阻”战略来防卫其离岛。
有分析指出,如果日本在琉球群岛海域以“蓝水”和“绿水”两个层面加强军力部署,那么这种有针对性的“区域拒阻”战略很可能是对中国的双重海上封锁,以便日本谋求在该区域的军事优势。
日本在中国的南方,一直在不停的部署,就是随时准备做好跟中国战争的准备。
讲两个旧故事:中国大陆一个河北的石家庄,一个山西的太原跟大同是产煤的地方,你认为最大的买主是谁?日本。其实日本这个国家不烧煤的,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他大量的向中国采购煤炭呢?
其实二、三十年来日本大量不断的向中国采购煤炭,回去以后在日本的下关下船,然后统统用水泥把他封起来,封成一个个石方,然后沉在内部的内海的海底。听说现在已经沉下去半个太原,这个煤炭是准备将来跟中国打仗的时候要用的。
公元2015年至2020年,中国跟日本可能开战。这时候中国的核潜艇可能封锁他的太平洋,中国如果那时有航空母舰,可能出动在日本海,日本的主力舰如果跟中国不能抗衡,就把这个煤炭挖起来烧。所以,他们早就开始准备了。所以,中国一船一船的煤向日本去,统统沉在他的海底,不知大家了解了这些心中有什么想法?
第二件事情,从人造卫星,看下去,整个日本是条绿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树一棵都不砍。所以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树,都要经过日本政府的许可,因为他们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资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么办?就中国东北、黑老江、大兴安岭的木材统统向日本出口,从乌苏里江送下去,在海参崴整装了以后,向日本外销。
所以日本人买的全部是我们东北的木头,买回去以后全部削成筷子,给一亿一千万人口使用。当他们吃完以后,没有一根筷子是丢掉的,全部收起来,再把它磨成纸浆,卖给人民日报印报纸。所以人民日报印报纸的纸浆全部是自己的木头,不过是在日本的嘴巴上面转了一圈。这两个故事,不知给你带来一个什么启示?大家自己想想吧。
二、在工业上掌控中国
日本不但在军事上加紧对付中国,而且在事关中国战略意义上的经济、工业、农业上也大举入侵,他们不但赚取了巨大的利益,而且还牢牢抓住了中国的命脉,为战争做好了准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咱就列举点事实让大家看看,真是触目惊心。
日本军工巨头逐步渗透进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的根基,全面绑架中国工业,日本三菱重工的业务包括武器、机械、核能、电力、交通等领域,其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三菱重工以民用品开路,逐步渗透进中国装备产业基础,在中国装备市场上攻掠斩获巨大。在进入中国初期,三菱重工一方面利用金羚洗衣机搭建的宽广平台快速实现盈利,减少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三菱商事(综合商社)的介入,保证了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能得到来自三菱财团长期帮助。
近年来,三菱商事重电机本部在中国市场频频得手几十亿元的项目。三菱商事更多看中的是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与中国企业建立一种“亲密”的联系。三菱重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同时三菱商事结合金融、政府公关、日元贷款项目等手段,将发电、环保等装备制造与中国产业捆绑在一起,强化了三菱财团与中国生产企业间的联系。
三菱重工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全球化的时代,把自己与中国进行绑定,并以此在全球性的博弈过程中赢得优势地位,正在成为三菱重工这个日本老牌重工企业的长期战略。
在与金羚合资之前,三菱重工就已经开始在为进入中国做准备了。1980年代,中国空调市场还处在萌芽期,除了上海、广州等少数几个地区有需求之外,内地绝大多数地区几乎没有空调消费。为了打开和培育市场,三菱重工开始扶持香港和记电业,向中国内地出口空调整机。由于当时外贸壁垒的限制,三菱空调只能通过有外贸报关资格的内地企业进入中国,不少内地企业都采取了走私的方式牟取暴利。
对此,三菱重工却始终保持沉默。90年代,借助三菱商事的帮助,三菱重工空调在中国市场上的代理商数量迅速增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水涨船高。三菱商事和三菱重工各自的代理商在抢夺有限的渠道资源时,不惜牺牲自身利润,甚至将代理费也掏出来贴给经销商,对此三菱重工依然持放任的态度。在这样的局面下,三菱空调的销量猛增10多倍。同时,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也空前高涨,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抢购、囤积三菱重工空调的现象。
等到内地的经销商们已经拼得筋疲力尽时,三菱重工站了出来,开始对销售渠道进行清理:一面取消了继续窜货的部分经销商的代理资格,一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设嫡系的经销网点。2007年7月,三菱重工对媒体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华东、华南、华北三地总代理,并将于2008年3月前,在全国建立20家空调产品的区域总代理,以实现38%的市场占有率目标。
三菱重工是不会仅仅满足于此的,生产空调对于它来说,只不过是正餐之前的一道开胃菜罢了,它的触角开始伸向汽车行业。在三菱汽车中国网站上,可以看到三菱汽车的中国合作伙伴。在全部的6家合作伙伴中,竟有4家是军工企业或者有着军工背景。其中,长丰汽车的大股东长丰集团是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嫡系军工企业,长期的战备物资采购及公检法等集体采购大单的无对手竞争,使长丰汽车几乎处于特殊领域的垄断销售状态。另一家合资企业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中,一个很重要的合资伙伴就是由中航科工(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70.01%股权的哈尔滨东安动力(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科工隶属于中航二集团,统合了该集团下所有中国民用航空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最后一家合资企业,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同样是来自中国航空工业系统。
2006年6月6日,中国凯盛国际工程公司与三菱重工签署水泥技术转让合同。按照此次合同,凯盛将引进三菱重工的水泥烧成和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并结合现有技术和产品在中国进行制造,并拓展中国及周边国家市场。凯盛国际是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也是中国建材集团的科技平台的核心企业。这一次,三菱重工通过中建材,将触角深入到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的核心研发领域。在不远的将来,三菱重工的影响力会在中国建材行业中更多地体现出来。
在日本,素有"组织的三菱"之说,讲的是三菱财团成员企业之间组织体系严密、纪律严格。三菱商事与北新集团建立联系,就等于三菱财团的成员企业都能够从中获得发展的机会,作为三菱财团三大支柱企业之一,三菱重工更是当仁不让。从此开始,中建材就成为三菱重工中国战略的一个极富价值的突破口。
相比已经被自己绑定的中建材,三菱重工与海螺水泥的渊源更加久远。1979年,国家计委对外招标购买国外的水泥设备时,三菱重工成功中标,获得安徽宁国水泥厂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全套设备合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宁国水泥厂逐渐成长为大型的企业集团,并于1996年更名为海螺集团。海螺与中建材相互之间也许是独立的,但在三菱重工眼里,他们并没有分别,都是自己在中国的亲密伙伴。
2006年以前,三菱重工就已经同宝钢合资建立了常州宝菱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到2006年3月,常州宝菱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兼并常州冶金机械厂,重组为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三菱日立制铁机械(三菱重工和日立合资成立的冶金设备制造企业)、三菱商事和宝钢所占股份分别为30%、20%和50%。
2002年4月,三菱重工与中国东方汽轮机厂签定协议,合资45亿日元组建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主营燃机热部件的制造、售后服务和维修业务。其中,三菱重工以51%的投资比例获得控股权。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公司总经理光斋直树向记者说明,双方合作是"以市场换技术",日方获得中国的燃气发电机市场,而中方获得33%的燃机热部件制造、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技术。"市场换技术"这样的口号似曾相识,但真正能否换来技术,恐怕就无人知晓了。
而在哈尔滨,对于三菱重工这样的外资重工企业,优惠的政策更是好到露骨的地步。黑龙江省省长助理谷焕民对外宣称,省政府正在努力工作,以求实现至少100家省属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制,从而为向投资者出售股权做好准备。谷焕民还补充说:"如果有好的投资者,我们准备出售省级企业的多数股股权、甚至是百分之百的股权。"
绑定未来中国,三菱重工并没有忘记为今后开路做好铺垫。以中国最好的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为目标,三菱重工投入大量资源,力图与中国的学术界建立良好的关系,为自己在未来的中国预定一个有利的席位。
2003年7月11日,日本三菱重工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三菱研发中心",开展在燃气轮机方面的基础研究,清华大学热能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倪维斗院士和三菱重工技术本部部长青木素直分别担任各自方面的主席。截止到2006年底,该中心共进行了73项与燃气轮机相关的合作研究,分布在清华大学热能、力学、机械、材料、电机、工业工程、建筑、精仪、自动化、微电子所等10个院系。
三、在农业上掏空中国
日资5年前在山东莱阳市签订了一份涉及上千亩耕地的农地租赁“洋合同”,由“销售商”变身为“农场主”。日本3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出资,5年前在山东莱阳市签订了一份涉及上千亩耕地的农地租赁“洋合同”,直接进入了我国农业生产环节,打破了以往外商投资中国农业集中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模式,由“销售商”变身为“农场主”。这家公司有意将基地扩展至3000亩,并打算在全国“克隆”二三十个同样的项目。
专家认为,外资直接介入我国农业生产环节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坚持农业“走出去”的同时,外商也开始走进我们的“后院”。应高度重视外资进入我国农业生产环节所带来的风险,防止其在我国“遍地开花”,把我国的土地、淡水、劳动力等资源变成他国的农产品基地的资源。相关部门应抓紧时间制定相关规则,从数量和规模上限制其扩张步伐。
山东莱阳市的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是由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3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于2006年3月28日取得营业许可。根据这份“洋合同”,项目占地面积1142.4亩。具体操作方式是,农户将耕地流转给以村为单位成立的土地合作社,再由莱阳市政府和沐浴店镇政府同日方签订租赁合同。土地租期为20年,到期后日方应归还,但双方另行达成协议除外。租金第一个5年每亩为800元,此后每5年递增200元。日方还有意将项目扩展至3000亩左右。一名在绿源公司打工的技术人员介绍,除了自种的玉米外,公司还和周边农户签订合同,收购他们的玉米。公司养殖奶牛每年约需2.2万吨玉米做饲料,按照玉米亩产500公斤计算,需要4.4万亩耕地来生产。
山东省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秦庆武说,土地是我国的稀缺资源,如果外资大范围进入我国农业种植环节,长期地大面积租用我国耕地,再将生产出的农产品出口本国,就相当于侵占了我国的稀缺资源,变成其自身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认为,如果我们从日本、韩国等地引进资本建设“外资高科技农业园”,让他们利用我们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生产农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就等于将我国农产品的海外市场拱手让人了,也等于将农产品出口这一政治砝码拱手让出了。引进外资进入中国农业,尤其是进入粮食生产领域,应当慎之又慎,防止其在我国全面铺开。他们建议:应加强对外资进入我国农业生产环节行为的监管,建立进入审查机制。
李昌平说,当前对这种行为还缺乏系统性的管控,这个省不了解那个省的情况,上级不了解下级的情况,各地竞相以优惠政策吸引,“而外资这里一个点那里一个点,汇总起来就是一幅遍地开花的‘外资占地图’。”他估算,在地方政府扶持下,外资已在我国建设了数万个高科技农业园。
在莱阳项目中,尽管日方宣称是“支援山东省乃至中国的农业改革”,但合同中并未设置具体的技术推广条款。合同还设置了日方终结协议而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条款,没有设置中方如何终止协议并不承担责任的条款。
四、在文化上占领中国
在文化领域,与日本打着对华投资的旗号,明目彰胆地对中国经济侵略相比,日本对华的文化渗透也由来已久。二战在华占领期间,日本将文化侵略作为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利用文化手段为军事侵略服务,为长期占领并奴役中国人民服务。肆意颠倒“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日”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为了长期统治中国,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要求按照“皇化教育”的理念实施教学,试图通过日语学习来培养中国人的“亲日”情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虽然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文化侵略行为发生,但日本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长期文化渗透不容忽视。中国的年轻一代,尤其是80年代以后的这一代人,几乎就是看日本动漫、玩日本电玩长大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卡通形象深入课堂与家庭,同学之间经常谈论的就是日本动画明星、青春偶像。近些年来,“哈日”甚至成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行为方式。以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港台歌手翻唱日本歌曲,电视节目克隆日本电视剧风格,《瑞丽伊人风尚》等时尚杂志销量处于中国时尚杂志前列,……,如此等等,中国俨然成为了日本流行文化的最大受众。
不仅如此,日本还将中国文化加以包装,使之以日本文化的风格在世界各地登堂入室。“女子十二乐坊”签约日本PLATIA公司迅速蹿红后,演奏着日本当下最流行的曲目“杀”回中国大陆及港台,并不断开拓世界市场。肆意抢注中国四大名着商标,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着改编成五花八门的电玩、漫画向全球倾销。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同时,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向中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动漫是“文化侵略”一种潜在手段。因为在进行动漫制作时,日本总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思维混于其中。于是日本动漫的消费者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日本意志”的渗透与腐蚀。
可悲的是现在还有很多的国人还不知警觉,乐在其中,对日本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对广大有觉悟的中国人进行指责,对日本对我国的全面渗透不但掉以轻心,而且还认为这是中日友好的象征。
日本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我们还沉浸在美妙的梦中。中国人,你何时才醒!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