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改变屁股——水煮“改革”(之五)》一文中(见:赵磊的新浪博客),我讨论了“如何重新确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发出‘反作用’的自觉性”?结论是:治吏!
拙文挂出后,有网友跟帖:“现在靠什么治吏呢?靠‘上治下’行吗?”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几近“抽心一烂”的官场生态下,怎么治吏?
从治理路径来说,治吏无非有两种选择:一是“上治下”,二是“下治上”。前者是“改良”,后者是“革命”。中国的治吏路径究竟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并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客观环境和条件使然——这个问题,我在《如何改变屁股》中已有讨论,不赘述。
不论是“上治下”,还是“下治上”,窃以为:治吏之要,在于治官。何出此言?容我慢慢道来。
《说文》曰:“吏者,治人者也”。吏,当然是“治人的人”,但严格地说,吏,充其量就是“小官”,即所谓小公务员。小公务员者,官之属役也。在古代社会,只有七品以上的“公务员”,才算是“官”;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处级以上的“公务员”,才算是“官”。所谓“官吏、官吏”,官为吏之首,吏为官之役。民谚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治吏不治官,岂不谬哉?所以:“治吏之要,在于治官”——就是这个道理。
然则如何治官?朱元璋拿贪官剥皮实草,过于血腥残酷,今天不可复制,不去说它了。现代社会的办法归结起来,大致有这么一些选择:
——有云“高薪养廉”的,可是越养越不廉。以至于有“无官不腐”、“无吏不贪”之说。
——有云“多党竞争,权力分立,宪政模式,互相制约”的。可是,在经济权力仍然私有化、世袭化的社会,多党制其实是资本代言人的轮流忽悠,政治权力“互相制约”不过是一个笑柄。
——毛泽东的办法是思想教育,改造人性,“七八年来一次”。结果“官不聊生”,这让精英大人们到现在都心存余悸,愤愤不已。
——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继续补充。
有人替官员抱不平了:“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 治官,难道就一定要搞得“官不聊生”吗?对此,我的回答是:在民怨鼎沸之乱世末世,岂不闻“民不聊生”乎?所以,懂得如何在“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中选边站队,大概就懂得了今日中国改革的要害所在。
深问一句:既然“治吏之要”在于治官,那么,“治官之要”又在哪里呢?答曰:在于定首辅。
何谓“首辅”?首辅者,股肱之臣也。孔子曾经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过,草必偃”。译成大白话:上层的德行好比风,下层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这就叫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治官之要,在于定首辅”。
最后一个问题:首辅如何“定”?定者,确定也,稳定也,坚定也。萧何推荐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军。选准了人,一举定乾坤。但是,事物总是发展的,人总是变化的。仅靠个人素质和能耐,充满了偶然性。只有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之时,偶然性才会成为必然性。
如何顺应世界潮流进入必然性的境界呢?毛主席说得好:“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正是依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立场,毛主席才会具有“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坦荡和自信。
结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立场,才是引领当今世界大势的潮头;而“大势所趋,势所必然,势不可当”,才是“定首辅”的本质所在。
遗憾的是,即便大势在那里明摆着,有些人改也难,非要“逆之者亡”,一条道走到黑。那么,不换思想咋办?不换思想就换人!
欲知后论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