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时事要闻 网友之声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公有制为什么具有过渡性质

:湘江北去 发布时间:2013-06-10 来源:湘江北去网易博客 字号切换:   |    |  
探讨我国公有制具有过渡性质的原因

  中国工人阶级搞了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终于搞清了一个问题,我们建立的公有制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公有制,并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换言之,工人阶级取得的第一桶金,成色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高。我们建立公有制后曾经作过这样的判断: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已经基本上挣脱了私有制的锁链。今天看来,这个话虽然留有余地,但仍然是早了一点。所谓留有余地,是指“基本上挣脱了私有制的锁链”这个说法,也可理解为“还没有完全挣脱私有制的锁链”;所谓早了一点,是说工人阶级对我国公有制的过渡性质,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我们知道,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任何一个阶级要维持他们的统治,都必须用自己的生产方式解决生产问题。工人阶级要维持自己的统治,也要解决自己的生产问题。在兄弟看来,工人阶级建立了过渡性质的公有制,还不能算作解决了自己的生产问题,只能算是为解决生产问题取得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既然如此,中国工人阶级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完全的公有制,彻底地解决自己的生产问题,而要建立一个过渡性质的公有制呢?或者换个问法,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桶金,成色为什么没有那样高呢?兄弟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从历史上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确立自己的生产方式都用了几百年的时间,这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但是,剥削阶级的生产方式都是在原有的生产方式内部产生的,相对容易一点。拿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就是在封建生产方式内部产生的。英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前一百年,就开始用自己的生产方式来解决生产问题。世界历史上很有名的“圈地运动”,就是英国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相互勾结,采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行集中生产要素,为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原始积累”的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与封建王朝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又闹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一百多年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才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不同,公有制的生产方式不可能从旧的生产方式内部产生。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前,不可能与资产阶级合作建立公有制的生产方式,实际上也找不到无产阶级化的资本家来合作。显然,工人阶级只有在夺取政权以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阶级相比,工人阶级要建立自己的生产方式,难度就大一点。

  说到中国工人阶级,情况就更特殊一点,它的难度还不限于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对立的,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根据英国资产阶级的经验,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搞原始积累,集中生产要素;其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工业化生产。可是这两个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都不具备。中国当时是一个小生产方式占优势地位,且生产力布局极不合理的农业大国。工业产值仅为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现代工业比重很小,1949年钢铁产量仅十几万吨,连一个大国的生活用铁需要都不能满足。农业靠人力耕作,机械装备的现代农业几乎为零。中国工人阶级面临这样一个世纪难题: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了近百年,但说来可怜,并没有准备下什么大生产的物质基础;工人阶级既要从无到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又要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无力完成的工业化历史任务。在这样一个经济水平极其落后的大国,怎样建立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呢?

  对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本来已经集中的生产资料,工人阶级可以采取剥夺的方式,直接建立公有制企业。但对小生产者分散的生产资料,应该如何集中呢?能不能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用暴力手段强行集中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源呢?不可以。其一,工人阶级不是剥削阶级,它可以剥夺剥削阶级,直接建立国营企业,但不能剥夺同是劳动阶层的个体工人和个体农民。其二,由于小生产者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简单地集中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硬要这样做,只有社会化大生产之名,无社会化大生产之实。那么,有没有小生产者能够接受,又适合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集中方式呢?有的。首先,个体工人和个体农民都是私有者,他们都愿意赌一把,希望通过平等竞争、两极分化的方式,把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中。其次,个体工人和个体农民同时又都是劳动者,也能接受共同劳动、共同富裕的方式,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包括自己在内的集体经济组织手中(不是国家或其他经济组织手中)。前一种方式虽然能集中生产资料,但根据英国资产阶级的经验,需要一个漫长、痛苦的历史过程,而且建成的是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不符合工人阶级和劳动阶层的利益和愿望。后一种方式虽然生产资料集中的程度较低,但可以比较迅速地集中现有生产资料,而且建成的是公有制的生产方式,符合工人阶级和劳动阶层的利益和愿望。换言之,后一种集中方式是工人阶级和小生产者都能接受的唯一的集中方式。这就是工人阶级引导广大个体工人和个体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建立集体所有制的一个根本经济原因。

  但是,像原始共产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一样,集体生产方式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必须是社会化大生产,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集体农业企业和集体手工业企业要实现工厂化生产,必须有现代工业提供机械装备和技术,而我国现代工业几乎为零。怎样筹措巨大的建设资金呢?能不能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采取剥削本国人民、掠夺别国人民的方式积累资金呢?显然不能。能不能像苏联工人阶级那样,先暂时放弃集体农业、轻工业的眼前利益,倾其国力发展重工业,然后用重工业装备农业和轻工业呢?也不能。苏联在革命前工业产值比重为42%,居世界第五位,有可能利用现有工业资源迅速积累资金,中国则无这种可能性。那么剩下的办法,就是全国人民通过发展生产,节约生产、生活费用的方法来积累建设资金。这就是说,为完成中国工业化历史任务,不能生产多少就消费多少,必须有一个积累工业化资金的历史过程。而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仅仅靠有限的国营工业是不够的,必须将小生产者纳入工业化进程,即将小生产者组织为集体企业纳入工业化进程。受中国生产力水平的规定,中国工人阶级被迫选择了以国营工业为主导,以集体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西方世界曾经嘲笑过这个道路,以集体农业为基础能搞工业化?!可是就是依靠这个道路,我国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主要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成为世界第六工业国,建成了从核工业到加工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世界各民族的工业化历史中,这个建设速度是罕见的。

  中国工人阶级在建立自己的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中,选择了工业化历史进程和公有化历史进程并举的方式。可以看出,这两个历史进程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如果不能实现工业化,就不能建立公有制的社会大生产方式;如果不能建立公有制的大生产方式,就不能实现工业化。兄弟认为,这是我国公有制具有过渡性质的根本原因。中国工业化道路表明,在工人阶级成为主导阶级的历史条件下,以小生产者为主要成分的集体农民也可以成为工业化的一支主力军,而且他们自身也会工人阶级化。我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产值曾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实例,就是明证。我国建立的全民所有、地方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公有制体系,虽然具有过渡性质,但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保护工人阶级和劳动阶层的根本利益的同时,超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血腥漫长的原始积累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工业化历史进程作出的重要贡献。当然,兄弟还要特别指出,这是工人阶级成为主导阶级的时代才能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东方朔博文《为人民公社正名》http://b1247968415.blog.163.com/blog/static/198171217201331812714799/?newFollowBlog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苏北
网友评论

留言反馈

欢迎提供日刊修改意见和建议

往期专刊

Baidu
map